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苯丙素类.doc_第1页
03-苯丙素类.doc_第2页
03-苯丙素类.doc_第3页
03-苯丙素类.doc_第4页
03-苯丙素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药科大学教案第三章 苯丙素类第三章 苯丙素 第12节 课时安排:2学时一、 教学目的1.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1H-NMR特征。2.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情况。(2).香豆素的内酯性质和荧光性质。(3).香豆素的核磁共振氢谱信号特征。2. 教学难点(1).与结构特征相关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能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一些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基础,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辅以分子模型模拟等。四、 教学内容标题1 概述1.苯丙素定义: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2.主要包括: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酯、香豆素、木脂素、黄酮、木质素等。苯丙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如下:3.生合成途径:莽草酸途径。标题2 第一节 苯丙酸类1.基本结构: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多具有C6-C3结构的苯丙酸类。2.常见的苯丙酸类: 标题3 第二节 香豆素类1.香豆素的基本母核:香豆素(香豆精)是具有苯并a-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环上常有-OH、OCH3、异戊烯基等取代基。2.香豆素的分类:(1).简单香豆素类(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线型和角型)(3).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4).其它香豆素类3.香豆素的理化性质(1).性状(2).溶解性(3).碱水解反应(内酯性质)(4).酸的反应(5). C3、C4双键性质和加成反应(6).呈色反应4.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提取(2).分离主要包括:酸碱分离法,色谱方法等。5.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核磁法鉴定香豆素结构的意义:结构新颖的香豆素化合物不仅为创制新药提供了先导化合物,还为设计药效高、毒性低的理想药物提供了独特的化学结构,而核磁谱提供的信息是化合物结构鉴别的主要依据。(2).香豆素1HNMR的谱学特征(3).香豆素的MS规律(4).核磁法鉴定香豆素结构的应用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哪些类别?2.常用于鉴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试剂有哪些?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信号有哪些特点?六、教学参考资料1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42 潘德济. 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33 刘嘉森. 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1993:710七、 备注 对于专科升入本科的学生对象,应适当增加谱学解析的内容,因此对于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氢谱规律可适当调整一下难度,即做到基础的强化,又显示其实际应用性。第三章 苯丙素 第3节 课时安排:2学时一、 教学目的1.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分类和结构鉴定方法。3.了解木脂素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3. 教学重点(1).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情况。4. 教学难点(1).木脂素的结构类型。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能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一些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基础,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辅以分子模型模拟等。四、 教学内容标题1 第三节 木脂素类1.木脂素的定义及分类(1).早期木脂素的定义:两分子苯丙素以侧链中b碳原子(8-8)连结而成的化合物木脂素。非b碳原子相连(如3-3、8-3)新木脂素;(2).木脂素的一些新类型:苯丙素低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杂木脂素由一分子苯丙素与黄酮、香豆素等结合而成。去甲木脂素(norlignan) 母核只有1617个碳原子。(3).常见类型:二芳基丁烷类(dibenzylbutanes)、二芳基丁内酯类(dibenzyltyrolactones)、芳基萘类(arylnaphthalenes)、四氢呋喃类(tetrahydrofurans)、双四氢呋喃类(furofurans)、联苯环辛烯类(dibenzocyclooctenes)、苯骈呋喃类(benzofurans)、双环辛烷类(bicyclo3,2,1octanes)、苯骈二氧六环类、螺二烯酮类(spirodienones)、联苯类(biphenylenes)、倍半木脂素(sesquilignans)。2.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形态(2).溶解性(3).挥发性(4).旋光性(5).遇酸易发生异构化3.提取分离(1).提取:多用乙醇或丙酮等提取后,再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醚、氯仿等进行萃取。(2).分离:色谱法、溶剂萃取法、分级沉淀法、重结晶法.4.结构鉴定(1).化学法:水解反应、氧化反应。(2).光谱法:目前多用1H-NMR和13C-NMR谱。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木质素类化合物的分类如何?六、教学参考资料4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45 潘德济. 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