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2014版解读 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刘俊 背景 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普及专用胶囊内镜的应用 食管 结肠胶和磁控胶囊 2008年旧版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需要更新和完善 胶囊内镜检查基本内容 检查前准备 鉴于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发生胶囊滞留及诊断的不确定性 检查前应对患者予以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胶囊内镜检查 小肠胶囊内镜 食管胶囊内镜 结肠胶囊内镜 磁控巡航胃胶囊内镜检查后注意事项 肠道准备质量的重要性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 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术前 结肠镜 小肠镜 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 如肠道CT等 检查前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 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 肠道准备的质量措施 中国CSDE指南推荐 2013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 草案 指出 聚乙二醇 PEG 电解质溶液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肠道清洁剂 祛泡剂 内镜检查时黏膜附着的泡沫会影响黏膜观察 据报道23 57 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中遇到泡沫 西甲硅油能有效消除泡沫尤其在胶囊镜检查对清晰度要求尤为必要 适应症小肠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疑似克罗恩病或监测并指导克隆恩病的治疗疑似小肠肿瘤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如乳糜泻等 检测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 适应症食管胶囊内镜 疑似Barrett食管疑似食管炎疑似食管静脉曲张需要食管内镜检查 但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胃食管镜检查者 适应症结肠胶囊内镜 需要接受结肠镜检查 但不能耐受或条件不允许者结肠镜检查无法到达回盲瓣 同时无消化道梗阻者溃疡性结肠炎的随访 以指导治疗普通人群的结肠病变筛查 适应症磁控巡航胃胶囊内镜 需要接受胃镜镜检查 但不能耐受或条件不允许者不能行无痛苦胃镜检查 同时无消化道梗阻者上消化道疾病的随访 以指导治疗普通人群的上消化道病变的筛查 检查前准备小肠胶囊内镜 检查前需禁食或进清流质10 1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术前半小时服用适量祛泡剂 以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不推荐使用促胃肠道动力药 目前研究尚不支持促动力药能够帮助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检查前准备食管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检查前禁食2 饮用少量水 10 左右 帮助胶囊内镜吞服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或可采用5分钟法 吞服胶囊后2分钟取仰卧位2分钟30 半卧位1分钟60 半卧位15分钟坐位 检查前准备结肠胶囊内镜 检查前一日进清流质饮食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检查过程中加服小剂量磷酸钠溶液 45 55mL 通过增加肠蠕动使胶囊尽早进入结肠 使用方法及禁忌证参照相关指南 吞服胶囊后1 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 建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检查前准备磁控巡航胃胶囊内镜 检查前一晚8点开始禁食及禁有色饮料或茶水 检查当天早上起床后 需喝清水至少500ml 如需小肠检查 请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其他准备 检查当天穿宽松以及金属配饰较少的服饰 受检者在检查前45分钟 饮用5 10ml西甲硅油兑300 500ml温水溶液进行胃内消泡准备 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手术者 胶囊滞留将无法通过手术取出 相对禁忌证 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 狭窄及痿管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吞咽障碍者孕妇 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胶囊滞留 误吸入气道等对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 狭窄 瘘管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需十分慎重 应在充分告知及作好手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完成检查对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 如果诊断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者可酌情考虑 胶囊内镜检查的局限性 在电磁场环境胶囊因干扰可能有部分内镜影像缺失的现象胶囊内镜检查及胶囊尚未排出体外时 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非操控式胶囊胃内滞留 需要胃镜协助进入小肠胶囊内镜依赖胃肠道蠕动运行 可能因运行过快或拍摄角度的视野等因素存在拍摄盲区 出现假阴性结果胶囊内镜图像内容庞大 读片受人为因素影响 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 小肠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总体诊断率在35 77 之间 出血诊断率的高低与出血状况密切相关 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的诊断率分别为92 和44 但对既往有出血史而近期无出血患者的诊断率仅为13 因此胶囊内镜的最佳检查时机为出血刚停止数天至 周内与术中小肠镜的比较结果显示胶囊内镜对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敏感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 75 95 和86 与气囊式小肠镜相比 总体诊断率相似 但胶囊内镜对血管病变和炎症性病灶更敏感且依从性更好 使胶囊内镜成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一线检查手段 有助于临床决策 小肠胶囊内镜小肠血管病变 小肠血管病变包括小肠动静脉畸形 毛细血管扩张征 静脉扩张征等 主要表现为血管成丛簇样 黏膜表面见局灶红斑 血管分布错乱 血管扩张明显高出黏膜面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小肠胶囊内镜克罗恩病 胶囊内镜可用于小肠克罗恩病的初次诊断 监控疾病的复发 明确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评估药物及手术治疗疗效 胶囊内镜对克罗恩病的诊断率在43 77 之间 优于小肠钡灌 CT小肠重建 MRI小肠重建 结肠镜逆行回肠检查 诊断敏感度可达90 克罗恩病的胶囊内镜下表现主要为小肠绒毛的缺失 黏膜充血水肿 黏膜糜烂 口疮样溃疡 纵行溃疡 卵石征 肉芽肿样改变 肠管狭窄 瘘管 多发假性息肉等 病变多呈跳跃式分布但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 需要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 部分病例可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辅以活检病理等检查予以佐证 小肠胶囊内镜小肠肿瘤 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发现率高于CT检查 但仍存在约19 的漏诊率小肠恶性肿瘤包括间质瘤 腺癌 类癌 黑色素瘤 淋巴瘤和肉瘤等 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 错构瘤和腺瘤等小肠腺癌 小肠腺癌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及曲氏韧带附近居多 空 回肠相对较少 腺癌病灶常呈隆起增殖性 多伴肠腔狭窄 病灶表面高低不平 结节或菜花状 表面质脆易出血 部分呈溃疡状 病变边界清晰可辨小肠间质瘤 约1 3的间质瘤可合并出血 胶囊内镜下小肠间质瘤主要表现为隆起或半球状 表面光滑 病灶中央可出现溃疡或溃烂 有时可见新鲜或陈旧血痂 部分可见裸露血管 小肠胶囊内镜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 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胶囊内镜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 在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非PeutzJeghes综合征患者中 其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核磁共振小肠重建 尤其是对检出 5mm的息肉方面更具优势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PeutzJeghes综合征等遗传性息肉病的患者来说由于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控 则胶囊内镜更具优势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在检出率方面优于胶囊内镜 但是胶囊内镜依从性更好 小肠胶囊内镜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 如乳糜泻 胶囊内镜下特殊表现为 绒毛萎缩 扇贝样 裂隙状 马赛克型 环状皱襞消失及结节样改变等 及与其并发症相关的表现 如溃疡性空肠炎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及小肠腺癌等胶囊内镜其诊断乳糜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89 和95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众多 诊断应结合病史及血清学检查等 小肠镜下分段多点活检有助于病理诊断 胶囊内镜则有助于复杂乳糜泻的诊断 小肠胶囊内镜NSAID相关性小肠损害 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研究结果显示 胶囊内镜检出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破损率可高达68 最常见的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病变为黏膜破损 皱襞发红 斑点状黏膜出血 溃疡及肠隔膜形成等 小肠胶囊内镜少见小肠疾病 其他胶囊内镜还有助于一些少见小肠疾病的诊断 如小肠憩室表现为黏膜上孔状圆形洞穴 周边黏膜光整柔软 美克尔憩室通常表现为广口或窄口的大憩室 其次为结核 寄生虫 放射性肠炎等胶囊内镜还可用于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 评估小肠移植术后的改变及对不明原因腹痛和腹泻的诊断等 食管胶囊内镜 食管胶囊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77 和86 诊断食管炎敏感度为50 79 特异度约90 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敏感度为82 7 特异度为80 5 以上结果均不及普通上消化道内镜 其优势在于良好的依从性 结肠胶囊内镜 结肠专用胶囊内镜对直径 6mm或数量 3个独的息肉敏感度58 86 胶囊内镜下容易高估小息肉的大小 但并不影响对结肠息肉的筛查70 80 的克罗恩病以及几乎全部的溃疡性结肠炎可在结直肠发现病灶 结肠胶囊内镜可用于监控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和评估疗效 但尚无充足证据支持胶囊内镜可以确诊 可疑的炎症性肠病仍应选择常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