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教材知识回扣(二)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教材知识回扣(二)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教材知识回扣(二)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教材知识回扣(二)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教材知识回扣(二)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教材知识回扣 二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华战争与签订的条约一个转折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次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大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两个阶段 1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 攫取中国领土和主权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商品输出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军事上趋向联合侵华 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瓜分中国 结果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个影响 1 对列强 拓展了原料产地 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对中国 双重影响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 主要 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次要 二 1840年至1900年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和辛亥革命1 反抗斗争一条主线 各阶级在抗争中探索救国道路 两个方面 军队和平民 三个阶级和领域 2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个 第一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结果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五四运动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 彻底 不妥协 群众基础广泛 两个阶段和中心 5月4日至6月初在北京 6月5日起在上海 五四 精神 爱国主义 划时代意义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个标志 中共 一大 召开 两个纲领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和最低纲领 即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3 二者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 国民大革命性质 国共联合的 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 国共合作 两次会议 中共 三大 国民党 一大 新三民主义 蕴涵 三大政策 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 2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的开辟性质 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 工农武装割据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 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结局 中共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3 国共合作抗战 由于日本全面侵华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 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 解放战争工作重心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七届二中全会 两次谈判和会议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 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主要战役 强渡黄河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3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一个意图 征服 吞并 中国 滔天罪行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组建 七三一部队 对根据地进行 大扫荡 等等 两个战场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三个方面和阶段 日本 国民党与共产党 防御 相持和反攻阶段 战略战术 持久战 游击战 运动战和阵地战等 胜利保证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五个特点 以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 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双重性 两个战场并存 中共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持久抗战 重大意义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 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农民阶级 主力军 人数众多和革命性 资产阶级 同盟军 革命性 进步性 无产阶级 中国民主革命坚强的领导核心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国共关系 3 宏观把握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背景 外国侵略与封建统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解放 反侵略 和国家富强 反封建 两个阶段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条线索 列强侵华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从专制走向民主 发展轨迹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是 比较完全意义上 的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 建立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并继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实践证明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4 从现代化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 进步性 政治上 打击了帝国主义 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经济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 局限性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缺陷 5 按地理位置识记不平等条约中的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从南往北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可简记为 广厦福宁上 天津条约 历来最为难记 可分三个板块记忆 北方渤海边2个 即烟台和营口 中间长江边4个 从里向外依次是汉口 九江 南京 镇江 南方南海边4个 即台湾 淡水 汕头 琼州 这样 按地理位置记忆 比较清晰 北京条约 天津 马关条约 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 要特别注意的是 南京条约 没有开放南京 天津条约 开放了南京 但没有开放天津 天津是在 北京条约 中开放的 6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 苏 美 英等国对日作战 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 一 政治建设一个理念和目标 依法治国 实现国家的政治现代化 两个重要机构和两部纲领性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政治制度和三个发展阶段 1 三大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政体 根本政治制度 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是其指导思想 政治协商是其主要形式 协商会议是其基本组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是各民族平等互助 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 2 三个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的确立 文革 期间的挫折和新时期的发展 二 对外关系一个方针和宗旨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两大杰出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形成 万隆精神 三个时期和特点 1 奠基时期 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一边倒 步入国际舞台 2 拓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 一大片 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打开外交新局面 3 创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全方位外交 真正全面走向世界 四个具体表现 三大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 不结盟政策 主要成就 1 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参加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2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3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三 一国两制 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理论形成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 一国两制 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成功实践 中国对香港 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 现实意义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光明的前景 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建国初 三大方针 的发展 目的上 三大方针 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