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2.6 变色龙教案1 苏教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名副其实”的意思。 3、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写作顺序。 4、重点了解变色龙会变色这一特点,并了解其变色的原理。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会变色这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变色龙变色的视频文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第四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出示尺蠖和壁虎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特殊本领),今天我们还要再认识一位新朋友变色龙。 2、出示资料小卡片-变色龙,也称避役,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会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己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让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出示变色龙的图片)二、初读感知1、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课文具体写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2、(出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并范写其中较难写的几个字。3、字词学完了,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给文章分分段。 (出示: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4、评读5、汇报段落的划分6、你现在能说一说文章写了变色龙那些特点吗?(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7、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家最感兴趣的变色这一特点吧。三、细读变色这一部分 1、变色龙这的会变色吗?不仅我们有这样的疑问,作者开始听说的时候也很好奇。幸亏他的非洲朋友朋加沙为他解惑。2、朋加沙为了证明变色龙会变色一共做了几次试验?(3次)3、你从哪里知道的?引导找到“先接着再”,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4、(出示文章填空: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_上,它的皮肤变成了_色。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_上,我们眼看着它慢慢地从_色变为_色。再把它放在_上,又从_色变成_色。)你能不看书完成它吗?5、那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变色龙能够变色吗 ?(出示资料卡片)6、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直观的来了解一下变色龙变色的情景。7、那你能想象一下(出示提示句:把变色龙放在火红的枫叶上,它就变成了_色;把变色龙放在_上,它就变成了_色;把变色龙放在_上,它就变成 了_色;)指名说。)8、你能用刚刚我们学习的连接词把这些情况连起来说说吗?(出示:我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_上,它的皮肤变成了_色。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_上,我们眼看着它慢慢地从_色变为_色。再把它放在_上,又从_色变成_色。)9、学到这里我们不由的赞叹(出示: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你能根据刚刚所学,推测一下“名副其实”的意思吗?(学生回答后,归纳出示-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副:符合,彼此相称。其: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实:实际。)四、归纳总结全文。五、进行课堂反馈练习: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刹(ch sh)那间 伺(c s)机 震(zhng zhn)惊 豆藤(tng tn)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变色龙的奇妙在于能随身边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在豆藤上,它是_色;在香蕉叶上,它是_色;在水泥板上,它是_色变色龙,果然_。3、造句先接着再_名副其实_六、布置课后作业:1、完成习字册; 2、继续朗读课文;3、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三(3);附送: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2.6 变色龙教案2 苏教版设计理念:本文记述了主人公发现、端详、放回变色龙的过程。作者巧妙的将它的特点通过叙事的形式向读者展示出来,显的生动有趣。学习本文要凭借文中具体的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行特点,生活习性,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 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 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五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 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出示11-12自然段,哪些词语反映出变色龙的敏捷,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S 26762:2025 EN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llocation systems used in gas productions facilities
- 【正版授权】 ISO 19690-2:2018/Amd 1:2025 EN Disc springs - Part 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 Amendment 1: Durability chart for not shot peened springs (group 3)
- 【正版授权】 IEC 61300-2-5:2022+AMD1:2025 CSV EN Fibre optic interconnecting devices and passive components - Basic test and measurement procedures - Part 2-5: Tests - Torsion
- 【正版授权】 IEC 60614-2-1:1982 EN-D Specification for conduit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Part 2: Particular specifications for conduits. Section One: Metal conduits
- 校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药学执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法院文职面试题及答案
- 骨科填空考试题及答案
- 海关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2023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真题
-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
- 北京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初中英语2022版新课程标准测试卷及答案
- 《货物运输实务》课件-铁路货物运输
- JJF(纺织)083-2018织物沾水度仪校准规范
- JJG 861-2007酶标分析仪
- GB/T 12717-2007工业用乙酸酯类试验方法
- 一个华为客户经理回忆录资料讲解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