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概述.ppt_第1页
健康养生概述.ppt_第2页
健康养生概述.ppt_第3页
健康养生概述.ppt_第4页
健康养生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概述 龙正印 健康的定义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生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48 1990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健康定义的阐述中 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道德健康 所谓道德健康 就是指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具有辨别真伪 善恶 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健康的标准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 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处事乐观 态度积极 乐于承担责任 事无巨细不挑剔 善于休息 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 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适中 体态匀称 站立时头 臂 臀位置协调 眼睛明亮 反应敏锐 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 无空洞 无痛感 齿龈色泽正常 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 无头屑 肌肉 皮肤富有弹性 走路感觉轻松 健康的标准 吃得快 进食时有良好的胃口 不挑剔食物 能快速吃完一餐饭 走得快 行走自如 活动灵敏 说得快 语言表达正确 说话流利 睡得快 上床后能很快入睡 且睡得好 醒后精神饱满 头脑清醒 便得快 一旦有便意 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 且感觉轻松 良好的个性 性格温和 意志坚强 感情丰富 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良好的处世能力 看问题客观现实 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 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际关系 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 不过分计较 能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 健康分类 一 按照健康定义分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二 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可以将健康分为 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三 根据健康状态分 第一状态 健康状态 第二状态 疾病状态 第三状态 亚健康状态 三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物学因素 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50 20 20 10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有五百万 WHO 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 GATS 结果显示 我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为52 9 现在吸烟者超过3亿 约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三分之一 被动吸烟人数高达7 7亿 吸烟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大量吸烟比不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2 6倍以上 心绞痛发生率高3 6倍以上 作息不规律 黑眼圈 眼袋 皮肤干燥 长黑斑和青春痘 头痛 经常疲劳 免疫力下降 晚上9 11点为免疫系统 淋巴 排毒时间 晚间11 凌晨1点 肝经当令 解毒 凌晨1 3点 胆经当令 主决断 凌晨3 5点 肺经当令 主皮毛 凌晨5 7点 大肠经当令 通二便 缺乏运动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潜伏期长 不良生活方式形成以后 一般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出现明显的致病作用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潜伏期长 特异性差 吸烟 肺癌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高血压 吸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潜伏期长 特异性差 协同作用强 多种不良生活方式存在 互相叠加 产生危害大于单个因素 变异作用大 危害大小和发病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广泛存在性 广泛地存在生活中 对健康的危害也是广泛 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钟南山院士首次公开 养生经 不熬夜 午睡 每顿必吃蔬果 跑步机摆床边再忙也要运动 环境因素 氟中毒 自然环境 汽车尾气 目前 人们已从汽车尾气中分离出80多种有害物质 其中以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铅尘为主 在大中城市中 汽车尾气的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60 以上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合力 亲合后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造成人体内部缺氧 危害中枢神经系统 铅进入人体后 主要分布于肝 肾 脾 胆 脑中 以肝 肾中的浓度最高 铅中毒的症状表现很广泛 如头晕 头痛 失眠 多梦 记忆力减退 乏力 食欲不振 上腹胀满 嗳气 恶心 腹泻 便秘 贫血 周围神经炎等 重症中毒者有明显的肝脏损害 会出现黄疸 肝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社会环境 孕产妇死亡率全国34 2 10万西藏254 6 10万 2008年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全国94 5 西藏43 26 2008年 生物学因素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 每年全球有200万人死于艾滋病 年均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 目前全世界有334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第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在中国 从1985年发现首例患者开始 艾滋病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据卫生部等单位对中国艾滋病疫情的估计 到2008年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 这其中可能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 广州2009年新增艾滋感染者1449例 发病522例 死亡65例 各项指数均较去年有小幅提升 性传播感染已取代吸毒成为主要途径 男同性恋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带有高知 高危险行为 高感染率的特点 广州艾滋 同志 情况严峻 约有15万男同性恋人群 感染率已超过7 他们中至少1 4已与异性结婚 成艾滋病在两性间传播的 桥梁人群 疾控拼命发套 同志拿来吹泡泡 同伴教育 效果并不明显 生物遗传因素及缺陷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92 5 1 北京 全市婚检率从2003年的99 14 下降到4 29 北京昌平区2003年新生儿缺陷率是6 2004年是9 2005年上升到13 安徽 婚检率从最高峰2002年的58 7 降至4 6 省会合肥市的婚检率更是从2001年的95 7 锐减至不足1 按照专家保守推算 安徽省2005年一年因未做婚检而漏检的各类疾病患者人数近5万人 其中指定传染病患者近1万人 广西 新的 婚姻登记条例 实施以来 广西的婚检率已经从2002年的75 8 下降到2004年的1 55 全区19个县市婚检率为零 新生儿先天性疾病检出率已由2002年的16 5 上升到2004年的21 56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全国最高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并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在该 报告 中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选取三项总体目标来评价各国卫生系统所取得的绩效 这三项总体目标是 1 对健康状况的改进度 2 对人群期望的反应性 3 对财务负担的公正性 中国倒数第四 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 卫生系统 改善绩效 36 64 城乡 60 40 人口比例 卫生资源占有比例 2000年 中国被世卫组织列为 卫生财务负担 最不公平的国家 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 根据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 87 44 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障 7 5亿 城镇居民中完全自费医疗的比例达到了44 13 2亿 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约有48 9 的居民有病不就医 29 6 应住院而不住院 中国卫生保障制度到底在为谁服务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疾病治疗重心 前移 防病 重于 治病 钟南山呼吁全民要提高 疾病预防 意识 当前国际医疗模式正在将治疗重心向 提前预防 前移 过去重要的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现在更重要的是对疾病的预防和早诊早治 增强疾病预防意识将是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的一个 有效途径 据了解 美国从1963年到1993年的30年间 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下降了59 取得惊人成绩 钟南山说 美国这种病死率的大幅下降并不仅是来自于先进的医疗技术 最主要是通过全民教育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转变实现的 小病早治花钱不多 但解决大问题 如果到了晚期即便花很多钱 也解决不了大问题 钟南山强调 目前老百姓在很多疾病上没有相关预防的知识 亟待加强全民教育 医务人员也要承担责任 主动传播预防知识 作为中华医学会理事长 他计划设立一个奖项 奖励为普及医学知识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 鼓励他们向百姓普及预防知识 使 预防为主 深入人心 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第二节现代体育的健康观 一 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 二 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 一 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 1 运动促进机体健康 适度运动 过度运动 2 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 运动带来积极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是导致疾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 是当今最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 二 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 一是体育要满足全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 体育是为整个人类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二是促进人类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标所以 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都是有一个共同宗旨增进健康 第三节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一 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二 过度训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三 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一 适量运动定义 适量运动是指运动者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 场地 器材和气候条件 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承受能力的运动 二 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1 对个体健康的影响P0092 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P009三 适量运动的标准 补充 一 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美国的一位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 设计出了下面一个测定个人运动量的方法 1 睡眠 睡眠1小时记0 85分 2 静止活动 包括案头工作 阅读 吃饭 看电视 坐车等 这些活动的运动量低 把消耗在这些活动上的时间加起来 每小时记1 5分 3 步行 如果是悠闲缓慢的散步 每小时记3分 如果是快步走 每小时记5分 4 体育活动 慢跑每小时记6分 快跑每小时记7分 游泳 滑冰每小时记8分 各种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每小时记9分 骑自行车每小时记4分 做体操 跳舞每小时记3分 5 家务劳动 每小时记5分 以上的分数加起来 45分 说明运动量不够 总分数在45 60分之间 就说明运动量正合适 60 说明运动超量 一 过度训练 一是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 肌体在精神 能量等方面过度消耗 使其无法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 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功能发生改变时 恢复手段无效 营养不良 情绪突变 思想波动等 使正常的负荷变成超量负荷 从而使主动运动变成被动的应激刺激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