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光和佩戴.ppt_第1页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光和佩戴.ppt_第2页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光和佩戴.ppt_第3页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光和佩戴.ppt_第4页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光和佩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渐进多焦点眼镜作为中年人 青少年配镜首选正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但配一副合适的渐进多焦点眼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我国 老视渐进片验配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验配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地方验配流程混乱 甚至出现将渐进多焦镜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的现象 从而出现验配结果与配戴这的实际效果相差很大 严重影响中老年 青少年戴镜后的视觉质量而使其不得不放弃戴镜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渐进多焦点眼镜与传统的老视阅读附加镜和双光镜的验配完全不同 它需要更加科学规范的验配技能和严格的工作程序做保障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 不但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而且还使消费者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为了科学规范地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 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渐进多焦点眼镜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只有遵循严格医学验光 医学配镜工作流程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优点 验配的视光医生在验配前需和配戴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首先了解配戴者的年龄 性别 视觉需求 工作性质 工作环境 原配屈光度熟等情况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在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进行医学验光 准确验出远用屈光度数 近用屈光度数 精调散光轴位 度数 双眼屈光平衡 调节平衡 眼位检查 双眼单视功能检查等相关的检查 经试戴清楚舒适才能开具处方 然后帮助配镜者选择镜架 根据配镜者的脸部形态选择适合作渐进片且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镜架形状 准确调整好镜架位置 测出右眼瞳距 RPD 左眼瞳距 LPD 精确点出瞳高位置 RPH右眼瞳高 LPH左眼瞳高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渐进多焦点眼镜标准验配方法4 1 1顾客沟通了解视力需求 询问顾客的眼镜史 职业 对新配眼镜的要求 选择好对象 成功的渐进多焦点镜片配戴者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特点 具体地讲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 1 希望避免单光阅读镜戴上摘下的麻烦 2 不喜欢双光或三光镜难看的外形 3 喜欢尝试新事物 尤其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中距离模糊的中老年人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良好的生理特点包括 1 进入老视状态不久 2 个子较高 脖子较长 脊柱灵活性较好 3 无晕车 内耳疾病等情况 4 有较好的阅读习惯 如背挺得较直等 除上述外 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消费者还应有优越的经济条件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2电脑验光 远用 单眼瞳距测量双眼瞳距 右眼瞳孔中心到左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单眼瞳距 分别从右 左 眼瞳孔中心到鼻梁中线之间的距离 单眼 斜视及渐变镜验配时应用 远用瞳距 指患者看远时的瞳距 即指当两眼向无限远处平视时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 近用瞳距 指患者注视近处目标 即眼前30 40cm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瞳孔中心间的距离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1瞳距示意图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配戴者要想获得最佳视力 其视线需通过适当的视远区域 且从上往下看时恰好通过狭窄渐变区的中间部分并终止在视近区中央 渐变镜的位置取决于前表面配镜十字的位置 该标记代表 配镜中心 配镜中心置于瞳孔之前时 主参考点 即棱镜参考点 应位于瞳孔中心下方2 4毫米处 不同设计的镜片可能略有不同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由于主参考点是渐变走廓的起点 因此其位置应以瞳孔作参照点 镜片的正确位置取决于单眼瞳距的正确测量 视近区中心往往内偏2 2 5毫米 镜片上视近区中央部分通常用一小圆来表示 各眼瞳孔中心均须与镜片配镜中心 配镜十字 相符 才能使镜片不同区域的视觉清晰而舒适 故配制过程中首要的是测量单眼瞳距 即鼻梁中央到瞳孔中心的距离 而不是总瞳距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测量单眼瞳距有很多种方法 1 瞳距仪常见的是角膜反射式瞳距仪 一般结构为 1 额部 2 鼻梁部 3 观察窗 4 视度切换键 5 电源开关 6 PD VD切换键 7 PD可调键 8 注视距离键 9 PD指针 10 角膜基准线 11 电池箱 12 数值显示窗 13 遮盖板键 14 绿色固视目标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1瞳距示意图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使用步骤为 1 首先按测量远用瞳距要求 将注视距离键调整到注视距离数值 的位置上 2 打开电源开关 3 将瞳距仪的额部和鼻梁部放置在患者的前额和鼻梁处 4 嘱患者注视里面绿色光亮视标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5 检查检查者通过观察窗观察到患眼瞳孔上的反射亮点 然后分别移动左右PD可调键使PD指针各自与两眼的角膜反射亮点对齐 6 读取数值显示窗所显示的数值 其R值表示从鼻梁中心至右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代表右眼瞳距 L值表示从鼻梁中心至左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代表左眼瞳距 中间所表示的数值代表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 即两眼瞳距 单位为mm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2 瞳距尺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 步骤如下 1 检查者与被检者在相同高度相对而坐 约距40cm 2 将瞳距尺置于被检者鼻梁上 3 笔式电筒置于检查者左眼下方 直射被检者右眼 4 令被检者看检查者的左眼 5 检查者闭上右眼 避免平行视差 观察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情况 6 读出单眼瞳距 7 同法测量左眼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3 样片标记法 如果没有样片 可贴一条垂直方向的透明胶带代替 1 程序与上法相似 但要戴上所选并经调整的镜架 用标记笔在样片上标出角膜反光点位置 2 将镜架置于测量卡上 3 镜架的下缘与其中一条水平线对齐 4 鼻梁对称地置于中央斜线的两侧 5 从中央水平刻度线上读出瞳距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这种眼镜只要测量远用瞳孔距离 一些眼镜厂家提倡用瞳距仪测量单眼瞳距 但常常因瞳距仪使用不当 测量有误差 用瞳距仪测量单眼瞳距时 鼻梁的中线很难掌握 略有偏差 就会造成单眼瞳距人为的两眼不等 用常规的瞳距尺测量双眼瞳距 一般不会影响渐进多焦点眼镜的使用效果 远用瞳距测量要在两眼视轴平行的状态下进行 瞳距尺分别测出右眼颞侧 或鼻侧 角膜缘 或瞳孔缘 至左眼鼻侧 或颞侧 角膜缘 或瞳孔缘 的距离 要点是 远用瞳距测量不能偏小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3裸眼 原镜视力检查在确定远用屈光度数时 必须根据原配戴眼镜的屈光度 以及顾客对远用视力的要求 4 1 4渐进眼镜验光要求确定顾客远用屈光度的原则是 在远用视力以顾客能接受为原则的基础上 近视能浅则浅 远视能足则足 新加散光要谨慎 双眼平衡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4 1选择初步附加镜片的方法 以年龄和原有的屈光不正状态为依据 使用融合性交叉柱镜 FCC 以 一半调节幅度储备 为原则 以视力为依据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1 以年龄和原有的屈光不正状态为依据 按年龄标准选择初步阅读附加值 再根据实际的屈光不正情况作调整 远视的可多一些 近视者可少一些 比如 年龄50岁者可先选择 2 50D试戴 远视 4 00D 者可在此基础上加0 50D 近距处方为 3 00D 近视者 5 00D 则可减去0 50D 处方为 2 00D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2 使用融合性交叉柱镜 FCC 方法通过测量患者的调节滞后情况来确定其所需的初步阅读附加 具体为 先将FCC视标 见图13 设置在40厘米 让光线变得昏暗使景深减少而检测灵敏度增加 再在被测者双眼前放置交叉柱镜 红点在垂直位 白点在水平位 询问病人水平线清和垂直线清的清晰情况 如水平线清 加正镜直至和垂直线一样清 此时添加的正镜量即被测者的调节滞后量 也是初步阅读附加的度数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刚开始老视的人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3FCC检测视标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采用交叉格子老视验光法时远用光已矫正 注视33厘米交叉格子图 被检眼前置 交叉圆柱镜 负轴置90 正轴180 观察交叉格子图 若横线清晰 有老视 添加正球镜片 直至横竖线 相同清晰 所加正镜片的度数 并保持 储备调节 就是老视的加光度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计算步骤 调节步骤 测试距离 米 添加正镜度 储备调节 调节幅度 可动用的调节 调节幅度 储备调节度 老视加入度 可动用的调节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例 一位 岁的患者 远用光度已矫正 厘米交叉格子试验 右 左加 横 竖线条等清 问加入度是多少 调节幅度 0 33 1 50 1 50 储备调节 1 50 1 3 0 50 可动用调节 1 50 0 50 1 00 老视加入度 3 00 1 00 2 00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3 一半调节幅度储备 原则是 阅读附加 工作距离 用屈光度表示 1 2调节幅度假设一被测者的习惯阅读距离为40厘米 2 50D 则测量其调节幅度的具体方法有二 a 将最小视标置于其眼前并逐渐向眼球移近 直至感觉视标模糊 如看清最小视标的最近距离为25厘米 则其调节幅度为4D 根据公式 其阅读附加 2 50D 4 2D 0 50D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b 被测者注视距眼球40厘米处的最小视标 同时在其眼前加负镜 视标模糊时负球镜的度数再按 一半调节储备 公式换算即可得出其调节幅度 此法适合于工作距离特别近的特殊工种者 4 根据视力判断阅读附加的方法 如被测者按远距处方配戴时的阅读近距视力为0 6 增加0 50D后近距视力增加至0 8 再增加0 50D则达1 0 1 00D即其初步阅读附加度数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4 2调整 精细 阅读附加度数阅读附加的精细调整可用正 负相对调节测试法 方法步骤如下 在设置初步阅读附加后 让被测者观看其所需要看清的最小视标 如果看不清 加正镜直至看清 双眼注视视标 先加正镜至视标模糊 再加负镜至视标模糊 例如 一被测者初步阅读附加为 2 00D 加正镜至 1 25D NRA 感觉视标模糊 然后退回 2 00D 加负镜至 1 50D PRA 时出现视标模糊 则其较精确的阅读附加为NRA和PRA的中值 即0 125 这一方法也可以验证原初步阅读附加是否正确 例如精确阅读附加接近于零 这说明原初步阅读附加比较正确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4 3确定最后的阅读附加处方 上面我们均假设被测者的阅读距离为40厘米 但我们还应考虑被测者的实际用眼距离及被测者所需要或常用阅读物的视标大小 确定用眼距离和视标大小的方法如下 根据被测者最常用的视标大小选择视力表和阅读物让其随意阅读 医师观察其阅读距离 并根据该阅读距离调整附加数 增加或减少0 25D直至被测者感觉清晰而舒适 如果上述检测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 须用试镜架调整处方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5渐进眼镜试戴 调整并确定在被检者双眼前加上远用屈光度数的镜片 让顾客试戴以确定是否能接收这一远用度数 确定老视的屈光和阅读附加处方后 对于希望尝试配戴渐变多焦点镜片或想尝试而又有疑虑者 可以给其作试戴镜配戴演示 为方便试戴和比较 试戴镜一般应由渐变多焦点 单光以及相应的双光等一系列镜片组成 见图14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4渐进眼镜试戴镜片组合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4中镜架为一特殊设计 此镜架可悬挂在原远距镜架上 瞳距可调 配戴者能非常直观地体验渐变多焦点镜片的感觉 使用的方法如下 挑选附加度数最接近配戴者的试戴镜 将其插入试戴镜架的悬挂槽中 根据单眼瞳距将镜片中心调整至瞳孔中央 调整试镜架鼻架以防滑动 将试戴镜片尽量靠近眼球前表面 试戴时 将渐变多焦点的 十 字对准瞳孔中央 若将双光试戴镜与三光试戴镜作比较 试戴镜的子片高度线须一致 了解配戴者如何分别看远和近的物体 如果此时被测者感觉良好且比较喜欢 则根据其个人处方配置的渐变多焦点镜片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验配医师或验配人员因此将更加有信心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验配实例分析 女 内科医师 48岁 主诉 近几个月看书时常有模糊现象 平常视力很好 不戴任何眼镜 身体健康 感觉可能是 老花 了 但不愿意接受自己已经 人到老年 的事实 临床检测结果 远视力OD 1 0 OS 1 0 近视力OD 0 7 1 OS 0 7 1调节幅度 OD OS4 00D检影验光 OD 0 50D OS 0 25D初步阅读附加 1 00D 1 0 阅读范围 1 00D 20 70cm结论 给予 1 00D的阅读附加 可验配渐变多焦点镜片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分析 从主诉和年龄可以推测为老视 视力检查符合老视的情况 调节幅度为4 00D 有效调节力为2 00D 已经无法提供有效的阅读调节 故开始出现阅读模糊现象 若习惯阅读距离为25 33cm 则可能需要 0 50D 1 00D的阅读附加 由于检影发现有 0 25D和 0 50D远视 阅读附加可能要多增加 0 25D和 0 50D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初步阅读附加为 1 00时 近距视力达1 0 同时阅读范围在20 70cm之间 足以保证有效阅读范围 因此确定阅读附加为 1 00D 因为a 有强烈的要求不显露老视的痕迹的愿望 b 有较好的教育背景 了解该项技术 c 是老视初期者 适应将比较快 故该患者是较理想的渐变多焦点配戴者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6VisionPrint测量每个人视觉习惯是唯一的 拥有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视觉习惯 阅读 打字或运动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可明确验证 例如开车时 一些驾驶者习惯只传动头部来观察反光镜 而另一些人则仅仅是用余光一瞥 介于这两者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的视习惯 所以 为了得到更适合您的验配方案 了解您个人的视觉习惯显得至关重要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VISIONPRINTSYSTEM 测量您的头 眼转动习惯的独特技术 利用VISIONPRINTSYSTEM 万里路 视爵TM的专用仪器 可以精确地测量出您自己的头 眼转动习惯 使用VISIONPRINTSYSTEMTM 验光师只需短短的几分钟 就可以告诉您独特的头 眼转动习惯 不同的头 眼转动习惯影响渐进镜片的设计 对纯转动眼睛的人士 会使用到镜片的大部分区域来看从中心到周边的事物 尽可能宽大的视野 对提供优异舒适的动态视觉尤其重要 因此对他们而言 在设计中应以能提供宽阔而清晰的可视区域为重点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对纯转动头部的人士 通常仅使用镜片中央区域 因此如要获得优异舒适的动态视觉需要将镜片周边的视觉变形控制到最小 因此对他们而言在渐进镜片的设计中应以非常柔和的周边镜度变化为重点 指导顾客就座 进行示范 进行测量 结果 提示 合乎习惯的测量结果必须是在自然状态下完成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5VISIONPRINTSYSTEM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7老视矫正方式介绍 沟通及建议 查看验光单 询问顾客职业及对眼镜的要求 据此推荐合适的渐进镜片 4 1 8渐进镜片种类 材料等介绍 选择4 1 9镜框推荐选择根据顾客选择的不同渐进镜片挑选相应的镜架 并确保瞳孔中心到镜架下边缘最低处有足够的垂直距离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6瞳孔中心到镜架下边缘的垂直距离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具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1 镜架稳定性要好 一般不宜选用容易变形的无框镜架 2 镜架须有足够的垂直高度 否则割边时易把视近部分割去 瞳孔中心到镜架底部至少应有22毫米 瞳孔中心到镜框上缘至少有12毫米 故镜架高度不应少于35毫米 3 镜圈鼻内侧区域须足以容纳渐变区 雷朋架之类鼻内侧底部区域斜度较大的镜架视近区视野范围小于一般镜架 故不宜用于渐变镜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镜架要有能够调整垂直高度的托叶 5 镜架镜眼距离 指镜片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之间的距离 也叫顶点距离 在不触及睫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小些 6 根据配戴者的面部特征调整镜架前倾角 镜架配戴好之后镜圈平面和垂直面之间的交角 一般以10 15度为佳 尽量使镜架与面部相配 这样有助于保持足够的渐变视野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10镜框整形镜眼距离12 14mm 前倾角度10 12 符合脸形 确保镜框前曲面弧度与配戴者的前额弧度相吻合 镜架平衡 调整镜脚的角度 使镜架可以端正地戴在脸上 镜架前倾角 调整使之保持在10 15度之间 但不能触脸部 顶点距离 调整鼻托使镜片顶点距离尽量缩短 但不可触及睫毛 镜腿长度 调整镜腿长度使镜架配戴稳定且感觉舒适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7镜框整形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11 单眼瞳高测量配镜高度通常是指瞳孔中心到其正下方镜框内缘的直线距离 也有人习惯用瞳孔中心到镜框内缘最低点的垂直距离来表示 精确至0 5mm 当被检者处于自然体位时 渐变镜的配镜十字应与瞳孔中心相对应 镜框与瞳孔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即配镜十字所在位置 因此必须准确确定瞳高 测量时要注意避免视差 垂直位置随配戴者的高度 头位以及职业而异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8瞳高与瞳距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有人想以通过放低渐变区顶部的办法缩小变形散光区域和加快适应过程 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这样做容易使视近区移出视野之外 升高视近区位置虽可使视近变得轻松 但又会影响远视力 不过 若用渐进多焦点镜片阻止儿童近视的发展和矫正调节性内隐斜 则须将验配十字上移4毫米 注意 所有测量都必须在镜架调整好后进行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常用测量配镜高度的步骤 图19 检查者与被检者 相距40cm左右 相向处于同一高度 被检者戴上镜架 以舒适的姿势向前直视 让被检者看检查者的左眼 检查者将笔式手电筒置于左眼下 检查者闭上右眼 避免平行视差 观察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是否位于已标记的垂直瞳距线上 在瞳距线上相当于瞳孔中心处画一横线 被检者看检查者右眼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左眼 轻轻移动镜架 待稳定之后重复测量几次 测量配镜高度 所画横线与其正下方镜框内槽的直线距离或者是 所画横线到镜框内槽最低点处的垂直距离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19瞳高测量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为了避免测量时误差 验光技术复杂 特别推荐瞳孔高度的公式法 h a 34 2 22h为瞳孔高度 即远用光心至镜框下缘距离 mm a为垂度 上框缘至下框缘距离 mm 例 一顾客选镜框的上框缘至下框缘距离为 毫米 瞳高应是多少 h a 34 2 22 40 34 2 22 25mm所以该顾客的瞳高为 毫米 实际配镜可参考下表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表1垂度与瞳孔高度对照表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12渐进片测量参数确定 图20镜片标记示意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12 1渐进多焦点镜片检测 1 核对处方 包括渐进多焦点眼镜品种 远用光度 近用加入度 瞳孔距离 瞳孔高度 2 远用光度检测 用焦度计检测镜片远用光检测位置 测量远光心 远光度 散光及光轴 3 近用加入度检测 将镜片在焦度计上缓缓往前平移 直至下光区的光度显示 并核对 4 测定瞳孔距离和瞳孔高度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12 2镜片表面标记核对1 核实处方 检查眼别 屈光度数 特别是散光轴位 检查镜片架是否牢固 2 核实配镜十字高度和单眼视远瞳距 配镜十字高度和单眼瞳距可以在镜片测量卡上测得 图21 注意镜片上的水平线须与测量卡上的水平轴平行 并使配镜十字位于 零位 也可以用瞳距尺测量配镜高度 合格的渐变镜左右眼镜片上的四条水平线就处于同一直线上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21核实配镜高度和单眼瞳距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13渐进镜片使用指导镜片上留有标线 检验十字线是否位于瞳孔中心 确定所有距离的使用 戴镜核查结果配镜十字垂直和水平方向皆须与瞳孔中心对齐 图22 如果配镜高度有小误差且两眼配镜高度相同 可通过调整镜架消除误差 若配镜高度偏高时 则张开鼻托 增加镜脚长度 若配镜高度偏低时 则内收鼻托 但这不适用于塑料镜架 若误差太大 单纯调整镜架则难以纠正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22戴镜核查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14戴镜指导将眼镜擦拭干净 帮顾客戴在脸上 观察镜片标记 看水平参考两眼是否一致 光心与瞳孔中心对准 瞳高位置恰当 如有不合 稍调整镜架 鼻托 事先向配戴者说明镜片的特征 包括变形散光区 有利于配戴者对渐变镜的适应 为让配戴者体会全程的视力范围 首先要指导病人分别用眼睛注视水平近 中 远的视标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指导远用区的使用 让配戴者注视远处清晰的地方并体会垂直移动下颌时远视力清晰度的变化 指导近用区的使用 让配戴者注视视力卡清晰处并感受水平移动头部或近视力卡时视力的变化 指导中距离区的使用 让配戴者注视近视力卡清晰的地方 指导者将视力卡向外移增加阅读距离 使其体会水平移动头位或视力表时视力的变化 并了解可通过调整头位和视力卡位置来使视觉变得清晰 注意 要让配戴者清楚必须适应周边变形散光区 而长时间配戴可以加速适应过程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用面积较小的报纸或书籍 请顾客上下摆动头部 找出能看清文字的最佳位置 此位置是近用区 将有文字的纸张远离顾客正前方约一臂长位置 调整头部姿势 找到中距离最佳区域 请顾客眼向下并向两侧环顾 会出现视物变形 头晕现象 此区域测试不能使用的像差区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1 15注意事项1 初戴渐进多焦点眼镜须逐渐适应 使用时应先静后动 先内后外 2 戴多焦点眼镜观察物体 视野不如单焦点眼镜 应学会利用头部上下摆动来视物 3 初戴时走路 最好看一米以外 不要低头看脚附近 下楼梯时一定要慎重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2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配镜处方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配镜处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编号 验光单 渐进镜片种类 镜片尺寸 是否加膜染色 左右眼瞳距和瞳高 是否有特殊基弯要求 是否有特殊垂直棱镜要求等等 具体内容为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1 开单日期2 取镜日期3 发票编号4 订片种类5 镜架类型 例如 无框架6 屈光度 右眼 球镜 柱镜 柱镜轴向 棱镜 棱镜底向 视敏度 左眼 球镜 柱镜 柱镜轴向 棱镜 棱镜底向 视敏度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7 左右眼下加光8 右眼瞳距和左眼瞳距9 左眼瞳高和右眼瞳高10 是否染色 是否加膜 例如1号灰色 减反射膜11 胚料规格 例如6 00弯或常规基弯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注意事项 1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配镜处方包括验光单 例如 王先生 51岁 右眼 3 00 0 75 90 视力1 0左眼 2 50 1 00 90 视力1 0加光 ADD 右眼和左眼 2 00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2 绝大部分情况下左右眼的加光应一致 假如左右眼加光不一致 则可能为以下几种情况 1 远用双眼视力不平衡例 远用R 3 00D L 2 00D ADD R 2 25D L 2 00D 而经检查 发现左眼右眼的远用视敏度都为1 0 右眼在看1 0视标时偏绿清楚 左眼在看1 0视标时偏红清楚 而右眼度数改为 2 75D后看1 0视标也偏红清楚 因此 该处方是否改为R 2 75D L 2 00D ADD 2 00D这样更合理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2 有些人出现加光不一致现象 而再次检查 其远用双眼视力是平衡的 此时 其原因可能为发生某些眼病 例如 早期白内障 虹膜睫状体炎后等 如果左右眼的加光差异超过0 50D时可能会对戴镜的效果产生影响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3 由于在渐进镜片加工过程中 对割边要求特别严格 包括右 左眼单眼瞳距 右 左眼单眼瞳高 因此 在镜片的加工过程中 镜片直径应该足够大 以保证移中心的需要 依视路有一种称为Detest的小仪器可以快速地决定镜片的大小 将眼镜架的鼻托夹在中心位置 移动镜架位置在上下方找到瞳高位置 左右抽动卡片找到单眼瞳距的位置 此时可以在卡片上读出镜片所需要的最小直径 见图23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图23镜片最小直径测量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对于近视眼 镜片直径一般为70 75mm 如果用Detest测量镜片的直径可以比较小 但是一般加工时也制作成70 75mm 因为镜片稍大 在割边时可以磨去 对于远视眼 为了保证镜片中心尽可能薄 镜片的直径应根据镜架的大小 瞳孔中心的位置 用Detest来专门测量以决定镜片的最小直径 因为这样可以满足镜片的中心和边缘最薄的要求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但是注意 如果眼镜架为无框架或尼龙丝架 则在决定远用为远视镜片的直径时 不能过小 因为如果正镜片的直径过小 则会使无框架镜片的边缘的钻孔或尼龙丝架的开槽时发生困难并影响牢度 此时在决定镜片的直径大小时 应该考虑镜片的开孔处的镜片边厚 根据各种树脂材料的不同有1 5 2 0mm厚度 尼龙丝架的镜片应该有2 0 2 5mm厚度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4 3中老年渐进镜片的验光及处方本章内容我们主要讨论的并不是如何验光 而是如何处方才能让顾客更快 更容易适应渐进镜片 这样的处方应充分考虑渐进片的特点和中老年人眼睛的生理状况 与青少年渐进镜片的处方完全不同 当然也与戴一般的单光镜片不同 根据豪雅公司近5年来渐进镜片配适的跟踪调查 顾客的渐进镜片投诉中近50 是因为验光处方的不当所致 可见中老年渐进镜片验光处方的重要性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虽然验光的最后处方非常重要 但是在验光中一些事先的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是标准的中老年渐进片的验光程序 1 问诊2 视力测定a裸眼视力b旧眼镜的度数和戴旧眼镜后的视力3 辅助检查a主眼测定b辐辏测定4 他觉检查 电脑验光 5 自觉检查 与配一般的近视单光眼镜相同a云雾法 特别是远视眼 b红绿测试c交叉柱镜6 两眼视检查a体视 优势眼7 确定看远的远用度数处方8 下加光度的测定 佩戴着远用处方度数来测下加光度9 确认最后的处方并试戴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问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客人的戴镜史 配眼镜的目的 并观察顾客使用眼镜的习惯 现今所使用的眼镜情况 比如镜眼距是否正常等等 这些都为顾客新眼镜的适应性提供帮助 视力测定与初步检测主要是让顾客充分了解自己眼睛的状况 同时为我们下新处方提供参考 而辅助检查中的主眼测定也是让顾客了解自身眼睛功能 同时在下新的处方时不要改变顾客以前的用眼习惯 另外辐辏测定要充分了解客人眼睛转动情况 尤其是下旋能力 这对戴渐进看近的情况可提供参考 一般的插片验光与配单焦点镜片相同 毋庸赘述了 而最后根据以上的检查怎样确定看远的远用处方度数呢 下面本人有一些经验提供大家参考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第一 对于一直佩戴近视眼镜的近视眼的顾客 我们的处方原则 舒适第一 清晰第二 不改变以前用眼习惯 尽量不要全矫或过矫 因为如果客人配戴眼镜后不舒适 头晕 眼痛 血压上升 那客人是不会戴这副眼镜的 尽管这副眼镜很清晰 矫正视力很好 都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给顾客的矫正视力不要过高 其实对于中老年人 如果没有特殊的视力需求 生活视力 视力 0 6 就够了 当然如果顾客以前旧眼镜的矫正视力就比较高 我们的新眼镜的矫正视力是不能低于旧眼镜的矫正视力的 在不影响顾客日常生活的前提下视力尽可能低 其目的是使后面所测得的下加光度尽可能低 因为这样才会在不影响渐进镜片看近使用年限的前提下 让我们的渐进片的视野更宽 晃动更小 更容易适应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第二 对于以前从不戴远用眼镜的正视眼 轻度远视眼 轻度近视眼的顾客 我们的做法有一点点区别 正视眼 轻度近视眼的远用处方度数就应该是平光 而对于轻度远视眼的顾客则尽量用云雾法确定是否为远视眼 并在客人能够接受的情况下 给予一定的远用正度数 其目的仍然是使客人看近的下加光度减小 比如一顾客有 1 00D的远视眼 顾客看近所用的老花镜为 2 50D 如果客人看远可以接受 0 50D的远视度数 客人看近所用的老花镜的度数不变 仍然是 2 50D 那么顾客的渐进片处方就是 0 50DADD2 00D 但是如果与这个顾客用上光平光ADD2 50D的渐进片相比较的话 ADD2 00D的更容易适应 任何品牌的渐进片都是如此 因为渐进片有个基本的特点 在渐进带一定的情况下 ADD越大 渐进镜片的视野越小 晃动感越强 越不容易适应 配置渐近镜片的验光要求 第三 对于一直戴远视眼镜的顾客 我们的原则是尽量让顾客的眼睛放松 在顾客可以接受的情况下 尽可能给予足矫 来减少下加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