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工业的现状、特点、发展前景[1].docx_第1页
钛白工业的现状、特点、发展前景[1].docx_第2页
钛白工业的现状、特点、发展前景[1].docx_第3页
钛白工业的现状、特点、发展前景[1].docx_第4页
钛白工业的现状、特点、发展前景[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钛白工业的现状、特点、发展前景中国钛白工业的现状、特点、发展前景1中国钛白工业发展史简述中国的钛白粉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在上海、广州和天津等地分别设厂,利用硫酸法工艺生产电焊条焊剂用和搪瓷用的非颜料级钛白粉。第一套正规设计的锐钛型钛白生产装置于60年代末期建立在湖南株洲化工厂(现湖南永利化工)。80年代初期,为了综合利用我国丰富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下,有关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在江苏镇江共同进行用攀矿作原料的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试验,获得初步成功。与此同时,国内7家企业联合从澳大利亚引进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制造技术,并建成数条生产线,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90年代,甘肃、重庆和山东先后花巨资分别从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引进三条各自为1.5万t/a的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生产线,迄今,这三座生产装置的规模和先进程度在业内都是屈指可数的,可以说,随后我国钛白工业都是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近10多年来,我国钛白工业的面貌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1年起,我国钛白工业总体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和检测手段在业内已逐渐普及,全行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产品质量已能满足国内需求,并大量出口(2006年出口近20万t)国际市场。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需要,钛白行业目前正在奋发努力,不断提高竞争实力,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不足,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实现产业升级。2中国钛白工业当前的整体状况2.1生产商、产能及产量1998年以后,中国钛白工业持续高速发展,入门企业不断增加,至2007年末,全国建成并正常生产的企业共有67个,几乎是十年前的3倍;1998年,全国的钛白总产能约为19万t/a,2007年达到130万t/a,增加了近6倍;1998年,全国的钛白总产量为14万t,2007年达到了100万t,增幅也达到6倍。全国产量达到1万t及以上的企业有30余家,其中最大的已超过9万t,这在世界上亦属领先水平。2007年时的130万t总产能,已超过全球最大的钛白生产商美国杜邦公司的产能。这些数据表明近十年来,我国钛白工业发生了巨大的业绩变化。表1列出了2007年全国前30名生产商的名称及其实际产量。表1 2007年全国钛白企业前30名产量排序(单位:t)序号企业名称RA非颜料级综合产量1山东东佳集团79 93810 941(含化纤4 025)90 879 2四川龙蟒集团钛业公司63 60063 600 3河南佰利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7 80015 00020053 000 4江苏太白集团有限公司40 40840 408 5攀钢集团重庆钛业股份有限公司39 58339 583 6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含玉飞达)35 6012 30037 901 7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5 096(粗)24 93230 028 8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7 82710 61628 443 9云南大互通工贸有限公司27 00027 000 9漯河市兴茂钛业有限公司13 00014 00027 000 11无棣海星煤化工有限公司25 10025 100 12中国蓝星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24 26524 265 13衡阳天友化工有限公司22 89522 895 14苍梧顺风钛白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1 84821 848 15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 16811 31320 481 16江西添光化工有限公司20 13320 133 17苏州宏丰钛业有限公司5 300(粗)12 95018 250 18广西平桂飞碟公司18 10018 100 19南京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9 4088 59318 001 20大庆鑫隆化工有限公司18 00018 000 21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17 95017 950 22淮安飞洋钛白粉制造有限公司(含玉门静洋)17 60017 600 23攀枝花鼎星钛业有限公司16 67816 678 24广西兴美祥钛白粉有限公司16 20016 200 25重庆新华化工厂15 81015 810 26宁波新福钛白粉有限公司15 00015 000 27湖北丽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4 50014 500 28云浮市惠沄钛白粉有限公司14 46014 460 29攀枝花兴中钛业有限公司7 400(粗)7 00014 400 30藤县金茂钛业有限公司13 03313 033全国总计402 054533 730538 73051 66456 664990 4481 000 448表2列出了1998-2007年间,我国钛白的各年总产量和市场表观需求量。项目名称年份年平均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钛白粉总产量(kt/a)140181289330390480600700850100025年增长率(%)29.359.614.118.223.125.016.721.417.6钛白粉表观消耗量(kt/a)1882473764005006307577719131139年增长率(%)31.452.26.425.02620.21.818.424.822.9表2 1998-2007年钛白产量及表观消耗量从表2中看出,近十年间我国钛白生产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而表观消费量也以高达23%的年均增长率上升。2.2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品牌优秀1998年以前,中国的钛白产品以非颜料级的搪瓷和焊条用为主,锐钛型产品占一小部分,金红石型产品其实只起点缀作用。2007年,全国100万t的钛白产量中,金红石型产品首次突破40万t,连续第二年年增长8万t,全国具有金红石型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达到了13家,这是个历史性的纪录,因为只有金红石型产品才能说明生产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相反当年作为主产品的非颜料级产品的产量已降至万吨级个位数,表明中国钛白的产品档次已有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各企业依据经济和市场发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全行业的产品品质的达标率达到近100%,一级品率更超过98%,部分品牌产品的质量已达到国际上中上等产品的水平,可以替代进口产品用于高端领域。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生产企业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创新品种和品牌,从而涌现出一系列业内外著名的品牌产品,锐钛型有:中核华原的A-101,攀渝钛业的A-111,攀钢钛业的PTA系列,江西添光的GA系列等;金红石型有:中核华原的R-215,攀渝钛业的R-244258,济南裕兴的R-818,江苏太白的ZR系列,山东东佳的SR系列,以及四川龙蟒的R系列产品等等。这些品牌代表着中国当今钛白产品的最高水准,已基本可以与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同类型产品相媲美,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3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硫酸法钛白的工艺特点是生产流程长,三废排放量大,处理成本高。前些年,由于市场旺盛,生产企业关注的重点是生产和市场,对三废处理不太重视,清洁化生产效果差,因而各地企业均曾被环保部门曝光和督办查处过。在重压之下,各钛白企业纷纷见之于行动,花巨资建设处理设施并严格管理运行,使生产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加上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生产企业更新观念,从生产的源头做起,对废副的总量进行控制。部分企业一改长期使用的低品位钛矿的惯例,应用废副排放量少的高档次的钛渣作原料,大大减轻了环保压力。2007年的100万t钛白产量中,大约有1517万t是用钛渣作原料的,当年全国的酸溶性钛渣用量达到2728万t,是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由于钛白行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将环保置于影响行业和本企业发展的关键位置,使全行业的清洁化生产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节能降耗、废硫酸浓缩回用技术得到空前的普及,在已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已有多家钛白企业又相继获得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这使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有了根本性保证,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钛白工业重污染的印象,这至少可以说明:只要认真贯彻环保政策和加大投入,钛白工业是可以甚至完全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和清洁化生产的。2.4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水平提高近年钛白行业努力开发和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其中国际上常用的自生晶种常压水解、外加晶种常压水解和外加晶种微压水解技术都已成为业内共知的较先进的水解技术。以铝、硅为代表的常规处理剂配合以锆为代表的新型表面处理剂,以致密性包膜配合疏松多孔型包膜进行表面处理,为开发钛白新品、特别是开发高耐候性金红石型产品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将一些新型的有机物(如有机硅类)应用于表面包覆以提高钛白产品的分散性能是有机表面处理技术的一大进展。此外,酸解的预混合技术、真空结晶技术、转窑尾气余热用于废酸浓缩技术等等也已普遍应用。隔膜压滤机、风扫磨、辊压磨、大型酸解罐和水解罐、圆盘过滤机和超大型转窑、DCS控制技术等国际上先进的装备和控制技术都已得到普及。这些都表明,我国钛白工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技术水平都已达到新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国外90年代末的水平。3现阶段中国钛白工业的特点3.1硫酸法工艺一统天下由于我国钛白工业是以硫酸法工艺起始的,近10多年来,尤其是自国外引进三套硫酸法装置以来,我国钛白工业的改造和扩张实际是以其为样板和基础进行的。2007年,全国共有运行的生产厂67座,只有辽宁锦州1座是氯化法,其产能(1.5万t/a)只占全国总产能(130万t/a)的1%;当年产量(11 350 t)也只占全国(100万t)的1%,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尽管此前,一些单位联合开发过氯化法工艺,且已通过咨询的方式引进并在锦州建立一套1.5万t/a氯化法钛白装置,但因各种原因,运行并不能令人满意。国内目前正在计划和实施的氯化法项目虽然也有数个,但仅有一家处于前期建设阶段,工艺并未突破锦州装置水平。由于氯化法技术开发难度大和国际大公司垄断,原料来源又受限制,预计未来35年,中国氯化法钛白的发展仍将以锦州的现有装置为基础。因此,无论是考虑到当前现状或是不久的未来,中国钛白工业仍将是硫酸法工艺一统天下。3.2产品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硫酸法工艺的特征之一是既能生产锐钛型产品,也能生产金红石型产品,而氯化法工艺在通常条件下只能生产金红石型产品。锐钛型产品虽然遮盖力和耐候性方面等不及金红石型产品,但因其生产流程短,所以具有成本低的优势;由于外观比金红石型产品白,粒子硬度小,对紫外光吸收性强等特点,适合用于化妆品、纸张、特别是化学纤维消光剂等,这是金红石型产品所不及的。近些年,国际上钛白工业锐钛型/金红石型产量比例大致为10159085。我国钛白工业正好利用自身锐钛型产品产量大的特点,弥补国际市场上锐钛型产量的不足,这是前些年我国钛白产品出口量连续大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在国内市场,中高档以下领域的涂料/油漆、塑料,以及纸张、橡胶等部门也是锐钛型产品的最重要应用领域。因此,中国钛白工业产品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3.3促进我国钛矿工业同步发展2007年,中国对钛矿(除钛渣以外)的需求量约为250260万t,进口和国产量各占50%。我国钛矿资源特点是90%以上的贮存量集中于四川省的攀西地区,这类矿是属钒铁钛三重元素的共生矿,综合利用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是20世纪70年代起实施的国家重大矿产资源政策,发展我国的钛矿产业也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但攀西钛矿是从选铁、钒后的尾矿中获得的,这种矿因钙、镁等元素含量高,只能供硫酸法钛白使用,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不能用于氯化法钛白,因为用其制氯化法钛渣的技术和经济成本都过不了关,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近些年,攀矿的供应量一直占我国钛矿产量的1/31/2,是国产钛矿的绝对主体,因此,发展硫酸法钛白将同步带动我国钛矿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对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4中国钛白工业的发展前景4.1行业进入快速整合期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钛白工业逐渐进入新一轮低潮时期,到了2008年下半年,行情更加恶化,出口受到制约(取消出口退税),而国内市场急剧萎缩,导致各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严重受创,价格大幅下跌,装置利用率受到严重影响。当前,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钛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这将迫使全行业进入快速调整和重组时期。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首当其中,可能被整合或者淡出钛白产业;具有较强潜力的大型企业可把握机会,趁机扩充自己,再通过强化自身内部管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等措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样,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进行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其带来的结果将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以及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力的提高。4.2氯化法与硫酸法工艺的比较:硫酸法仍将是主流工艺目前,全球钛白工业的总产能中,氯化法约占56%58%,但主要集中于美国,仅杜邦公司一家的产能就占全球氯化法产能的40%以上,而其他国家仍是硫酸法占主体。而中国的氯化法钛白虽经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较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且氯化法对设备和材质要求高,目前单靠国内技术力量还无法解决,即使在现阶段准备筹划的多个氯化法项目中,也未看出突破的希望。目前国内适合氯化法用的金红石矿尚未商品化,主要资源攀西矿即使加工成钛渣,也不适合氯化法用。氯化法只能生产金红石型产品,不能用于必须使用锐钛型产品的许多重要领域;其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量虽然少,但其实比硫酸法更难以治理(例如,杜邦公司只能采用深井填埋)。因此,对中国未来的氯化法钛白发展前景并不能过于乐观。而硫酸法钛白,在中国已有50余年历史,工艺成熟稳定,装备技术一流,原料来源充分,三废易于治理,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具有国际和国内市场、以及锐钛型和金红石型综合性产品的独特优势。因此,可以肯定,硫酸法仍将是未来中国钛白工业的主流工艺。4.3清洁生产和管理水平将与国际接轨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钛白企业已在环保和治理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如用酸溶性钛渣代替钛精矿作原料,避免产生硫酸亚铁,减少了废水、废气、废酸、废渣的排放量。开发了多种对20%废酸的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等。工厂企业在环保治理中,采用自源头贯穿到全流程的措施,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生产环境大为改观。有多家企业已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这已经与国际上同步。相信,在环保是企业最重要发展要素的理念下,钛白企业的未来清洁化生产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5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建议5.1建立管理法规,提高产业门槛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钛白生产国,但还远未成为钛白生产强国。前几年遍布各地的无序扩产现象,导致低水平产能的急剧扩张,这其实有损于行业向做强做大方向转化。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环保部等)重新制(修)订相关产业政策,提高钛白行业入门或从业门槛:鼓励现有企业按地区、部门系统等方式整合,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能集中度;对产能位居前列的企业给予(发展)基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对新入门企业予以5万t/a(含)以下的产能限制,严格限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总量和能耗,严格审批其原料、工艺路线和产品方向和品种设置等,由全国钛白行业专家组成员等高层次的专家进行项目的可研和设计方案评审把关;项目的批复权限收至国家发改委或工业或信息化部。进一步严格环境治理工作。对现有重点生产企业,由发改委、环保部等部门发文和牵头,或委托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组织专家逐一进行环境治理状况检查,合格者发放环境许可证;对不合格者限期整顿,整顿期间停止生产,直至复查合格。对新入门项目必须按上述方式组织专家对环境影响部分进行三同时评审,直至验收。环评批复的权限收至国家环境保护部。贯彻已有的产业政策。对钛白企业,鼓励节能降耗,节省资源,综合利用,降低成本。时机成熟时,颁布具体的监控措施和实施细则。鼓励企业技术进步。鼓励钛白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努力开发高端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研发新型工艺技术和装备。例如:(一)开发高耐候性、高分散性、高遮盖力的新一代多功能型金红石型产品,这是当前国产钛白与进口产品之间最主要的质量性能差别;(二)开发更具实用价值和应用效果的废酸浓缩和综合利用的工艺流程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和清洁化生产水平;(三)推进国际先进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全面提升钛白行业的装备水平。可由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归口,通过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部,向地方和国家有关部门(如科技部)申请研发、环保综合治理等方面资金等,对市场化的新产品给予税收优惠。放松和调整出口政策。由于实施节能降耗和清洁化生产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