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徐家余.doc_第1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徐家余.doc_第2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徐家余.doc_第3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徐家余.doc_第4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徐家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经济特区设立的情况,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的概况及意义。 3、记忆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重点和标志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春天的故事提问: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是指:邓小平老人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又是指什么: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它反映了我们中国的什么大事?我国正在实施对外开放由此导入新课。推进新课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和1988年国家分别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提问:国家首先在哪两个省实施对外开放的?为什么要中这两个地区?学生作答,然后总结:1与港、澳、台相临近,便于连接国际市场。2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历史传统,并且资源也很丰富。3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可以发扬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依托,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创设情境:有人说深圳除了挂五星红旗外,其他与资本主义地区差不多。还有一位来自内地的副省长参观深圳后说:“想不到辛辛苦苦干革命几十年,现在一下子都变了”,不禁哭了起来。对于深圳的发展,有人赞成,有人怀疑,也有人反对。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经济特区的含义。2、经济特区的含义1含义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的渠道。它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那么这个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2“特”的主要表现 学生浏览课本进行分析,提问、然后归纳。 经济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学生讨论:对于经济特区设置的态度 某些人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他的设立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经济特区建设的成果。导入下目 3、经济特区发展的成果及作用 1成果参阅课本 2作用特区的巨大成就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改革与开放起到示范作用。在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就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又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导入下一目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年国家开放了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1985年以后,相继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去。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1988年以来,政府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境教学问题1、让学生找出14个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并思考这些城市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作答,然后总结:有利条件:1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港口。问题2、沿海经济开放去的设立有什么作用?自主学习:它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的影响。 问题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相继设立,使得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么的局势? 自主学习: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连接南北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带。问题4、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发展成果如何?自主学习:这一地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问题5、经济技术开放区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自主学习:她主要以引进外资,生产高心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地区通常汇集了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过渡: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又大大地向前迈进,将开放区由沿海向内地拓展。浦东的开放和开发是实行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步骤,也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开发的目的: 1、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2、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3、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参阅课本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浦东虽然落后,但却有很多开发的有利因素,导入下一目 3、浦东开发的有利因素 学生回答,然后总结: A.地理优势;B.交通优势;C.资源优势;D.人才和产业优势;E.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4、浦东开放和开发的成就和意义1浦东开创的众多“全国第一”在大规模、高强度、快速度的开发建设中,浦东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形态和生态、建设与管理的协调发展,并顺利通过APEC会议的世纪大检阅。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仅在法律服务方面,就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等。2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提问: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怎样的一个对外开放的格局?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堂小结:“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党的一代代领导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他们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也开拓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巩固练习: 1、下列城市中首批获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A) A、秦皇岛 B、武汉 C、合肥 D、苏州工2、下列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的最佳选项是(B) 资金来源以引进外资为主 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 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A、 B、 C、 D、3、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4、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C)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布置作业: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么逐步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