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古诗词三首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积累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通过诗词的描写和叙事,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重点难点1.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诗词大意。2.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三课时课文详解知识点详解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想。作者站在瓜洲,看到了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的是再过几重山的家乡钟山。“一水”“只隔”说明了在作者眼里,家乡近在咫尺。而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满是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知识点详解秋天来到了,秋风带来的凄凉零落之景,引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意万重”表达出诗人铺纸执笔时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人迟迟不能下笔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的眼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诗人浓郁的思乡情。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摘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知识点详解“山一程,水一程”,说明将士们离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作者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秋思。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2.学习生字、新词,能默写秋思。3.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学生齐背静夜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日子,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再来读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乡愁。二初读诗句,培养自学1.预习要求:(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3)借助注释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2.学生完成预习。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1)认读词语。瓜洲zhu只zh 隔g数sh重chng山照我还hun(2)连读诗句,通顺流利。三学古诗,掌握方法1.知作者,解诗题。作者是王安石。你对他有哪些了解?通过课外资料查找。(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3.解诗句,展想象。(1)读一读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瓜洲”,地名,在长江北岸。“钟山”,地名,诗人的家乡。意思: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望钟山也只相隔几座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3)分层次整体理解诗意。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甲: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而作者却只有“一水”“只隔”的感觉,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间有巨大反差,正说明了诗人虽然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乙:第二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思乡情的浓烈。)(4)总结学习方法。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真情。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的古诗。板书设计泊 船 瓜 洲思乡之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秋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2.用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3.整体把握三首诗词的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2.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秋思。二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1.预习要求:(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3)边读古诗,边根据注释大致了解诗意。2.学生自读古诗。3.汇报学习情况。(1)读准字音。洛lu阳意万重chng行xng人(2)掌握字形。氵+各洛三学习古诗,运用方法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2.了解作者。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你们对作者张籍有什么了解?张籍,唐代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崇。3.理解诗意,展开想象。(1)朗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意思:秋风乍起,客居在洛阳城的诗人想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指捎信的人。“开封”,指把封好的信拆开。意思: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的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4.展想象,悟诗情。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能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生甲:这首诗写了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尤其是“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要对亲人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还怕有什么话没有说,又打开信看一看。这个地方特别让人感动。从哪里感觉到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生乙:我从“意万重”体会到的。生丙:我认为,诗人想要说的话太多了,一定是离家好长时间了。那么,这满腹的话都能写到信里吗?生丁:不能,那得写多长的信哪!何况,“匆匆”两个字说明信写得很匆忙,也不可能把要说的话都写进去。想要说的太多,看来只好挑主要的说了。信写完了,主要的意思就应该表达完了,为什么捎信人要走时,诗人又打开信了呢?生甲:可能他写完了以后,记不清是不是把要说的都写了,所以又检查一遍。生乙:也可能是他又想起一件事,想把它补写上。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信短情长,小小的信封哪能承载游子所有的情感呢?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切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四指导朗诵,练习背诵1.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2.情境练背。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词长相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2.用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词。3.整体把握三首诗词的作者表达方法的相同与不同。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有关纳兰性德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泊船瓜洲和秋思。)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古诗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这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自主学习古词长相思。如果遇到困难,同学间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请教老师。二指导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出示自学提示。(1)诵读全词,读准生字及语句。(2)认读生字、新词,识记生字。(3)边读古词,边依据注释理解意思。(4)同桌交流。2.学生自学。3.汇报学习情况。(1)读准字音。榆y关那畔pn风一更gng帐zhng聒gu(2)记忆生字。榆:左右结构愉榆(换部首)畔:左右结构半畔(加部首)(3)一字组多词。榆榆关榆树榆叶畔耳畔江畔湖畔三学诗句,用方法1.朗读古词,读准字音。自由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来向大家介绍这首词的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3.理解词意,展开想象。(1)朗读古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2)共同研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千帐灯”,说明此行队伍庞大。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将士住宿的千余座帐篷里都点起了灯。读了这句诗,你能想象出将士们露营的情景吗?(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得上是一个特殊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作者在这样一个夜晚,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家中的亲人,想到家的温暖。)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一更,雪一更”,说明夜晚天气变得更恶劣了。“故园”,指故乡。意思: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朔雪之声。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故园”?他会想到故园的什么?(作者在风雪交加的寒冷的冬夜里,一人在外远征,很自然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家中的亲人,想到家中的温暖舒适,想到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在第二句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作者的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4.这么好的一篇思乡之作,让我们把它记住吧!(学生背诵。)四再次品味三首古诗词这三首诗词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三首诗词所表达的主题都是一样的,都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三首诗词的表达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了解了这三首诗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信同学们对这三首诗词一定会有更深的领悟。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学生在之前已学过李白的静夜思之类的表达思乡的诗词,因此可利用旧知引入新课。2.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3.引导学生课外积累有关思乡的诗词名句,也可让学生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歌曲,唱一唱。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多音字组词。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1)欲作家书意万重(chngzhng)。(2)行(xnghng)人临发又开封。3.按诗词内容填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诗词的作者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4.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满目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由肃杀的秋风引起;纳兰性德的乡愁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下列诗句也表达了浓浓的乡愁,写一写诗人的乡愁是由什么事物引发的。(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浮云)(3)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梅花)(4)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落日)5.将秋思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重点帮助诗人写出信的具体内容。备课资料一作者简介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退职后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曾两次任宰相,力主改革,因保守派反对,辞去相职,退居江宁。其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成就亦高;其词不多,但意境开阔,风格独特。有临川先生文集等。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他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文集有张司业集。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被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二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7269:2025 EN Health informatics - International patient summary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试卷(易错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试题(夺冠系列)附答案详解
- 北京大学光华观管理学院2004年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
- 研学旅行路线课件
- 安全使用煤火要注意课件
- 快递物流员专业技能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 Z世代游客形象感知研究-洞察及研究
- 汽修维修记录管理制度
-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药成份检测行业供需态势分析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财务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范本
- 咖啡师(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附答案)
- 三方询价报价单合同
- 方法总比困难多培训
- 雷火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
- 体育场馆羽毛球馆运营策略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