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4页
【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 依据 司马迁依据汉代 的特点 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 表现 1 山东 山西经济区 地理分布 黄河流域 特点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较早 地位 是传统农业区 经济实力强 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经济分布 人烟稠密 2 江南经济区 特点 地势复杂 气候炎热潮湿 多为原始森林覆盖 不利于开发 生产技术落后 地位 与山东 山西相比 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人口稀少 3 龙门碣石以北 地理位置 指 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 特点 是传统的 或半农半牧区 地位 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3 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 呈现出 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山东 畜牧区 多样性 1 四大经济区是如何分布的 有何特点 其地位如何 精讲 2 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精讲 1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较早 人烟稠密 劳动力相对密集 2 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 3 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 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 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特点 其形成过程在 a 春秋战国时期b 战国到秦朝c 战国到西汉d 战国到东汉解析 全国的经济区域的特点正是在从战国到东汉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 答案 d 1 原因 中国古代 由于天灾人祸不断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 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 浪潮 2 三次南迁高潮 1 两晋之际 第一次高潮 原因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 内迁 山东 山西沦为主要战场 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结果 推动了江南的开发 流民 少数民族 黄河流域 2 唐安史之乱以后 第二次高潮 原因 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结果 的人口迅速增加 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 两宋之际 第三次高潮 原因 靖康之变 结果 南迁的北方人给南方带去了许多新的 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南方 风俗习惯 1 我国古代北人南迁的因素有哪些 精讲 1 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 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 2 北方战乱不断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导致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3 统治阶级出于政治 经济 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 4 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 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 导致人口被迫迁移 5 自然灾害及民众自己经营不善而破产 被迫迁移 6 政府的横征暴敛 使农民不堪忍受而迁移 2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精讲 1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有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提高各民族的素质 2 促使江南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 促使人口分布走向合理 4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2 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 自然灾害b 战乱频繁c 逃避兵役徭役d 逃避债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判断哪三次高潮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 b 1 原因 1 主观因素 中原人口 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2 社会环境 南方社会环境 3 自然条件 蕴涵着发展 的巨大潜力 2 经过 1 江南经济初步开发 南迁 相对稳定 农耕经济 时间 孙吴 东晋 南朝时 表现 初步形成 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 手工业和商业进步 2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时间 中唐以后 表现 南方的 手工业 商业 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 稻麦兼种 农业 3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时间 南宋时期 表现 宋都南迁后 经济上 的局面完全确立 3 影响 1 带来 南移 自南宋起 江浙地区成为人才密布区 2 凸显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 成为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南强于北 文化重心 1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给我们带来哪些历史启示 精讲 1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 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 只有这样 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2 想一想 教材p13 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 提示 1 史记 中的这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 地广人稀 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产工具简单 生产效率也很低 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2 宋书 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出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相当繁荣 人口稠密 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以致一个郡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几个郡的需求 3 阅读下列表格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 单位 万户 据钱穆 国史大纲 影响上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朝代时间长短b 王朝力量强弱c 疆域面积大小d 经济格局变化 解析 分析的是对南北方户数变化的影响 从表中的数据来看 南北方户数变化的总的趋势是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但从a b c三项上看 宋王朝力量弱 面积小 宋朝持续的时间短于唐朝而与西汉相当 而南方户数却远超北方 所以a b c三项从朝代因素分析对南北户数变化的影响是不正确的 西汉到宋朝 南方逐步得到开发 至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赶上北方 到南宋时期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南北经济格局的易位 导致了南北户数的变化 答案 d 知识点整合全方位 多角度看问题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特征1 原因 1 自然条件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2 社会环境 北方动荡不安 南方相对安定 3 政府政策 南方政权统治者 重视发展经济 鼓励垦荒 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4 人口因素 北方人口南迁 增加了劳动力 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5 经济因素 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6 其他条件 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2 特征 1 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2 北方人口南迁 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代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 3 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4 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5 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影响深远 2011 韶关模拟 晋书 食货志 记载 中原 大疾疫 兼以饥馑 百姓又为寇贼所杀 流尸满河 白骨蔽野 据此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有 中原地区社会动乱 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 少数民族内迁 统治阶级内乱a b c d 解析 本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选择判断的依据一是所学知识 即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二是材料信息 即社会动乱 饥荒和瘟疫 答案 a 1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两汉时期 塞北 龙门碣石以北 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 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a 山西 江南b 山东 山西c 龙门碣石以北 江南d 山东 江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山东 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经济实力强 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答案 b 2 社会动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七国之乱 第一次高潮 西汉b 永嘉之乱 第一次高潮 两晋之际c 安史之乱 第二次高潮 唐朝d 靖康之变 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国历史上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分别是 第一次是两晋之际 第二次是唐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是两宋之际 答案 a 3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表 请回答 1 西汉时 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 为什么 2 从汉代至唐朝 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3 明代时 我国人口分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 解析 第 1 问考查西汉时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因 第 2 问考查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从汉代至唐朝人口趋势变化的原因 第 3 问考查南方人口总数和密度超过北方的原因 答案 1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因而人口较多 2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 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 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战乱不断 人口大量南迁 使得南方经济在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 人口也得到较快增长 3 明代时 我国南方人口无论是总数还是密度都已经超过北方 原因 自南宋起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人口得到较快增长 加上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 使得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 2011 江苏南京高一检测 随着大批北人的南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也逐渐南移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 江南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 b 扬一益二 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 益州居第二 c 苏湖熟 天下足 d 买不尽松江布 收不尽魏塘纱 全解全析 答案 c 4 据记载 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 南方人则偏好大米 但近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了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 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 与水稻连作 以获取利润 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 西汉b 唐朝c 宋代d 明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南方普遍种小麦 并出现食面食现象 说明此时已有大量北民南迁 而北民南迁出现过三次高潮 选项中最早的是b项唐朝 答案 b 5 宋史 食货志 载 南渡后 水田之利 富于中原 故水利大兴 后乐集 载 两浙一带 所在围田遍满 昔之曰江曰湖 今皆田也 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 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b 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c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材料中 水田之利 富于中原 可知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c 自我测评 教材p14 1 我国西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 1 山东 山西属黄河流域 是传统的农业区 这里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较早 人口稠密 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2 江南地势复杂 不利于开发 当时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落后 与山东 山西相比 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3 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 土地贫瘠 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2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提示 1 历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