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遗传与进化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1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遗传与进化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2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遗传与进化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3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遗传与进化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4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遗传与进化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训练1(温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八校联考)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型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细胞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含32S全部含31PB全部有全部含35S多数含32P,少数含31PC少数有全部含32S少数含32P,多数含31PD全部有全部含35S少数含32P,多数含31P2(本溪一中、庄河高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型菌进入人体后可刺激效应B细胞使细胞中某些基因选择性表达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3(台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 B. C. D.4(滁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在女性的淋巴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遗传物质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性状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根瘤菌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分别有8、4、4、8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一个人的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DNA碱基排序不同A.全部都错 B. 只有一项正确 C.有两项不正确 D. 有三项正确5(滁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B.实验、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C.实验和实验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D.重复做实验与,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6(南安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7(枣庄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可能离心速度较慢,时间较短,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B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C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 D可能离心速度太陕,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8(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肺炎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型菌。 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型菌是由R-型菌突变形成的C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 D加热后S-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9(11年广东卷)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蛋白质R型R荚膜多糖R型RDNAR型、S型RDNA(经DNA酶处理)R型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0(2011年江苏卷)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1(2010年高考江苏卷)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12(2011年江苏高三调查)豌豆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中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这些数据表明()A染色体的复制与RNA无关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3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在R型细菌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培养基中()A既有R型细菌,也有S型细菌B只有R型细菌C只有S型细菌D既无R型细菌,也没有S型细菌14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菌的DNA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DNA是遗传物质15(2011年杭州质检)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利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A BC D16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17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型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细胞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含32S全部含31PB全部有全部含35S多数含32P,少数含31PC少数有全部含32S少数含32P,多数含31PD全部有全部含35S少数含32P,多数含31P18下列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艾弗里将S型细菌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细胞的实验A BC D19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项目甲乙丙丁细胞膜有无有无遗传物质DNARNADNADNA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否否是否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0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1根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区分的依据是_。(2)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转化因子,为什么?_。(3)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转录是在_中进行的,转录的模板是_。R型细菌被转化的这种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_。(4)如图所示,在翻译过程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_。答案:(1)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2)不能,因为没有把DNA和其他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3)拟核重组DNA(S型细菌的基因、含有S型细菌的基因的DNA)基因重组(4)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22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仍存在于_。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配制适合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_;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_被标记上32P。答案:(1)大肠杆菌不含有(2)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培养液中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3)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T2噬菌体,继续进行培养DNA23(2011年南京高三第一次测试)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物、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这三组。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份,标为A、B、C,分别做如下处理:组合编号ABC处理不加任何提取物g._h._第三步:_;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