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本单元实验 第11讲 考点整合 1 实验目的探究弹力与 的定量关系 学会利用列表法 法 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 2 实验原理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 当弹簧形变稳定时 弹簧产生的弹力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大小 用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时 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下面的砝码的重力大 3 实验器材 弹簧伸长量 图象 相等 相等 实验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第11讲 考点整合 4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 让其自然下垂 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 这就是弹簧的原长 2 如图11 1所示 将已知重力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 在平衡时测量 并记录 3 改变 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多次 4 用描点法作图 得出弹力f随 变化的图线 长度l0 弹簧伸长后的总长度l 钩码的重力 所挂钩码的重力 弹簧的伸长量x 弹簧 铁架台 钩码若干 坐标纸 毫米刻度尺 第11讲 考点整合 实验二研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 2 实验原理等效替代 3 实验器材方木板 白纸 弹簧秤 两只 细绳套 两个 三角板 图钉 几个 平行四边形定则 橡皮条 毫米刻度尺 5 以 为自变量 写出曲线对应的函数关系 即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弹簧的伸长量x 第11讲 考点整合 4 实验步骤 1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 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 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 如图11 2所示 记录 用铅笔描下 及此时两细绳套的 4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 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 作出平 两弹簧秤的读数 o的位置 方向 第11讲 考点整合 行四边形 过 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5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记下 和细绳的 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 的图示 6 比较力f 与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7 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 再重复实验两次 弹簧秤的读数 方向 o点 探究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第11讲 要点探究 1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应注意 1 所挂钩码不要过重 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 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 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差尽量大一些 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 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3 测弹簧长度时 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 以免增大误差 4 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第11讲 要点探究 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等效替代法 使橡皮筋受到一个力f 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 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则力f 就是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 相同效果体现在同一条固定的橡皮条向同一方向伸长相同的长度 即橡皮筋与细线套的结点伸长到同一位置 作出f 的图示 再作出以f1和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f 比较f和f 的大小和方向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 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操作 1 正确使用弹簧秤 弹簧秤的选取方法是 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规格 性能应 第11讲 要点探究 弹簧秤不能在超出它的测量范围的情况下使用 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否则应校正零位 无法校正的要记录下零误差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且读数时应正对 平视刻度 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应注意 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 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 以三绳交点为结点 应使结点小些 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在同一次实验中 使橡皮条拉长时 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第11讲 要点探究 选用的橡皮条应富有弹性 能发生弹性形变 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要反复做几次 使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 看弹簧秤读数有无变化 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 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 应在细绳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 取掉细绳套后 再将所标的点与o点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在同一次实验中 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 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第11讲 要点探究 某同学做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 主要步骤是 a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 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 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 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 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橡皮条伸长 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记录下o点的位置 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 按选好的标度 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 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例1 第11讲 要点探究 e 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 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记下细绳的方向 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 的图示 f 比较f 和f的大小和方向 看它们是否相同 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1 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2 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第11讲 要点探究 例1 1 ce 2 未记下两条绳的方向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的实验步骤 要求理解 记住该实验的操作顺序 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规程可知 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 e c中未记下两条绳的方向 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点评 利用作图法找出合 分力关系 要保证合 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即两次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点 且同时记下合 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11讲 要点探究 某同学在做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的实验中 组成了如图11 3所示的装置 所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30g 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 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 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 弹簧认为是轻弹簧 弹力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 取g 10m s2 变式题 第11讲 要点探究 1 在图11 3的坐标系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 2 由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 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11讲 要点探究 1 如图所示 2 27 25 29 第11讲 要点探究 第11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1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的数据处理 1 列表法将每次实验记录的弹簧原长l0 弹力f 弹簧总长度l 弹簧的伸长量x的数据列成表格如下表所示 可以简单而又明确地反映出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 弹簧原长 l0 cm 第11讲 要点探究 2 作图法以弹力f 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为纵坐标 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 用描点法作图 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描点画线时 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 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第11讲 要点探究 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自变量 写出曲线对应的函数关系 这就是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 最科学的方法 其优点是直观 简便 有取平均的效果 利用图象特征可以较方便地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误差分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除弹簧秤本身的误差外 还出现读数误差 作图误差 因此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 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第11讲 要点探究 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越大 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 f也越大 所以实验中夹角不要取得太大 但也不宜太小 以60 100 之间为宜 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与实际测量得到的合力f 不可能完全符合 只要在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合力f与合力f 重合即可验证定律 如图11 4所示 第11讲 要点探究 例2某同学用如图11 5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 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 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 并逐个增加钩码 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 所得数据列表如下 重力加速度g 9 8m s2 第11讲 要点探究 1 根据所得数据 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钩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 在多大范围内 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关系满足胡克定律 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第11讲 要点探究 例2 1 如图所示 2 0 4 9n25n m 解析 1 从表中所给的数据中计算出弹簧伸长量与钩码质量的对应数值 在坐标图上描出各点 用圆滑曲线连接各点即可 注意不要画成折线 如图所示 2 符合胡克定律的部分是曲线的直线部分 直线在质量为500g时结束 所对应的弹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f mg 4 9n 故在0 4 9n范围内满足胡克定律 4 9n时对应的弹簧伸长量为 0 346 0 15 m 由胡克定律f kx得 第11讲 要点探究 点评 利用图象处理数据时 要明确x坐标的物理意义是挂不同砝码时弹簧的长度而不是形变量 注意根据描出的点应画出平滑曲线 或直线 应尽量使各点较均匀地分布在曲线 或直线 的两侧 曲线的弯曲部分表示弹力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变式题 某同学在做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中 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 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 把l 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这样操作 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11 6中的 第11讲 要点探究 c 解析 由于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当不挂钩码时 弹簧的伸长量x 0 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第11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同类实验扩展与创新 完成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的实验方法是多样的 如在缺少弹簧秤的情况下 可采用利用滑轮和钩码进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也可只使用一只弹簧测力计交替使用按照上面的实验步骤灵活进行进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可用弹簧秤替代钩码或使用力传感器进行试验等等 第11讲 要点探究 例3用金属制成的线材 如钢丝 钢筋 受到拉力会伸长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 在弹性限度内 金属丝或金属杆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 这一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 长为4m 横截面积为0 8cm2 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量不超过原长的 问拉力最大能有多大 由于这一拉力很大 杆又较长 直接测量有困难 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取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1讲 要点探究 1 测得结果表明线材受拉力作用后 其伸长与材料的长度成 与材料的截面积成 2 上述金属杆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n 截面积 拉力拉力 第11讲 要点探究 例3 1 正比反比 2 1 104 解析 1 由表知 拉力和横截面积相同时 材料样品的伸长量与材料的原长成正比 拉力和原长相同时 材料样品的伸长量与材料的截面积成反比 2 由表知 材料长度和截面积不变时 拉力与伸长量的比例为定值 设表中三种金属的比例系数分别为k1 k2和k3 第11讲 要点探究 第11讲 要点探究 点评 本题是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选择性捕捞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集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高邮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自动驾驶路线与导航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变电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策划运营中的跨界合作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训与推广路径研究报告
- 现代教育学原理课件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2025年冲刺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年Python二级考试考前冲刺试卷 知识点押题实战
- JG/T 396-2012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强水泥板
- 预付电费协议书
- 2025年电动港机装卸机械司机(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酒吧消防火灾应急预案(3篇)
- 国企物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 双馈风机送出线路的暂态响应特性及保护适应性分析
-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课件 第5章-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 “教联体”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实践
-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件
- 2025年上半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