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与研究.doc_第1页
安徽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与研究.doc_第2页
安徽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与研究.doc_第3页
安徽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与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与研究张健美1 王钰明2 范怀斌2 王继先2 何超波1(1安徽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2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摘 要:面对农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资源与环境矛盾,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界提出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文中首先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安徽省地形情况进行了安徽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探索;其次针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文中通过合肥丰乐生态园案例进行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分析。关键词: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Eco-cyc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s in AnHuiZHANG Ji-Mei1 WANG Yu-Ming2 FAN Huai-Bing2 WANG Ji-Xian2 HE Chao-Bo1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recycle agriculture modes based on developmental agendas and spatial re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The paper first cycle of agriculture on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in 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in Anhui Province, Anhui Province terrain cyc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al model explorations; second cyc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e in key technologi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and finally The article by the ecological park in Hefei Fengle case for the ecological cycl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terns.Keywords:Ecological Agriculture;Circular Economy;Mode5引言生态循环农业着眼于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1。生态循环农业按照“4R”原则组织农业生产,要求对农业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循环农业贯穿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的消费的整个过程,涉及到经济和消费领域,既考虑到生态效益,又强调经济效益,追求以最小的成本(经济和生态成本)达到最大产出的目的。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2,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芝麻、甘薯、大豆、烤烟、高梁、棉花、花生等。(2)江淮丘陵农业区,耕地面积1554.4万亩,本区跨越两个温度带,因而农业区域差异明显,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为主。(3)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耕地156.8万亩,占全省耕地2.5,林业用地1307.5万亩,占24.4,是我省耕地最少,林茶生产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农业区。(4)沿江平原农业区本区地跨长江两岸,耕地1321.6万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以粮油棉为主适合以双季稻为主的多熟高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5)皖南山地林茶粮区,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全省最重要的林茶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茶区。1生态循环农业特点长期以来,安徽省农业一直处在高投入、少产出、低效益的运转状态,这种状况近年来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经济上水平、效益上台阶的瓶颈。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多、收入低是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农业效益是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循环农业的提出,旨在建设高产量、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现代化新型农业,是解决目前农业发展难题的关键方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1.1 高产量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产量3。1.2高质量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生产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它远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少,食物链短,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易受自然气候、病虫害、杂草生长的影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因而应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农业生态系统就其生产力来说应当比自然生态系统更高,因此除太阳辐射外,还必须加入辅助能,如农机、化肥、农药等,通过人类的劳动和管理。只有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1.3 高效益1.3.1生态效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1.3.2社会效益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本地区的经济落后面貌,优化区域生态和投资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增强对投资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替代经济的开放度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从而有力的推动本地区文化,体育,医疗,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口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1.3.3经济效益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通过对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农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尤其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有机肥的开发和运用,这样可以明显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拓宽了农业增收的项目,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1.4减灾降成本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求使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规定的目的,从而在农业生产的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尤其要节约用地减少使用化肥、农药,有效控制农业的面源污染,实现无害化生产。2 安徽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2.1平原区发展生态种植模式建立各类蔬菜、水果科技示范园,是生态种植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例如在安徽省合肥市周边地区就分别建立了以大棚蔬菜、草莓、葡萄和西瓜等主要蔬菜水果的科技示范园,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建立大棚蔬菜科技示范园能够示范新的棚型结构和新的覆盖材料,引进蔬菜高产高效新品种,推广二氧化碳气肥,推广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塑料大棚综合利用技术。2.2林粮区发展立体生态林粮养殖模式为了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可以发展养殖业,作物的秸秆、树叶可以用作养殖饲料,畜粪通过培肥,给作物和林果提供有机肥料,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3。图1 立体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2.3丘陵区发展生态农林复合模式在安徽省林业较为发达地区可以大力开展农林复合模式,农林结合型绿化系统工程。以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的。2.4生态农牧渔复合模式农牧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把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发展食草畜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辟有机肥源。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就是在林树、果树下放养鸡、羊等。羊吃林下杂草,鸡吃小草、小虫,对树木起到去除虫害的作用,根除了由于使用农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鸡粪、羊粪则起到肥田作用。这种模式既有生态效益,又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的良好效果。具体模式图如图2所示4。图2 种养渔立体生态农业模式3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关键技术3.1 生物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有很多的技术和措施,其中包括生物技术,比如植树,种草,增施绿肥等。我省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来临时泥石流现象发生频繁5。生物措施是生态循环农业中一项主要的措施。可以运用植树造林手段来综合解决,首先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另外绿肥的使用也是生态循环农业的一大特色。种植绿肥可以较快地将有机质、矿物质返还给土壤,平衡补充营养。休闲季节种植绿肥,可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保持水土,为牲畜提供饲料;在果园种植绿肥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改善小环境,调节局部温度和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3.2 工程技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必须依靠工程技术,比如河流治理,在丘陵地区坡耕地上修水平梯田等6。对于河流沿线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提高回采率,控制开采总量,并对工业用水实现治理达标排放;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措施;尽快分期分批对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进行统一安排;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以坝系建设为主的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建设检测中心。在一些丘陵地区,开辟梯田是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体现。修梯田可以使田地实现立体种植,梯田能够储存一定的雨水以满足田地的要求。3.3 耕作栽培技术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与耕作栽培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包括合理轮作、深松少耕、横坡打拢、秸秆还田、增施农肥等。合理轮作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合理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有豆科参加的轮作,可以改善土壤中氮素状况,通过合理轮作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可以增强农田保水抗旱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秸秆覆盖地面,干旱期减少土壤水的地面蒸发量,保持耕层蓄水量,雨季缓冲大雨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地面径流。覆盖秸秆隔离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有效地调节土体温度。另外,农田覆盖秸秆,还能抑制杂草的生长,与除草剂配合使用,提高化除效果。同时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补充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且肥效持久,无污染。4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主要措施4.1 加强农业机械研发目前关于秸秆粉碎还田这方面还没有符合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粉碎的机器,市场上常见的秸秆粉碎机器主要有两种形式:1)与拖拉机配套的粉碎机具;2)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但因为安徽地区地形复杂,田地以小田居多对于与拖拉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来说往往不适用,另一方面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多以高速旋转下的刀辊打碎秸秆,如果秸秆含水量过大的话往往容易造成机具堵塞现象。因此需要加大学校、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力度, 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而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2 完善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应当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发展目标上,应围绕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战略相结合,与工商服务业发展相结合,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网络7。4.3 政府加强支持保护政府对农业实施适度的支持保护,既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适当倾斜的农业政策,校正农业资源的非农化倾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当前,建议不断提高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农业的比重,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贴息支持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开发等。5案例分析-合肥丰乐生态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合肥丰乐生态园位于合肥双凤工业园东南角,该园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以示范带动农民增收,利用农业示范中的作物等进行农业科技、展示、示范,向参观者传授农业知识,提供新品种试验示范信息,普及农技知识。此园建设推动农业技术发展,为几十万农民提供科技、示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观光场所,改变生态环境。丰乐生态园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优势,用丰乐种业优良种子、蔬菜、瓜果、花卉植物组建成的各种图案和景观造型奇特。园区分为五个功能区:精品花卉大观园、亲水休闲区、果蔬采摘园、体育运动区、儿童娱乐区。精品花卉大观园为10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温室内栽培沙生、热带植物及各类花卉植物上千种,年展示花卉植物200多万盆。植物界的“老寿星”龙血树,两百岁高龄的珍珠罗汉松,“沙漠甘泉”旅人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中华文木、天鹅葫芦、金星南瓜、蛇瓜、红丝线、蝴蝶兰、美人树、幸福树、珍奇盆景等,各种名贵花卉植物、珍奇瓜果应有尽有,四季百花竞放、万紫千红;亲水休闲区为一河一湖。果蔬采摘园里有瓜果、蔬菜上百种,丰收季节,游人可体验采摘的乐趣。园区内的丰乐生态大酒店所有菜肴全部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