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正在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迈进 - 河北工经网.doc_第1页
我省正在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迈进 - 河北工经网.doc_第2页
我省正在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迈进 - 河北工经网.doc_第3页
我省正在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迈进 - 河北工经网.doc_第4页
我省正在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迈进 - 河北工经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06年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报告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2006年,全省食品工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生产强劲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为繁荣食品市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做出了贡献。全省食品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5.80亿元,位居全国各省市第7位,连续8年进入全国食品工业“十强”。一、生产强劲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一)食品工业体系比较完善,包括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采盐业等24个大门类。到2006年底,全省有食品生产企业13000多家,其中入统的食品企业988家,从业人员21.62万人。在988家入统食品企业中,食品制造企业227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589家,饮料(包括酒类)制造企业149家,烟草制品企业4家,采盐业19家。企业数量和整体生产规模均居全国上游。(二)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1)2006年全行业继续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全省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23.62亿元,在全国排第6位,比2005年增长22.6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65.80亿元,在全国排第7位,比2005年增长21.51%;实现利税122.60亿元,在全国排第13位,比2005年增长25.37%;实现利润总额59.05亿元在全国排第8位,占全国食品工业利润总额份额3.78%,比2005年增长35.01%。产销率98.67%,产销衔接良好。(2)优势行业发展更快,增幅更大。我省优势食品工业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全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8.23亿元,在全国排第6位,占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55.28%;销售收入完成589.15亿元,在全国排第7位,占全省食品销售收入的52.43%;利税总额38.12亿元,在全国排第4位,比2005年增长43.65%,占全省食品工业利税总额的31.16%。2006年全省食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2.1亿元,在全国排第5位,同比增长25.05%,占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25.99%;销售收入完成284.91亿元,在全国排第5位,同比增长25.98%,占全省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的26.73%;实现利税总额24.59亿元,在全国排第5位,同比增长28.77%,占全省食品工业利税总额的20.06%;利润总额16.18亿元,在全国排第5位,同比增长28.94%,占全省食品工业利润总额的27.41%。发展突出的食品工业有:液体乳及乳品制造、食用植物油加工、方便食品制造、屠宰及肉类加工、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等行业。(3)烟草制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2006年末完成工业总产值61.37亿元,同比增长13.19%;销售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15.49%;利税总额37.94亿元,同比增长19.85%;利润总额7.22亿元,同比增长42.52%。(4)一度出现效益滑坡的方便面制造业、植物油加工行业,自2006年下半年也出现了可喜的转机。2006年全省方便面制造业利税总额比2005年增长了35.75%,其中,利润增长29.37%。植物油加工业在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2006年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28.46%和98.43%。(5)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食品工业23种主要产品中,2006年我省有20种产品产量比2005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味精、大米、成品糖、软包装饮料、发酵酒精、乳制品、液体奶、食用植物油、速冻米面食品等,与2005年相比增幅都超过25%。在全国同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的液体奶、乳制品、葡萄酒、方便面等产品产量都位居全国第2位;小麦粉产量位居全国第3位;味精、饼干位居全国第4位;酱油、食用植物油等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第7位;糕点位居全国第8位。(三)一些大型食品企业创新意识增强,新产品开发成绩显著。在食品工业中,一些大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投入上千万元搞新产品开发,现已开发出200多个产品,2006年新产品产值达到32.13亿元,比2005年提高18.65%,新产品产值率高达21.85%。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2006年投入500多万元搞新产品研发,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省有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鹏泰面业(秦皇岛)有限公司和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四)实施名牌战略效果显著。食品工业认真贯彻“质量兴省、名牌兴企”方针,在加强管理、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2006年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质量管理奖称号;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张家口卷烟厂等8家企业荣获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露露牌杏仁露(复评)、珍极牌酱油、珍极牌食醋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三鹿牌乳酸菌饮料、梅花牌味精等30种产品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怡达牌水果罐头、晨光牌辣椒红色素等23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梅花牌商标、山庄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石家庄三鹿乳品有限公司君乐宝牌商标、邯郸丛台酒业有限公司“贞元增”商标等46个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截止到去年底,已有三鹿牌液体奶,三鹿牌乳粉,露露牌杏仁露,五得利牌小麦粉,甲家牌小麦粉,廊雪牌小麦粉,骊骅牌玉米淀粉,正大、秦皇岛牌速冻调理熟肉(鸡),口福牌大豆油,珍极牌酱油,珍极牌食醋11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食品工业的中国名牌数量占全省中国名牌总数的30.56%;“三鹿牌”商标、“华龙牌”商标、“露露牌”商标、“衡水牌”商标、“珍极牌”商标、“板城牌”商标、“小洋人牌”商标、“梅花牌”商标、“山庄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食品工业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占全省各行业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28.13%。(五)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产品质量提高。随着“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企业的质量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大中型食品企业对产品从原料入厂到产品出厂,层层环节严把质量关。据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2006年底对十大类食品的抽查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产品质量比前几年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方便面、葡萄酒的合格率在95%以上,小麦粉合格率接近90%。随着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全省取得食品市场准入的情况良好。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工业协会2006年11月份对5个市、10个县、30个村的5个大型超市、10个中型超市、30个批发市场、90个个体经营商店已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8类食品情况的调查,有QS标识食品占有率为89.29%。其中县级以上市场有QS标识率为96.05%,县级以下市场有QS标识率为93.7%。(六)建成了一批食品工业龙头企业和食品强县。至2006年底,我省建成省级和国家级重点食品龙头企业126个,占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的54.8%。其中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华龙日清集团公司、河北梅花味精集团公司、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为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有河北三太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河北五得利面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同时还建成了隆尧县、大名县、沧县、宁晋县4个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七)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全省13000多家食品企业中,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有的是超常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北梅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河北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当时厂房和设备都比较简陋,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近十多年来他们以奇迹般的“华龙速度”快速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集方便面、精粉、饼业、调味品及包装、运输于一体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2006年产方便面120亿包(份),产销量居全国第二位,总产值50多亿元,十三年间扩张了1000多倍。河北梅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创始人孟庆山(现任集团董事长)从卖味精起家,积蓄了一些钱,成立了一个小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长为拥有30多亿元资产,年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2.2亿元的大型外向型企业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味精制造企业之一。梅花牌味精已在国外47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产品出口到西欧、北美、南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500强食品商贸企业的直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八)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绩。我省食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成绩显著的是秦皇岛骊骅淀粉有限公司等大型食品企业。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和葡萄糖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总资产7.2亿元。他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从玉米加工成淀粉,生产淀粉的中间体精制淀粉乳加工成葡萄糖,再从葡萄糖半成品湿糖和副产品母液加工成山梨醇的原料,梯次利用。各车间、各个生产环节相互依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成本,每年增收1935万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们实施热电联产,实现能源的梯次综合利用,每年节约电费2800多万元,而且减少了SO2等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他们还实现了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及综合利用。骊骅淀粉公司对各种原料、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对副产品、废弃物梯次利用,每年能为企业增加效益约8000万元,几乎是企业全年的利税总合。二、2006年我省食品工业存在的几个问题(一)从总体情况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全省90%以上的食品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其中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新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出口交货值低。2006年全省食品工业新产品产值38.07亿元,仅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5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新产品产值仅占饮料制造业总产值的0.11%。2006年我省食品出口交货值仅为33.88亿元,而山东省是752.44亿元,是我省的22.2倍;福建省是202.29亿元,是我省的6倍;辽宁省是122亿元,是我省的3.6倍。我省食品出口情况与我省食品工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烟酒等嗜好性产品比重较大,为大众一日三餐所需要的食品比重较小;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少;低档产品多,出口创汇产品少。(三)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近期在我省安新、平山两县发生的已被新闻媒体曝光的苏丹红“红心”鸭蛋事件,在新乐市发生的病死猪肉上市事件,暴露了我省在食品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四)企业规模小而散,大型龙头企业少,带动辐射作用不够。全省大多数食品企业是中小企业,有些是手工业作坊式的摊点。就连国内知名的我省几家大型食品企业,其年销售收入尚不到百亿元,而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达230多亿元。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的我省仅6家,山东则达到19家。三、对发展食品工业的几点建议和对策(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城乡居民一日三餐的食品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林牧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农副食品加工增值的潜力巨大。根据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我省食品工业应当围绕城乡居民一日三餐的食品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餐桌食品和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放心食品。重点发展乳制品、粮油食品、方便食品、饮料酒类,改造提升肉类加工品、调味品、果蔬和水产品加工业,提高特色食品、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比重。建设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等乳品加工基地,秦皇岛、廊坊、邢台、邯郸等粮油加工基地,怀涿、昌黎干型葡萄酒生产基地,廊坊、沧州等肉牛养殖加工基地和唐山、衡水、石家庄等瘦肉型猪养殖加工基地等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带。(二)加强食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一,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帮助支持条件较好的河北梅花味精集团、河北三太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富岗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大洋食品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帮助支持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石家庄酿造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醇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晋升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帮助支持100家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提升企业创新活力。第二,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着力建设大项目、大基地,高起点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食品企业整体科技水平,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第三,结合实际,大力推广应用食品新技术,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新型食品。这些食品新技术包括速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辐射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挤压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第四,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创新环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增加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大力改善创新环境,认真落实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五,围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加快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提高企业整体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三)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食品龙头企业。按照全省“十一五”规划的部署,围绕在33个粮食主产县(市)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围绕太行山区建设星火产业带和千万吨奶工程等重点项目,切实建设好石家庄三鹿乳制品深加工基地、秦皇岛粮油加工基地、廊坊粮油基地、唐山乳制品加工基地、怀来涿鹿、昌黎葡萄酒基地、唐山板栗加工基地、承德杏仁加工基地等。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化基地扶植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食品龙头企业,完善食品企业与农产品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扶植石家庄三鹿集团、三河汇福粮油集团、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使它们的销售收入力争达到80100亿元,成为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此,一要帮助龙头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以市场带动促进企业发展。二要落实扶植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上一些大项目,促其上规模、上水平,成为全省食品工业发展的“航母”,以带动同行业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航母”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辅助的“联合舰队”。(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广大食品企业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积极推广清洁生产。认真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次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节约、降耗、减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