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解读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1 标志 1978年12月 召开 2 内容 1 重新确立了 的指导方针 2 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 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必须大幅度提高 多方面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4 肯定了的原则 提出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意义 1 开始了中国的历史性转变 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化到 从封闭半封闭到 2 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由此揭开序幕 3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经济建设 全面改革 对外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二 改革事业的逐步推进1 农村 1 过程 1978年12月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 安徽 四川等省推行 试行 1980年 四川省一个公社挂出的牌子 取消人民公社 1980年9月 中共中央肯定 不会脱离 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1983年初 全国农村实行的生产队已达93 包产到户 联产到组 包产到组 广汉县 乡人民政府 包产到户 社会主义轨道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意义 是中国农村的一次重大变革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和 经济体制 生产积极性 经济形势 社会面貌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城市 1 背景 的突破性进展 2 方针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中心环节是 发展 实行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农村改革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增强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政企职责分开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改革 原则 所有权和适当分离 内容 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 进一步扩大 措施 实行各种形式的和 4 作用 国有企业的和能力不断增强 政企分开 经营权 生产经营自主权 承包经营责任制 厂长负责制 自我改造 自我发展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 过程 1 经济特区 特区 1980年 在 珠海 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后来又划定为经济特区 意义 成为中国的窗口和的试验田 深圳 汕头 海南岛 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5月 开放 秦皇岛 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意义 增强了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 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起 在 珠江三角洲 和开辟经济开放区 4 开发开放浦东 1990年4月 开发开放上海地区 成为进一步的重要标志 大连 中国改革开放 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地区 浦东 对外开放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 初步形成 这样一个 有重点 的对外开放格局 3 影响 有力地推动了和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多层次 点面结合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四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 背景 1 国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 国内 中国的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改革开放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标志 1 1992年邓小平 党的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 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力 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 要抓住时机 才是硬道理 发表南方谈话 基本路线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放 发展 共同富裕 发展自己 发展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年10月 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加快步伐 集中精力把搞上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1992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 召开 1993年11月在北京 2 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一起的 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坚持以为主体 共同发展的方针 转换国企 建立适应要求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基础作用 公有制 多种经济成分 经营机制 市场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意义 使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规定了改革的 十四 具体化 基本框架 国有企业 基本方向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 召开 年9月在北京 2 论断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为主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上 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意义 是中共在探索上的又一次和 1997 邓小平理论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 控制力 公有制实现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思想解放 认识深化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一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 1 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 改革的内容是调整 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3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改革的必要性 1 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使企业失去活力 也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 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改革的措施 1 在农村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废除了 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2 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分配制度也随之变化 4 改革的效果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思维拓展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1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社会体制 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也不可能腾飞 2 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 在改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使人们尽快看见改革的经济成果 尝到改革的甜头 获得改革的利益 这样 改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改革才能不断深化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一 2009 福建文综 1984年3月24日 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 福建日报 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 随后 人民日报 转载了这封呼吁信 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注意题干的时间 1984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答案 c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一 实现四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 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 文中 社会革命 的含义是 a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b 社会制度的变革c 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d 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文中的 社会革命 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是在党的领导下 有计划 有步骤 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 a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二 2008 广东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 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 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 实行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不仅改变了原来人民公社化的管理模式 也改变了生产分配方式 贯彻了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的原则 因而克服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弊端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故a项正确 c项有误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但不是唯一形式 故b错误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涉及到土地等生产经营方式 不涉及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 a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二 2008年9月30日 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胡锦涛说 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a 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d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答案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三 20世纪50年代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的相同之处是 a 都使广大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b 都加速了中国农业的集约化发展c 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 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农民加入合作社 走的是集体化道路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农民自主经营 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使小农经济变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所有制形式 以上两方面都是不同的 但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解放了生产力 答案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三 1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b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 后者是对前者的完全否定d 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两次调整的具体形式不同 但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a c两项本身即明显错误 可直接排除 两次改革后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明显不同 所以b项的表述也是不正确的 两次调整都是生产关系的改革 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封建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合作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封建剥削制度 个体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合作社 土地承包给个人 自负盈亏d 互助组 个体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人民公社化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经过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经过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三全面认识我国的经济特区1 含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 国家在吸引外资 减免税收等方面 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 2 特殊性 特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它的 特 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 表现为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1 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 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有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综合体 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 2 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手段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 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 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 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 外籍人员简化手续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4 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 边防 公安海关 金融 外汇 港口 铁路 邮电等方面的业务 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 制定专项管理办法 5 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 如增加银行信贷资金 新增财政收入 外汇收入全部留用 特区进口基本建设所需的物资免征关税等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作用和影响 1 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 排头兵 2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试验田 3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 突破口 特区实践的成果 使人们解放了思想 更新了观念 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四 2008 宁夏文综 1980年 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 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并获得联合国 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毗临港澳b 政策扶持c 科技领先d 资源丰富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本题以珠海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 体现了高考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 考查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珠海是我国经济特区之一 特区 之所以 特 就 特 在特殊的政策扶持 地理位置是优势 但不是主要原因 科技领先是政策扶持的结果 资源丰富与实际不符 答案 b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四 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 反对特区的非议很多 有人还发来一本 租界的由来 的小册子 似乎办特区就是办租界 殖民地 下列对 租界 和 特区 的理解 错误的是 a 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的被迫开放b 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c 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 两者性质不同 答案 c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原因 1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 改革开放以来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3 邓小平南方谈话 冲破了思想束缚 4 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 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特点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 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 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 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 是指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 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所有制结构上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宏观调控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根本目标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作用 1 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增加经济活力和生机 提高生产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 2 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零售行业市场推广及运营策划方案
- 口岸通关管理模式及优化建议
- 高一化学知识重点归纳总结
- 星宇岗前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洞察及研究
- 声品质评估方法创新-洞察及研究
- 波浪能能量捕获-洞察及研究
- 生物降解皮革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清脑降压颗粒协同降压机制及其调控网络研究-洞察及研究
- 合同履行守信企业承诺书8篇
- 2025年河北石家庄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操作类工作人员33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疫苗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航空科普课件
-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5章 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第3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嫩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方案
- 2025存量房买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肿瘤科诊疗体系构建与运营管理
- 2025-2026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