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9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统一后 将全国划分为36郡 后扩展到40余郡 郡下设县 县下设乡 里 亭 海内为郡县 一 地方 郡县制 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朝议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 燕 齐 荆地远 不为置王 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廷尉议是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七嘴八舌 共同参与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的 诸侯王位世袭 有封地 皇帝任免调迁 官位不世袭 有俸禄没有封地 独立性大 易成割据势力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问题探究 始皇帝的由来 你能讲述这个故事吗 寡人以眇眇之身 兴兵诛暴 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 御史大夫劫 廷尉斯等皆曰 今陛下兴义兵 诛残贼 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 古有天皇 有地皇 有泰皇 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 王为 泰皇 命为 制 令为 诏 天子自称曰 朕 王曰 去 泰 着 皇 采上古 帝 位号 号曰 皇帝 他如议 制曰 可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 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权终身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独尊 确立 皇帝 称号 皇帝自称 朕 命令称 制 或 诏 印称 玺 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百官公卿 据载秦朝传国玉玺其文为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二 中央 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重点问题 1 无为而治 思想与汉初政治2 汉代法律的儒家化3 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4 汉代刑法的基本内容5 汉代法律原则的发展6 汉代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一 汉初的政治形势与黄老学派 无为而治 的思想二 独尊儒术 的原因与过程三 法律的 儒家化 及其影响 第二节两汉的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一 汉初的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二 东汉对西汉法律的继承与改造三 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有如下数种 1 律2 令3 比4 法律注释著作5 春秋 经 第三节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一 汉代对秦代刑法的继承与发展汉代的罪名也多继承秦制 如盗窃罪 妄言罪 非所宜言罪 杀伤罪 不敬罪 诽谤妖言罪 等等 但也新增了一些罪名 下面择其要者加以述说 1 大逆无道罪 1 祝诅上罪 2 迷国阁上罪 3 左道罪 4 漏泄省中语罪 5 赃百万以上罪 6 诬罔主上罪 7 上僭罪 8 谋反罪 9 巫蛊罪 10 怨望诽谤政治罪 11 妖言罪 12 殴辱王杖主罪 2 不孝罪3 不敬罪 1 失礼罪 2 醉歌堂下罪 3 戏殿上罪 4 不下公门罪 5 不朝不请罪 6 挟诏书罪 7 废格罪 8 非所宜言罪 4 见知故纵罪5 欺谩罪6 不直罪7 选举不实罪 二 西汉中期的刑罚改革 文景废肉刑 汉文帝适应形势的需要 于公元前167年下诏废肉刑 进行刑制改革 具体的改革方案 1 把黔 脸上刻墨并服无期刑 改为凳钳城旦 有期刑附加头发剃光 脖子上套铁圈 2 把剔 割鼻子并服无期刑 改为答三百 有期刑附加打三百板子 3 把斩左止 斩去左脚并服无期刑 改为答五百 有期刑附加打五百板子 4 把斩右止 斩去右脚并服无期刑 改为弃市 死刑 汉景帝时曾两次下诏减少答数 第一次 是把答五百减为答三百 答三百减为答二百 第二次 把答三百减为答二百 答二百减成答一百 还规定 竹板长五尺 宽一寸 末梢薄半寸 并削平竹节 答打的部位是臀部 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三 法律原则的发展1 关于尊老恤幼的原则2 关于亲属相隐的原则3 关于贵族官僚有罪先请的原则 第四节汉代的行政 民事 经济制度一 行政制度 一 汉代与行政制度有关的法律 1 附益律 系抑制诸侯势力的法律 2 尚方律 系抑制官吏私自提高品级待遇的法律 3 史律 系规范史官撰写史书的法律 4 上计律 系考核官吏的法律 5 汉官旧议 系规定官制的法律 等等 二 汉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与地方两个系列1 中央确立了 三公九卿 制 1 三公 是垂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垂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其地位在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主管监察 2 九卿 是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宗正 大鸿肪 大司农 少府 分管礼仪 宫廷守卫 皇室事务 司法 外交 财政 赋税 等等 3 汉武帝为加强其权力 采取了削弱相权的措施 主要有 把丞相改为大司空 主管土木工程 三公互不隶属 而是全部隶属于皇帝 原来作为丞相下属的九卿也改为由三公分属 2 在地方上 汉初在沿袭秦代的郡县两级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又复立诸侯国 出现了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态势 景帝 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削弱其势力 最终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之后 西汉王朝在地方上完全确立了郡 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 1 郡是中央直属的地方行政机构 其长官是郡守 2 县的行政长官称 令 或 长 下设县垂主管司法审判 县尉主管军事 3 县之下设乡 里 亭 4 东汉时期 又设立了州这样一级行政组织 形成了州 郡 县三级制 三 吏治1 在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方面 汉初开始实行察举制度 由中央与地方的各级长官向朝廷推荐贤能之士 2 在官吏的考核和奖惩方面 汉代行政法律多有规定 3 汉代统治者还很重视地方官吏的监督 汉初曾由丞相派出监御史监察地方官吏 汉武帝时 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每个监察区都派刺史一人作为监察官 以监察地方官 等等 在中央设司隶校尉 主管监察 二 民事制度1 汉律还规定了男子可一妻多妾 2 在调整家庭关系方面 汉代法律规定了 不孝 罪 以维护父权 三 经济制度1 在经济立法方面 其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 2 汉代在财政制度方面还进行了改革 币制改革是其中一项 3 西汉政府为了增加国库收人 还采取了盐铁官营的措施 4 在调整赋税征收方面 汉代有 田律 租掣 等等 第五节汉代的司法制度一 主要司法机关1 中央审判机构由皇帝 承相 御史大夫和廷尉组成 皇帝掌握最高审判权 对疑难 重大案件有最后裁决权 2 地方司法机关基本上是郡 县二级 郡守 县令兼理司法 3 东汉时期 汉灵帝曾在郡之上设立了州 长官叫州牧 州牧便成了地方上最高一级的司法长官 二 具体诉讼制度1 告劾 告劾 即起诉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当事人直接到官府告诉 相当于今日的 自诉 一是由政府官吏 主要是监察御史和司隶校尉等 察举非法 举劾犯罪 相当于今日的 公诉 2 逮捕3 鞫狱4 覆案 三 春秋决狱1 春秋决狱 是指用儒家经典 春秋 中所体现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 它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汉代司法领域的渗透 根据 春秋 经义断案 这就在实际上赋予了 春秋 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 使其成为凌驾于各种法律之上的一种法律形式了 2 所谓 春秋 经义的主要内容是亲属相隐 尊敬尊长 原心定罪之类 3 原心定罪 是春秋之义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 汉儒把它当成司法审判的基本原则 四 秋冬行刑五 录囚制度所谓 录囚 是指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 以检查下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判是否有失公正 并纠正冤假错案 六 监察制度的发展1 西汉初年 中央监察权由御史大夫执掌 御史大夫有权监督垂相 从而构成了对相权的制衡 西汉末年 设御史台 此乃中央监察机关 其长官为御史中丞 2 在对地方的监察方面 汉初废除了秦代在各郡设置的监御史 设丞相史 由丞相派出 监察数郡 复习思考题 1 汉初统治者为何采纳 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