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山地的形成【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标分析: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形成高山、盆地等大地形),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 要求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是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关于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板块构造学说”在选修1、选修2有更为祥细的要求,在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三个方面加以认识。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本条“标准”的设计思想是形成以上观念,而不是要系统学习各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按照案例教学的方法,在自然条件中选择地表形态为案例,并规定学习其对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应通过举实际的事例说明,而不要求做纯理论的阐述。本条“标准”通过第二节、第三节相关内容加以落实,第二节要求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材分析】山地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系,所以,在讲述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后,本节将山地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单独讲授。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本节在讲述了山地的形成之后,还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山地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所以,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地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本节以山地为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褶皱、断层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4、提供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5、提供实际案例,说明影响山区修建公路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方法认识褶皱、断层和火山。2、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3、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事物是运动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3、通过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教学重点】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 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难点】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解法、表格归纳法、比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投影片、火山构造动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投影)喜马拉雅山、华山、富士山等风光图片喜马拉雅山华山富士山(新课引入)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这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承转)山地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承转】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褶皱山的知识。(一)褶皱山褶皱的形成(观察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73“褶皱山”的相关内容,并仔细观察多媒体课件“褶皱的形成”,思考:褶皱是怎样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褶曲有哪两种基本的形态?如何区别它们?(学生回答,讲解、归纳)【板书】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褶曲:褶皱的基本单位(1)概念:褶皱的一个弯曲。(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承转)背斜与向斜如何区别?(演示)多媒体课件“正地形与逆地形”(引导、讲解、归纳)【板书】背斜与向斜的比较褶曲的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表形态未侵蚀地形(正地形)侵蚀后的地形(逆地形)成因地貌地貌成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间老两翼新内力作用山岭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强调】【板书】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活动探究)请同学们完成p74活动。(点拨)1、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2、甲地由于轴部受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最后成了山岭。而乙地是背斜,它的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了谷地。3、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构造,安全稳定。而向斜是一种储水构造,不利于施工,且隧道开挖部位受到的是张力,易破碎塌方。(承转)我们把背斜或向斜发育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褶皱山。(讲解)褶皱山有的规模很大,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有的规模很小,只有几十米。【板书】3、褶皱山:(1)概念:我们把背斜或向斜发育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褶皱山。(2)常见的形态:连绵的山体(3)代表: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读图)请同学们读“世界地形图”,找出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的这两大山系。(过渡)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的这两大山系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用板块构造学说作出了合理的解释。(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73最后一段,及p73图4.10“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思考:地球岩石圈由几大板块组成?板块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板块运动与地貌成因之间有何关系?南极洲板块(学生回答,讲解、归纳)【板书】4、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的板块构造:由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组成,且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2)板块边界的分类:生长边界(形成海岭、断层)和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3)板块运动与地貌成因: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背离(张裂)运动,地壳就会断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板块相对(挤压)运动,就会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过渡)地壳的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褶皱山脉是其形成的一类,另外一种常见的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山地是断块山。【板书】(二)断块山(观察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74“断块山”的相关内容,并仔细观察多媒体课件“断层的形成”和p74图4.12“断层示意”。思考:断层是怎样形成的?“断层”和“断裂”一样吗?断层会形成哪些地貌?断层和褶皱怎么区别?(学生回答,讲解、归纳)【板书】1、断层(1)概念: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2)地貌:若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新的地貌;若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注: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也称为地堑;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又称为地垒。(板画地垒与地堑示意图,引导学生读p74图4.13“华山”并强调,华山就是地垒)(3)断层和褶皱的区别:一是断层的岩层是不连续的,二是断层的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的明显的位移。(过渡)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板书】2、断块山(1)概念: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2)常见的形态:独立的山体,有陡崖(3)代表: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练习)怎样区别褶皱山和断块山呢?(提示:可从外貌景观和地质构造的差异进行分析)(点拨)从外貌景观看:断块山由于断层构造的存在,常形成巨大的陡崖,山地由于平地拔起,地势格外险峻。从地质构造看:褶皱山是由褶皱发育而成,各地岩层未失去连续完整性,而断块山是由断层发育而成,在断层(陡崖)两侧,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同时代的岩层发生明显的错位。(过渡)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可能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板书】(三)火山(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5“火山”的相关内容和“案例2:日本的富士山”及图4.14“火山示意”,并仔细观察“火山的喷发”视频,思考: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玄武岩高原和火山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火山的规模是否相同?(学生回答,讲解、归纳)【板书】1、火山的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2、玄武岩高原和火山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都是由于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2)区别:玄武岩高原是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比较宽广。如哥伦比亚高原。火山是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3、火山的组成: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引导观察多媒体课件“火山的构造”)上陡下缓。4、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山地的各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那么山地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节课主要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来说明。【板书】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的相关内容,思考: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一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什么方式为主,为什么?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取原则?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因为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讲解、归纳)【板书】1、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引导学生作p76“活动”第1小题)()(点拨)从表4.1分析得知: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铁路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得知: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造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建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选址(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形态(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延伸方向):需要迂回前进,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引导学生作p76“活动”第2小题)(点拨)(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民法总则课件律师
- 初中选班考试题目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教育发展中心
- 语文教研组工作方案
- 小学庆祝教师节活动方案
- 清明节小学教育活动方案
- 民族纹样简笔画课件
- 民族法的实施课件
- 民族文艺课件
- 高中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 JJF 2180-2024婴儿辐射保暖台校准规范
- 教师信息技术运用与教学创新
-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 龙门铣床操作规程(3篇)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标志设计(全套课件88P)
- 数字货币投资入门指南
- HG-T 5367.5-2022 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5部分:防结冰涂料
- 原油加工承揽合同
- QCT268-2023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