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第1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第1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第1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第1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第1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蕴涵丰富 博大精深 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 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汉代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一枝独秀 逐渐成为主导思想 特别是汉武帝之时 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 此后历朝历代 统治者皆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宋代程颢 程颐 朱熹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把儒学发展至理学 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 明清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等人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 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 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 孔子 孟子 程颐 朱熹 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仁 b 心外无物 c 理 d 格物致知 解析 孔子 孟子 程颐 朱熹 王阳明都是儒学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答案 a 点拨 高考很喜欢出比较多个人思想异同的题目 所以我们应该多揣摩这类题 看能否找到什么规律和解题技巧 题干所提到五人都是儒家思想家 而 仁 是儒教教主孔子提出的最核心的概念 如果说后面四人不认同 那他就不是儒学思想家 所以后面孟子 程颐 朱熹 王阳明四人都必须认同这个 仁 但 理 和 格物致知 是北宋程颐 朱熹兄弟提出的 王阳明提出的 心外无物 其实是对 格物致知 的一个批判否定 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来bcd不可能 多做这类题目我们就会发现 越是最早提出的源头思想 越可能是共同思想 2009高考上海单科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 孔子的中国 其实 在中国历史上 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 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2分 1 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分 2 儒家思想在汉 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7分 3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3分 解析 第一问首先要理解基本内容的含义 因为孔子思想内容涉及哲学 政治 教育 文学以及历史等 但是核心内容还在其哲学和伦理方面 其次要表述准确 基本思想的属性和范畴 第二问汉 宋两代儒家思想的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儒学内容的发展 还有其思想地位的变化 第三问要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因为新文化运动尽管沉重打击了儒家思想 但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 答案 1 答案1 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仁 礼 2 答案1 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大一统 三纲五常 主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儒学吸收佛教 道教思想 朱熹提出 明天理 灭人欲 建立理学体系 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3 仅笼统地回答 汉 宋两代 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 答案1 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 新文化运动兴起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 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 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 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 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点拨 高考主观题丢分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 一 题目所涉及历史知识 我 不知道 二 题目讲什么和要考什么 我 都知道了 但不知道怎么说 本题属于后一种情况 题目所涉及的孔子 儒家思想都是我们平时教学的重点 学生知识方面的积累相应来说比较好 但难倒考生的却是不知道怎么简洁而又完整地表述 比如第一问 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很多考生很可能就会一条一条地方方面面写很多 但其实题目只给了2分 其结果很可能就是浪费时间又没有答中要害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平时背笔记时注意知识的层次性 多揣摩人家是怎么概括 归纳的 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的表述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 儒家思想 一 春秋 形成1 孔子 1 哲学思想 思想核心是 仁 礼 2 政治思想 主张 为政以德 含民本思想 提出 正名 主张 3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当仁不让于师 百家争鸣 的主要流派及思想主张 4 评价 当时未受重视 后经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一定影响 将其推崇为 圣人 二 战国 发展2 孟子 1 政治思想 仁政 核心 民贵君轻 2 哲学思想 性善论 3 道德思想 先义后利 舍生取义 4 人格精神 要求人们要有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人格精神 3 荀子 1 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唯物主义 性恶论 2 政治主张 主张 仁义 王道 以礼教为主 礼法并施 温馨提示 孔子 孟子 荀子的思想比较 二 其他主要学派 1 历史背景 1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2 经济基础 井田制瓦解 封建经济发展 3 政治因素 分封制崩溃 诸侯争霸需要 4 阶级因素 士 阶层崛起 受到统治阶级重用 5 人才因素 私学兴盛 学术下移 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 深远意义 1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法家学说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 法 道三家的主张及联系 1 儒 法 道三者各有特色 儒家 提出德政和礼治 强化道德感化 当国家稳定 步入正常轨道 宜用儒家路线 法家 提倡 一断于法 实行法治 在动荡年代宜用 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 道家 提倡顺乎自然 无为而治 大动荡后 与民休息 恢复和发展生产 以道家路线为宜 2 儒 法 道三者有互补性 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 例如 战国时期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汉武帝时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以法为辅助 兼采用道家的合理思想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2009海南单科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天行有常b 人性本恶c 礼法并用d 民水君舟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 共通 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 c 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提出 性恶论 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使人向善 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 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 b 2010年佛山一模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皇太子李建成 逼父皇李渊退位 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 礼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 民贵君轻 思想a b c d 解析 可以用排除法 题干与 民贵君轻 不符 故可以排除 答案 c 6分 请回答 以上三位人物分别是先秦时期哪些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和相关思想观点的熟悉程度 图一是儒家的开山祖师孔子 图二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 图三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教师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 最好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其中的代表人物 以增加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深度 答案 图一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即 仁者爱人 克已复礼 政治上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