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课堂实录及点评语文版 .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课堂实录及点评语文版 .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课堂实录及点评语文版 .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课堂实录及点评语文版 .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课堂实录及点评语文版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乙己课堂实录一、导入:由孙伏园先生的评论引出孔乙己。师: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史。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乙己。二、初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师:课前我们都已预习过,请大家说说,通读课文后,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生: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生:他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的情景。师:你能把这一段朗读一下吗?(学生朗读。)师: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孔乙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生:他是一个好玩、可笑的人。生:他是一个迂腐的人。师:但老师觉得这情景是这篇课文中唯一能让人感到温馨的地方。有同学有同感吗?生:他自己钱不多,买了点儿茴香豆还要给孩子们吃。生: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师:同学们都很有感触。孔乙己还留给你们什么深刻的印象?生:“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给我印象也很深。师:你认为“窃”和“偷”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怎么不一样?生:师:其实两者意思一样。“偷”是口头语,“窃”是书面语。你们说孔乙己自己知不知道两者意思是一样的?生:知道的。师: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生:人们用口头语“偷”来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为了辩解而用书面语“窃”,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生:说明了孔乙己这个没落封建文人的迂腐、可悲。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棒。孔乙己这篇经典的课文你们的父辈和老师读书的时候就学过,有意思的是,这两天老师问了一些年长者和一些与我同时代的人,让他们说说多年后孔乙己留在他们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这几幅经典画面(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回字有四样写法。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师:好像跟我们同学说的不谋而合,看来这就是经典的不朽之处,无论经过多么久,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一样的。师: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读书人。师:怎样的读书人7能否在前面加个定语?生:可笑的读书人。生:迂腐的读书人。生:善良的读书人。师:李欧梵先生认为,孔乙己是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如何的?生: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应是挺高的。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三、再品孔乙己,他是一个有着悲剧性格的“边缘人”。师:那就让我们去看看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如何。假如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孔乙己那个年代,你能在咸亨酒店众多的酒客中,一眼就认出哪个是孔乙已吗?请根据文中的话说说理由。生:能,根据第四小节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师:为什么说他是唯一的?生:根据文中第一小节的描述,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而穿长衫的是要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师:也就是说,孔乙己既不属于短衣帮,又不属于穿长衫的主顾。但是,他只要踱进店里坐着不就可以成为长衫主顾一类了吗?他能坐着喝吗?生:不能,因为他太穷了!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坐着喝!师:那么只要他脱下长衫就可以归入短衣帮了。他愿脱下长衫吗?生:不能,他太穷了,只有这么一件衣服,所以脱不下来。师:你认为他没有换洗的衣服,果真是这样吗?生:不对,我觉得是他始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认为长衫再破也是读书人的标志。生:他喜欢与众不同。师:那这个孔乙己太有个性了。生:在他的思想里,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自己和短衣帮归在一起。生:他企图用一件长衫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的思想意识不允许他脱下。师:真是欲上不能,欲下不甘啊!既不能踱进店里去喝,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脱下长衫。孔乙己成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孤独的边缘人。四、三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师:这么一个不属于任何群体的边缘人,是否跟别人没有任何关联了?生:文中第九小节这样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说明他还是和别人有关联的。师: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具体表现吗?生:第四小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生:大家说孔乙己捞不到半个秀才时,众人都哄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生:孔乙己和邻居孩子之间的对话“多乎哉?不多也”,也都是笑声。生:孔乙己说“跌断,跌,跌”,大家都笑了。师:静下来,让我们想一想,这些真的好笑吗?如果我们就是孔乙己,考不上秀才举人,可笑吗?没钱不能多给孩子茴香豆,可笑吗?没钱只能去偷书,可笑吗?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可笑吗?让我们觉得可笑的分别是孔乙己的什么事?生:“窃书不能算偷”,这里表明了孔乙己没落、迂腐。生:链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说明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孔乙己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显示了孔乙己最诚挚的人性,但由于生活的窘迫,这人性不过是笑料的一部分罢了。生:“跌断,跌,跌”孔乙己此时的神态是“低声”“恳求”,说明他很可怜!生:突然发现让人们觉得可笑的分别是孔乙己的“偷窃一落第迂腐一断腿”。师:确实,如果我们站在酒客的角度,会觉得孔乙己是可笑的。但如果我们从孔乙己的角度去想想,会发现这一切对孔乙己个人来说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痛。那为什么每一次店内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悲凉、人情的冷漠。师:孔乙己自认为是一个读书人、有身份的人,可他的一举一动却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可见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的,他们在玩味、欣赏别人的苦难。孔乙己这么一个悲苦的人的形象就很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师:但让我们感到更辛酸的是,文中继续写道:”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生:说明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生: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生:他是一个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的人。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生:第十小节的“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师:是在什么情况下“我”才觉得的?生:掌柜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师:文中这“十九个钱”总共提到几次?说明了什么? 生:四次。生:“十九个钱”成了他的代名词,他曾经存在过的唯一证据。生:“十九个钱”似乎代表了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师:是的,所以当这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这个卑微的名字便永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师:还有吗?生:第十小节:“谁晓得?许是死了。”师:什么样的情境下有这样的对话的?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体会一下说话人的心情。(学生分角色朗读。)师:“谁晓得?许是死了。”他们用的是什么口气?生:漫不经心。掌柜随口问,酒客信口答。生:一个漫不经心,一个毫不在意。师:讲得真好!这种刻意为之的“轻描淡写”更加强了悲剧的效果。我们一般在谈论什么东西逝去的时候用这种口气?生:动物。生:我们家的宠物死了,我也不会用这种口气。师:可见在别人心目中孔乙己连动物也不如。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读到了什么信息?生:丁举人的凶残行径。生:但没有人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师:说明了什么?生: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麻木到了触目惊心、令人寒心的地步!师:有人说:“人没有错,错的是时间。”一个小小的孔乙己,谁会去关心他?一个小小的举人在那时可以草菅人命,而没有一个人去阻止,都只是旁观,或者说在看戏,戏中谁死谁活与我何干?漠视像习惯一般存在,再装着没事人一样,然后再看戏。师:文章最后还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_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请听课文十至十三小节,请同学们边听边在文章中找依据。(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生:我认为他死了,因为前文说孔乙己品行好,从不拖欠,但现在两年过去了,还欠十九个钱。生:我也认为他死了,因为原先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而现在他被打折了腿,黑而且瘦。天气又逐渐转凉。生:我认为他没死,他可能到另外的地方去谋生了。生:我认为他死了,因为他这么好酒,如果没死,他爬也要爬来喝酒。师:中国酒的历史比文学的历史更长,曹雪芹,他是“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位同学分析得挺有道理,孔乙己这么好酒,如果还活着,一定会来喝酒的。生:我认为他没死,可能这个社会上有好心的收容了他,并给他好酒喝。师:你怀着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是的,或许他被好心人收留了。生:我认为他已经死了,因为原先别人嘲笑他,他会争辩,而现在是“不十分分辩”,说明他心都已经死了。生:天气已转凉,且他这时穿着的是“破夹袄”,刚才我们说孔乙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脱下那件长衫的,可此时他已脱下,这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这一小节,请同学们默读,然后告诉老师,此时如果我们再到咸亨酒店去找那个标志性的孔乙己,还能找到吗?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找不到了,孔乙己此时已被迫脱下长衫,换上了短衣帮的“破夹袄”。师:长衫脱下那他该归属于短衣帮了!生:这回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不过并不是坐在隔壁的雅座里,而是坐在一个蒲包上喝。师: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让我们震惊,他先前塑造的那一个高大的形象已倒塌,这是一个人精神的萎缩。鲁迅先生让他最后一次出场也没有归属,他始终是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可怜的读书人。所以著名作家刘再复认为:“孔乙己是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师:如果说“大约”印证了“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说明没有人去关心他,让我们读到了社会的冷漠的话,那么同学们刚才找出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表现了孔乙己死亡的必然,让我们彻底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凄凉。五、走近孔乙己,他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师:那个叫孔乙己的人,他死了。是谁杀死了孔乙己?生:是科举制度,让他学了一些没用的东西,如“回”字有四种写法等,让他无法谋生。生:是他自己的性格,他好吃懒做。生:是当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师: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写道:“中国的看客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我们来看下,鲁迅是怎样让孔乙己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的。(生齐读“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师:著名作家余华在内心之死中说:当读到这段文字时,有一种“子弹穿过身体的迅疾”的感觉。鲁迅先生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他的腿被打断后,才开始写他到来的方式,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用手走路的人,一个非人!这幅图景是整篇小说的灵魂,孔乙己留给我们的是用手支撑着身体走出门的背影,背影后是自顾自谈笑着的人们。(学生思考。)师:孔乙己不幸中的血腥味就在这些看客的冷漠的谈论中消解了,这正是鲁迅最痛心的。一种全民族的演戏与看戏,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消解力量。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遭社会凉薄的孔乙己形象呢?生:唤醒人们的同情心。生:批判这个麻木的社会。师: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使鲁迅先生感到痛心和愤慨的问题。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经常和友人许寿裳一起探索“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他们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在鲁迅先生看来,这种爱的缺乏,往往表现为一般群众精神的麻木,对不幸者采取冷漠的旁观的态度。孔乙己完成了他的揭露并批判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的写作意图。请看这段文字(大屏幕呈现,学生齐读):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自序师: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在鲁迅先生眼前飘动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点评:好课如好文,顺课堂之肌理亦能感教师之品格。饶美红老师的孔乙己课堂教学体现了先进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材观、阅读观。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择其一二而说之。一、独到而精准的文本解读切口文本解读的切口,最能显现教师的个性与功力。饶老师将切口定在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原因探寻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导致孔乙己悲剧的除了其自身原因之外,还有来自“看客”的冷漠与残酷。这看似剑走偏锋,却极好地剖析出鲁迅作品的人文价值对个体生命的最本质的关怀,且更贴近作者揭露并批判“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的写作意图。这样独特而精准的解读的价值,还在于撇去了意识形态的条条框框,走出了长期以来照本宣科地把孔乙己讲解成封建科举制度牺牲品的狭隘。于是,学生们在剖析孔乙己的形象及其生存的社会环境时,不仅“怒其不争”,而且“哀其不幸”,也从中看到了一个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状态,领悟到孔乙己不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悲剧的背后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样的课堂自然就具备了高屋建瓴的气势,也更好地实现了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二、真切而深刻的体验与感悟知识的厚度是教师讲析的第一要素,但决定课堂成败的却在于学生是否能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文学作品教学,切忌程式化的教条灌输,需要直指心灵的体验学习方式。课堂伊始,饶老师以“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这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问题,调动学生阅读的原初体验,为后边的深入分析作铺垫。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