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俗藝術 宋江陣 指導老師 林國斌老師班級 601座號 35號姓名 駱易暄 前言 前言宋江陣是宗教性的武術陣頭 較流行於台灣南部 其名取之於梁山泊好漢領導人宋江 水滸傳內有一百零八星辰神話 組織人數有分三十六人陣 七十二人陣及一百零八人陣 宋江陣的起源 宋江陣傳說起源於宋代 由民眾裝扮成將軍 皂隸 牙官或其他不同身份的官兵 各提著刀槍 棍棒等兵器 配合當時的戲曲表演 目的在於演習武藝 以鍛練身體 另一方面也是休閒活動 自娛娛人 宋江陣的陣式或者說是陣仗 隨著時間的更替 從老一輩的口中說法是這樣的 一 相傳有人把水滸傳的故事附會上去 說是宋朝的俠盜宋江為操練部眾 設計了一種以陣式為主 個人為輔的武藝 由三十六天罡 七十二地煞組成的陣式 以便攻城 二 另一種說法說它是少林武學的一支 屬於實拳一派 與少林的單套拳 獅陣 劍獅同時留傳下來 三 有人認為臺灣的宋江陣 是明末鄭成功操練部隊 保衛海疆 所發明的一套教練術 水滸傳中赫赫有名的宋江 一直深深影響了中國民間對革命義士的尊崇與景仰 明鄭時期 當反清復明大業積極展開時 這些來自福建水域的綠林豪傑 心目中的英雄便是梁山泊的好漢 於是他們以中國拳術為基礎 打著替天行道 忠義雙全的口號 形成宋江陣的雛形 宋江陣的淵源 相傳出自水滸傳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陣 原有一百零八人 到臺灣光復後 逐漸縮小為七十二人或三十六人 也有其他的說法 認為其可能是少林武學的一支 也可能是明末清初鄭成功部隊的縮影 因為鄭氏操練的藤牌兵 和現在宋江陣的道具 陣式相彷彿 憲明國小發展宋江陣的同時 教師們更加以研究和創新 把傳統帶有民間團練色彩 偏重社會型態的宋江陣 改編為適合學校體育活動發展的內容 並力圖與國術教學相結合 將傳統的雙斧 月牙鏟 關刀 叉 鉤 鞭 藤牌 小刀 雙刀 鐵棍等武器 統整為適合學校國術推展 的刀 槍 劍 棍四種主兵器 並將單打 對打團練等方式 融入各種陣法 讓學生在練習時不會覺得枯燥 小朋友拿著刀 槍 劍 棍隨著陣式不斷變化 展現出力與美的武術技巧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憲明國小帶隊到台南參加宋江陣比賽 由於其有別於傳統宋江陣的模式 因此未獲佳績 但其打破傳統 除了兵器等的改變外 更讓女生參加 的方式 是 學校模式宋江陣 的最佳典範 但由於學校人數不足及其他因素 在推行二年之後 經縣府同意後不再推展 氣勢磅礡的宋江陣 台灣廟宇香火鼎盛 而宋江陣又是廟會不可或缺的要角之一 但是宋江陣的緣由出處 卻不為人知 據成大歷史系教授石萬壽考據指出 宋江陣在古時候的性質類似於民間自衛組織 與軍隊十分相近 北宋時 水滸傳中的知名人物宋江 以民團抗官軍成功而聲名大噪 乃通稱為宋江陣 台灣廟宇林立 力量之大連總統候選人都不敢輕忽 而在大大小的廟會活動中 整齊劃一 持兵器操練的宋江陣 更是為活動掀起高潮的要角之一 但宋江陣難道只有為神明助興的份嗎 又是如何變遷成目前的 身分 石萬壽指出 宋江陣在古時類似軍隊 而八家將則類似警察 只是裝備與編制不同罷了 嚴謹的宋江陣有一百零八人 相當於一個連 至於八家將頂多只有一排 人數差異相當大 不過無論是宋江陣或是八家將 其編制都與古時的軍隊或警察一致 石萬壽說 宋陣是漢人在三國以來的民間自衛組織 在北宋時 水滸傳的知名人物宋江聚集梁山泊時 以此民團對抗官軍而聲名大噪 後人才將民團通稱為宋江陣 宋江陣的陣法甚多 岳飛的破金拐子馬 戚繼光的鴛鴦陣都包含在內 明末鄭成功的抗清 乃至於清末民團的抗日 都是以宋江陣為主力 在清末時 台灣幾乎每個庄頭都有宋江陣 負起保衛庄頭以及對抗日軍的責任 台灣當時的宋江陣威力十分強大 已經到可以抵禦外侮的地步 後來 因為現代武器的進步 持刀棍的宋江陣勇士們 當然敵不過日新月異的洋槍洋砲 加上無人予以訓練 因此宋江陣慢慢沒落 最後成為廟會中保護神明的角色 宋江陣由來關於宋江陣的源流 有許多種說法 其一 有人以為源自古典文學 水滸傳 宋江攻佔城池所用的武陣 其二 認為這是少林武學的一支屬實拳派 與少林寺的單拳 獅陣同時留傳下來 第三說是源自戚繼光的 藤牌舞 或 鴛鴦陣 第四說認為是源自鄭成功的 藤牌兵 及 五花操兵法 根據學者考證 多數認為臺灣的宋江陣始於明鄭時代 鄭成功的部屬陳永華為了方便治理臺灣 提出了 寓政於教 的政策 結合民間信仰與地方武力而成的陣頭 換句話說它可能就是由明鄭的 藤牌兵 蛻變而來 事實上 宋江陣的源起 除了學者公認的 明鄭軍事訓練 之說外 跟其他三說也多少有關 宋江陣介紹 1 宋江陣是國術團體的一種集體表現 將國術團練武的成果 在迎神賽會中向居民表演 這種表演配合鑼鼓伴奏成一種 拳舞 後來參與的人數增加 寓意水滸傳的梁山泊一百零八將 以喻三十六天罡 七十二地煞 現在陣容縮小 往往以三十六人為一團 在大規模的神明遊行時 國術團沿途表演 團員全身輕裝 手執刀 劍 矛 盾 弋等古代武器 由一旗手領先 兩人一排 作成長 在鑼鼓聲中行進 表演的武功有單打 雙打 亦有全體對打 演的動作 優美而有力 與鑼鼓配合 如同舞蹈一般 宋江陣介紹 2 宋江陣流傳在臺灣南部 而以高雄縣最多 堪稱是宋江陣的故鄉 冘前高雄縣的大樹鄉及內門鄉都有為數不少的宋江陣 前者被研究的學者認為是早期的 宋江窟 不過從潮會活動來看內門鄉可謂 宋江藪 臺語 窟 與 藪 都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宋江陣介紹 3 大樹鄉有十八個村落 幾乎村村最興盛的時候 有二十幾隊宋江陣 不過目前已經剩下幾隊而已 姑婆寮 的老藝師們 相信大樹的宋江陣是姑婆寮最早 是祖先一代傳一代留下來的 有歷史可查 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 其實可能更早 因先民入墾大樹鄉早在明鄭時代就開始 宋江陣介紹 4 內門鄉原名 羅漢門 提到內門鄉的宋江陣 令人感到特別興奮 內門人口不到三萬 卻有十五個宋江陣 雖然這裡的傳統統民俗藝陣也面臨了薪傳的瓶頸 不過由於內門鄉內有 內門紫竹寺 及 南海紫竹寺 供奉觀音佛祖香火鼎盛 兩寺的管理委員會非常重民俗技藝 不僅保存了為數可觀的宋江陣 同時推動民俗江陣古老文化的傳承不遺餘力 該鄉的宋江陣 被譽為世界級的國寶藝 實 實至名歸 並且每一團都是生龍活虎般的活躍 不祇生氣蓬勃 並且把宋江陣趣味化 顯得多采多姿 宋江陣介紹 5 宋江陣 係自衛武力轉變而來 明鄭時期傳入台灣的宋江陣 為台灣民間迎神賽會不可或缺的大型陣頭 更是結合兵陣與宗教之民藝結晶 相傳起源於水滸傳梁山泊 條好漢之一的雲龍公孫勝所創 結合 天罡與 地煞而成的武陣 因陣法厲害每敗官 而威名遠播 鄭成功軍師陳永華為便於治理台灣 寓政於教 特將地方武力與民間信仰結合 大力推廣宋江陣 平時鄉勇練陣法 強健體魄 戰時可動員保衛家鄉 因緣際會的保存了這個現今台灣獨有的藝陣 演出時 陣勢多樣性的變化固然是一大特色 而其兵器演武 更是大家注目的焦點 隨著不鏽鋼之普遍被利用 以傳統鍛造方式打造的全套兵器 現已極其罕見目前全台有五十餘團宋江陣使用郭先生打造之兵器 而郭先生亦為全台碩果僅存之宋江陣兵器鍛造工藝師 宋江陣成立經過 宋江陣的由來是取自水滸傳中英雄好漢攻城所用的陣式 宋江陣原為一百零八人 由三十六天罡 七十二地煞組成一百零八人陣 也有七十二人組 五十二人組或三十六人組 因現今工商業發展 社會繁忙 很難再組成龐大陣容 所以大致都以三十六人組為最多 本校基於 發揚民間傳統藝術 鍛鍊強健體魄 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的宗旨 於民國八十年間成立三十六人組之宋江陣 分執頭旗 雙斧者及執各種兵器 如耙 拖刀 關刀 戟 齊眉棍 盾牌刀 雙戩 等 三十六人 另加鑼鼓 鈸四人 合計四十二人 由現在六年級學生組成 原先延請關廟鄉松腳村宋江陣楊永金等多位耆老指導 現由薪傳獎得主鄭福仁先生擔任教練 本校教師朱亮皇老師及李至欽老師輔助訓練 活動方式及特色 宋江陣在民間流傳的歷史悠久 是迎神廟會常見的陣式 民間組立宋江陣 最敬仰梁山好漢那種大無畏 忠義情操 及以團結之心對抗惡勢力精神的展現 好像英雄們在民間復活一般宋江陣陣式變化莫測 兵器部分由頭旗 雙斧 單刀 單叉 盾 齊眉棍 耙 鉤 雙刀 雙眼 關刀等所組合 陣式變化有發彩 蜈蚣陣 巡城 排城 龍捲水 七星陣 梅花陣 五花陣 八卦陣 套招有雙人套 連環套招 個人表演及雙人 四人 八人等多種變化 表演時能舞出特色和多變化的才藝 宋江陣在訓練時必須結合每個人的精神 團聚在一起 不畏苦 才能充分舞出力與美及健康體魄 宋江陣不只可將一般迎神廟會帶入最高潮 也給地方上帶來團結與榮譽 長久以來更給地方帶來安寧 祥和 鄉下農村認為宋江陣是避免受邪魔侵襲的一種神秘陣式 這是宋江陣留存在民間社會的價值所在 未來展望 目前宋江陣在全省社會已經大力推行 有很多學校 社團 都積極組隊做為學校課外活動 這是可喜的現象 希望宋江陣能在全省蓬勃發展 更能促進社會的團結和健康 輝煌成果 民國八十二年 八十四年得到省賽第三名 民國八十七年得到省賽第二名 曾應邀至關帝廳表演 我們的宋江陣 宋江陣的訓練宋江陣的訓練方式多為農餘或農閒的下午或晚間 在居家附近的宮廟 廣場練習 由宋江陣的師傅 拳頭師傅或是老一輩的隊員傳授指導 每次練習一 二小時 宋江陣的演出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兩種 A 定期演出 三年一次 演出日期多用媽祖 保生大帝 城隍等神明的生日 B 不定期演出 如廟宇的慶典活動或祁求平安儀式等 宋江陣的意義祭祀 避邪驅鬼 祁福免災 團結 防盜 體面或氣派 還願 等 宋江陣的指揮人員有兩種 一為鑼鼓 一為旗號 鑼鼓人員編制不在宋江陣內 旗號則為宋江陣中的領導人物 有人說 旗手即為宋江 其旗為烈火旗 見旗如見江 宋江 宋江陣的演練人員隊員均須頭纏布條 腰束布帶 以為擦汗繫褲之用 明鄭時代的軍民均蓄髮 故必須束髮 而腰繫布帶則為漢人的習俗 宋江陣的經費鄉里中按每家男丁的人數 根據必須的經費預算 每一男丁交付一定額的丁費 由宮廟負責人員收支 但現在已不實施 多由善心人士捐獻所得 宋江陣的興衰臺灣光復後至民國四十年前後 是宋江陣最為興盛的時期 然而近年來社會型態的變更 農家青年子弟多出外工作 宋江陣的演練 極度困難 故已漸形沒落 宋江陣的組成 原始的宋江陣相傳由一百零八人組成 以喻三十六天罡 七十二地煞 然而今日真正的宋江陣組成卻沒有一百零八人的隊伍 這是因為宋江陣師傅認為一百零八人為不祥之陣 可能因為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皆死於非命 名間相信死於非命者終成厲鬼 它們反判朝廷 無法接受敕封 遂成為陽間作祟的幽魂 若硬組成 必有傷亡 又台灣光復 社會型態改變 鄉間青年紛紛負笈在外求學 謀生 宋江陣的演練就顯得困難 別說一百零八人的大陣組合不易 就是七十二人的陣仗有不易組成 因此一般民間以三十六人組成的最為普遍 隨著時空的變遷 宋江陣所持的兵器 也有明顯的改變 不如過去的一百零八種兵器那樣完整了 陣中容有相同的兵器數把 台灣現有的宋江陣兵器有頭旗 烈火旗 雙斧 杈 月牙鏟 鉤 雲南斬馬刀 奇眉棍 雙刀 關刀 盾牌與短刀 鐵棍 傘 等 宋江陣中兵團的特色 與鄭成功寓兵於農的訓練有關 從這些兵器便可看出 如雨傘既能防雨又兼攻防效果 月牙鏟 杈是民間用來叉草用的 齊眉棍能用來防衛來襲之動物 或驅趕家禽 刀 斧是農家普遍使用的工具 從不少兵器來自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器材來看 宋江陣演出 簡直就是生活的縮影 宋江陣的操練 宋江陣的操練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分別是單人操練 雙人兵器套招 全陣團體操練 第一階段的單人操練 每人必需選練一種兵器 1 頭旗 是總司令旗 是由宋江這個角色所持 它在宋江陣的兵器裝備中 是領導指揮群倫的中心 不但要引領全隊 還要帶動全隊的士氣 進攻時頭旗在全隊的正中心 被包圍時決不可以被拿走所以拿頭旗的人 必須反應靈敏 武藝高強 而且具有領導能力 操練頭旗是槍法 棍法並用 虎虎生風 2 雙斧 拿雙斧的人 就是黑旋風李逵 拿斧頭的人是全隊武藝最高強的人 在陣式中所站的位置 一定是在頭旗的旁邊 有保護頭旗的功用 在肉博戰中可做最後的革鬥 以免頭旗被奪 由於拿斧頭的人地位很重要 所以必須是負有強烈正義感的忠義之士 而且膽識過人 並且身材短小精悍的隊員才有資格擔任 3 棍 在少林武功中 棍是其代表性武器 出似猛虎 掃似疾風 行似巨龍 一路打平 拿齊眉棍的角色有打虎的武松 花和尚魯智深和燕青 在鄭成功的兵法中 棍就叫 不空歸棍 意思是說只要出手 絕不虛打 棍是攻防並兼 任務是守衛頭旗和雙斧 為最後防衛的武器 持棍的隊員 通常須身手敏捷 身材細長 4 月牙鏟 原是由禪杖變化而來 是佛家防身之用 因為它的刃形狀就像半月形 所以取名叫月牙鏟 它既可以攻擊 又適合防守 5 踢 形狀有點像關公的關刀 但是重量較輕 它是輕兵器中攻擊武器的一種 身材屬於中型的一般隊員都可以使用 6 藤牌和短刀 藤牌是山藤編制而成 亦有用牛皮製成的 直徑約為二尺三吋 呈圓笠狀 抓握在左手護身 右手執短刀 用來攻擊敵人的下半身 訓練時 相當辛苦嚴厲 拿這種武器的人 稱為籐牌兵 籐牌兵曾有過破擊俄羅斯軍隊的記錄 在清兵與鄭成功作戰的幾十年中 籐牌兵也發揮了極大的防禦功能 因為交戰時危險極高 勝算也高 所以明鄭時代籐牌兵是領雙餉的 7 雲南斬馬刀 主要功用是在攻擊腰部 以及砍斬馬腿 拿斬馬刀的人 必須是身材高大壯碩才可以 8 鉤 在刃的地方 形狀有點像鐮刀 它是專門用來掃馬腿的 也可以鉤敵人的武器 一般人都可以拿 9 杈 分為兩種 衝鋒陷陣時用一百到一百二十斤重的杈 這必須是身材高大的人才能夠使用 另 種是清掃戰場上戰死的屍體 所用的杈 大約只有五十斤左右 可以由體刑較瘦弱的人來拿 10 雙刀 它是屬於短兵器 通常用在短兵相接的時候 性質和雙劍差不多 11 關刀 它的形狀和關公所用的大刀形狀一樣 這種兵器是關勝這個角色拿的 關刀有輕型的和重型的分別 是攻擊性武器的主力 必須由身體健壯的人才能拿 12 雙眼 可攻可防的短兵器 13 傘 既能防雨 又兼具攻防效果 第二階段是雙人對打 兵器的對打 是將單人兵器的操練化為隨機應變的小型戰鬥體 每隊過招都形成一套功夫 可對招的兵器有 傘對掃刀 籐牌對月牙鏟 關刀對月牙鏟 鉤對籐牌 關刀對雙刀 棍對棍 等 目前宋江陣已不具備攻擊的實質意義 完全以套招方式 點到為止 不使對方受到傷害 第三階段是陣形的團體操練 宋江陣沿襲明末戚繼光的陣法 曾在福建一代盛行 而福建不僅沿海且地多丘陵 因此宋江陣演練時有躍上 躍下的動作 這是因地形而產生的最佳例證 在團體操練最常見的這種跳躍並舞動兵器的動作就是 插角 而操演方法因傳承師傅不同而有差異 通常以行陣繞圈的大花圈為主 陣形變化都有個陣名 有開四門 龍捲水 龍穿心 龍門陣 謀營 破城 對打 蜈蚣陣 蛇脫殼 蜘蛛結網 八卦陣 巡城 撞七星等 其中八卦陣是宋江陣操演時最重要的隊形 而其排練也最難 據說昔日宋江一夥 曾以此陣式橫掃千軍 因此民間傳說八卦陣有無比威力 一直認為宋江陣的八卦隊形 有驅邪鎮魔的功能 民間若有地方出人命 或鬧鬼時便以八卦陣來消災解厄 原則上 宋江陣操練隊形的時候 都會先排好隊 由頭旗帶領到神前致敬 象徵中國人對國土的敬愛 為捍衛國土而武 然後帶回原地開始操練 另外在兵器上也貼了符 據說這樣做能確保操演時平安 這正符合了中國哲人們的教訓 兵乃不祥之事 不得已而用之 宋江陣中 樂隊是不可少的 因為它可以激勵士氣 控制氣氛 主要的樂器有鼓 鑼 鈸 尤其鼓是整個場面的靈魂 動作依戰鼓而行 宋江陣陣式 一 開四門依1 2 3 4之順序 由頭旗引導插角做出開四門的陣形 全陣陣員做巡查的工作以捍衛四城城門 二 龍捲水陣旗於圓陣左上方 插角切入 其餘陣員隨後成W字型跑步吶喊前進 屬七星陣陣式含有避邪之作用 三 龍穿心全陣以旗 斧分為二路縱隊 由圓陣正後方穿入 四 個人武器表演本應每一隊員都應上陣表演 但如表演時間有限 亦可擇優上陣 節省時間 除了展示各種兵器外 尚含有個人武器成果發表 五 龍門陣全陣在旗 斧的引導下 由圓陣正後方 一組一組插角切入後 武器交叉成二路縱隊相向進入 就定位後 依戰鼓聲操演兵器 謀營陣形之前的一種陣形整理 六 謀營旗陣與斧陣分別以反方向 在旗斧帶領下 跑步吶喊繞圈 後集結成兩實心圓 接著雲南斬馬刀上前操演 意含已攻破城堡 七 對打城堡已攻破 陣員分兩人一組 依次市前操演對打動作 表示兩軍交戰的激烈情況 八 蜈蚣陣全陣隊員再次依旗 斧分為兩陣 由正後方進入 就定位後 聞戰鼓聲後由兩行跳開成四路縱隊 再聞鼓聲時 全陣陣員高高直舉武器 大聲齊呼 含陣形整理工作 以準備下一陣形變換 九 蛇脫殼蜈蚣陣後 全陣由旗 斧分別引導 左右轉走 至陣後方成一路縱隊折反向前方邁進 十 蜘蛛結網全陣以旗引導 繞圈衝跑吶喊 然後以旗為圓心圍一實心圓 十一 連環對打展示各種兵器及攻守功夫的展示 可全體皆參與或擇優出場操練 十二 排八卦旗與斧 書雙刀與雙眼面相向 架成拱門形 讓陣員由門下衝過後 全陣成四層 旗斧雙刀雙眼 月牙鏟 盾牌 長柄武器 十三 巡城最外圈執長柄武器陣員 聞鼓聲後 立刻弓步面相向武器交叉 類似城門 然後月牙鏟及盾牌出城巡查 十四 撞七星全體成兩圓陣 內外各十八人 面相向 依戰鼓聲 每次由月牙鏟帶動 外圈逆時針 內圈順時針方向交叉慢跑 當快擦身而過時 兩人武器在頭上方輕敲一下 一直到回原位置時 齊聲高呼 武器直舉 十五 收場全陣成四層 依次由月牙鏟 盾牌 長柄武器向圓心跳入 跳出一次後 全體再一齊往圓心跳入 旗斧至陣前致敬禮三次 陣形立刻成二路縱隊 旗斧再上前致敬禮三次 宋江陣沿革 時代變了 古今戰爭也全然變了樣 為了發思古之幽情 體驗沒有火力的兵器對兵器之戰爭 也為了發掘古人之智慧 宋江陣似乎是一種蠻值得傳承的民俗技藝 然而隨著社會型的轉變 許多民間藝術陣隊已日趨沒落 民國七十八年初 新港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及董事林懷民先生 提出在古民國小推展民俗武藝 宋江陣薪傳的計畫 適逢嘉義縣政府新港鄉等五鄉鎮 自七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起試辦週六實施社團活動 學校鑑於原本學校學區也有宋江陣團隊 卻日漸失傳 現在有此社團活動時間可資運用訓練 既不影響學生課業 又可將屬於自己民俗文化優良民俗技藝 好好的保存下去 也可以培養孩子們勇敢 耐苦 團結合作的精神 值得辦理推展 七十七學年度寒假期間 經由學校與地方人士各方奔走贊助 再加上新港文教基金會的配合協調 聘請到七十五年宋江陣薪傳獎得主 台南縣西港鄉謝鬧枝先生前來指導 有了教練 次為兵器問題 於是南下拜訪現有的宋江陣團 參訪結果 各陣團兵器皆為真刀實槍 因具危險性 因此經多方研討 決定除籐牌 齊眉棍 鑼 鈸 鼓購買現成品外 餘皆由吳錦松 黃旭輝兩位老師用木材自刻自製 才使本校宋江陣順利成立 因學校規模小學生少 宋江陣的組成由中高年級學生參加 八年來 每週六分組活動由宋江陣薪傳獎得主謝鬧枝師傅 謝志忠教練指導 平日再利用課間活動時間 由吳錦松主任 黃旭輝組長等複習指導 至今謝鬧枝師傅辭世 由其子謝志忠師傅繼承父志繼續來本校指導宋江陣 學校也加入新的生力軍陳炳村主任 邵政忠老師來幫忙訓練 如今各種兵器個人操演 雙人對打套招 團體演練的大花陣 都已精通 唯一遺憾的是年年皆得遞補生手 徒增訓練困擾 西勢里宋江陣老隊員訪問實錄 本地宋江陣約成立多久了 詳細年代已不可考 約有百年以上了 從本人 董家安 的祖父就是宋江陣的一員了 人數約有幾位 宋江陣陣原始有一 八人 後來為七十二人 再為五十四人 現今已剩下三十六人制 上場人數 加上其他後補替換及教授人員約有七十 八十人 我們的隊員中有女生嗎 別的地方有 如內門 本地則清一色都是男的 陣中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儿高热的观察与护理
- 消防安全培训宣传图课件
- 人事培训部年度工作总结
- 销售单位述职报告
- 急慢性肾衰竭护理
- 大班班务工作总结
- 卵巢小细胞癌饮食指导
- 大肠癌案例汇报
- 消防安全培训主持稿课件
- 肥料会议工作总结
- 高三励志课件
- 河南省人民医院2025年护士规范化培训招生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绿色交通系统无人驾驶车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输电线路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矿山安全三级教育培训课件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 07FD02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图集
- 闽教版(2020修订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DB32-T 3434-2018人民防空核生化监测中心工程设计规范-(高清现行)
- 矿山机械公司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方案(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