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捏脊疗法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脑病诊疗康复中心 谢克功一、概述捏脊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疗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捏拿等手法刺激人体脊背部肌肤,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推拿手法。捏脊疗法的发展分四个阶段,远古至汉是推拿手法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运用推拿手法用来减轻伤病所带来的痛苦;魏晋至宋,捏脊疗法开始萌芽;明清至民国,捏脊疗法形成;新中国成立以后,捏脊疗法的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冯氏捏脊的经验得到了推广。二、捏脊疗法的理论基础古典经络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主要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络脉主要有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等。经络分布在人体各部形成纵横交叉的联系网,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夫十二经脉,内属府脏,外络支节。”脊柱与经络的联系:1.脊柱与督脉的关系密切,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阳脉之海也”。2.脊柱与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灵枢曰:“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其别者上夹脊上项。脊柱与太阳膀胱经脉气相通,夹脊穴具有背俞穴之功。3.脊柱与足少阴肾经之气相联系,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4.脊柱还与经筋关系密切。如手阳明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太阳经筋。脊柱与脏腑的联系:脊柱与督脉、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等经络的联系,使脊柱与五脏六腑、脑、髓联系密切。 脊柱区的肌肉 脊柱区的肌肉由浅入深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斜方肌和背阔肌;第二层为在项部有夹肌和肩胛提肌,在背部有菱形肌和上、下后锯肌;第三层为竖脊肌和横突棘肌;第四层包括有项部的椎枕肌群和背部深层的一些小肌。脊柱区的神经和血管 脊柱区的神经支配主要有31对脊神经的后支以及与脊神经后支所伴行的动静脉丛。脊神经后支有着明显的节段性分布。这也为捏脊疗法针对疾病的部位不同而有选择性的治疗提供了依据。三、作用原理祖国医学认为背属阳,循行在背部的经脉多为阳经之脉,脏腑的功能活动大多反应于背;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捏脊疗法的推、捻、提、放等手法,直接作用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起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及疏通经脉的作用,从而达到气血平和,各脏腑协调共济,阴阳平衡,祛病健身的目的。主要表现为调整阴阳、调整经络与脏腑功能、调整调整气血与脏腑功能三方面的作用。四、现代研究捏脊疗法同推拿按摩疗法一样,都是通过手法刺激人体体表的某些特定部位,产生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生物电变化以及循环系统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变化。(一)捏脊疗法的作用途径1.神经反射 捏脊疗法具有三种作用,即机械刺激、电位形成和由于细胞损伤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捏脊疗法部位的神经于是发出向心神经冲动。机体对这样的刺激作出局部的、节段的和全身的应答反应,通过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增强机体内环境的适应性和防御机制,消除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病理灶”。2.体液调节 捏脊疗法使局部组织损伤,产生一系列化学物质,如组胺、激肽、5-羟色胺、前列腺素E等的释放和变化,再引起一系列的刺激反应。3.自主神经的作用 捏脊疗法既可产生拟交感、拟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又可产生抗副交感神经作用,其作用是通过自主神经途径来实现的。4.“气-生物能” “气”是生命的能量,有人认为经络就是“气”运行全身的通道。实际的解剖通道可能由自主神经纤维所组成,因而“气”的运行就是动作电位在自主神经纤维上的传播。(二)捏脊疗法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捏脊疗法是通过手法的机械刺激直接施治于人体体表而起着治疗作用。首先通过刺激体表局部组织,增加局部供血,改善微循环,改善细胞供氧和代谢,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其次手法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至下丘脑,其冲动引起下丘脑分泌和释放各种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感觉神经传入脊髓的脑干,使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胶状质释放脑啡肽,产生很强的镇痛作用。手法的刺激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维持人体防御机能的平衡。其中,推拿按摩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捏脊时手法的刺激通过神经的传递,传入大脑皮质,加强了大脑皮质的调节功能,使兴奋和抑制过程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五、捏脊疗法常用穴(图)图1 督脉穴(背部) 图2 足太阳经穴(背部)图3 华佗夹脊穴 夹脊穴 主 治 T12 上肢疾患3 45 胸部疾患67891011 腹部疾患12L123 下肢疾患45图4华佗夹脊穴主治疾患分布六、常用手法(一) 常规捏脊手法 常规捏脊手法有两种,一种是轻微的推捏式,另一种是用力的提捏式。推捏式为两手半握拳,两手食指中节背横抵在尾椎骨两旁,先用左手食指背向前一推,接着左手大拇指将肌肤轻轻捏起,再用右手食指背向前一推,接着右手大拇指将肌肤轻轻捏起,随推随捏,随捏随向前进,从尾椎两旁直捏到后颈为止。提捏式为提捏,就是将皮肤提起捏动向前进行。提捏比推捏手法要重些,它是在推捏到第2腰椎时,两手食指和拇指同时加大力量,交替向左侧和右侧运动。两种方法将肌肤捏起后沿着脊柱由下而上,或轻或重,随捏随拿,随推随放,波浪式向前,一直捏到大椎穴(有时至风府穴)即为一遍,然后再从头开始捏,连续捏三五遍算作一次,一次捏完,双手拇指在肾俞穴处揉按三五下,此种方法称为常规捏。为了加强疗效,可在捏三遍时,再提捏一便,这种方法又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小,“捏三提一法”最强。(二)冯式捏脊疗法:捏脊是各种手法的综合动作,冯式捏脊疗法通常用的手法有七种,分别是推、捏、捻、放、提、揉和按,现在一般加进“拿”法,称为“捏脊八法” ,分述如下:1.捏 捏是双手拇食二指将皮肤捏起,随捏随提随放,逐步向前推进,皮肤一起一伏好像后浪推前浪。捏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术者捏拿皮肤的面积及力量都要适中,捏拿面积过大、力量过重,影响施术的速度,患儿也会感到过度的疼痛;捏拿面积过小,力量过轻,患儿的皮肤容易松脱,而且刺激性小,影响疗效。2.拿 拿是捏的进一步动作,是将捏起的皮肤进行揉捏的动作。具体动作是捏起皮肤后,拇指向后捏,食指向前推的时候,拇食二指同时轻轻向上揉捏,形成一个合捏微提的手法,拿和捏是相辅相成的。3.推 推法是将食指二三节紧贴皮肤,均匀的向前推进,与拇指协调,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要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4.捻 拇、食二指相对用力作搓揉动作叫捻。捻是在捏拿患儿施术部位皮肤的基础上,拇指与食指合作,向前捻动患儿的皮肤,移动施术的部位,左右两手交替进行。捻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左右两手配合要协调,向前捻动时不要偏离督脉,捻动的力量要始终均匀适中,中途不能停顿,也不要松脱,一鼓作气,从督脉的长强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5.提 提是在患者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向后上方用力牵拉一下,目的是加强对某些背部脏腑俞穴的刺激。这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质,以其能耐受为度。6.放 放法是在推、捏、捻三个手法的综合动作后,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进,皮肤自然恢复到原状的一个过程。这个动作的瞬间掌握得当,就可以使整个捏拿过程出现明显的节奏感。7.揉 用双手拇指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或皮肤上进行适当的揉动,手法一般较轻揉。8.按 在揉的同时,拇指指腹对准一定俞穴,适当的加压,以刺激俞穴。按和揉要互相结合,要做到“揉中有按,按中有揉” 。八、捏脊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研究(一)对痉挛的抑制方法:常规捏脊手法1015遍,重提心俞、肝俞、肾俞,按压华佗夹脊穴35分钟(上肢痉挛取T1T3;下肢痉挛取L1L3),(二)对肌张力低的提高方法:常规捏脊手法1015遍,重提心俞、脾俞、胃俞,自上而下拍打、扣击脊柱全长,拿华佗夹脊穴,(三)对原始反射的抑制(脊柱侧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方法:常规捏脊手法1015遍,重提心俞、肝俞、肾俞;固定躯干保持充分伸展,自上而下揉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滚、揉太阳经。(四)对腰部控制的提高方法:常规捏脊手法1015遍,重提心俞、肝俞、肾俞,自上而下按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重点为腰部);推太阳经。 九、相关的脊疗(一)节段性按摩法:目的:节段性按摩的主要作用是反射性地刺激脊髓的节段性装置(感受装置包括皮肤的一定区域,如肌肉、韧带、肌腱的感受器),使其和脊柱肌的营养和血供同时得到改善,同时亦能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达到促大运动(坐、站、爬、行)恢复的目的。适应的运动障碍类型及部位:对痉挛型和弛缓型(起立不能)有较好疗效。上肢痉挛性瘫按摩颈、胸部,下肢痉挛性瘫按摩腰骶部。弛缓型起立不能,调节反射发育缺陷以及脊柱后凸、侧凸和其他情况可根据部位选择相应的治疗区域或按摩脊柱全长。运动障碍的节段性按摩部位是沿脊柱从骶部到颈部的按摩,同时也按摩肩胛外缘、臀部、肩胛周围和肋间隙。常用的手法:移动法,术者用拇指指面或中指指面上下移动。按摩一侧时,另一侧则起支持作用,按摩部位是脊柱棘突两侧,手指尽力触及椎间隙,并在此部位进行冲击运动。其冲击的力度据患儿病情、体质而定。钻法:术者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居脊柱两侧,用拇指或中指在脊神经根出口处做环状或螺旋状运动,从一个脊髓节段至另一个脊髓节段,按摩手指与支持手指同时移动。锯法:双手横跨脊髓棘突,两手指间形成按摩区的皮肤突起,双手做拉锯样运动,一个水平进行12次后,上移一个水平进行。牵拉法:术者用一手的两个手指,常是中指和食指,沿脊柱两侧从骶部直到颈部以同等速度进行牵引的方法,为了作用有力,可用另一手增加负荷。震颤法:术者手附着于脊柱或肋间隙,使治疗局部产生高频率震颤,是节段性按摩的结束性手法。疗程与注意事项:以上每种特殊手法治疗3-5次,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3-6个月为一疗程。按摩必须将手指甲剪短并修理圆滑以免划伤患儿;按摩时应在按摩部位及双手沾些滑石粉以减轻摩擦;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儿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如刺激性紧张、哭闹等,应及时进行调整;体质虚弱,或极度疲劳,或过饥过饱者应慎用。(二)Rood的挤压技术 在治疗儿童脑性瘫痪时,双手交替由颈后开始挤压脊柱两侧肌肉,直至骶尾部,一般35分钟可出现全身肌肉放松的作用。(三)脊背六法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关娴清主任医师在多年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脊背六法(捏脊法、点脊法、推脊法、叩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11月更新】武术18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 书法教学课件简单易学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结构化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体育考试题型分析
- 2025年游戏开发工程师中级面试秘籍与模拟题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冲刺初中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强化训练
- 2025年能源工程专业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物联网技术中级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重点题解
- 甲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
-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
- WS/T 422-2013高压氧临床应用技术规范
- GB/T 1626-2008工业用草酸
- 甘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2-2023
- 第6章 经济与产业
-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
- 任人处置的作文完整的
- 电线电缆拉丝及连续退火工艺
- 提高内镜中心内镜洗消合格率PDCA
-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 《花卉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