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17鄂教版.docx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17鄂教版.docx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17鄂教版.docx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17鄂教版.docx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17鄂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和局部的感情变化2、揣摩语言,感悟人物面对生活苦难的坚忍和至真至深的亲情教学重点、难点品析生动的描写,感悟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教学方法:诵读品析、问题探究教学过程:1、导入:秋天是肃杀的,带给人的往往是忧郁悲凉的感受,如果说这个季节还有什么能给我们一些暖意的话,我想就是菊花了。有一个双腿瘫痪、坐在轮椅上、叫史铁生的人,每到秋天总要来到北海公园,满怀深情地看着一朵朵的菊花,满怀深情地怀念她的母亲。那么,史铁生为什么要如此地怀念他的母亲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他写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来寻找答案。2、朗读文章(1234567,四位学生朗读文章)思考: 母亲在世的时候,她的生活过得怎样?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3、研读文章一、感悟深沉母爱师问:母亲在世的时候,她的生活过得怎样?你找的是哪一个词语?明确:艰难板书师问:母亲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她的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一是她患了重病,忍受病痛的过程很艰难;二是她的儿子瘫痪了,给了她精神上的打击。师问: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母亲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品析词语与句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1)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2)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师曰:母亲是艰难的,但是她并没有选择放弃。那么,她是怎么对待儿子的?请同学们参考下面的思路,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1)在我脾气 的时候,母亲 。(2)当我心情 的时候,母亲 。(3)在母亲 (的时候),她 。明确:(1) 在我脾气暴躁无常的时候,A、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句中“悄悄地”、“偷偷地”、“眼圈红红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体贴和疼爱。句中“暴躁无常”等词既写出了我瘫痪后的种种痛苦表现,同时也是衬托出了母爱的博大包容。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句中“扑”,“抓”写出了母亲怕失去自己的儿子的急切,要扑灭我的悲观,抓住儿子的生命。句中“忍”和母亲的话写出了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坚强。句中“好好儿活”通俗而深刻,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要好好珍惜。教师点评: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句话“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是要加倍的”我想放在这里是最好的注释。(2)在我心情平静的时候得出平静的结论关键是两个地方:一是我的那句“什么时候”说明我面对母亲同样的请求,态度已经转变;二是“她也笑了”说明之前我的一句话里是有笑意的,这是心情平静的重要标志。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的“挡”字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细心的关怀,她不仅想挡住窗外的落叶,而且想挡住儿子的悲观的情绪。B、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句中“央求”写出了母亲内心极度的渴望自己儿子快乐。C、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D、母亲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母亲说这些话的时候,内心是喜悦的,喜悦源于我的生活态度的改变,源于过去那些温馨的往事。而我在多年以后叙述母亲的这些话的时候,内心是万分酸楚的。E、母亲突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教师点评:我想把“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是要加倍的”这句话改成“儿子的快乐在母亲那儿也是要加倍的”放在这里是最好的注释。(3)在母亲昏迷前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A、品析省略号里面的内容。B、这个句子写出了母亲的博大的胸怀,她的心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概括母亲形象教师咏叹: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儿子瘫痪带给她的折磨和打击,逼迫自己笑对苦难,她用自己的爱心,用深沉的母爱来关怀呵护体贴照顾自己的儿子。她不仅用语言告诉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儿活”更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儿子“要好好儿活”。而儿子在母亲的影响下,也由曾经的暴躁无常慢慢变得心情平静而能接受现实了,但是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当她幡然醒悟的时候,当他懂得要好好生活的时候,母亲却永远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心中只能留下深深的歉疚、深深的遗憾了。这就是史铁生如此满怀深情地怀念母亲的原因。学生配乐朗读第16小节。二、揣摩第七小节的感情变化(1)朗读第七小节(教师领读,读出乐观之情)要求:读完之后细细揣摩,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明确:A、 我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B、 菊花这个意象在这里有几层寓意如:菊花在严酷的季节里活出了精彩,这就是史铁生要追求的人生之花呀,人就应该像菊花那样活出自己的价值。可以化用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为“生如菊花之绚烂”在这里做一下注释。如:母亲正是具有这样美好品质的人,所以,也可以理解出“人如菊花,菊花如人”之意。三、感悟人物面对苦难的坚忍(面对苦难的坚忍不仅母亲有感人的表现,史铁生本人也有,这里有必要升华一下)师曰:史铁生有没有好好的活呢?(在下面的资料展示之前先由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史铁生)我们来看一份资料。(史铁生简介)课件展示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6岁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8岁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2005年6月,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要求学生围绕文字和史铁生的照片(史铁生的笑容)进行分析。评析:有人这样评论史铁生:有一个叫史铁生的人坐下了,坐下以后他又站起来了,站成了一个作家,甚至比许多一流作家更有所超越。有人这样评论史铁生:史铁生是用生命来写作的,他的身上有一种高贵的气质。我想他的成就、他的高贵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深沉的母爱,来自于母亲的那句“要好好儿活”。四、课堂尾声:(配音朗读)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点评:史铁生对生与死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