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汇总.doc_第1页
2010年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汇总.doc_第2页
2010年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汇总.doc_第3页
2010年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汇总.doc_第4页
2010年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2、动物心理发展历程(论述) 1)、感觉阶段:是动物心理演化的最初水平 2)、知觉阶段:这种知觉反映形式的出现与其神经系统的进化分不开。 3)、思维萌芽阶段: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出现了思维的萌芽,心理水平达到动物界的最高峰。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3、言语机能联合区损伤后出现的相应疾病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 这种失语症通常称之为接受性失语症。3)、视觉性言语中枢 失读症4)、书写性言语中枢运动性失写症。4、定义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5、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列成五个层级:依次为1)、生理的需要:是直接与生存、种族延续联系的需要,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2)、安全的需要: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性等方面的需要。3)、归宿与爱的需要:指人与人之间对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这个需要包括两方面a、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由此产生威望、认可、地位等情感。b、得到自我尊重,产生自足、胜任和自信的情感。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观点(论述):a、 从进化的角度看,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b、 需要层次越高与生存的联系越小,它们的满足与生存需要没有直接关系,但高层次需要更能反映出人类的特征。c、 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个体才受到高一级需要的支配。d、 当所有的低层次需要都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人才能受到自我实现需要的支配,他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的境界。6、定义1)、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2)、内驱力:指有机体的需要未满足之前,出现心理紧张和唤醒状态,这种唤醒状态驱动有机体去追求需要的满足。,3)、诱因: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称为诱因。7、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可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转化为无意注意8、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又称注意的范围。广度是7+/2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分心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的状态。3)、注意的转移:它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4)、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分配的前提:首先,同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不再需要更多的注意。其次,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注意的分配。9、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第一,客观事物只有直接作用于感官才能引起感觉。第二,感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和全貌。 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的下限: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的刺激。差别阈限心理学家把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简称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用j.n.d符号表示韦伯定律:用数学公式表示,即K = I / I。I 代表差别阈限,I 代表原刺激量(又称标准刺激强度),K 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又叫韦伯分数。10、感光机制:视网膜是感光装置,它是由神经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视细胞层构成的。视细胞层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是暗视觉器官;视锥细胞是明视觉器官11、听觉的适宜刺激:频率在16 20000Hz的声波是人耳的适宜刺激老年人对高频声音的感受性明显下降,对1000Hz以上声频的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这与老年人内耳感受高频的细毛听细胞的萎缩有关。12、知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1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说明知觉的本质(论述):1)、区别:A、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他一定的意义。B、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C、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会有差别。2)、联系:A、事物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知觉它。B、它们同属于认知过程。14、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具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体,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能力,这种属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行常性,或常性。3)、知觉的选择性:每时每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感官通道的限制,在一定时间内,人们不能接受外部的所有刺激,只能选择出某些刺激加以反映。主体只对外界的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知觉,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造成知觉选择性的心理机制有三方面:其一、知觉的超负荷性;其二、选择的感受性;其三、知觉的防御性。4)、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往的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提出假设、推断并做出最佳解释,然后用词把它们标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15、(简答)定势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同类后继的心理活动的趋势。构成定势的心理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刚刚发生经验。这类经验成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当前的知觉活动发生影响,它制约着知觉的速度和方向。另一类是在较长时间内起动力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如需要、情绪、习惯等,这些因素都能构成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对知觉的组织和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16、(简答)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刺激必然产生的歪曲反映。错觉的种类很多,如空间错觉、运动错觉和时间错觉等,最常见的是几何图像错觉,它包括大小、形状、方向、深度等错觉。17、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识记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回忆是从头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已储存的知识不能提取出来,但当它重现时,能加以确认,这个过程是再认。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是遗忘。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环节。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音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18、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概括性;可操作性19、认知心理学按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存储时间长短不同,把记忆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种记忆系统。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2)、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3)、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一次呈现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下来的记忆。三个记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记忆系统保持时间编码方式容量转入方式意识内容遗忘原因瞬时记忆一秒以内鲜明的形象9+注意模式识别否自然衰退短时记忆一分以内语音、形象72复述是干扰长时记忆一分以上语意、形象无限否三个记忆的特点名称特点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记忆容量较大;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短时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短时记忆易受干扰;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经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记忆容量无限;信息保持的时间很长;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被意识的2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本质: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21、思维的特点1)、思维的显著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靠直观获得,而是大脑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工具作为媒介,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整合加工,从而由已知推测出未知。思维的间接性的表现:首先、思维能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其次、思维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进行反映。再次、思维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某种预见。3)、思维的概括性包含:其一、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性抽取出来,对其本质属性加以概括。其二、是从部分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2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作用1)、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的情况中的应用,或者说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迁移分为两类,即正迁移与负迁移。 A、正迁移: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又称助长性迁移。 B、负迁移: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2)、原型启发作用:原型启发:从其它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A、 原型在创造发明和思维中既可以起积极的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作用。B、 一事物能否起到原型作用,一方面要看事物本身的特点与所要创造的事件之间是否有相似处、共同处;另一方面要看创造发明者当时的思维活动的状态,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敏感而又不过分紧张,其创造活动能得益于原型。23、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的目的、意图和任务支配下的有意识的自觉的想象。有意想象按其新颖性、创造性的不同又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按照自己的创建,在头脑中独立地构思某些新形象的过程。24、幻想是一种与主体愿望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是对未来前景和活动的一种形象化的设想。25、情绪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26、情绪、情感的区别:1)、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2)、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的状态,带有情境性、易变性。引起情绪的情境一改变,情绪很快就会消失。情感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的反映,具有稳定性、持久性。3)、情绪往往是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的,带有冲动性、爆发性,并伴有明显的机体生理变化和外显行为。情感是与人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并受世界观和价值观制约,因此更加深刻、含蓄、稳定而持久。27、 情绪、情感联系 情绪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属于同一性质的心理活动,因此有密切的联系:1)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离开具体的情绪表现,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2) 、情绪的变化受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制约,那些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有时会因情感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28、有关情绪研究的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 兰格 学说:认为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 (是错误理论)2)、美国心理学家坎农 - 博德认为: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3)、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 提出的“情绪的三因素”学说:其中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4)、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情绪认知-评价论。5)、美国心理学家汤姆金斯提出了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29、情绪状态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具有持续性和弥散性的特点。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30、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31、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人的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 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和挫折相联系:意志行动一定是与克服困难和挫折相联系的行动。32、意志的品质: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四个方面。意志的四个方面与意志品质相反的方面意志的自觉性盲目性(也叫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意志的果断性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意志的坚韧性顽固、执拗、动摇意志的自制性任性和怯懦33、巴甫洛夫总结出皮层细胞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与抑制的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神经过程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34、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