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操作规程.doc_第1页
1050操作规程.doc_第2页
1050操作规程.doc_第3页
1050操作规程.doc_第4页
1050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50轧机工艺操作规程QJ/B.HT501-12技术部2006-8-2本规程规定了1050轧机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查方法。本规程同1050轧机工艺技术规程QJ/B.HT501-01一、二部分等效,三、四部分与本规程合并。一、 操作规程1、操作程序原料检查上卷 卷对中调整 引带 右卷取咬头 调整侧导板,压紧导板 测厚仪投入 轧制 甩尾捆卷 卸卷2、操作要点2.1 原料检查:按生产流程卡片,确认上料卷号。检查卷外观质量:塔形不超标;无边裂口;表面无欠洗(无氧化铁皮)。卷重14T。2.2 上卷:吊车吊卷时要稳、准,不能碰、伤钢卷端面,吊入开卷机卷筒轴线前,钢卷略高于卷筒直径,停稳,上料小车上升。紧贴钢卷外径后,吊钩离开。操作台操作工和上料工配合好,小车缓落,对准卷筒,将钢卷托进开卷机卷筒指定位置,然后打开捆带,同时压紧辊压下。2.3 卷对中调整:穿带要确保钢卷在轧制中心线上,否则需用对中装置进行调整,调整对中时,应注意板边和卷端一定对齐。2.4 穿带、右卷取咬头压头:开卷机、引料辊和校平辊,在穿带、送带到右卷取机的过程,操作工和机旁协调人员必须密切配合,采取点动,防止松圈、存套,平稳穿过轧机,对准钳口,此时用机前侧导板再次调整对中,然后进行咬头和压头。压头时以小车两辊贴紧为好,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损坏设备,用后及时退出。2.5 调整侧导板和压紧导板:调整侧导板,压紧导板达到松、紧合适的程度,如果侧导板和压紧导板,经磨损不能使用,必须更换新的。保证第一道次钢带边部不刮裂和表面不划伤。2.6 测厚仪投入:测量原料厚度、同板差,同时观测来料板形。2.7 轧制:2.7.1 轧制按原料材质、规格和成品厚度,分道次轧制。各道次压下分配按表1表7执行。正常轧制,其工艺技术参数设定按表8执行。第一道次轧制是关键,首先要确认下支承辊换辊后一直是水平的;轧机主轧AGC正常,液压系统正常;弯辊液压系统正常;润滑系统原料是正常的(指的是无边浪、同板差不超标、无氧化铁皮)。2.7.2确认一切正常后,第一道次轧制是关键。开轧起车速度(0.30.5m/s)要慢;压靠校零,辊缝调整,倾斜调整;弯辊力大小均要适度;特别是弯辊力的调整注意补充原始辊(指工作辊)凸度和有中间浪(不是大浪)有助于稳定轧制的原则;可以将弯辊力按上限来控制,达到稳定轧制,不跑偏,则升速,达到正常轧制。2.7.3 如遇到来料不正常,即大边浪、同板差超过0.06,即使慢速轧制还有跑偏的情况下,主操可以改变第一道压下量,即少压下;大弯辊力,超出上限(达到110120)来控制第一道次的轧制,其后轧制道次要将第一道次的少压得压下量找回来,总轧制道次不变。2.7.4 各道次的轧制力设定:除成品道次外,采用等轧制力、是要坚持的原则。2.7.5 各道次轧制时,注意力集中,尾部慢速,跟踪轧制线轧到位再换向轧制。2.7.6 各道次轧制,尤其成品道次,必须启动挤乳液辊和吹风装置。2.8 甩尾:成品道次注意尾部要减速,到轧制线停车。抬压下点动卷取,轧制线以外3m切掉板头。2.9 捆卷:点动卷取机,同时移动小车,上升托辊压住板头,卷取机停机后,推卷,同时移动小车停稳后进行捆卷。3.0 卸卷:吊车稳准吊卷,放到指定轧后放置场,并贴好标识。表1 SPCC 3.5930C轧制1.2930C压下规程轧制道次轧前厚度轧后厚度道次压下量道次压下率总压下率%13.52.80.72022.82.20.62132.21.70.52241.71.40.31851.41.20.21466表2 SPCC 3.25930C轧制1.2930C压下规程轧制道次轧前厚度轧后厚度道次压下量道次压下率总压下率%13.252.550.721.522.551.950.623.531.951.50.4523.041.51.20.32063表3 SPCC 3.25930C轧制1.0930C压下规程轧制道次轧前厚度轧后厚度道次压下量道次压下率总压下率%13.252.550.721.522.551.950.623.531.951.50.4523.041.51.20.320.051.21.00.217.069表4 SPCC 3.25930C轧制0.9930C压下规程轧制道次轧前厚度轧后厚度道次压下量道次压下率总压下率%13.252.650.618.522.651.950.726.431.951.450.525.641.451.10.3524.051.10.90.21872.3表5 SPCC 3.5930C轧制0.9930C压下规程轧制道次轧前厚度轧后厚度道次压下量道次压下率总压下率%13.52.60.925.722.61.950.652531.951.50.452341.51.150.352351.150.90.2521.774.3表6 SPCC 3.25930C轧制0.8930C压下规程轧制道次轧前厚度轧后厚度道次压下量道次压下率总压下率%13.252.350.92622.351.70.652731.71.30.402441.31.00.302351.00.80.202075.38表7 SPCC 3.25930C轧制0.7930C压下规程轧制道次轧前厚度轧后厚度道次压下量道次压下率总压下率%13.252.350.92622.351.70.652731.71.250.452641.250.930.322650.930.70.232578.46表8 成品厚度技术参数名称轧制道次技术参数设定12345开卷右卷取左右左右左右左右0.70.8930C张力,%90818075757775767253轧制力,T630640620610600电流,A8201000830720610弯辊力,100 0轧制速度,m/s0.51.01.52.02.02.22.02.22.02.20.9930C张力,%90838280788077787860轧制力,T550630610600520电流,A570978789698627弯辊力,100 0轧制速度,m/s0.51.01.52.02.02.22.02.42.02.51.0930C张力,%90828078817981808163轧制力,T546540536499475电流,A786979914693507弯辊力,100 0轧制速度,m/s0.91.31.62.32.02.32.02.42.02.51.2930C1.2930C张力,%9086858484837381轧制力,T515600565513电流,A700950873838弯辊力,100 0轧制速度,m/s0.51.01.01.61.21.61.22.0技术参数控制要点说明1、张力:开卷张力按90%恒定控制。成品道次张力以板形好,卷齐为准,成品越薄,张力越小。2、轧制力:除成品道次外,各道次等轧制力设定。3、电流:第2道次电流为最大,但要控制不超1000A4、弯辊力:第一道次是关键,正常轧制按100设定(特殊情况除外)但以板形为主,逐道次递减。5、轧制速度:因卷重超设计,最大速度不超3m二、 质量控制1、穿带过程中,避免严重划伤、擦伤。2、调整对中,不得跑偏,造成勒边、窝边、裂口和塔形。3、稳准咬头,咬头后只允许缠一圈压过钳口部位为止。4、调整压下过渡段长度不允许超过30m,而且超厚部位,应在第二道尾部将过渡段回轧或调压下,将过渡段与之一致。5、从第二道次开始,直至成品道次,必须压到上道次轧制线。6、各道次的表面质量要坚持检查,发现划伤、辊印、硌印立即停车,找出原因、产生部位要及时处理。7、 断带后,应停机检查轧辊,根据勒辊、硌辊轻重程度,须磨辊的要进行磨辊,需换辊的要换辊,不应盲目开轧。8、 挤水辊、吹水装置在设备正常情况下,必须坚持每道次挤、吹;设备不正常时,必须停机处理,不能带病生产,尤其成品道次,不能将乳液带入卷内。9、 轧机成品道次的张力控制。如果板形平直度好要以卷齐为准,来控制成品道次的最大张力,以减轻退火的热折印。10、轧钢生产必须做到按炉送钢,按生产流程卡片组织生产,避免混钢现象。11、乳化液的使用,必须严格按乳化液操作规程执行,并强调以下三点:11.1、乳化液浓度低于3%,要补充新冷轧油,使乳液浓度稳定,每班化验乳液浓度,要在交班日记上交接。11.2、乳液温度按4560控制,低于45要加热。乳液温度要交接。11.3、乳液槽液面要控制在1.11.6 m之间。低于1.0m要补充新乳液。每班要进行交接。三、质量检查1、 缺陷名称与分选度级别对照表见表9表9缺陷名称企标级(组)企标级(组)国标级(组)国标级国标级夹杂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压入铁皮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凸棱不允许不允许侧光可见无手感较明显可见无手感欠酸洗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轻微鱼鳞状无手感停车斑不允许不允许黄色停车斑黄褐色停车斑边裂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边部毛刺不允许不允许较多毛刺允许麻点不允许不允许少量大量色差静态看不出侧光所见较明显可见明显可见震动纹(痕)打磨后无打磨后稍微可见侧光可见无手感明显可见刀花印不允许不允许研磨后可见侧光可见宽窄印不允许不允许静态看不出侧光可见擦划伤不允许不允许明显可见打磨后无触摸有手感深度1/4公差厚度辊印不允许不允许或打磨后无1.2可见1.22.0无手感有明显手感无锐利边辊花静态看不出打磨后侧光可见侧光可见无手感边缘深度1/2厚度差明显可见打滑印不允许打磨后侧光可见迎光轻微可见无手感有轻微手感油污频率较低4点/m6点/m8点/m频率较高乳液残留不允出现中部不太出现边部个别出现中部不允出现边部个别出现多中部不允许出现、边部出现较大斑迹极个别出现个别出现较小个别出现较大频率较高勒印不允许不允许侧光轻微可见无手感有轻微手感2、质量检查方法检查项目检查方式仪器检查方法检查频率原料表面检查目视、手摸检查原料质量记录表和生产卡片记录卷卷检查原料厚度检查千分尺距板边25mm,带钢段宽向7点厚度按批检查轧后厚度检查千分尺用千分尺测量厚度与出口测厚仪对照与主控工反馈,记录生产卡片上首件板形检查测量、目视有检查平台:切一米来实测无检查平台:目视,反馈给主控工每三卷检一次表面检查目视、打磨厚度1.0mm每三卷停车检查厚度1.2mm每五卷停车检查首件、三、五卷检查粗糙度检查粗糙度仪测量带钢表面边部和中间部首件、三卷反射率胶带及反射率仪在钢卷头部,10米处表面粘反射率胶带,然后将胶带粘贴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