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断块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大的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发生断裂便形成断块山B.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形成断块山C.由断层发育成的块状山岳地形称断块山D.断块山规模一般较小2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处是背斜成山 Bb处是背斜成谷 Cb处是断层 Dc处是向斜4图中b处成为谷地,除了地壳运动的原因之外,还与 ( ) A风化、侵蚀作用有关 B流水堆积作用有关C风沙堆积作用有关 D固结成岩作用有关读右图,回答56题。5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6图中乙处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7 图A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河漫滩 8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9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沟谷在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后,才能称为河谷 B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通常呈“V”字形 C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以及三角洲平原都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D河流流经河道弯曲处时,在凸岸侵蚀,在凹岸堆积10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 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便于搬迁和居住 A B C D11 生物循环是指 ( )A水在生物体中的循环过程 B能量在生物体内的流动过程C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D生物的呼吸过程1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B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C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13水土流失能使土壤肥力降低,枯枝落叶却能提高其肥力。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统一演化过程 D不稳定性14关于东北地区森林减少带来后果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 ) A土壤腐殖质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造成大气污染 D使降水易形成洪水15在世界陆地上,各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 A气候 B动物 C土壤 D植物16有关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表景观沿经线方向延伸 B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 C地表景观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 D以热量为基础17既分布于大陆东部,又分布于大陆西部,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8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 (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 B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C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降水量 D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19右图中、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0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自然景观更替上表现为 ( ) A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 B草原带荒漠带森林带C森林带荒漠带草原带 D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4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1、2、3、4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1 B2C3 D422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2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2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24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25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了( )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BCD26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表示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欧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27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一般用 来表示 ( )A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C人口合理容量D适度人口28环境人口容量 ( )A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B消费水平是制约它的首要因素C不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D可以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29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30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B科技水平C生产能力D消费水平二、读图填空题(40分)31下图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bc,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1)若该图为等温线图,则: 该地位于 半球,若该处是海洋,此图反映的时间为 月,此 时太平洋上形成 (“高”或“低”)气压。 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则该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 ;若该洋流位于太平洋中低纬海区,那么该洋流的名称 是 。若该地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则该处地形是 (“山谷”或“山脊”)。(2)若该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图,则:该处是 (“高压”或“低压”):若该处在南半球,则C点吹 风。该地天气状况 。32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1)自然带ABCD反映了自然带 分异规律,FGI反映了 自然带 分异规律。(2)自然带D的分布规律是 ,自然带E的 分布规律是: (3)属于同一气候类型的两个自然带字母代号是 和 (4)自然带A在大陆东岸向高纬延伸的原因是: (5)自然带H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 ,其在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在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原因是: 33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共10分)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年份/年出生率/%死亡率/%年份/年出生率/%死亡率/%19493.602.0019752.300.7319523.701.7019801.820.6319573.401.0819852.100.6819623.701.0019902.100.6719653.790.9519951.710.6619703.340.7620011.340.64(1)在右图中绘出三点,分别表示我国1949年、1970年、2001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情况。(3分)(2)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是_。(2分)A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C自然增长率经历了上升下降的过程 D自然增长率经历了下降上升的过程(3)1970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上,而人口出生率却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_。(共2分)(4)上图中三点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下列组合正确的是_。(1分)A原始型,过渡型,传统型 B过渡型,传统型,现代型C传统型,现代型,过渡型 D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5)与上图中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相接近的国家,可能有_。(2分)A古巴B尼日利亚C韩国D埃及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答题卡选择题读图填空题总分313233一、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AA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BBCCCCCCCCCCCCCCCDDDDDDDDDDDDDD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AA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BBCCCCCCCCCCCCCCCDDDDDDDDDDDDDDD二、地图填空题(40分)31.(每空2分,共18分)(1) , , 。 ; 。 (2) , 。 。32(12分)(1) , 。(2分)(2) ,(2分) (2分)(3) (2分)(4) (2分)(5) , (2分)33(10分) (1) (3分) (2) (2分)(3) (2分)(4) (1分) (5) (2分)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CBBABACADBCCBC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DCADCABACBBAAD31.(1)北 一 低 暖流 日本暖流 山谷 (2)高压 东南 晴朗32(1) 从赤道向两极的 从沿海向内陆的 (2)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3) G I (4) 东侧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处于信风带的迎风海岸 (5) 南半球5060的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在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在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33. (1)略 (2) C (3)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发展的措施 (4)D (5)C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CBBABACADBCCBC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DCADCABACBBAAD31.(1)北 一 低 暖流 日本暖流 山谷 (2)高压 东南 晴朗32(1) 从赤道向两极的 从沿海向内陆的 (2)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3) G I (4) 东侧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处于信风带的迎风海岸 (5) 南半球5060的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在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在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33. (1)略 (2) C (3)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发展的措施 (4)D (5)C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CBBABACADBCCBC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DCADCABACBBAAD31.(1)北 一 低 暖流 日本暖流 山谷 (2)高压 东南 晴朗32(1) 从赤道向两极的 从沿海向内陆的 (2)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3) G I (4) 东侧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处于信风带的迎风海岸 (5) 南半球5060的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在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在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33. (1)略 (2) C (3)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发展的措施 (4)D (5)C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CBBABACADBCCBC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DCADCABACBBAAD31.(1)北 一 低 暖流 日本暖流 山谷 (2)高压 东南 晴朗32(1) 从赤道向两极的 从沿海向内陆的 (2)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3) G I (4) 东侧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处于信风带的迎风海岸 (5) 南半球5060的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在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在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33. (1)略 (2) C (3)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发展的措施 (4)D (5)C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CBBABACADBCCBC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DCADCABACBBAAD31.(1)北 一 低 暖流 日本暖流 山谷 (2)高压 东南 晴朗32(1) 从赤道向两极的 从沿海向内陆的 (2)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3) G I (4) 东侧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处于信风带的迎风海岸 (5) 南半球5060的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在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在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33. (1)略 (2) C (3)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发展的措施 (4)D (5)C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