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我国的分布 空间分布 多 少 多 少 时间分配 降水多 较丰富 降水少 较贫乏 南方 北方 东部 西部 夏秋 冬春 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区域面积 区域面积越大 集水范围越广 水资源总量越大 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 降水量越多 径流量越大 水循环越活跃 水资源总量越大 1 地球表面大约71 被水覆盖 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地方还会闹 水荒 提示 1 地球上有96 53 的水量为海洋水 属咸水 不能大规模的直接利用 2 人们可以利用的是陆地淡水资源 而陆地淡水的主体又是分布在高纬和高山地区的冰川 不易利用 3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4 在利用中存在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现象 2 读教材p61图3 10 分析降水量 蒸发量与径流量的关系 提示 径流量 降水量 蒸发量 提示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从地区分布上看 我国南方水多 北方水少 东部水多 西部水少 从时间分配上看 我国夏秋季节降水多 水资源丰富 冬春降水少 水资源较贫乏 3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我国南方雨季长 降水多 北方雨季短 降水少 我国东部受海洋影响大 且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多 河川径流量大 西部地处内陆 水汽很难到达 降水稀少 长江以南的地区受到两种季风的影响且受台风影响大 降水丰沛 河流汛期长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我国的降水时间变化主要受雨带随季节移动的影响 5月份在华南登陆 10月份退出大陆 从我国大部分地区看 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1 2011年3月22日是第十九届 世界水日 主题是 城市用水 应对都市化挑战 也是第二十四届 中国水周 主题为 严格管理水资源 推进水利新跨越 水资源问题再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据此回答 1 2 题 1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河流水 湖泊水 地下水b 地下水 河流水 冰川c 雨水 河流水 湖泊水d 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2 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 多年的平均降水量b 多年平均蒸发量c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d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解析 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湖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答案 1 d 2 d 1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 的大小 2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 3 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 1 科技落后时代 人类主要在 和 地区发展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 4 我国秦岭 淮河南北水资源情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不同 提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最主要的文明发祥地有 中国的黄河流域 印度的恒河流域 埃及的尼罗河谷地 西亚的两河流域 材料二下图为水资源利用的进步 1 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多分布在 地区 原因是 2 材料二中的三幅图说明了人类获取水资源的数量日益增多 水资源的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请从水体转化上具体说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3 人们为了增大水资源的数量 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以此来缓解水资源 的矛盾 4 当前水资源质量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 5 从材料二的三幅图来看 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 1 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灌溉农业发达 2 数量上 地表水 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当地河湖水 异地河湖水 质量上 海水 淡水 3 跨流域调水和修大型蓄水工程时空分布不均 4 工农业和生活造成的水污染 5 科技进步 2 节流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 意识 重视改进 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 供需矛盾要求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现状 造成了世界上某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其具体原因与解决措施表解如下 5 降水量多的地区水资源一定丰富 降水少的地区一定缺水吗 提示 降水量多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 降水少的地区不一定缺水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由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衡量 比如新加坡 属热带雨林气候区 降水丰富 水循环活跃 但因国土面积狭小 径流量少 所以其水资源并不丰富 所谓的地区缺水一是指该地区提供的可用水资源量少 二是该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大 即供需矛盾越突出 缺水程度越大 3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备受世界关注的问题 据此回答 1 2 题 1 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 降水量小 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资源型缺水 下列城市中 资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a 青岛b 杭州c 广州d 南宁 2 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 大面积植树造林改造不稳定径流b 排干湖泊和沼泽c 大量抽取地下水d 跨流域调水 解析 第 1 题 青岛降水少 工农业发达 水资源缺乏 杭州 广州和南宁位于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 第 2 题 跨流域调水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 1 a 2 d 1 正确反映世界水资源空间分布状况的是 a 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 非洲最少b 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 大洋洲最少c 就国家而言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d 就人均而言 大洋洲平均每人占有径流量最多 非洲最少 解析 答案 b 1 2010 合肥检测 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 降水量减去蒸发量 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 1 2 题 1 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洋流d 下垫面解析 全球的水平衡是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制约的 而影响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最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 答案 a 2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 中纬度地区 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b 低纬度地区 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 南纬55 附近 降水量出现峰值d 南 北极地区 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中纬度地区 大陆上的水平衡为正值 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低纬度地区 海洋上的水平衡为负值 即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南 北极地区 水平衡都为正值 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答案 b 2 近几十年来 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存亡 读世界上最缺水国家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 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中 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因水资源问题而引发冲突 其中最典型的是 地区 2 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岛国 该国位于 气候类型 区 它也被列为最缺水国家之一的原因是 3 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分布在 a 湿润地区b 半湿润地区c 半干旱地区d 干旱地区 4 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最缺水国家相近 但以水资源数量而言 上海并不缺水 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受 环流的影响 然而现在上海却成为水质性缺水城市 解决上海的水资源问题 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多选 a 海水淡化b 大力开采地下水c 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d 防治水体污染 改善长江 太湖来水的水质e 节约用水 减少浪费 解析 本题以世界上最缺水国家的分布图为知识载体 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 图中所示最缺水的地区为西亚和北非 该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水资源问题也成为该地区冲突的原因之一 第 2 题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 为热带雨林气候 缺水的原因既与需水量的增多有关 也与该地储水量少有关 第 3 题 我国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它位于半湿润地区 第 4 题 上海解决水资源问题应该因地制宜 主要从人为角度考虑 海水淡化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成本太高 地下水的开采应适量 过量开采地下水 容易引起地面下沉 从长江取水 可从水量大 水质好等方面考虑 答案 1 干旱西亚和北非 中东 2 热带雨林气候经济发达 地狭人稠 生产 生活用水量大 河流短小 储水少 3 b 4 季风cde 2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图中涌泉水水质变坏 最有可能是 a 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b 游客向涌泉中乱丢垃圾所致c 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d 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2 近年来 涌泉断流 要使涌泉重新喷涌 下列措施可行有效的是 在城市上空大量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