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含6年中考真题)七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1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含6年中考真题)七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2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含6年中考真题)七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含6年中考真题)七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4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含6年中考真题)七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复习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 元谋人 北京人p2 42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p7 93 炎帝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p12 15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猜一猜 元谋人 时间 地域 生产生活情况 地位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云南省元谋县 会不会制造工具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 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1 北京人 中国成为人类起源地之一 时间 地域 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北京人枕骨头盖骨 头部 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颌 像猿 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像人 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在遗址中 还发现了虎 豹 熊 鹿 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 在这样的环境中 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 北京人背鹿图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群居生活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使用打制石器 北京人遗址火烬堆 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山顶洞人 2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里 问题探究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体质特征 制造工具的技术 用火方面 社会组织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170万年 70万年 20万年 3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西南周口店 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有较多猿的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会制造工具 用火 天然火 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保存火种狩猎 采集 打制石器 磨光 钻孔 人工取火 骨针 项链 采集狩猎 打渔 爱美 原始人群 氏族 个体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马坝人 长阳人 和县人 蓝田人 丁村人 金牛山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中考链接 有了人类 就有了人类社会 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a 三 四百万年前b 170万年前c 70 20万年前d 公元前21世纪 参考答案 b 08山西中考 第1题 右图所示 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 他应该去a 北京人遗址b 河姆渡人遗址c 元谋人遗址d 蓝田人遗址 参考答案 c 06年山西中考 第1题 1 2011年邵阳市 我来自元谋 你来自周口 牵起你毛茸茸的手 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 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 生活在周口店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 b 2010 湖南湘潭 1 据报道 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 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 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a 10万年b 20万年c 100万年d 110万年 a 2011年南京市 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 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生活的年代距今a 约三四百万年b 约一百七十万年c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d 约七千年 c 1 2011年菏泽市 下列有关 北京人 右图 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a 开始使用天然火b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c 开始烧制陶器d 开始培植农作物 a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要通过a 神话传说b 史书记载c 学者推断d 考古发掘 参考答案 d 2007年日照中考 第1题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 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农作 白虎通 神农氏 一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 距今时间 3 生活状况 居住状况 食物来源 工具使用 生活用具 2 分布地点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河姆渡出土石器 石凿 石斧 工具使用 石锄 骨耜 骨耜 耒耜耕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食物来源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稻谷 干栏式的房屋 居住状况 生活用具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黑陶 二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 距今时间 2 分布地点 距今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 黄河流域 3 生活状况 居住状况 食物来源 工具使用 生活用具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工具使用 食物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居住状况 半地穴式的房屋 生活用具 人面鱼纹陶盆 彩陶 原始符号 距今约七千年 距今约五六千年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饲养猪 狗 水牛等 饲养猪 狗 牛 马 羊 鸡 烧制黑陶 干栏式建筑 烧制彩陶 半地穴式建筑 半坡 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中考链接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 提到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 参考答案 c 09南京中考 第1题 在历史剧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中 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 种植水稻b 饲养猪狗等家畜c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 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参考答案 c 06年庐江毕业检测 第1题 2010 山东聊城 1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 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的是 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居民d 半坡居民 d 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 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已经工使用磨制石器 会纺线织布 烧制陶器 拥有成熟的文字 a b c d 参考答案 a 2008 山东聊城市 第1题 1 2011年泉州市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 应到a 云南元谋b 北京周口店c 陕西西安d 浙江余姚 c 2010 湖南永州 1 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该原始居民应是 磨制石锄骨制箭头纺轮刻有符号的陶片a 北京人b 半坡人c 元谋人d 河姆渡人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 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a 北京人b 河姆渡原始居民c 半坡原始居民d 大汶口原始居民 参考答案 c 08芜湖学业 第1题 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 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 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d 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参考答案 d 06年韶关中考 第1题 华夏之祖 第3课 姓姬 号轩辕氏 著名的部落首领 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黄帝 建宫室 尝百草 创医术 仓颉造字 养蚕织布 造船 指南车 指南盘 何为 禅让 禅让 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禅让图 课文小结 单元小结 原始社会阶段 经历时间 约170万年前 公元前21世纪 原始人群 元谋人 北京人 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 早期 山顶洞人 繁荣时期 半坡 河姆渡 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英雄时代 的传说 炎黄结盟构成华夏祖的主干 尧舜禹 过渡到奴隶社会 2010 江苏南京 1 相传 造出衣裳 舟车 宫室等 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 人文初祖 是 a 黄帝b 尧c 舜d 禹 a 中考链接 吾祖峻德 万古流芳 平定荒漠 举世称殇 造车指南 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2005年5月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炎帝陵b 黄帝陵c 始皇陵d 中山陵 参考答案 b 09德州中考 第1题 09日照中考 第8题 2 2011年湖南衡阳市 夏朝建立于a 公元前2070年b 公元前1600年c 公元前1046年d 公元前221年 a 2 2011年怀化 将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a 周武王b 大禹c 商汤d 赢政 b 1 2011年烟台市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孙中山曾写下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诗句 毛泽东也写了 聪明睿智 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以纪念此人 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