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病房里的故事教案 长春版教学目标:学认本课的个一类生字,识记字形,体会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学文,感悟文中的感人故事,体会文中人物的纯真与善良。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从人格上认识吉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时数: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不了解课文,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谁生病住过医院,能不能谈谈你那时的心理感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一间病房,看看那里发生的一件特殊的故事。二、学习新课:、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文,画出文中读不准或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小组学习,用查字典或课前预习的方法互相答疑解惑。、学习生字。、再读课文,认识二类生字。三、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可简单复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动于吉姆充满爱的行为。教学过程:一、出示幻灯片,展现不同人物所描述的不同的窗外。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这就是那间特殊病房里的那扇窗子,你们看窗外有什么?(出示第二张幻灯片)还是这扇窗子,你们看窗外有什么?2、同一扇窗子,为什么窗外的景物却完全不同呢?你们知道吗?3、那一个是吉姆所描述的窗外呢?那一个是大卫看到的窗外呢?4、文章对这两个不同的窗外分别进行了描写,你们打开书,快速地读课文,找到相应地描写,并画下来。二、指导朗读文章的3、4自然段,体会吉姆所描述的窗外的美好世界。1、吉姆所描述的窗外什么样呢?你找到了吗?在文章的什么地方?2、指名读一读这两段话,同学们说一说这样读行不行,为什么?评价后再指名读。(2人)男女生分段读。3、我们看吉姆所描述的窗外什么样呢?(板书)仅仅就是这些吗?你发现了什么?4、我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这两段话是吉姆向大卫描述的,你们想一想,应该如何描述呢?现在同桌之间练习一下。谁想试一试?给大卫描述一下窗外的世界。5、如果你是大卫,你听了吉姆的描述,你会怎么想呢?三、理解大卫所看到的窗外,体会大卫的内心世界,指导朗读。1、那么大卫所看到的窗外是什么样呢?你们在文中找到了吗?指名读一读文章中的话。2、窗外没有发芽的树木。我用了一个“没有”,你能用两个“没有”来说吗?用上三个“没有”该怎么说呢?原来只有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那些美好的事物呢?是不是吉姆在骗大卫呢?3、当大卫看到这一情景时,两行泪水从他脸上流了下来,你们想一想,此时此刻大卫想到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什么呢?如果他想说,会说些什么呢?4、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大卫一下子全明白了,为了鼓励自己战胜病魔,好好地生活下去,吉姆费尽心机地为我描述一个美好的世界。可如今,吉姆却不在了。体会了大卫此时的心情,谁想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老师给你配上音乐。5、师生共同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老师读第5自然段,学生齐读6、7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把对文章的体会引入生活。课文学完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 在这样一间特殊的病房里,有两个人物,吉姆和大卫,围绕着一扇窗子,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了吉姆窗外有美好是世界,窗内有亲切的话语,没有了吉 姆,窗外只有一堵光秃秃的墙,窗内只有大卫孤零零的一个人。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吉姆还没有死,这间病房还和从前一样,假如你是吉姆,或者你是大卫,或者你 就是一个医生,甚至你可以是病房中的那扇窗子,窗外的那堵墙,你还可以是病房中的一瓶药,一个针头,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处理课后习题。教学过程:一、读一读,写一写聊天窗户位置热闹湖水碧绿秋风怒号蝴蝶飞舞二、讨论交流此题在讲课时完成。三、积累别董大、了解诗人;、背诵古诗。作业设计:1、正确书写生字。2、写日记:时光永远不可能倒流,那么你们想一想,你现在该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你该如何去做,才能使你生活的每一段时光都留下美好的回忆。回去以后,把你想到的写到日记本上。3、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病房里的故事美好景色亲切话语吉姆窗子大卫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登鹳雀楼 1教案 长春版教材分析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象和产生的想法。前两行诗描写了诗人在楼上所见到的,仅仅用十个字,就把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勾画出一个轮廓。后两行写诗人所想到的,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字与字、句与句都呼应对仗,充分反映了绝句的特点。凡成对的绝句,读起来往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首登高望远的写景诗,读起来是那么响亮爽快,这给诗增添了不少生色。尤其是诗人用极简练的笔法,写出了在黄昏落日时的山河苍茫壮阔的景象。还有那一泻千里的黄河之水,奔涌流转,注入浩瀚的大海。这种山衔落日,水流入海,是一幅多么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啊!表现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非凡的胸襟抱负。这首诗之所以传诵至今不衰,一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二是那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简洁并带有哲理色彩,使人们能深刻领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教学目标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2.认识1个生字。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二)教学过程1.这首古诗浅显易懂。预习时可要求学生在自学生字的基础上,读读想想,看看靠自己的努力能读懂哪些诗句;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和同学讨论。2.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试读、试讲。学生试讲时,要注意学生提出的疑难之处,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对学生自己认为弄懂的地方也要注意辨析,看理解得是否准确。学生理解不准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点。3.教师可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 / 依山尽,黄河 / 入海流。欲穷 / 千里目,更上 / 一层楼。4.要弄懂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并在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后面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今天人们在使用中,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靠着。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入海流:向大海流去。其实,鹳雀楼距离入海口尚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但是,无论黄河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这两行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圆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穷: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目:原指眼睛,这里指看。诗的开头是一对偶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仗纯朴自然,工整流畅,天衣无缝。白日依山,黄河入海,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一开始便不同凡响。自然,这暗中也写出了登楼本身,只有登临纵目,眼光和胸襟才会如此高远宽阔。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流光溢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万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我们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但是,我们的诗人并不是俗手丹青,仅以描摹为能事。我们的诗人还兼有哲人的气质。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极平直,然蕴蓄深远,余韵无穷。登高望远,这是一般常识。而登高者唯愿其愈高,望远者唯求其更远,这种细腻入微的心理却只有哲人才能赋予它以重大意义。这其中隐含着人的无限的进取与探索精神。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又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是对现状的不满足,都是进取精神的直接反映。不同的是,纯粹的哲人以说教者的姿态出现,可以使人膜拜,而诗人似的哲人则善于以朋友的身份说话,足以使人感奋与追求。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今天我们重读这首短诗,仍然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力量的存在。5.活动提示(1)“讨论交流”。这里是为学生创设的一种学习理解古诗的交流情境。里面提示了四种学习此诗的不同的想法供学生参考,为理解诗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使学生各抒己见,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不要只局限于以上四种想法,可与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方法,大家畅所欲言。(2)“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这是让学生更加明确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依山尽”是依山落下。“千里目”是眼睛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3)“积累”。这里给出了唐代诗人李商隐乐游原这首诗,教师先简要介绍诗人以及诗歌大意,让学生在大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积累。尤其诗的后两句堪称传世佳句,而今人们已赋予它太多的理解,所以可组织学生查资料,展开讨论:如今人们是怎样看待夕阳的?诗歌背景:李商隐少年时就聪颖过人,19岁时得到牛党令孤楚的赏识,25岁中进士,此年做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婿,牛党因此骂他“背恩”。以后牛党执政时,把他排挤了,他只好到各地节度使的幕府谋生,终生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失望后又有点忧郁的心情,很有代表性。诗歌大意:傍晚时分,我感到心情很不舒畅;为了排遣情绪,乘车来到乐游原(今长安南)去欣赏风景。快要落山的太阳,确实是无限美好的;可惜已近黄昏,很快就会消失。6.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怎样深入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料,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相关资料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吉县。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雀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鹳雀楼曾是一方登临胜地,唐人于楼上凭高望远,即兴赋诗,故梦溪笔谈谓其上“唐人留诗者甚多”。楼共三层,是当地的风景名胜,后来被大水冲毁。大浪淘沙,历史无情。鹳雀楼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销售顾问岗位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汽车维修技师职业技能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产品设计经理招聘面试指南与答案集
- 2025年宠物针灸师初级面试模拟题
- 2025年建筑装饰设计师职业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环境资源管理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互联网运营经理职业能力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C2证考试高频考点题含高频答案解析
- 2025年工厂安全教育测试题及答案
- 作文教学培训课件
-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2023解读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 数学模拟卷
- 小学语文课本1至6年级古诗词大全
- 金川公司社招历年考试题
- 阴道镜检查图谱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题培训》
- GB/T 43933-2024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医废管理与处置的实际操作手册与指南
- 义齿工厂开设策划方案
- (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