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 要点轻巧突破 经典例题探究 速效提能演练 第三节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 新旧势力的交锋与戊戌政变1 顽固势力的破坏 1 对保国会大肆攻击 组织 与之对抗 2 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发布三道谕旨 非保国会 剪除光绪帝身边支持变法的高级辅臣 把握高级官员和军队的控制权 3 加紧制造反对新政的舆论 攻击毁谤 对光绪帝的 搪塞抵制 2 维新派的斗争 维新派展开斗争 康有为 新政上谕 光绪帝进行了抗争 但清廷最高权力掌握在慈禧手中 维新派策动荣禄部下 杀掉荣禄 但被出卖 3 戊戌政变 1 经过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发动政变 袁世凯 宣布 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的瀛台 逮捕维新派人士 2 结果 康有为 梁启超出逃 谭嗣同甘为变法而牺牲 被杀于菜市口刑场 新政举措大多被废止 临朝听政 戊戌六君子 二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 从根本上说 维新派力量不够壮大 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比较薄弱 2 借助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3 忽视宣传和发动下层民众 2 历史意义 1 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要逐步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 制度 设计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方案 这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 君主立宪 2 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启发和张扬了国人的 和爱国思想 3 是一场 运动 宣传和张扬西学 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在意识形态方面起了破旧立新的作用 3 经验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是曲折的 民族意识 思想启蒙 要点轻巧突破 从维新派力量和阶级局限性方面分析 具体如下 1 反映了维新派自身力量薄弱 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 反映了维新派并未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情 所以导致对袁世凯的盲目信任和对西方列强对华态度的错误判断 3 反映了维新派未能认识到群众力量的强大 不敢发动群众 缺乏群众基础 从根本上说 维新派挽救危机的做法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 客观上 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 旧势力力量雄厚 2 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很不充分 根本原因 3 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 方针策略 还是在组织程度上 都表现出软弱无力和政治上的不成熟 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有涉及农民问题 也就不可能发动广大群众 使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4 国际环境方面 19世纪末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他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是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 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另外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 新政无法落实 变法采用 和平 合法 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 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 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1 从变法的目的看 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 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 帝国主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马关条约 签订时出现的 公车上书 成为变法的开始 所以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 变法是爱国的 2 从变法的内容看 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 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 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无论是政治主张 还是改良实践 都符合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又顺应了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看 变法是进步的 3 从变法的过程看 上书 演讲 办团体 宣传变祖宗之法 兴民权 学西学 这样必然要和封建思想和文化进行斗争 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说 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就是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 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看 变法是启蒙的 经典例题探究 戊戌变法运动是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一场贯穿着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培养学生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中 虽然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列出 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和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之间的斗争贯穿变法的始终 答案 d 2011 广东实验中学模拟 阅读材料 又一次的幻灭 昙花一现的 现代化 回答问题 图一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 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 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 以 成事不说 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 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 以致成为一场 现代化 运动的先声 图二 在 忧时七上皇帝书 的感召之下 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 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 与一位 秀才 共谋国事 开始了一场 现代化 运动 图三 但是 这场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的 现代化 运动 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 休止符 1 图一中 已成定局的悲剧 指的是什么 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 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 现代化 运动 这场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的 现代化 运动 失败的原因何在 3 图三释文没有用 画上了句号 而是酌字 画上了 休止符 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 解析 本题以现代化 又称近代化 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背景 失败原因 影响等内容的分析 关于 中国现代化 这个概念 教材中没有出现 而在近年的高考备考中却是一个热点问题 这就要求在备考中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要加强理解 第 1 题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 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 可判断图一反映的是 公车上书 结合其历史背景回答 已成定局的悲剧 所指的事件 第 2 题 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性质的理解 可从背景 措施 领导者等方面去分析 失败原因可再现教材所学 第 3 题 从字面意思入手 举例回答 答案 1 悲剧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马关条约 事件 公车上书 影响 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 原因 从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目的 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 挽救民族危机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