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20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20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20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20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20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众传媒的变迁 1 19世纪中期前后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 和 万国公报 等 2 维新派发表文章 宣传维新思想 革命派创办报刊 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3 20世纪前期 中共创办 共产党 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 政论性报刊 同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4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 红旗 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 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 报刊业走向繁荣 工具 而 光明日报 文汇报 等报刊 在介绍学术文化 社会生活方面 内容丰富 影视事业的发展1 中国电影 1905年 定军山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0世纪30 40年代 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 中国电视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 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后 电视逐渐普及 互联网的兴起1994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被称为 第四媒介 到2006年6月底 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 23亿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刊业的启蒙作用 1 戊戌变法时期报刊宣传改良思想 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2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报刊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3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的报刊在十月革命后 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总之 这些时期的报刊已成为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 发挥着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例1 2010年南通调研 1913年5月5日 大公报 载 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 奋其如刀之笔 以叛 逆 贼 犯 诛 杀 讨 戮等凶恶名词 为家常谈助 但常笔飞墨舞 大出风头之际 忽来外人之取缔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材料说明当时报纸具有讽喻时政的功能 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 宋案 不可能见于当年报纸中 材料中的 外人 是指西方列强a b c d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宋案 出现后 各大报纸转载 揭露北洋政府罪行 项不符合史实 外人 是指的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 不是列强 从材料中明显可以提取 所反映的信息 答案a 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和中国近代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是 a 昭文新报 申报 b 时务报 新青年 c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丛报 d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 d 解析 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是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由外国人在广州创办 始于1833年 近代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是 申报 而 昭文新报 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始于1873年 由艾小梅创办 2 报刊 影视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而媒介在产生和发展之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报刊 影视 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它们在大众传媒中可以说各具特色 1 报刊 最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 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 争取 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后来 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 娱乐信息 而且比重日益增大 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 影视 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影视的视听功能强 其中的电视时效性非常强 他能造成巨大的冲击力 它丰富人们生活 开阔人们的视野 帮助人们及时获取各种资讯发挥巨大作用 电视还在休闲娱乐 舆论监督 学习进修 思想交流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影视中夹带大 量商业报道及广告 引导人们认识经济现象和消费 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 互联网 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 全方位地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通过互联网 人们可以更主动 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例2 2010年海南单科18 据1927年出版的 中华影业年鉴 统计 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 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 a 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 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 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 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解析 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1925年前后 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 上海占绝大多数 电影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体现 因此选d 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 排除a 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的发展 不是电影业的产生 排除b 没有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 排除c 答案d 3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 发展的原因 内因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 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 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外因 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 特点 以报道 记录 宣传 批判 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 是报刊的主要任务 它 满足知识界 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 的愿望 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机关报成了新闻传媒的主体 报纸重视言论 尤其注重政论 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 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 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 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 它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之巨大已有别于传统社会 3 影响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 传递信息 通达民情 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 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例3 2009福建文综卷 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 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 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 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 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 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 注意图片中的时间是 民国八年五月五日 正处于五四运动爆发初期 a项从图片中不能得出 排除 当时国民政府尚未建立 排除c项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后期 排除d项 从报纸图片上看 号外 报道学生运动用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答案b 下图是1936年 申报 刊登的一则广告 从中你能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这是姜曦为她的诗词集做的广告 1936年以前中国已出现电影和影星 报纸在当时是一种重要 的宣传媒体 申报 着重宣传农民形象和工农革命 名称的西化成为一种潮流a b c d d 解析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题中所给的时间是1936年 在 申报 刊登的两个重要信息 从这两个信息中可以判断出 是正确的 从报刊的内容可以看出刊登的只是农民形象而没有工人 故 错误 从报刊刊登的 卡尔登影戏院 可知影院的名称西化了 故 正确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答案为d 1 影响近百年中国社会民生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近百年的民生变迁 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民生变化与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是密切相连的 抓住两个基本点 第一 新旧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交替促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 辛亥革命前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社会近代化的发展刚刚起步 出现了社会生活模式的变换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更新 辛亥革 命后 阻碍这一转变的传统君主专制主义政治被推翻 民主 科学受到推崇 社会生活的演变在速度 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发展趋势显著 1949年共和国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尤其是改革开放 使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使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更加巨大和丰富 不仅民众的衣食住行发生变化 而且民众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也有变化 中国近百年的民生是在吸收和扬弃的过程中 按照中国人民自身的生活逻辑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的 民生变迁是 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社会发展和民生变迁都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2 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及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以来 世界交通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 马车和步行 鸦片战争后 中国受西方影响建立了轮船公司 轮船招商局 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展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仅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 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 发展的原因 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 外国先进交通 通讯工具的引进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 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与通讯事业 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重视 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发展 2 影响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改变了人 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 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 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从负面影响而言 造成了交通堵塞 污染了环境 造成了能源危机 还带来噪音等 1 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生活 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 中共八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就包含 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南方谈话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三个 有利于 的标准 其中之一就是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