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不积跬步, 。(苟子劝学)(2)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3)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4) ,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6)录毕,走送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谕纪泽纪鸿曾国藩字谕纪泽、纪鸿儿: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否则不堪设想矣。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复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金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遣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亦别元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注】纪泽、纪鸿: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局势万紧之际:l861年3月,太平军多次击败湘军的抵抗,使曾国藩几乎陷入绝境。左军:即左宗棠的军队。后文的“鲍军”为鲍超的军队。起复:指官员为父母眼丧规满,复任官职。广陵之散:魏末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从容弹奏此越,弹奏完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 破:击败 b薄有浮名,兼秉兵权 秉:拿着 c余久处行间 行:行伍,指军队 d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 致:招来【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部直接体现曾国藩教导儿子立身或治家一组是(3分) 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 起复再出,意尤坚定 切不可涉历兵间 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 a b c d【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四面都被阻塞后接济断绝,友军军情难料等原因,曾国藩深感部队已深陷危境。 b曾国藩曾担心自己突然病死,这主要是因为他诗文和书法的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 c从军的经历使曾国藩认识到带兵打仗难见功业,容易造孽和留下被人非难的口实。 d在这封信中,曾国藩郑重地告诫两个儿子,乱世中金钱会招来灾祸,节俭方能养福。【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4分)(2)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2分)【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b【小题4】(1)(4分)用兵以令人难测为贵,可是我的性格太平易;用兵以欺诈为贵,可是我的性格太正直,怎么能够法办这些罪恶极大的贼子呢?(意思对、语句通颇l分,“兵”“贵”“岂”译对各l分。) (2)(2分)近来(我)经历的更多,深切了解到带领军队的艰苦。(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谙”译对1分。)【参考译文】前正是局势非常紧急的时候,四面都被阻塞,(外面的)接济已断绝。加上这一次受挫,军心受到特别大的震动。(我)所盼望的是左宗棠的军队能够打败景德镇和乐平的敌人,鲍超的军队能从(江西)湖口迅速来救援,事情或许略有转机,不然的话,局势就不堪设想了。我自从投身军旅以来就抱着一种临危受命的志向。丁巳和戊午那两年在家养病,常常担心自己突然在家中去世,违背了我最初的志向,失信于天下人。后来重被任用再出山(打仗),意志尤其坚定。这次假如遇到什么不测之祸,我也毫无牵恋的了。回想我自己贫穷无知,现在能官至一品大员,年龄也已过五十,(在外面)也稍有点虚名,又手握兵权,自己感到非常惭愧,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只是我对古文和诗歌,这两方面都花了很多精力,多方寻求、研究也很辛苦,但是不能经常地运用并自己打开一条大道。我对古文的研究尤其有依托和根据,如果我现在突然死了,那么我的一些心得,就会像广陵散一样永远无人领会了。我的书法用功最少,但近年也略微深入了一些。这三方面一无所成,心中不免耿耿于怀。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相见欢【清】纳兰性德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蜡泪,青鲮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选自饮水词)【注】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康熙帝器重的藏身近臣,但他无心功名利禄,却对早亡的妻子难于忘怀。此篇作于出使途中。水沉:即水沉香,沉香所制成的香。这里指香气。【小题1】“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妙用?请简要赏析。(3分) 【小题2】词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小题1】(3分)词人由远望中萦绕远山的这抹微云,自然联想到心爱的妻子的画眉(1分),体现出他对亡妻的难以忘怀(1分);而把微云与亡妻在世时清早的画眉相似写人词中,更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怀念。(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小题2】(3分)词人写了微云、远山、野店、西风等眼前所见的凄冷景象(1分),又通过红烛、青绫被、沉香等回忆起昔日美好的生活(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在旅途中内心的凄凉、孤独,寄托了对亡妻凄婉缠绵的怀念。(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战乱平息了,可人心还不安定,高家的人纷纷出外避难。家中只剩觉新一家人和前来避难的张太太、琴和梅表姐。(家)b屠维岳在罢工事件上顶撞吴荪甫。但由于是老太爷介绍的,碍于父亲的面子,吴荪甫最后还是提拔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子夜) c刽子手走进小屋,拦腰将爱斯梅拉达抱走。爱斯梅拉达昏了过去,此时隐修女紧紧抓住女儿,刽子手无法将两人分开。(巴黎圣母院)d法庭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时,聂赫留朵夫作为检查官参加审讯。他认出玛丝洛娃后十分高兴,暗自决定帮助她。(复活) e夏尔在动身前往印度前夜,欧也妮把藏有夏尔父母肖像的宝匣庄严地放进柜子。两人都十分激动,互相发誓,私定终身。(欧也妮葛朗台) 二、简答题。(任选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日:“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庞统的“连环计”是什么?这条计策让曹操遭受了怎样的“毒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答案】让曹操把所有的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1分)曹操受到东吴的火攻(1分),由于铁索将船全部连接(1分),又加上东南风助长火势(1分),他的船队被烧毁,全军溃败。(1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的题目,平时要注意阅读积累。按指定篇目去阅读。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刘姥姥进贾府的原因是什么?凤姐是如何对待她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子日:“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送而送天。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注】近取譬:就近以自己作比。方:方法。【小题1】填空。(2分) 这两个语段,孔子和孟子都用了 的方法来倡导自己的主张。【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有品位的观众与有品位的媒体孙萍从2011年7月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到前不久被曝出台要求调控歌唱类节目等的“加强版限娱令”,对媒体去娱乐化的努力已经实施有两个多年头。我们不难看出,“限娱令”政策出台的背后,隐藏着国家与社会对媒体文化品位“江河日下”的忧虑与担心。近些年,从媒体内容制作的造假、炒作、夸大,到媒体内容传播的有失公允、肤浅片面、低级情趣,一些大众媒体的品位低俗化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更为尴尬的是,我们一边在摇旗呐喊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媒介品位,而一边又看着各种肤浅喧哗的媒介内容大行其道。为什么明明指向问题所在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媒体文化品位一直难以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媒体文化品位的标准,还应在了解媒介文化品位及其背后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土给出答案。什么是媒体文化品位?从社会与传播学的角度,“品位”一词既可以是实证层面的,也可以是思维理解层面的。按照社会学者布迪厄的“阶级品位理论”,任何审美倾向上的品位都具有阶层性。媒介文化自身存在阶层性,而媒介文化品位的阶层性是由观众的品位差异性最终决定的。这种差异性以“有需求就会有生产”的市场运作模式呈现于现今的媒体市场,致使部分媒介内容品位低,影响差。 那么,导致品位出现阶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一种文化知识层面的差异。这一观点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也可以解释。这里的“文化资本”简单来讲,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文化能力。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倾向于知晓更多的文化层面,而文化资本低的人知晓更高层面或更高品位的文化内容则较为有限。这个道理对于媒介文化品位的问题也同样适用。拥有一定的文化资本对于培养高品位的媒介内容具有很大作用。但是,是否可以说文化资本多的人定拥有高品位的媒介文化需求,而文化资本低的人媒介文化需求品位就会低下呢?不尽然,其实,除了现有的文化资本外,一个人媒介文化需求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现有文化资本而形成的一种品位评判力。从媒介传播的角度讲,这种评判力也是一种媒介素养,即受众基于现有的媒介文化的资本积累作出的对自身品位需求的判定。“解铃还需系铃人”,想要提升媒介的文化品位,拥有高质量、蒿水平的大众文化,根本在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资本与品位评判力。只有提升民众对于碎片化、异质化、多元化的媒介文化的欣赏力与鉴别力,才能帮助其形成有原则、有责任、有素养的文化品位,才是解决媒体内容低劣化、媒介品位平庸化的“釜底抽薪”之策。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小题1】下列有关“媒体文化品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广电总局多次出台的“限娱令”,彻底解决了人们对媒体文化品位“江河日下”的忧虑与担心。b从当前社会看,人们对高水平的媒体品位有急切需求,而媒体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却不如人意。c观众的品位差异性最终决定媒介文化品位的阶层性,媒体根据差异性的要求来制定市场运作模式。d文章认为,只有提高观众的文化品位,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媒体内容低劣化、媒介品位平庸化问题。 【小题2】观众品位层次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小题3】文章段引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有什么作用?(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泰山的石头黄水成游泰山这样的千古名山,仅靠一双眼睛是不够的。 我从中天门开始登山,一路拾级而上。隆冬时的泰山,漫山白雪连片,脚下积雪成冰。泰山上许多古树的叶子都落光了,枝桠冷峻地童指天空,满山乔木墼然无言,少了一些郁郁葱葱,泰山于萧瑟中更见风骨。一缕晨阳从山头上斜照下来,照在这登山的盘道上,这黄褐色的石阶,这黛青色的石壁,还有这灰白、灰黑、灰绿的山石,凛凛然,一山的石头都在这萧瑟中露出了本色,千百年来风雨盘剥,千万年来傲然兀立,成了齐鲁大地最坚挺的脊梁。只要轻轻一闻,一股历史烟尘味就扑面而来。不由得抬起头来,仔细打量这一山的石头。它既不温润如玉,也无艳丽的色泽,它粗粝得近乎一棵老松的表皮,加上黑灰色,泰山的石头古朴得近乎一个古人。然而,只要细细辨认,从这若隐若现的粗糙纹理中就不难看出,泰山的石头,浑厚、沉稳、凝重,它天生有坚硬、大气、磅礴的气质。这每一道纹理都富含地质的信息,它是大地母亲留下来再也无法改变的特有胎记。它的年轮,质地,色泽这些娘胎里带来的印记,都专属于泰山,泰山是这一山石头的姓氏。然而,成就泰山石头的厚重并不是它天然的质地,看这一片接连一片的石刻,一路上令人应接不暇,才明白,这一山石头都会说话。即使你踏遍千山归来,也不得不承认,泰山石刻数量之巨达到让人惊叹的地步,它几乎涵括了历朝书法发展的脉络。如把泰山石刻编册成书,它足以编制一部厚厚的文化史书。山的石刻,成其千古恐怕还不是书家挥毫泼墨的瞬间,它背后一定还有一双双巧手,才能活生生地把这些书法烙在泰山的石头上,才能毫厘不差,纤毫毕现地把写在绢帛写在宣纸上的字,刻到质地如此坚硬的石头上,这等于一次重新书写,石匠用錾子在石头上重新书写,他们在石头上复活了艺术,用石头的形式记载了历史一个个瞬词,泰山的石头一下有了文化的人格。走近这里的每一片石刻,你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古人似乎在排着队等你和他有一场对话,石头是他们的千年凭证,读着这里的石头就是在读一个汉朝人,读一个唐朝人,读一个个古人,他们把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的那些话留到今天对你说。我久久地坐在盘道的台阶上,这几千级台阶铺陈出来的一条通天道,走过秦皇汉武,走过大唐帝王,也走过康熙乾隆,历史刻下这一张张鲜活的脸谱,他们是时代的地标,天之下的都是他们一个人的。但在君王心中,天土一定有比他更大的权力另一个君王,于是,他们选定一个黄道吉日,不远万里,浩浩荡荡地来到这座山上搞一个隆重的与天对话仪式封禅!一代帝国的君王也要在泰山的石头留下几句对天说的话,让千秋万代的子民都能看到他的丰功伟绩。然而,君心莫测,帝王的心思又岂能那么好猜,他装在心底远比要说出来的内容丰富得多,绝非是刻在石头上的那简单的纪录。我贴在粗粝的台阶仔细聆听,回荡在历史深处是那满山的号子声,是千千的劳工采石铺路的声音。然而,在这满山的石刻中,我独独找不到一块记载他们开山铺路的片言只字。这时候我忽听见錾子亲吻岩石的声音,千锤万凿后把帝王抬到可以与天对话的天阶上。他们是脚下的石阶,是最牢固的铺路石。是他们,铺垫了一个帝国的高度。 (摘编白2010年12月1日福建日报,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说游泰山“仅靠一双眼睛是不够的”,引导读者与这座千古名山做精神上的交流,体会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b第段起承接上文,侧重描写泰山石头的地质特征,段末点出泰山石头的厚重更源于石刻的人文底蕴,领起下文。c第段写泰山上数量众多的历朝历代的石刻,可以沟通今人与古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怀古伤今的思想。 d第段说作为“时代的地标”的帝王,还要不远万里来泰山用隆重的封禅仪式与天对话,作者以此表现帝王的渺小。 e文章以泰山的石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由山石写到石刻和石匠,再到古代的帝王,由物及人,脉络清晰,层次清楚。 【小题2】文章第段中划线处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小题3】请根据文本,探析“是他们,铺垫了一个帝国的高度”这句话的涵义。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像沈从文那样不合时宜庄庆鸿很多人被沈先生打动,都是由于一座城。我也不例外。去看沈先生笔下的凤凰小城,是我做了很久的一个虔诚的梦。古人拜见前辈,要焚香沐浴,我想,翠翠跟爷爷一定都在那里,我一定要安静地去,千万不能惊动了他们。沈先生的名讳叫从文。他写的文儿,谁也偷学不来。为了调查土家族文化现状,我和大学同学们选择的路线不是凤凰,而是几个不为人知的小镇龙山县洗车河镇、捞车河镇。在捞车河,我们住的小招待所在沿山公路旁,爬很长的台阶下去就有河,河边有条渡船。和边城里一样,靠人手拉钢索渡过去的方头渡船。看船人似乎总是不在的。我也见识到,歌喉像竹雀的土家族男女,都好似站在高崖上唱歌的傩送,使翠翠在睡梦里把灵魂轻轻浮起,摘了一大把虎尾草。 后来我去凤凰古城,大感失望,才知道湘西最美的边城,我早已走过。人们憧憬凤凰,都靠沈先生一支笔的力量。他不是讲了多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只是道出一直在他身边的事。但坚持做自己,是要代价的。 回到民国时期,沈先生的日子也不好过。来自湘西的他只有小学文化,被视为“土包子”,得不到北平精英的认可。他一边在慈幼院打工,一边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当他l928年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但他却没有融入,始终自称为“乡下人”,批判城市现代文明的丑陋。就算作品震撼过文坛,沈先生也是无力的。文革时期,他被派去打扫厕所,收藏多年的文物书籍被统统没收。二篇文章写他:“他像摩挲珍贵的青铜器一样,认真擦着每一个便器。”沈先生的力量,不只是在文字上。很多喜欢沈先生的人,只记住了他质朴秀美的湘西画卷,却忘记他也曾写下这样的对白祖父说:“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翠翠不作声。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在凤凰的沈先生墓旁,他的侄子黄永玉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我摸着粗糙的石面,把额头贴上去,停留了很久。黄永玉是懂沈先生的。记得在湘西调查的最后一天,人们黑灯瞎火地搬着矮凳坐在院子里。抬头就是吊满星星的夜空。有的星星会游走,然后才发现那是飞得高高的萤火虫。我想在这一刻屏住呼吸。又想大口呼吸。同学们和老乡挨个告别,我的眼泪流得比擦得快。当时我发下好多个誓言,以为“永远也不会忘记”。但是,一年一年,金钱改变了凤凰古城的模样,改变了你我。沈先生曾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褛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他让我发现,生命中始终少不了一把虎尾草。让翠翠守在渡船上的,只是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边城经典的结尾。只要你想回归本心,做好自己,哪天也不算晚。虎尾草,翠翠一直没忘。一辈子不合时宜,沈先生做到了。那是因为他找到了故乡的河流、丝绸、铜镜与张兆和女士。这是他心里的虎尾草,他灵感的泉眼,让一个文弱书生敢于面对整个世界。如果你看看沈先生这样的人,他可以帮你回忆起来,自己的那一把虎尾草。人生的河道往哪里拐,是急是缓,这段风景美不美,其实都取决于你自己这个船夫。只要是内心所指,即使一辈子不合时宜,也能成全自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说“他写的文儿,谁也偷学不来”,形象地表明了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其他人无法模仿的。b文章引用沈先生的侄子黄永玉对他的评价,目的是为了突出沈先生在生活中坚强的生活态度和对故乡执着的爱。c “一年一年,金钱改变了凤凰古城的模样,改变了你我”,表现了作者对逐渐失去质朴秀美的特质的边城的失望。d最后一段运用比喻来叙写自己的感悟,启迪人们应该像沈从文一样乐观向上,虽是文弱书生却敢于面对整个世界。e文章以议论描写为主,用写实的笔调描绘湘西特有的美丽风情与温情,表现作者对沈从文先生的怀念和敬意。 【小题2】文章多次写到“虎尾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小题3】请根据文本,探析“一辈子不合时宜,沈先生做到了”这句话的涵义。(6分)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在已发掘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里,我看到那些苏醒了的秦代兵团,千人千面,栩栩如生,(sh) 人心魄。从工匠俑身上,我看到了工匠的影子,他们挥舞着工具,完成了灵魂的涅槃。假如工匠有灵,他们一定在看活着的人,如何写一捌一捺。【小题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小题2】画线的句子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17依次填人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标点,散落文字下角,或者后边。对文章而言,读者 一点,忽略它们,一扫而过,也 。标点看似文字的随从。其实不尽然,用好标点会 文字,给文字以灵性。 a轻狂 无伤大雅 激发 b轻慢 无伤大雅 激活c轻慢 无关痛痒 激发 d轻狂 无关痛痒 激活18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汉字里”为开头,另写一句话。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 同。(2分)例句:汉字里藏着一份愁思,这种愁思如飘摇不定的柳絮。 【答案】【示例一】汉字里藏着一份乡恋,这份思恋如深不见底的古井。【示例二】汉字里藏着一份爱情,这份爱情如泛着涟漪的春水。(修辞手法l分,句式l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201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