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修辞的原则.doc_第1页
第二章 修辞的原则.doc_第2页
第二章 修辞的原则.doc_第3页
第二章 修辞的原则.doc_第4页
第二章 修辞的原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修辞的原则一、修辞原则修辞原则就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思想情感,在调整、修饰语言时所遵循的标准、准则。修辞的原则有基本原则与非基本原则之别。对修辞的原则或基本原则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这可看作陈对修辞基本原则的一种表述。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明确指出“修辞的原则是: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倪宝元主编大学修辞:“修辞的原则最重要的是这样三条:(一)语言材料的规范和变异的适度性。(二)信息的真实、切题、适量性。(三)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从“对象、自我、语境、前提、视点”方面概括修辞的原则,提出:把握交际对象,保持自我本色,同语言环境相一致,明确前提,视点适当。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提出了经济原则、适度原则、得体性原则等,并且将得体性作为修辞的最高原则。二、修辞的非基本原则修辞某个层面的具体的原则,即非基本原则,如“自我、前提、视点”等。修辞的非基本原则较多。简单介绍 “自我、前提、视点、适度”等修辞的四种非基本原则。1、自我原则:保持自我本色所谓保持自我本色,首先是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词语。所谓保持自我本色还有一层意思,即用词造句都要符合自己的身分。2、前提原则:明确前提前提,又叫“预设”,是现代语言哲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中所共同使用的一个术语。在修辞学中,对“前提”的理解当然是接近于语用学的,主要是指说写者和听读者在这个言语行为之前的共有的知识,经验等等,换句话说,前提是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先决条件。前提在交际活动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前提这个因素,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繁复和简洁,通俗和艰深,词语、句式、修辞方式的选择,都应当考虑到前提这一因素。3、视点原则:视点适当视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或者说就是语言表达的视角。在语言表达中,暗中移动视点可能造成歧义和误解。在表达的时候,词语和句式的选择,时间和地点的交代,人物的称谓,景物的描写,语言变体的选择,这一切都和说写者的视点大有关系。由于视点不同,对同一个人便可以用不同的称呼。异称修辞格就是由此而形成的。语言表达时,视点要明确。同时出现两个视点,会造成歧义和误解。但是一个长篇言辞中,从头到尾把视点固定在一个地方,则显得单调、呆板。在语言表达中,也应当灵活地使用多种视点,而且视点的变换应当有规则,统一而不矛盾。在写人、叙事、写景的时候,在说理、抒情的时候,选择好的视点,并进行变换,把多种视点统一起来,这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手法,也是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法。适当交代,可以使多种视点统一起来。王愿坚在足迹中是这样描写周恩来的:曾昭良的心头立时松宽些了。他抹去了眼角上的雪水,定眼看了看来人。这人穿一身普通的红军单军衣,只是面容有些特别:连鬓的胡须上挂着冰渣,堆着白雪,浓密的眉毛上沾满了雪花,看去简直象神话里的老人了。那双眼睛,那么和善、亲切又充满着智慧这是一双熟悉的眼睛,可是到底在哪里见过,曾昭良却想不起来了。变换语言的格调,给不同的视点以某些形式标志,也可以使多种视点统一起来。姜树茂在长篇小说渔岛怒潮中写道:他看着,看着,忽然有个什么东西爬在他的腿上,吓得他打了个颤颤,忽地站起身来,嗬,原来是个大螃蟹,好极啦!他连忙把它逮住,再一转身,啊!四周那么多的螃蟹都在爬动着,嘿,这比大沽河的螃蟹又多又好,捉家去放在水缸里养着,该多好,多棒!他一时什么都不顾了,便东一头,西一头地开始捉螃蟹。巧妙选择视点是使表达艺术化的极好的方法。4、适度原则:不超出限度适度,就是修辞行为程度要适当,不过分。台湾诗人碧果的一首怪诗静物:黑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黑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以下省略九行同此)黑的白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白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以下省略九行同此)白的三、修辞的基本原则修辞的基本原则统领着修辞的各个层面的各种具体的原则和规则,反映着修辞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联系。1、修辞要适应题旨题旨,修辞学发凡解释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旨”,用现在的语汇来说,就是一篇文章或一席说话的主题思想和中心思想,或写说的目的。(1)修辞要适应中心意思中心意思或者说主题意思,或者说中心论点,是一场说话或一篇文章的总纲和统帅。白洋淀渔民诗人李永鸿曾写过一首反映旧社会渔民苦的诗渔民苦:“渔民苦, 渔民苦,渔民没有安身处。一到夜晚进庙堂,白天讨饭把门数。”(2)修辞要适应写说目的修辞要适应写说目的,首先要根据写说目的选择恰当的言语形式。修辞要适应写说目的,还要根据写说目的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2、修辞要适应语境所谓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指现实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话听话时的时空场合以及前言后语,上下文等因素。广义的还包括时代、社会的性质、特点,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等因素。可见语境是个错综复杂的系统。(1)修辞要适应上下文一是承上文而修辞。上文是与下文相对而言的。无论是口头或书面表达,一定的下文总是一定上文的延伸。下文的组合要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就必须从语音上、结构上,尤其是语义上解决好与上文的承接问题。否则便会上下脱节,甚至相互矛盾。如:西安的石子像座山,那连绵的唐墓又像起伏的山脉,周围用石城围着。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唐墓!反之,有些句子孤立来看虽然在语法上通不过,或在事理上显得荒唐,但在一定的上文的语义关联下,却成了妙语佳句。二是倚下文而修辞。从上下文的相互依存关系看,由于下文是上文的延伸,且以上文为组合条件,因此在言语表达中承上文而组合的情况特别多,但由于下文对上文有补充、深化的作用,因此倚下文而组合的情况,在口语或书面表达中同样不可忽视。三是上下互倚,相辅相成。由于言语链条上各个环节之间的语义联系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在修辞现象中还存在着一种上下互倚、相辅相成的情况值得我们注意。上下文的语义组合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其修辞效果也是相映成趣的。(2)修辞要适应时间、地点言语交际必定发生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之中,修辞方式的使用就不能不顾及特定的时地因素。(3)修辞要适应场合场合与时间、地点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场合除了时空因素之外,还要包括情景氛围因素,它既含自然的内容,也含人际的内容。场合有正式、非正式之分。场合也有人多人少之分。场合还有家庭内和家庭外的不同。场合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极其灵活的因素,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可以因人和事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场合,从而导致语言使用的变化。(4)修辞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由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包括风俗习惯)等构成。特定的社会环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和影响,往往侧重于词语、句式、口吻、情态、修辞方式等方面的选择。这种选择,能跟特定的社会环境诸要素相合拍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修辞要适应特定的时代背景。任何写说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进行的。时代政治语境对修辞有着制约作用。修辞要适应特定的文化背景。任何写说都是在特定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的文化背景里进行的,语言的使用不能不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语境对言语表达有制约功能,对言语接受有解释功能,修辞必须适应语境。语境对言语表达还有生成功能,修辞应该充分利用语境。修辞要适应语境强调的是语境对修辞的制约,其实修辞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修辞适应语境也包括充分利用语境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语言。3、修辞要适应对象交际对象对语言表达的制约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年龄、性别、职务、职业、地位、性格、气质、思想、处境、心情、文化水平、方言基础、文化传统等等。修辞主体在把握自身的各种个性特征之后,需要努力适切交际对象的这些影响、制约语言表达的因素,据此组织话语。修辞必须适切交际对象,也就是必须适应或利用交际对象的特点进行交际。例如:1根据交际对象的年龄、性别组织话语。不同年龄的人对语言表达的反应和要求多有差异。少儿思维比较直观,难于理解隐晦曲折的话语,乐于接受形象、简易,富于情趣与幻想色彩的表达。青年人朝气蓬勃,追求新奇,刻意创新,重感情甚于理智,重玄想甚于实际,比较喜欢贴近时代,富于哲理,节奏快捷的语言表达。中年人的成熟,使得自己较为欣赏质朴、明快、务实的语言表达。老年人较为喜欢谦逊、稳重、蕴藉的语言表达。人的性别也会影响到语言交际,形成不同的言语特点。男性和女性由于生理上的差异,社会分工上的差异,群体规范约束上的差异,就产生了不同的接受心理与习惯。一般说来男性较坦诚直率,喜欢开朗奔放、理性感强的语言表达。女性心理较为细腻、丰富,爱美意识重,喜好琢磨他人的话语,在意人家对自己的评价,不喜欢别人锋芒毕露的强刺激,祈求委婉、温和、雅致的语言表达。2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组织话语。身份地位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拥有的位置,或者说是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其人生经历、需求、兴趣、气质等往往也不相同,社会角色规范要求也有差异,表现在语言交际上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适应性。语言交际中依据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组织话语,做到与交际对象的适切有两层意思:第一,表达主体选择的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适合对方的身份地位。第二,在特定的场合下,用与对方身份地位相宜的话语来唤醒对方的某种身份意识。3根据对方的心理组织话语。交际对象作为社会的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自然会带有一定社会中的较普遍的共同的心理。而另一方面,交际对象作为社会群体中一个独特的个体,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交际中又会有自己某种或某些独特的心理。这其中有一些可能较为稳定,有一些则可能随着交际情景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或显著的变化。语言交际中,表达主体应该针对交际对象的心理:较普遍的心理,较稳定的心理或者特定情景中的特定心理恰当地组织话语,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言语加减法:“遇物加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