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学习提纲及课堂练习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 1、1879年10月,德奥在维也纳签订德奥同盟条约 2、1882年5月,德奥意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3、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动摇者三国协约 A、1894年,俄、法结成同盟 B、1904年,英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 C、1907年,英与俄签订英俄协约 标志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严重危害(影响):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 注意: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也是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A、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B、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爆发时间:1914年7月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全面爆发: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D、交战双方:同盟国(1882年、德 奥 意)协约国(1907年、英 法 俄) 凡尔登战役时间:1916年。 非常残酷:人们把凡尔登战场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 地点:西线 交战国:德国法国意义: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即一战的转折点) F、战争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G、战争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H、影响:大战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战争后期,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自然科学的革命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奠基者 英国 物理学家 成果: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最辉煌的科学成就是: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达尔文 英国 生物学家爱因斯坦 成果: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物理学家 相对论的创立者 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相对论的提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四、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启蒙思想思想主张 时间:1718世纪欧洲掀起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运动中心:法国 杰出代表:伏尔泰 A、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 B、宣扬人天生的自由,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莎士比亚 意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英国17世纪伟大的戏剧家文学作品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尔斯商人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其文学创作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其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形象和对旧制度进行深刻批判绘画音乐 绘画:意大利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荷 兰 凡高向日葵 音乐:德国 (失去听力)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时间:1919年1月; 地点: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巴黎和会 会议操纵者:英法美 性质(实质):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或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产物)主要内容 中心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签 订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凡尔赛和约 C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D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影响:形成“凡尔赛体系”,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 背景:美日英要求重新分割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时间:1921年11月 地点:美国华盛顿 发起国:美国(主导国) 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九国公约(1922年),危害: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影响: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最终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华盛顿会议中受益最大的是美国,受害最深的是中国。 这次会议基本上恢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注意: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B、这两次会议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D、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都起主要作用的国家是:英国和美国五、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 时间:1929年1933年 爆发国:美国 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根本原因) 危机的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极大。 美国和德国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 导火线(即直接原因):美国纽约的股价暴跌 当时美国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财政信贷 危机的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引发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危机。广大群众受害最深 时间:1933年 总统:罗斯福 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体现了新政的“新”)主要措施罗斯福新政 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目的: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财政方面: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这是新政的首要措施) 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也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思考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评价: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无法避免新的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A、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B、 要结合国情实行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C、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六、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意 大 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背景:一战沉重打击意大利的经济时间:1922年 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 标志:墨索里尼发动“进军罗马”的政变 政策: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 背景: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德 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过程:德国法西斯组织是纳粹党,其头目是希特勒;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德国法西斯统治正式建立; 1934年希特勒自称“国家元首”, 影响:德国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日本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 背景: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时间:1936年3月,广田宏毅内阁的建立,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政策: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加快国民经济军事化步伐;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评价: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德、意、日三国推行的政策:都是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竭力推行侵略扩张七、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 推行国:英法 顶 点:签订慕尼黑协定 恶劣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二战的爆发慕尼黑会议 (实质)目的:牺牲弱国,保全自己既得利益,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时间:1938年9月 国家及人物: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 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即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点二战爆发 时间:1939年9月1日 标志:德国突袭波兰 波兰华沙保卫战失败原因:武器装备陈旧、战略战术落后八、战争的扩大和转折德国突袭苏联 时间:1941年6月22日。 标志着苏德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二战以来德军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日本偷袭珍珠港 背景:1940年8月,近卫文麿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 时间:1941年12月7日 地点: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时 间:1942年1月 地点:华盛顿 目的:战胜共同敌人法西斯 主要参与国:中、苏、美、英等26国 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作用:A、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C、加速二战胜利 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变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苏联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意义: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3年,意大利投降,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注意:属于偷袭的战役有: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时间:1944年6月 地点:法国北部诺曼底半岛 军队:美英盟军 1944年8月,法国巴黎解放 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包围中,加速德国的灭亡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2月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参与国及人物: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 内容: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有条件参加对日本作战 实质:重新划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作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即世界两极格局)。 德国和日本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日本投降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中、美、英; 地点:德国;内容: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苏联对日本宣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中国人民发起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标志二战胜利结束 二战胜利意义: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二战胜利的原因:战争具有正义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各国人民的英勇奋战。注意:A、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灾难。B、它们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启示)是: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加强国际合作,反对霸权主义; C、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D、性 质 不 同: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E、交战双方不同:一战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二战是轴心国(德意日)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十、“冷战”局面的形成铁幕演说 冷战的含义: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的遏制政策。冷战的目的: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冷战政策的信号:1946年英国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丘吉尔)(铁幕的含义:是指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抵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杜鲁门主义既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经济上: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目的是试图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 作用:推动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和稳定欧洲各国的政局 军事上:1949年,建立北约组织, 注意:冷战政策实施的主要地区:欧洲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和华沙条约组织(1955)的建立,把冷战推向高潮。十一、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西欧振兴原因 A、凭借原有的经济基础 B、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 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最快,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欧共体的建立 时间:1967年 欧共体是一个经济组织 成员国:法、意、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 目的: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原因: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美国的大力援助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扩大开放,利用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深化改革 保持社会稳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 目的: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主要在经济领域) 农业:取消农产品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玉米运动” 工业:一度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后陆续收回; 评价: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匈牙利的改革 时间:1968年元旦 内容: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企业发展。 成果: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被称为“匈牙利模式” 匈牙利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时间:1989年至1990年 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东欧剧变 表现: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军事:加入北约 剧变因素: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西方国家采取的“和平演变”战略等 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成果:军事和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恶化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 1991年底,叶利钦上台,苏联正式解体注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注意:苏联解体时最后一位总统是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历史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民族关系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十三、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实质:改变对印度的殖民政策,维护英国的殖民统治)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巴基斯坦首任总督:真纳; 1950年和1956年,两国先后宣布独立。南亚 二战后,印尼、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的东南亚国家相继宣布独立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印度经济成就: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印度面临困难: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印巴关系紧张 东亚:韩国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 东南亚: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被称为“神奇的港口之国”(决议对阿拉伯人极不公正,这是巴勒斯坦地区冲突不断的主要原因) 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问 题 和中东战争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地区“分治”1948年建以色列国 阿拉伯国家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阿以之间已发生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影响:中东战争以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十四、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非洲独立浪潮 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发动“七月革命”,1956年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结束。收回苏伊士运河 1962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了法国130多年的殖民统治。 “非洲独立年”(1960):这一年,塞内加尔、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的17国获得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古巴: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了亲美独裁政权,进行经济改革(以国有化和土地改革为中心) 巴拿马:1977年,巴马双方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并于1999年前归还巴拿马。 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十五、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时间:冷战结束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形成的根本原因: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 形成的表现: 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国际贸易大同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名称: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注意:在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角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的特点: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积极影响:加强世界经济联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增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共同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本国经济提供机遇 消极影响: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扩大贫富差距。总之,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如何应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打造本国品牌;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扩大国际市场 ;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六、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即冷战结束后) B、“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一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D、“一超多强”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借重、利用和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 E、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有利于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原因:美国在世界各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独霸世界,严重干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如科索沃战争等);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表现:美国的霸权行径受到多极化力量的制约和防范; 美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雷知识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市肥东县第六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社区预防考试题及答案
- 气管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民法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知识付费主播培训课件
- 医学综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 压力性损伤诊疗与护理规范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劳保用品验收标准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军工PCB市场潜力
- 敏捷开发方法绩效评估
- 会议保障实施方案
- JGJ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 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计算题-(直接打印版)
- DL-T5501-2015冻土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物理八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奇瑞汽车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