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工作总结.doc_第1页
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工作总结.doc_第2页
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工作总结.doc_第3页
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工作总结.doc_第4页
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工 作 总 结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 2、项目来源: 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是涪陵区果品办公室在2004年开始进行品种引进的基础上,为更系统地研究提高杨梅苗木定植成活率、苗木繁育(容器苗)及早结丰产栽培关键技术而进行的攻关研究与技术集成创新项目。我办于2007年3月,向涪陵区科委申报了“杨梅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并获得立项,项目时间为2007年-2012年;其后,又在涪陵区科委的牵线搭桥下,与浙江省农科院开展院地合作,于2009年7月,分别在浙江省科技厅和涪陵区科委立项,共同实施“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时间为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后因杨梅生长结果受气候影响,部分研究内容需补充完善,项目完成时间推迟至2012年。2013年,我办仍在进行杨梅品种引进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方面的相关工作。项目实施单位:涪陵区果品办公室。项目协作单位:涪陵区李渡街道农业服务中心,重庆格瑞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实施时间:2005年1月-2013年7月。3、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从浙江引进杨梅品种12个,经定点、定时观察,筛选出适宜我区发展的杨梅主栽品种;根据杨梅的生理生态特性,针对我区的气候土壤特点,围绕制约我区杨梅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探索、集成创新了杨梅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解决了在我区气候条件下与杨梅生长发育规律相适应的肥水管理技术;解决了杨梅幼树座果少、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探索出了不污染杨梅果实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利用杨梅容器苗繁育新技术,在我区我建立了杨梅容器苗圃200余亩,培育杨梅容器苗100万株,解决了杨梅苗木繁育本地化、建园缓苗的问题,提高了杨梅定植成活率;结合森林工程经果林基地建设,建设了杨梅基地2.5万余亩,为我区新兴果树杨梅的产业化规模开发,打下了较好基础。二、项目完成情况 1、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照任务类别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情况主要研究内容1、品种筛选。以引进主栽良种为主,在涪陵开展杨梅品种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品种。先后分两批共引进品种12个,每批引进品种6个,其中2个为浙江省及当前杨梅发展的主栽品种,经开展适应性观察研究,证明适宜我区发展(其余品种仍在观察中)。2、苗木繁育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杨梅砧木苗培育、嫁接技术、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特别是在营养土的配制以及容器苗的管理技术方面开展研究。杨梅砧木苗培育、嫁接技术、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全面完成,掌握了营养土的配制以及容器苗的管理技术。建设杨梅容器苗繁育基地200余亩,培育杨梅容器苗100万株。3、杨梅肥水管理特点及技术研究。 试验研究出在涪陵气候条件下,杨梅的施肥时间,施肥种类(包括根外追肥)。4、开展提高杨梅幼树座果率研究。通过环割、配置授粉树与生长调节剂处理等措施,座果率、座果量均达到了生产要求。5、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调查了涪陵区杨梅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采取了杀虫灯、糖醋液、黄板等物理机械杀虫与化学药剂防虫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技术指标(1)筛选出最适合我区发展的不同熟期品种1-2个。经适应性观察研究,目前2个浙江省及其他地区杨梅发展的主栽品种,也适宜作为我区主栽品种进行发展(完成)。(2)通过杨梅苗木繁育技术研究,育苗成活率达70%以上,提出容器苗营养土配制方案以及容器苗的管理技术措施,杨梅容器苗定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通过采取在地育砧,离土嫁接,入钵培育的方法,育苗成活率达91%,出苗率达76%以上,容器苗定植成活率达92%以上。(3)通过技术配套与组装,形成在涪陵自然条件下与杨梅生长规律相适应的优质早结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在现有示范园中,使杨梅栽后第5年始花率达50%以上,第6年开始结果,第7年平均亩产达到400-500公斤。 集成创新的优质早结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李渡办事处三仑村杨梅示范园应用,达到定植后第5年开始试花,第6年开始结果,第7年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局部达750公斤的水平。主要经济指标2000亩杨梅示范基地在种植后第6-12年平均每亩产商品果800公斤,按平均价格5.00元/公斤计,年平均产商品果160万公斤,年平均产值达800万元。2000亩杨梅示范园中,其中李渡三仑村800亩为2006年初定植(其余1200亩为2008-2009年定植的幼树)。仅2011年和2012年亩产量已分别达350公斤和500公斤,局部达750公斤,已经接近平均每亩产商品果800公斤的指标,且平均价格达10元/公斤,年产值已达560万元。示范基地达产后,完全能达到种植后第6-12年平均每亩产商品果800公斤,年平均产商品果160万公斤,年平均产值达800万元的目标。其他 2、已开展的研究内容课题组科技人员按照项目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开展了杨梅品种引进、物候期及适应性观察研究涪陵区2005-2006年引进了东魁、荸荠杨梅品种,后于2009年又引进了黑炭梅、大炭梅、早荠蜜梅、晚荠等品种,试种于江东办事处七龙村。项目首先依托这批品种进行了适应性观察研究,2011年又通过本项目引进了早晶等6个杨梅新品种,高换嫁接于涪陵区李渡办事处三仑村杨梅示范园中。在引进的几个品种中,东魁、荸荠杨梅已于2009年开始试花、2010年开始结果,2011-2013逐步进入正常结果阶段;其它品种尚未进入正常结果,仍处于试验观察之中。东魁、荸荠杨梅品种的物候期及主要表现如下: 物候期春梢,萌芽期在3月中旬,生长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梢,未结果树多数在6月12日左右开始抽发,生长期至7月中旬末;结果树多数在6月20日左右果实成熟时开始抽发,生长期至7月下旬。秋梢,未结果树多数在7月下旬末开始抽发,生长期至8月下旬;结果树多数在8月上旬开始抽发,生长期至8月下旬末。但由于高温干旱的原因,有的年份秋梢萌发生长要推迟10-15天;在秋季温度较高、降温较晚时,9月下旬或10月上旬要抽发晚秋梢。开花期,2010年初花期在3月中旬,盛花期在3月下旬,谢花期在4月上旬,花期约20天。但年份之间也有差异,2011年比2010年开花晚5-7天,2012年比2010年开花晚10天左右。东魁与荸荠种杨梅的花期差异不明显。果实:着果期均在4月中旬,膨大期于5月下旬开始。荸荠种杨梅的转色期在6月8日左右,始熟期在6月13日,成熟期在6月15-20日,末熟(结束)期在6月22日;东魁比荸荠种杨梅要晚熟5天左右。东魁与荸荠种杨梅的成熟期与常年相比变化不大,2009-2011年间仅相差2天。由于2012年冬干连2013年春旱,且期间温度偏高,2013年杨梅春梢抽发、开花的物候期提前7-8天,果实成熟期荸荠为6月10日,东魁为6月16日左右,分别比2012 年提前6-7天和5-6天。生长、结果表现在管理条件较好的杨梅试验园,经使用多效唑等控梢促花措施的情况下,生长正常,嫁接苗定植后第年(2010年)试花结果,2011-2013逐步进入正常结果阶段。其中2011年(第6年)获经济产量,单株产量6.8 kg,每667产量达200kg 以上,2012年(第7年)获经济产量,单株产量24.9 kg,每667产量达750kg 以上,2013年(第8年)获经济产量,单株产量34 kg,每667产量达1020kg。据我们2011年进行的实地观察测试:荸荠种杨梅的平均单果重7.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东魁杨梅的平均单果重17.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杨梅园虫害发生与为害情况经调查,涪陵杨梅引种试验园虫害发生并造成为害的主要有3种:卷叶蛾,在春梢停止生长期(5月上旬)始见为害,夏梢、秋梢从抽发时就发生为害,为害枝率达90%以上。杨梅果蝇,在果实始熟时发生,随着果实渐渐成熟虫量逐渐增加,每果幼虫有几头甚至几十头。杨梅粉虱,在2011年大量发生,其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但2012年在4月中下旬,每嫩枝梢上成虫数多达100头以上。(2)开展了提高苗木定植成活率技术研究项目实施之初,我们栽植的是从浙江黄岩、台州等地购进的裸根保湿杨梅苗木,由于苗木常带有根结线虫病,又经长距离运输,加上定植后常遇冬干春旱和夏季高温伏旱的影响,常常导致栽植成活率低。项目组于2007-2012年期间,分别对杨梅果园、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杨梅基地进行了成活情况调查,在2005、2006年于砾质黄壤(荒芜茶山)上定植的杨梅苗木,即使在经历2006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平均成活率仍达94.5%;在紫色土或沙土上定植的苗木,平均成活率为25% ,相差近70%;使用容器苗木定植的,平均成活率达78.1%;使用裸根苗木定植的,平均成活率为28%,相差50%;春季定植苗木的,平均成活率为71%;晚秋后定植的,苗木平均成活率为36%,相差35%。这样,我们探索到了杨梅苗定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和因素:一是土壤,二是苗木类型,三是定植时间,管理水平也占一定因素。为提高杨梅苗定植成活率找到了依据, 有针对性提出了提高杨梅定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一是选择适宜杨梅生长的砾质黄壤(微酸性土壤)建园,二是选用容器苗,三是选择在2月底3月初的春季定植,同时加强管理。我们还观察到:浙江省杨梅生产上常采用的苗木深植(嫁接口以上5-10cm埋土)技术,在我区与露出嫁接口定植对成活率影响不大。(3)开展了苗木繁育技术研究为了给开展杨梅容器育苗打下基础,项目组于2006-2007年、2011年在江东办事处七龙村、李渡办事处三仑村, 2008年开始在江东办事处营盘村开展了杨梅容器苗培育的营养土配方试验研究,于2009年末取得了初步结果。2009-2012年在涪陵区在江东办事处营盘村、南沱镇连丰村继续开展了杨梅容器苗木繁育技术研究。项目于2010年开始依托重庆格瑞投资公司、浙涪农业开发公司培育杨梅容器苗,建设了杨梅容器苗繁育基地200亩,培育杨梅容器苗100万株, 2011 -2012年全区8000余亩杨梅基地建设全部采用容器苗木,定植成活率达95%以上,且长势良好。同时,还为渝北等周边区县提供了大量优质杨梅容器苗木。提高杨梅砧木种子发芽率研究项目组于2007-2012年分别在重庆浙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绿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惠泽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提高杨梅砧木种子发芽率研究工作,通过在邻近的南川区采购新鲜种子,在浙江省采购杨梅种子,进行了采后播、秋末冬初、冬季播三个时间及露地(加草盖)、小拱棚、大棚、湿种、浸种、干种等方式开展试验,其结果说明,干种播种出芽率低;沙藏湿种播种,在管理中只要保证了水分供应,使种子播后不再失水的情况下,发芽率在40%以上,其中一个处理的发芽率达87%。不管哪一种方式播种,只要细土覆盖厚度未达到2cm,播后土壤干旱,种子失水,都严重影响种子发芽率,平均发芽率很低,不到1%。提高苗木嫁接成活率研究杨梅树体单宁含量高,项目组技术人员曾采取普通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较低。之后我们参照龙眼、核桃等单宁含量高的果树的嫁接方法进行了离土嫁接、避雨嫁接、叶区嫁接等措施提高杨梅嫁接成活率的试验。其中离土嫁接、避雨嫁接的目的是减少杨梅苗嫁接时体内的含水量,从而有利于嫁接口形成层的愈合。通过试验,离土嫁接的成活率最高,平均达90%以上,这与浙江省目前的常用方法不谋而合。避雨嫁接、叶区嫁接成活率达25%,虽然比露地在地低位嫁接略高,但总体成活率仍低,且浪费砧木苗,避雨嫁接还需要设施材料,成本相对高,因此生产上无推广价值。杨梅容器苗培育的营养土新配方研究容器育苗的基础是营养土,由于杨梅生长需酸性黄壤,且种植过农作物的土壤含有根结线虫,浙江省一些个体杨梅育苗户在露地育苗时,一般选择使用生土黄壤。项目组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杨梅苗木对土壤的要求及根系特点和苗木需肥特点,通过用生土黄沙壤+草炭+磷肥(过磷酸钙)的不同比例,于2008年春开始在江东办事处营盘村开展了杨梅容器苗培育的营养土配方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采用了三段式容器苗木繁育新技术项目组在开展容器苗营养土试验研究,当时全国尚无规范的杨梅容器苗繁育技术,也没有大规模容器苗繁育基地。项目组根据杨梅砧木种子发芽率较低、嫁接需离土、裸根苗定植成活率低的特点,进行了杨梅容器苗木培育的技术创新,采用了将砧木培育在干塝水稻土中,嫁接时挖掘出砧木,最后阶段用容器苗的“在地育砧、离土嫁接、接后入(营养)桶”的杨梅容器苗繁育技术方案,于2010年由格瑞公司在涪陵区在江东办事处营盘村、南沱镇连丰村建设了杨梅容器苗繁育基地150亩,应用三段式容器苗木繁育技术,成功培育杨梅容器苗100余万株,从2011年底开始,为涪陵区森林工程建设和重庆渝北、武隆等周边区县杨梅产业发展,提供了杨梅容器苗70余万株。三段式容器苗木繁育技术,与一些杨梅育苗户采用的种子直接播入营养袋(钵)或将小砧苗移入营养袋(钵),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再嫁接相比,提高嫁接成活率40%以上(格瑞公司在南沱杨梅苗圃采用小砧苗移入营养袋(钵),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再嫁接,成活率高达50%)。从而减少了营养桶、营养土、劳动力、肥料、农药等的损失和浪费。(4)开展提高杨梅幼树座果率研究由于4月至6月上旬雨水较多、温度适宜,6月下旬至9月上旬有高温伏旱,常导致春梢生长旺而影响着果,秋梢大量抽发但停长迟,影响了春梢、夏梢花芽的形成,特别是东魁杨梅幼树长势旺,如不采取控梢促花措施,在很多地方都表现结果晚(定植后第8、9年才结果)或长时间不结果。项目组从2008年起,先后在江东七龙村和李渡三仑村对冠径2.5米左右的东魁杨梅幼树进行了控梢促花试验研究。从试验及调查结果,在我区杨梅4月下旬春梢旺长、8月上中旬秋梢将抽发时,采用15%多效唑250倍在4月、8月各喷布树冠外围1次控梢促花效果好,单独采取环割、断根效果均不理想,当土施浓度达0.4克/以上,或喷施浓度在200倍及更大时,会产生药害现象。(5)探索总结了杨梅结果树“一控三增”施肥技术、结果树“二改三”修剪技术、疏梢疏果品质调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四大管理关键技术。为培养杨梅结果树的健壮树势和充实中庸的结果母枝,达到杨梅早结丰产优质的目标,项目组探索总结了杨梅结果树“一控三增”施肥技术、结果树“二改三”修剪技术、疏梢疏果品质调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四大管理关键技术。杨梅 “一控三增”施肥技术杨梅根部有放线菌共生,能够固氮。其需肥规律是对钾需要量大,对氮、磷需要量相对较少。因此,项目组根据杨梅肥水管理与树体长势情况,在生产上采用了“一控三增”施肥技术,即:控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增施钾肥、增施微肥。采取的方法是:1-3年生的幼树一年施肥3次,第一次为4月中下旬,第二次为6月中下旬夏梢生长前施入,第三次为10月中下旬施入。第一年每次每株施入果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如万植巨丰生产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与油枯、桐枯等有机肥复混而成,有机肥含量20%,N-P-K含量15-15-15)30-50g,第二年50-100g,第三年100g,第四年开始看树施肥。通常旺树不施,弱树补施,维持中庸树势。成年结果树一般全年施肥2次,第一次于4月中下旬着果后,每株施入硫酸钾0.5-1kg;第二次在采果后的6月下旬,每株施入果树专用有机无机生态肥0.5-1kg。一年生幼树,宜在树冠滴水线内外的树盘表面撒施,施后培土5cm。一年生以上及成年结果树,宜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挖长50-60cm、深15-20 cm浅沟,进行条状施肥或环状施肥,施后盖土。根外追肥,宜在2月上旬-5月上旬(避开3月中下旬杨梅开花期),用0.3%的磷酸二氢钾加0.2%的硼砂,每月喷施一次;采果后的6月下旬到10下旬,用0.3%的磷酸二氢钾、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每月轮流喷施一次;5月上旬和8月下旬春梢、夏梢停长老熟期,全树各喷施0.02%的钼酸铵一次,也可用含有钾及钙、镁、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腐殖酸叶面肥喷施。通过上述施肥组合,使过去N-P-K比例由单施复合肥的约1变为约112以上,同时增施了10%有机肥,通过根外追肥补充了微量元素。杨梅结果树“二改三”修剪技术根据涪陵杨梅生长特点,其树形主要采用自然圆头形,树高控制在2.5m以下。1-3年生的杨梅树一般不进行大的修剪,多留枝叶,促其生长,仅需剪去接近地面的裙枝,冬季剪去不成熟的晚秋梢和冬梢,杨梅树修剪一般从第4年开始。在浙江杨梅产区,结果树杨梅的传统修前方法是进行冬夏两次修剪。即:在每年夏季(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逐年疏剪过密、重叠、交叉、直立徒长的遮光大枝;在冬季(11月下旬至立春前)进行中、小枝修剪,按照“间密、疏弱、抽强”的原则,疏除直立枝、交叉枝、病虫枝、重叠枝、密生枝,培育长度在20cm以下的粗、短、壮的结果母枝而我区除进行冬夏两次修剪外,由于春夏之交高温多湿,杨梅结果树仍长势较旺,技条簇状抽发,容易导致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实成熟时易生霉腐烂。还要在5月中下旬果实膨大期进行一次疏枝修剪,以提高杨梅品质。疏梢疏果品质调控技术我区杨梅由于气候原因,长势较旺,在杨梅坐果后容易导致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实成熟时易生霉腐烂。同时由于杨梅结果母枝枝条节间短,坐果密集,膨大后至成熟时,形成果挨果、果挤果,导致果实受伤腐烂,还由于坐果过多,导致果实偏小,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商品性。通过在杨梅膨大期间,采取疏梢疏果,即疏除冬剪时未剪到的过密枝条、疏除遮光严重的新抽发的春梢和部分结果母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进行人工疏果,分2-3次完成,疏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多余果。一般东魁杨梅每果枝留果2-3个,荸荠种杨梅则留3-5个。通过疏梢疏果的杨梅树,果实着色好,风味浓,东魁种杨梅平均单果重增加2.5-3克以上,荸荠种重增加1.5克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由于杨梅果实没有果皮、果壳包被,且生长期短,容易引起果实污染。因此在不造成严重为害情况下,一般不用药或少用药,多利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等开展病虫害防治。项目组技术人员,采取了人工修剪或摘除虫枝、虫叶等,在杨梅园进行自然生草栽培,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挂粘虫黄板带,利用糖酒醋液等防治病虫害,在冬季的11月和2月初各喷布一次石硫合剂矿物农药,取得了好的防治效果。必须用药时,也要特别注意农药种类的选用和用药时间,在采果前30天内不使用农药和叶面肥。(6)优化集成了杨梅早结丰产栽培技术和杨梅容器苗木繁育技术针对杨梅在涪陵气候条件下的物候表现及生长特点,利用不断试验研究、调查总结分析取得的技术成果,结合杨梅特殊的生长结果习性总结出的关键管理技术,项目组对杨梅栽培方面的建园选址、苗木定植、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等进行了技术优化和系统集成,形成了在涪陵自然条件下与杨梅生长规律相适应的“东魁荸荠杨梅在涪陵区的引种表现及优质早结丰产栽培技术”。项目组对杨梅容器育苗的砧苗培育管理、苗木嫁接、容器选择、苗床布置、营养土配方、嫁接苗的管理以及档案等方面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了“涪陵区杨梅容器苗木繁育技术总结”。 三、已完成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1、选出了适宜品种 从2005年引进的2个浙江省及其他地区杨梅发展的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杨梅,经过适应性观察研究,与主产区无大的差异,也适宜作为我区主栽品种进行发展。2、通过杨梅苗木繁育技术研究,研究出了容器苗营养土配方杨梅容器苗的有效培育措施:杨梅砧木种子的发芽率,从过去的10%以下提高到30%,达到主产区一般水平(其中一试验的砧木种子发芽率达87%);通过采取在地育砧,离土嫁接,入钵培育的方法,育苗成活率达91%,出苗率达76%以上,容器苗定植成活率达92%以上,超过了项目育苗成活率达70%以上,提出容器苗营养土配制方案以及容器苗管理的技术措施,杨梅容器苗定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的任务目标。近3年来,共培育合格容器苗100余万株,不仅滿足了本区需要,还为周边区县提供了优质杨梅容器苗木。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了在涪陵自然条件下与杨梅生长规律相适应的优质早结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在2000亩杨梅示范园中,其中李渡三仑村800亩为2006年初定植(其余1200亩为2008-2009年定植的幼树),实现了第5年试花,第6年结果,第7年投产的目标,2011年(第6年)和2012年(第7年)亩产量已分别达350公斤和500公斤,局部亩产达到750公斤。超过了使杨梅栽后第5年始花率达50%以上,第6年开始结果,第7年平均亩产达到400-500公斤的项目任务目标。此外,于2011至2013年连续举办了三届“魅力三峡涪陵杨梅采果节”,杨梅果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四、项目取得的成果1、初步确定了适宜我区发展的杨梅品种从2005年开始引进的2个浙江省及其他地区杨梅发展的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杨梅,经过多处多点适应性观察研究,证明其在涪陵区适应性较好,与主产区无大的差异,适宜作为我区主栽品种进行发展。同时掌柜握了杨梅的物候期和生长持点,为杨梅栽培技术的优化和生产指导提供了基础和依据。2、找到了苗木定植成活率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找到了影响杨梅定植成活率的原因, 优化了提高杨梅定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在精细栽植、适当深植和淋好定根水等技术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一是选择适宜杨梅生长的砾质黄壤(微酸性土壤)建园,二是选用容器苗,三是选择在2月底3月初的春季定植。同时加强管理,特别是在土壤持水量临界点前及时进行抗旱灌水。3、研究总结出了杨梅容器育苗技术一是试验研制出了杨梅容器苗繁育营养土配方,二是找到了提高杨梅砧木种子发芽率的新方法和嫁接技术,三是提出三段式容器育苗方法。使杨梅砧木种子发芽率从过去的10%以下提高到40%以上(其中一试验的砧木种子发芽率达87%),达到主产区一般水平;通过采取在地育砧,离土嫁接,入钵培育的三段式容器育苗方法。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容器苗定植成活率达92%以上(一年后调查定植成活率仍达80%以上)。4、探索总结出了杨梅结果树“一控三增”施肥技术、结果树“二改三”修剪技术、疏梢疏果品质调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四大管理关键技术通过实施这些技术,在李渡三仑村杨梅示试验示范园中,实现了第5年试花,第6年结果,第7年投产的目标。与主产区浙江省相比,提早2-3年进入结果期。实现了早结丰产优质的目标。5、实现了杨梅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在涪陵自然条件下,与杨梅生长发育规律相适应的优质早结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为涪陵杨梅栽培技术的规范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6、本项目获得的技术成果(论文)、奖励项目组技术人员总结撰写的三篇论文获得发表,参加了2012年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交流。其中2篇被重庆市园艺学会2013年年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项目试验园产品被评为全国十大优质杨梅。经检测,杨梅果实质量达到中国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荸荠东魁杨梅在重庆涪陵的表现及栽培技术发表于现代园艺2012年7月第13期,并参加了2012年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交流。本论文被重庆市园艺学会2013年年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重庆市涪陵区杨梅容器苗繁育技术总结参加了2012年第三届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交流,并发表于中国南方果树2012年第5期。涪陵区杨梅产业的前景分析与建议参加了2012年第三届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交流,并发表于南方农业2012年第9期。本论文被重庆市园艺学会2013年年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 本项目示范园涪陵区李渡三仑重庆绿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六月红”东魁杨梅在第三届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被评为全国十大优质杨梅。 五、项目的创新性和先进性通过科技文献与成果检索,项目的“杨梅容器苗繁育技术”、“营养土配方”、“三段式育苗法”、“结果树的三增四控关键栽培技术”为创新技术。通过项目试验研究,与集成创新总结出的杨梅早结丰产栽培技术,针对荸荠、东魁杨梅在涪陵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物候表现,进行了系统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