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类考核为导向推动竹镇绿色崛起.doc_第1页
以分类考核为导向推动竹镇绿色崛起.doc_第2页
以分类考核为导向推动竹镇绿色崛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分类考核为导向 推动竹镇绿色崛起侯梅香 徐文梅 赵 俊 自南京市实施镇街分类考核以来,六合区竹镇镇依托丰富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定位现代农业主导型镇街,并按主导功能定位大刀阔斧地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竹镇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在2011年、2012年全市街镇分类考核中分别荣获现代农业主导型镇街三等奖、二等奖。一、实施突破竹镇绿色崛起战略,明确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导向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镇街分类考核在体制机制上为镇街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竹镇找准定位,围绕现代农业主导型镇街目标,以规划为引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根本之策,深入实施“绿色崛起、突破竹镇”战略。1.高规格编制发展规划。规划是建设发展的灵魂、蓝图和纲领,只有规划领先,才能建设领先。竹镇严格按照“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方针,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和专业团队,高规格、高起点编制竹镇土地利用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新市镇新社区规划等,做到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三规合一”。通过规划引领,优化竹镇产业空间布局,推动竹镇绿色崛起。2.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自定位为现代农业主导型镇街来,竹镇镇党委政府带领一班人以抓经济的激情抓现代农业,以抓招商的力度抓现代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经营现代农业,引入龙头企业、吸纳工商资本、培育合作组织、培养职业农民等;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形成“龙头企业+工商资本+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参与机制,农民由“传统型”向“职业型”转变,农业由“低产出”向“高效益”迈进。近年引进江苏省农科院、伊利、南京金万方、江苏经纬等26家农业规模企业,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达30%,农业逐渐成为竹镇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3.高标准发展特色产业。竹镇境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迷人的桃花岛、美丽的大泉湖、美不胜收的止马岭等,好材料能否做成好作品,要看“好裁缝”的巧手裁剪。竹镇牢固树立“100%纯净竹镇”理念,深入挖掘生态、人文、红色、民俗等特色资源,打造融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务会所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镇和乡村休闲胜地。初步形成红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生态观光游、鲜果采摘游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大泉人家”农家乐被评定市级首批“四星级”农家乐,“多彩竹镇、欢乐大泉”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形成春赏桃花、夏摘鲜果、秋观池杉、冬品羊肉四季旅游主题。二、突出美丽乡村多彩竹镇品牌,高效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1.实施现代农业工程。以农业1115工程为引领,形成了循环养殖、经济林果、园艺蔬菜、特粮特经四大特色产业。循环畜禽养殖业,有万头猪、羊、兔养殖场,伊利、永鸿、卫竹等大型畜牧龙头企业正式进驻;经济林果种植业,有12000亩鲜桃、10000亩板栗、1000亩黄玉梨、1000亩茶叶等。蔬菜园艺种植业,有4000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10000平米玻璃温室,30000亩的彩叶苗木等;特粮特经种植业,有10000亩的富硒大米基地,30000亩的高标准良田等。竹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区级10家入园发展,形成以管委会为中心、西部干线和北部干线为两翼的V字型廊道,大泉湖-止马岭休闲农业区、金磁片生态循环养殖区两个核心片区,现代农业规模逐步形成,“止马岭”牌红心山芋、小磨麻油、“三星湖”牌香脆桃、“福朝”牌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逐步提高。2.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三清两整一提升”和“动迁拆违、治乱整破”行动。实施了144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动迁112387平方米,拆违11634平方米,取缔粘土砖窑4个,关闭矿山企业3家,疏浚清淤河塘28万方,建成8.3公里污水管网。新增绿化造林面积2190亩,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1个、“二星级康居乡村”10个。顺利通过国家生态镇验收,大泉村荣获“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梅营组获首批“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3.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围绕“农民得实惠、发展得空间、产业得集聚、环境得提升”和“搬得掉、购得起、住得进、过得好”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实施镇级规模最大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探索农民“离土不失地”的土地综合整治“六合模式”,加快实施土地整理,实现规模流转、连片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腾出空间。全镇目前已实施万顷良田土地整治5万多亩。4.实施农村实事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实事项目亮点纷呈,投资4680万元实施了仕林南路改造,新建改建水泥化道路63公里,90公里“绿色长廊”工程顺利实施,污水管网、新社区基础设施、北部干线竹镇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投入100万元建成敬老院老年康复中心。全面启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三年攻坚计划,建立低收入农户跟踪服务卡,建成大泉村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已累计实现700多户低收入农户转化。为267名失地人员办理社保。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个,新增农家乐经营户20户。民族中学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民族中心卫生院工程快速推进。三、瞄准“三镇一区”发展蓝图,编织美丽乡村示范区竹镇梦1.着力打造生态环境,培育绿色发展新优势。严守生态底线,坚持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划定不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明确止马岭、大泉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四至”范围,增强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动迁拆违、治乱整破”行动,再打造“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二星级康居乡村”20个、“环境整洁村”171个。启动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泉水小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和垃圾分类试点。全力推进皂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金磁片水利现代化和“小苏堤”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高标准实施大泉7187亩、八里3181亩、大侯8762亩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科学优化村庄布局,规范农民建房审批,强化村庄环境长效管理。2.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特色发展新空间。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镇、美丽乡村、新社区、地下综合管网等规划和新市镇城市设计工作。聘请国内外规划团队高水平规划策划大泉湖止马岭休闲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加快40万平方米民族小区二期及1.9万平方米林场危旧房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八里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启动大泉新社区规划建设,在竹镇打造金磁“徽派”风格、民族小区伊斯兰风格、大泉“苏式”风格、八里现代田园风格等各具特色的新社区建筑形态,全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通过23年的努力使新市镇、新社区形象取得质的提升。3.着力完善配套服务,开创内生发展新局面。全力推进“绿色长廊”一期36公里建设,启动中心路、侍郎路及“绿色长廊”二期建设。采取房屋置换、土地规模流转、就地转移就业、发展“农家乐”等方式促进群众的财产性收益、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全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三年攻坚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动态完成低收入农户转化。加快民族二小、民族二幼、民族中心卫生院、民族中学室内体育馆等建设,全力推进区域供水、“公交村村通”、民族文化体育广场等建设。4.着力加快经济转型,打造创新发展新平台。2013年,将聚力构筑三大平台: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平台。瞄准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目标,重点打造金磁循环农业、生物农业谷、大泉休闲农业核心区等建设,全力推进8个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家庭农场。二是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平台。有效整合生态、历史、人文等优势资源,打造竹镇“茉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