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选举制度的现状.doc_第1页
论我国选举制度的现状.doc_第2页
论我国选举制度的现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选举制度的现状、不足与完善在我国,选举制度主要是指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程序以及方式方法的制度。一、 现状1. 从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来看:l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指依照法律规定,公民除年龄不足和被法院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外,在法律上部受其他条件限制而享有选举权的一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l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指在一切选民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所投选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一项选举原则。l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所谓直接选举是指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应选的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一钟选举方法。间接选举一般是指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或机关再选举产生应选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一种选举方法。l 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又称秘密投票,是指选民在选票上只对候选人通过一定的方式表明同意、不同意、弃权等选举意向,而不填写自己姓名以及其他标识选民身份的符号和文字的一种投票方式。l 重视选举权的保障:指为保障公民选举权的实现和选举的顺利进行,专门对破坏选举的行为予以制裁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选举法第52条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一)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三)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可见我国的选举制度在保障选举权利,人民的选举权的平等上,是较完善的。2. 从我国的选举程序上看:l 选区划分:是以一定的人口数为基础划分的选举代表的区域。同时,为方便选民参加选举,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还考虑一些选举制度以及选举的特殊要求。l 选民登记l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选举法第29条第一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l 投票选举l 公布选举结果l 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我国选举的制度,在考虑了我国地区和选举制度的特殊情况下,进行了较完善的选举程序的选举方式。 从以上两点看,可以概括为我国选举制度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给合;等额与差额选举并存;平等原则与差别条款互补;国家权力与自由选举权利融和等特点。是比较完善,且是符合中国地区实际的选举制度。保障了公民的选举权和国家选举的效率。然而,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民众对选举制度产生怨言呢?二、 不足正如林来梵教授在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中所言:早期的通说认为,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工人阶级相对集中,基于为工人阶级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必须对城乡之间的代表比例做出不同的规定。目前的学说则一方面承认现行选举制度下的选举权的平等是一种“形式上的不完全平等”,另一方面又认为正是通过这种形式上的不完全平等可以达到“实质上的平等”。然而正如我国宪法学者林来梵教授所一针见血指出“从宪法学原理上来说,实质上的平等原则一般仅适用于对弱势社会群体的保护,目的在于恢复平等的法律关系,而就当今中国社会分层的客观现状来看,现行我国选举制度中有关城乡代表比例的差等措施,恰恰与该种目的之间构成了一种可谓南辕北辙的状况。随着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的丰富,人民对政治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更多的人民的文化水平相比20世纪后期时,有了明显的提高。而现今选举制度中追求实际的平等,而在形式上的不完全平等的选举制度,越来越不能符合人民的需求 人民要求更广泛的直接参与选举;要求地区选举的平等性等等。此外,现今的选举制度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如:选举人对被选举人的不了解;选举拘于形式化;一些地方官员竞选时,被选举人往往只需争取到上级的的支持而不是广大群众的支持就能顺利成功。这些问题难免的存在,人民的怨言当然会越来越大。以本人经历的唯一一次选举体验来说。在没有了解选举人的情况下,我和舍友就被以班级为单位的选举队伍,集合在学校文治楼前,进行了所谓的民主投票。而对被选举人,我们甚至还不知道是谁。而我们选举的票箱中,也不过才两人供选择,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他们如何成为被选举人。选举人大代表,是我们享有的神圣的义务,他们应该是表达我们的意愿的代表人。然而,不了解代表,如何让我们相信我们选出的代表是有能力为我们工作的?没有公开的竞选人演说,甚至没有有效的媒体报道竞选人的事迹,如何让我们了解我们的被选举人?仅有两人供选择,不免会有些人在私下里讨论说,“这是暗箱操作,其实代表早已内定好了。”等等言论。可见,选举人渴望了解竞选人,民众渴望了解选举的进程,只有解决了人民的需要才能使人大代表们被普遍的民众所信任,才能减少日益争夺的选举纠纷。三、 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作为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我国的选举制度将进一步从形式的民主向更广泛的实质的民主转变。如,在我国选举制度的变革的实践中,就有这如下的尝试:1. 1999年14月,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在镇长换届选举中,进行了“三轮两票制”镇长选举制度改革试点。该镇通过划区推荐候选人候选候选人资格审查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党委将支持率最高的候选人推荐给人大人大选举产生新镇长。大鹏镇镇长选举开创了没有触动由人大选举政权领导人的现有体制而进行民主形式重大创新的道路,它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间接民主形式与人民群众的直接民主形式相结合,将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融为一体,是坚持体制内民主的前提下对选举制度的重大突破。2. 1998年底,四川省遂宁市中区一个偏远山村步云乡进行了一场“直选乡长”的试验。3. 2003年在深圳、北京、湖北等地的市区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都出现了选民群体性竞选人大代表的现象,这是公民从维护权益出发而进行政治参与,期望在更高级的政治平台上寻求更高级的话语系统以进一步维护权益的行动体现。4. 2004年10月齐齐哈尔首先拉开“海选”县长的帷幕:利用群众提名、县中层以上干部“海选”(全体投票)等新程序,39岁的王兆宪当上了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县长。5. “自荐海选”方式选举“村官” 200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唐家埭村的村民们以“自荐海选”的方式选出“村官”,这是对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的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的“海推直选”制度的创新,使“村官”选举制度又得到了新的突破。可见,我国选举制度一方面在坚持现有框架下的积极实践和改革,另一方面,我们该看到我国选举制度则不断地向有限的间接选举向更广泛的直接选举和从确认性选举到竞争性选举迈进。我认为,在未来与改革的道路上,还应就解决被选举人在民众的认可程度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的选举中的选举模式,让选举人面对民众发表自己的政见或者实行有较大竞争性的选举机制,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选举制度等。并通过网络使民众能及时了解到被选举人的相关信息。同时,引入媒体监督机制,使竞选能得以在阳关下进行,同时达到宣传的目的。此外,如何充分运用社会有限的资源,将是我国选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