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TS-QP.7.16.doc_第1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TS-QP.7.16.doc_第2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TS-QP.7.16.doc_第3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TS-QP.7.16.doc_第4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TS-QP.7.1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码:第1页共8页xxxx有限公司运作程序之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 文件编号: TS/QP.7.16版 次: A生效日期:2004年09月01日编制:雷振华 职位:主任 批准: 职位:管理层代表声明:盖上受控印章方可视为有效文件。此为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内部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翻印。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编写日期:2004年08月01日文件编号: TS/QP.7.16版本号: A页 码:第2页 共8页序号部门职位签收日期备注1管委董事2管委董事3管委董事4市场部副厂长5日本办公室经理6香港工程部工程经理7工程中心厂长8精密工程中心副厂长9工业工程中心副厂长10玩具工程中心副厂长11生产部厂长12生产部副厂长13生产部文员14IE部副厂长15啤机部主任16首板部经理17质检部主任18物控部副厂长19财务部副厂长20财务部经理21行政部副厂长22电脑中心高级主任章节版本原内容修订内容修订日期批准人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编写日期:2004年08月01日文件编号: TS/QP.7.16版本号: A页 码: 第3页 共8页一、目的对公司所使用的测量议器,测量系统的特性及变异性进行有效的分析,确保测量系统保持在正常状况,以确保产品的品质。二、适用范围公司所有计划分析使用的量具和客户所要求并必须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表的执行重复性和再生性的量具均适用。三、定义3.1 G R&R分析:为量具重复性及再生性分析;3.2 重复性:又称量具变异,指同一量具与同一操作者多次测量相同零件所指特性时所产生的变异;3.3 再生性:又称操作变异,不同操作者用相同量具测量相同产品的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异;3.4 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一持续时间测量同一基准或产品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总变异差;3.5 偏移: 测量结果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偏差;3.6 线性: 量具在使用量程范围内准确的偏移差异,是系统本身误差所造成;四、参考资料量测与监控设备的控制程序五、职责5.1 质检测部负责所有测量系统的特性及变异性的计划与执行,维护量具测量效果的准确性;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编写日期:2004年08月01日文件编号: TS/QP.7.16版本号: A页 码:第4页 共8页六、流程流程图责任部门说明使用表格量测分析要求收集数据系统可接受测量系统分析OKNGOK保护、校正、培训、改善信息反馈质检部质检部测量QC测量QC测量分析计划量具重复性和重复性数据收集表量具重复性和重复性报告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编写日期:2004年08月01日文件编号: TS/QP.7.16版本号: A页 码: 第5页 共8页七、程序7.1 执行前准备工作: 7.1.1 决定进行分析的量具及零件; 7.1.2 决定参与分析的人员; 7.1.3 决定量测次数;7.2 收集数据:7.2.1 取10个样件,并编号; 7.2.2 对进行测量分析人员编号;7.2.3各测量人员使用规定的量具测量样件全数,并将测量值记录到量具重复性和重复性数据收集表中; 7.3 数据分析: 7.3.1计算各分析人员的测量平均值与全距;7.3.2依各测量数据算出全距平均值的平均值;7.3.3将同一样件的测量平均值相加,除以人数得样件平均值;7.3.4将零件平均值的全距算出即为Rp;7.3.5将全距平均值的平均值标出即为R;7.3.6将各平均值的平均值算出即为XDIFF;7.3.7将全距平均值的平均值乘以系数D4即为管制上限UCLR;7.3.8将全距平均值的平均值乘以系数D3即为管制下限LCLR; 7.4 依量具重复性和重复性报告中的公式分别求出EV、AV、R&R、PV、TV、%EV、%AV、%R&R、%PV作为分析数据; 7.5 判读方式: 7.5.1重复性再生性; 7.5.1.1量具应加以保养维护; 7.5.1.2产品有异常的变异情形; 7.5.1.3量具的夹紧或定位不一致; 7.5.2再生性重复性; 7.5.2.1量具的校验示落实; 7.5.2.2操作者对量具使用不熟练; 7.5.2.3可能需要其它辅助治具协助操作者使用量具; 7.5.3 重复性与再生性(%R&R); 7.5.3.1数值10%:表示该量具系统可接受; 7.5.3.2 10%数据30%:表示该量具系统不能接受,须予以改进; 7.5.3.4依量测值判定结果并予以记录; 7.6计算公式及代号说明: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编写日期:2004年08月01日文件编号: TS/QP.7.16版本号: A页 码: 第6页 共8页7.6.1计算公式 EV=R*K1 TV= (R&R) 2+(PV) 2 AV= (Xdiff* K2)2-(Ev2/nr) %EV=100*(EV/TV)%AV%=100(Av/Tv)% %AV=100*(AV/TV)%PV=Rp*K3 %R&R=100*(R&R/TV)%R&R= (EV) 2+(AV) 2 %PV=100*(PV/TV)%7.6.2代号说明:EV:重复性;AV:再生性;TV:全变异;XDIFF:不同作业者所量测之平均值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异;K1:重复性之系数;K2:再生性之系数,与作业者之人数有关(查表)n:被测量之零件数目;r:每位作业者测量之次数;PV:零件变异;Rp:零件平均值的极差;K3:零件变异之系数,与零件数有关(查表)R&R:重复性与再生性。 7.6.3计数值分析方法: 7.6.3.1属性量规是用来比较一个零件与某一规定极限组合,如满足于该极限则该零件可予接受,否则即剔除,绝大多数此种量规是用来接受和剔除一组主零件。与变异量规不同的是,属性量规不能指示一零件是多么好或多么坏,它只能表示该零件是可接受或剔退除。7.6.3.2简便法系选取20个零件而研究。以三个检验人员(评估者)分别对不同零件作4次检验以防止检验人员的偏执,当选取20个零件时,最好能取其中的某些个稍偏上限及偏下限。如果量测判定结果一致,则该量规要接受,如果量测结果不一致,则该量规必须改善或重新评估。该量规如不经改善则不予接受,而且必须寻求另一可接受之替代量测系统。 7.6.4量具稳定性分析方法:7.6.4.1选取一个样品,并确定其相对可追溯标准的标准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样品则由产品中选取一个样品,其测量值应处于预期量测范围的中间区域,将其作为标准样品。7.6.4.2每周定期量测基准样品3-5次,将量测值描绘于管制图上,计算管制界限,并对不稳定及失控做出判断。7.6.4.3将量测结果的标准差与制程中量测出的标准差进行比较,如果量测系统之标准差大于制程中的标准差则此量具不可接受。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编写日期:2004年08月01日文件编号: TS/QP.7.16版本号: A页 码: 第7页 共8页7.6.4.4利用管制图判定稳定性的方法:7.6.4.4.1.个点不能超出上、下管制界限。7.6.4.4.2连续3点不能有两点落在 23区域内。7.6.4.4.3连续5点不能有4点落在1区域以外。7.6.4.4.4.不能连续七点或以上落在管制中心线的同一侧或连续上升或下降。7.7偏移分析:7.7.1独立样本法:选取一个样品,并确定其相对可追溯标准的标准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样品则由产品中选取一个样品,其测量值应处于预期量测范围的中间区域,将其作为标准样品。7.7.2由一位操作员以平常之方式对每个样品量测10次,并计算其平均值,此值为观测平均值。7.7.3计算偏移:偏移观测平均值基准值偏移(偏移规格公差)1007.7.4偏移判定方法:7.7.4.1对量测重要特性的系统偏移10时为可接受。7.7.4.2对量测一般特性的系统偏移30时为可接受。7.7.4.3偏移30时不可接受。7.8线性分析:7.8.1选择10个产品,他们的量测值应包含规格公差。7.8.2由作业者量测每个产品各10次,计算量测平均值。7.8.3计算偏移平均值偏移平均值量测平均值基准值7.8.4绘图: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有关参数,然后绘图。Ybax b = a =( y / n ) a x (x ) / n(y,x分别为y及x之平均值)R2= (R2为回归线之Goodness of Fit)x:基准值y:偏移b:截距a:斜率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编写日期:2004年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