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2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ppt_第1页
【红对勾】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2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ppt_第2页
【红对勾】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2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ppt_第3页
【红对勾】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2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ppt_第4页
【红对勾】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2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点一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的含义 内容 标志和意义 2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 经济越发达 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 三大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20世纪上半期 快速城市化仅仅是先进工业国家的发展倾向 但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 城市化开始形成世界潮流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与此同时 在若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出现了人口由城市中心向郊区甚至向农村地区迁移的逆城市化现象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然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要特点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 如下所示 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见下表 2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特别提醒 1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 过度城市化 和 滞后城市化 并存 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方面的内部差异性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突出表现在 过度城市化 和 滞后城市化 并存 过度城市化 和 滞后城市化 也可能并存于一个国家 例如印度 从总体上看 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属于 滞后 型 但具体到某个城市 例如孟买 加尔各答等 则又呈现 过度城市化 的特征 主要是人口向极少数大城市集中造成的 2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的区别是什么 要点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超出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 使城市的布局 结构 基础设施等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引发了各种环境问题 4 常见城市化问题的表现 成因 危害及整治措施 特别提醒 1 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 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 实行公交优先 避免交通拥堵和交通环境污染 增加经济住房和廉租房建设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合理规划城市 合理安排各类用地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建设生态城市 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量 并通过合理布局使其充分自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加快经济建设 增加就业岗位 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建立建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2 某工厂 钢铁厂 化工厂 从市区迁往郊区 外地 的原因 该工厂对当地环境污染严重 大气 水污染 该工厂占地面积广 占据了第三产业的位置 经济效益低 且与城市总体规划不适应 如北京的发展方向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为全国商业金融中心 工业用地紧张 无发展余地 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市区地租高 位于市中心 原料燃料输入及产品输出 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部分题目还应答下面第 条 该地区原料燃料水资源供应不足 工厂迁往外地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 在迎接北京奥运的过程中 我们是如何保护北京环境的 搞好城市规划 合理布局工业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搬迁到郊外 重点发展耗能少 耗水少 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交通畅通 扩大绿地面积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实施集中供暖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对广大市民进行环保教育 教育公民自觉保护环境 典例1 2010 辽宁鞍山一中模拟 下图表示 甲 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据此完成 1 2 题 1 下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 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 目前 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 目前 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2 近年来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人口向郊区 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 其原因不是 a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 地铁 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剖析 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目前城市化水平高 速度慢 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目前水平低 速度快 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而乡村环境优美 随着小城镇及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交通事业的发展 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 答案 1 d 2 c 典例2 2010 山东临沂模拟 在我国 黑 吉 内蒙古 晋 豫 皖 鄂 湘 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 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 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 读图完成 1 2 题 1 从图上分析可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中部各省中 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 以上b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中部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目超过东部c 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约在20 以下d 总的说来 经济发达的省份 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2 有关各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广东城市化水平高 是因为大城市扩散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 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 是因为资源丰富 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 江苏城市化水平较高 是因为改革开放 外资企业发展d 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 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 剖析 第 1 题 总体来说 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达的省份多 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新增特大城市数目多 第 2 题 黑龙江省资源丰富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促进工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 d 2 b 典例3 2010 宁夏固原模拟 2009年7月23日 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发生强降雨 大量雨污水污染了自来水 众多市民发病 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事故原因调查中发现 在此次被污染的水源附近 就是赤峰市新城区的排污泵站 暴雨导致污水站断电 污水溢出 淹没了饮用水源井 引发这次公共卫生安全事故 据此完成 1 2 题 1 此次水污染的发生说明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导致了当地 a 地下水位上升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 蒸发量增加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 此次赤峰市新城区的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从原因上看反映出的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a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尽合理b 城市新区的盲目扩张建设c 城市人口过度膨胀d 城市工业发展中的污染严重 剖析 解答本题应主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此次水源井被污染 是暴雨导致的洪水淹没了水源井 说明城市建设导致了地表径流的增大 污染源主要来自距离水源井很近的污水站 说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合理 被污染的是赤峰市的新城区 人口 工业相对较少 不会存在人口过度膨胀及工业污染严重的问题 答案 1 d 2 a 典例4 2010 福建厦门 工业布局强调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而城镇分布的合理化能提升城镇功能 从而更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繁荣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工业现阶段和计划扩散情况 读图完成 1 2 题 1 现阶段该中心城市大型工业的配套企业主要布局在距离中心城市10km左右的卫星镇 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政策 技术 地租 运费a b c d 2 该市政府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 计划采取 中心城市 县城 乡镇 梯度扩散模式 将配套企业的布局由卫星镇转移到县城 为接受工业扩散 各县城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建立产品研发机构 弥补地价和运输成本a b c d 剖析 卫星城镇地租较低 同时距离市区较近而运费也不高 二者综合衡量 可以使其成本较低 所以能吸引配套企业布局 要把配套企业吸引到县城 则必须要提升县城的竞争力 但由于是大型工业的配套企业 其研发机构还会布局在条件更好的大城市 所以县城不必建立产品研发机构 答案 1 b 2 d 例1 2010 北京卷 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 回答第 1 2 题 1 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a 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 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 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 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2 据图可以推断 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 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 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 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 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剖析 第 1 题 海拔高 气温低 气温高低与地表起伏呈负相关 地表温度高值区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从低值区的形态看 低值区是河流 绿地影响的结果 根据城市风原理 地面风应当从郊区吹向城区 故正确选项为c 第 2 题 2004年与1982年相比 7月地表平均温度高值区面积扩大 可推断该城区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 1 c 2 a 例2 2010 天津卷 据图判断 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a 城市性质 城市规划b 城市职能 产业布局c 环境质量 城市规模d 地表形态 经济水平 剖析 莫斯科城市道路网为环行 放射式 放射状线路在城市四周比较均一 推知该地地势平坦 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交通线路增加 减少交通拥堵 方便人们出行 答案 d 例3 2010 福建卷 图甲 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 完成 1 2 题 1 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 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b 西部 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c 东部 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d 西部 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2 应用gi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 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 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b 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c 各行政区的边界d 各行政区的面积 剖析 第 1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东部 南部地区人口增长快 表明有大量人口迁入 说明东部 南部非农产业发达 收入高 第 2 题 要想归纳出各省份人口增长的规模 还需要掌握上一年人口的数量 答案 1 c 2 a 例4 2010 江苏卷 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下列选项最符合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 乙城市圈70年代b 乙城市圈80年代c 甲城市圈90年代d 丙城市圈90年代 2 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