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0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0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0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0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0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嘴八舌 共同参与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的 诸侯王位世袭 有封地 皇帝任免调迁 官位不世袭 有俸禄没有封地 独立性大 易成割据势力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始皇帝的由来 你能讲述这个故事吗 寡人以眇眇之身 兴兵诛暴 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 御史大夫劫 廷尉斯等皆曰 今陛下兴义兵 诛残贼 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 古有天皇 有地皇 有泰皇 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 王为 泰皇 命为 制 令为 诏 天子自称曰 朕 王曰 去 泰 着 皇 采上古 帝 位号 号曰 皇帝 他如议 制曰 可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知识梳理 1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 西汉 汉承秦制 1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1 专制主义 是中央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 2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政治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一切受制于中央 3 二者之间的联系 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 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 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 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1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 皇帝制度 2 三公九卿制 中央官制 3 郡县制 地方行政制度 中央 秦统一后 嬴政认为 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于是下令大臣 议帝号 始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三公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吏 少府 九卿 军事行政监察 1 皇帝制度的特点 确立 皇帝 称号 皇帝自称 朕 命令称 制 或 诏 印称 玺 a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 皇权至上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c 皇位世袭 核心 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 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可看出中央官僚机构有哪些特点 第一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 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国与家同治 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 郡县制 地方行政制度 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时全国推行 背景 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 概况 郡 县 道 乡 里 亭 特点 郡县制的设置形成了中央直接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得世袭 影响 a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b 逐步削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使 大一统 政体更为巩固 4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对秦朝 a 有利于维护统治 巩固统一 促进经济 文化发展 中华民族形成 b 但秦朝依靠专制权威 加强对人民压榨 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导致灭亡 对后世 具有开创性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经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 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1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1 经济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 政治 巩固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 思想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重难点突破 郡县制和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地方服从中央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意义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 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同 性质 目的 作用 随堂训练 1 2010年汕头二模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性相比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 分封制b 三省六部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 d 2 08海南单科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 特别诏令 非刘氏而王者 若无功 上所不置而侯者 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a 3 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 柳宗元认为 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 4 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5题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行郡县说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