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那时的月光 苏轼的月亮情结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 狄丽教学目标:一通过阅读苏轼的诗文,欣赏文中所描绘的优美的月色,体味作者寄寓在月色中的复杂微妙的感情。二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他面对逆境时乐观旷达的心胸。导入课堂:看下面一段话: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苏东坡只用了十八个字,就创造出了这个意境: “”明暗交替,抑抑扬扬,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摘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这十八个字是文中的那句话? 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一泓月光记承天诗夜游)回顾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思考: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文中所写的月色。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一句美妙的月色之后,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结合语文主题丛书第六册P12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思考)二活动二(一弯残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并不是所有的月光都是皎洁的,使人沉醉的,有的月光也可能是让人心碎的,苏轼在卜算子中又表现了这样的月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定慧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孤雁。省(xng):理解,明白。“无人省“,指”无人识“。拣尽寒枝:挑遍了寒枝。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助读资料:此词为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有人指摘苏轼诗文中对新法不满的句子,然后给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说其攻击新法,包藏祸心。苏轼因此差点被处以死刑。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其间他所经受的苦痛可想而知。思考:1. 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三总结(苏轼的立体人生)月亮之上,是一个人的胸怀,这两篇文章,写了不一样的月色,表达了不一样的感情,梳理一下这两篇文章,想一想他为何有如此的月亮情结(或者说月亮在苏轼的人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请结合语文主题丛书第六册 P35 苏东坡的数字人生思考)四月亮代表“我”的心除去上面两篇文章外,苏轼描绘月色的作品还有许多,请同学们从下面几首诗词中任选一首,大声朗读,并说说自己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月光。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创作背景: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诗歌记述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创作背景:此词的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其所表现的强烈退隐愿望来看,应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时期(10861093)的作品。当时宋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持朝政,罢行新法,起用旧派,苏轼受到特殊恩遇。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位。但是政敌朱光庭、黄庆基等人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因高太后的保护,他虽未受害,但却使他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感到“心形俱悴”,产生退隐思想。行香子过七里濑(li)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tng。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春二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乘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作此词。此词描写了七里濑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也流露了功名虚无、江山长在的人生哲学。全词清疏明丽,高迈洒脱,刚柔并济,既有幽美的画面,又含有深邃的哲理,引人沉思。永遇乐长忆别时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创作背景:这首词一般认为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在孙巨源离海州三月后经行海州,登景疏楼,想起与孙巨源润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动,遂作此词。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q)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gng)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cun)拥,流水锵(qing)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序)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cng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jio)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释:西江月:词牌名。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弥弥:水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案
- 家庭教育方式与效果评价
- 一、客户及行政管理方案
- 跨国贸易合同磋商中的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条款
- 离婚协议书中违约金支付与执行监督合同范本
- 某私立学校校园内停车设施管理与收费合同
- 离婚双方债务承担及共同房产处理协议书模板
- SET安全协议在在线游戏支付领域的实施合同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保密协议范本:保障网络安全
- 婚前财产协议及离婚后子女教育资助合同
- 五年级篮球培训课件
- 护林员巡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辽宁省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答案
- 喷涂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驻外内聘考试题库
- 中铁四局工作汇报与战略规划
- 幼儿园教师防恐防暴安全知识培训
- 中国禁毒法课件
- 浅谈机关干部身心健康
- 湖南省多测合一收费指导标准(试行)2024年版
- 企业融资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