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文化史论文.docx_第1页
中国陶瓷文化史论文.docx_第2页
中国陶瓷文化史论文.docx_第3页
中国陶瓷文化史论文.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绘画与书法研究摘要:从陶瓷发展早期到全盛期,我们从不同的陶瓷器上皆可以发现绘画(一个广泛的定义,包括初期的彩陶文饰以及后期彩绘等)和书法的身影。由此可见陶瓷文化与绘画、书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艺术部类,都是最为典型的中国民族艺术。从其实质来说,都是共同的、共通的。关键词:陶瓷文化 绘画 书法 发展 影响中国的陶瓷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中国的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是从国画和书法中吸取绘画和书法技法的精髓。陶瓷是火与土的结合,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表现手法与国画和书法也有一定的区别,中国画和书法的文化内涵与意境在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艺术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得到了另一种诠释。一、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绘画艺术(一)陶瓷绘画的发展和特点六十年代,在距景德镇市百余公里的万年大源仙人洞出土了中国大地最早的陶瓷大口深腹圆底罐及众多的陶片。这是新时期早期遗存下的文物。这处遗址出土的陶片中,已出现原始朴拙的绳纹装饰、刻画格装饰、附加堆钻石。这些距今九千至一万年的简陋线条,揭示了当时的人类已有了审美需求,已开创了使用图画语言来表达某种感觉的美术创作先河。这地处荒郊黄土岗的陶片实是后世震惊全球的华夏陶瓷艺术的源头。此后,陶器的纹饰逐年演变,战国时期彩陶文化已具相当水平,如河南洛阳烧沟战国墓出土的彩绘陶壶,在壶的上方颈部,是对称而多变的规则几何连续纹,在壶的腹壁,这绘有类似孔雀尾毛的图案,其中较粗的曲线勾勒色界,斜行而较细的立线勾勒出羽毛,羽毛组合成雀尾,与雀尾对应的是鸟头,线条回环婉转流畅,多变而不零乱,已具变形艺的雏形,显示出作者高度的才能和熟练的技巧,至今仍具有极强的感染魅力。 而后的釉下彩,自六朝早期出现。在未烧成的坯体上用色料彩绘,然后施盖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的瓷品,称为釉下彩。由于色彩不暴露在外,又有釉层的保护,故瓷面不会在使用中被磨损,百千年后仍然保持原貌。釉下彩出现初期,由于缺乏精品,并不为社会完全接受。从出土文物的施彩比例看,人们似乎更喜欢无彩的瓷器。景德镇地区的窑厂在唐代已有烧制白瓷的名声。景德镇陶录载:“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中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供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唐代釉下彩产品的代表窑址应算湖南长沙的铜官窑,这时的瓷画具有很强的绘画性,颇具中国画写意特色,构图注重传神。如浙江宁波出土的铜官窑釉下彩壶,壶腹画有一头幼鹿,它弓身翘尾,前蹄跃空跃起,伸颈反顾,双耳竖立,两眼大睁,眼白几占全眼,黑眼球成为一条线,一边跳跃一边警惕观察看四周动静。其他动物禽类,作者注重刻画他们的瞬间动态,注重小品性的情趣,人物画也十分注重神态,尽管这些作品绘制水平不均衡,有些画的基本功不够好,但其中已清晰地显露出作者美化瓷品的同时也追求着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美术效果,它应是中国陶瓷画艺术的正宗。 随着唐代的青花瓷的出现,标志陶瓷装饰进入举世瞩目的辉煌时期。青花以天然钴料为色彩,烧后呈蓝色,青花装饰具有鲜明的中国绘画的笔致韵味,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色彩的青白相映,以及笔墨的刚柔、虚实、浓淡,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瓷质的中国画。景德镇是元代中晚期以后的青花瓷艺术中心,此时的青花烧结技术完全成熟,绘制技艺对汉唐也有所发展,此后青花图案历年增多,明清时代,青花瓷绘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明末清初,青花瓷绘画更是完全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动物题材的画面,于简洁中见真趣,从洒脱处看功力,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长期使用青花瓷器皿的中国人民,已形成民族欣赏习惯,以至直到今日青花瓷仍是众多地区喜爱的品种。 宋代,磁州窑出现了白地黑彩的装饰纹样,它是以绘画写意的手法来表现的。磁州窑的白地黑彩彩绘装饰又称铁锈花,是一种把制瓷工艺与传统书画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磁州窑白地黑彩瓷枕。枕面以绘画的写意笔法,描绘马戏、钓鱼等风俗画面,是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清代康熙时期,发明了釉上五彩,取代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五彩彩绘受明末画家的影响,并吸收了民间木版年画的表现手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所绘人物、花草、树石等,明显带有写意、概括、夸张形象的特点;其追求的装饰性手法和刚劲挺拔的线条等,也显露出特有的笔意。清代雍正时期,在五彩和珐琅彩的影响下,创烧出釉上彩的新品种粉彩。它使用加入砷的白色彩料对各种色彩“粉化”,如大红变粉红等,使色彩湿润柔和,这样色彩的种类也在原五色上大大增加。雍正、乾隆之后,粉釉风行于民间,这种瓷画工整严谨、重填彩、重工笔、色彩铺盖全器皿,具有典型的宫廷富贵味。清代康、雍、乾三朝大行其道的珐琅彩,作为清宫廷御用器物,是制瓷工艺与绘画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比粉彩更加精细。而且在彩绘的表现手法上,又引进吸收了西洋绘画的风格和技巧,以明暗表现立体感,画风融中西为一体,对提高陶瓷艺术的品格,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陶瓷绘画的文化影响陶器和瓷器是人为制作的物品,它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陶瓷艺术装饰表达了人的自然观念,人的想象、情绪和理想。陶瓷艺术装饰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历代陶器和瓷器装饰纹饰既有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鸟鱼龙,又有人类自身,而且在这一纹饰中,总是执着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陶瓷艺术装饰表现了人物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使人成为真正优美的形象。中国瓷器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瓷器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艺术化的追求。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交流起到了一种互通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二、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书法艺术(一)陶瓷书法的概念、属性及归类陶瓷书法是表现在陶瓷上的书法,它是陶器书法(包括瓦当铭、砖铭、陶俑铭、紫砂铭等)和瓷器书法的总称。狭义地说,表现在陶瓷上的书法三个组成部分(正文、题识、款印)的任一部分,都可称为陶瓷书法(但不可称为陶瓷书法作品);广义地说,陶瓷书法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与陶瓷雕塑、陶瓷绘画等是姐妹艺术,从内容、形式到创作手法,它们既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互相协调,又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都是陶瓷装饰的不同形式,它们都属陶瓷工艺美术范畴。陶瓷书法作品,是指以书法为陶瓷装饰主体的作品,它是以原材料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其主要艺术形式,通过陶瓷工艺技术制作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经化学反应而成的陶瓷艺术品。一件较为完美的陶瓷书法作品,必须是瓷质优良,书法为陶瓷装饰主体,形式完整(正文、题识、款印齐全),书写规范而有神韵,设计合理,用料恰当,烧制完好的艺术品。陶瓷书法是利用传统的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的一切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书法艺术形式的延伸,又是陶瓷工艺美术的一种开拓,它具有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美术的双重特征。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有着更多、更高的艺术和技法上的要求。(二)陶瓷书法的创作过程 陶瓷书法创作过程中需用到陶瓷、色料、调和剂以及制作工具(料笔、毛笔、刻刀、刮刀、调色刀、料碟、擂钵、擂锤、合金钢凿、小铁锤等),其创作程序一般为:选瓷(选坯)设计绘图制作烧成。 选瓷指的是选取已烧好的单色瓷板或立体器型,供釉上制作。瓷板要求平整光洁,不弯不翘,颜色纯净均匀,没有色障。立体器型要求烧制完好无缺,其造型与色泽,有利于加工。还要考虑到它的审美性、独创性。有时还需考虑到它的实用性。而釉下加工,就只能选择不同器型的瓷坯。设计就是筹划。在正式创作某件作品之前,根据器型特点和自己的目的要求,预先制订方法、图样等。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为的美化,达到最好的装饰效果。作品的设计,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操、思想境界、书法功力和工艺技术的综合体现,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在绘图方面,为把设计好的样式表现在单色瓷器上,就得在瓷器上打格子,以便于实际操作。有的还要先绘成几何图形,或先打底色,烧成后再打格子写字。制作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笔写、刀刻、剔字、捏贴、堆书等手法。(三)陶瓷书法与书法的比较 陶瓷书法是从书法的母体脱胎而来的,所以陶瓷书法的作品组成仍然是正文、题识和款印三个部分,与书法无异。其次,书法艺术的所有表现形式及其审美功能在陶瓷书法都能体现出来。另外,陶瓷书法与书法一样,它的每一个发展过程,除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外,还受中国文字与文学发展的影响,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字体和书体,有特定的文学形式和内容。在材质上,陶瓷书法载体是陶瓷,它有平面的,还有立体的,装饰有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之别,它表面光洁、质地坚硬、作品耐腐蚀、经久不变色;书法的载体则多为平面的宣纸,更不易保存。在创作方法上,陶瓷书法除了笔写之外,还有刀刻、捏贴、剔字、堆书、综合装饰等,方法较多,但制作难度大,所以比书法创作复杂得多,一件好作品往往经多次加工反复烧制才能完成。在观赏效果上,陶瓷书法的观赏效果更好。突出的立体感、鲜明协调的色彩,周密而讲究的设计布局都是一般书法所不及的。在创作理念上,陶瓷书法更讲究人为的美化,它要根据陶瓷不同的造型,各部位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欣赏对象,选取合适的内容,相应的书体,配套的工艺装饰制作而成。所以,一些只追求率意恣性而忽略了书法基本功及人们的审美需求的作品。书法与陶瓷书法作为艺术品,都具有审美性,但陶瓷书法的实用性与商品性更强。总体来说,陶瓷书法对中国文化艺术影响深刻。它为中国的考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华夏文明的见证;其次,陶瓷书法提高了陶瓷工艺品的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它是中国陶瓷装饰的特有形式,使中国陶瓷艺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标志。参考文献:1邹庆云:浅谈陶瓷绘画与艺术,见景德镇陶瓷,2011年第6期、总第136期2浅析传统陶瓷绘画的辉煌与鉴赏其之关键3科学与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