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马克思单项选择题整理【免费】.doc_第1页
【精品】马克思单项选择题整理【免费】.doc_第2页
【精品】马克思单项选择题整理【免费】.doc_第3页
【精品】马克思单项选择题整理【免费】.doc_第4页
【精品】马克思单项选择题整理【免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马克思单选题整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6、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A.客观实在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D.客观实在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 A否定之否定规律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 B.客观性 1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 D.实践的观点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B.宿命论的历史观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2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C)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2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D生产方式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A.科学技术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B )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29、“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B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30、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C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31、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C )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C)。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35、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A.金融资本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D) D金融寡头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B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3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 B ) B.核心内容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两大基本派别。分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 C.对立统一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D ) D.参加社会实践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C ) C.实践认识实践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B )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B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11.生产方式是( D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C ) C.直接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D D.价值规律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C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 B.剩余价值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C )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D ) D.流通时间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B ) B.平均利润的形成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C )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B )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商品)资本输出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C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D )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 ) A.列宁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最高社会理想是( B )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C )C.苏维埃俄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 ) A.人民当家作主 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 B辩证法思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C物质性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 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B) B永恒发展的观点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C实践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C)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 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C)C国家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B) B生产阶段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 BI(v+m)=IIc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C)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A) A平均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C)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A)A无产阶级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C共产党宣言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 A.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D ) D.实践性 5.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持续性和顺序性 7.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D )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8.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 ) A.感觉、知觉、表象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 B )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0.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C ) 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14.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C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B ) B.人与自然的关系16.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B )A.生存资料 B.生产资料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 D.教育培训费用17.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1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B ) B.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19.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B )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20.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 D )A.支付的工资 B.原材料费用 C.固定资本折旧 D.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2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B )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22.股票价格( C )C.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C )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24.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 D ) D.获得垄断利润25.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B ) B.产业资本国际化 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D.民主集中制29.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B )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8、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 C.一切从实际出发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B ) B.世界是统一的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C )C.矛盾分析法 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 A.能动性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B )B.唯物主义辩证法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A )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C ) C.马克思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B ) 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1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A ) A.历史决定论 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C ) C.经济标准 1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A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17.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 ) B.降低18.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B ) B.不变资本19.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 ) A.cv 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 A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A ) A.前者大于后者 22.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是( C ) C.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23.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这表明( D )D.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D )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A.“参与制”实现的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A )A.经济手段 27.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B.列宁28.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D ) D.社会主义社会30.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 D )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B )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 )C.实践的观点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D )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定是非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 D.生产方式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13.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D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4.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C )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1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C ) 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16.货币的本质是( B )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7.价值规律是( B )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B ) B.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2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21.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 B ) B.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23.资本主义社会中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B ) B.土地私有权垄断 25.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C ) C.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29.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D )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C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D ) D斗争性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B )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D )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B ) B经验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 A真理具有相对性 12地理环境是( D ) 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D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C ) C人的社会属性 17货币的本质是( D )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 )Acv Bmc Ccm Dmv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 B劳动力成为商品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C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B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B )Ac+v+m Bc+v Cc+m Dv+m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 B )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25借贷资本是( C )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 ) A商品资本输出 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D ) 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D )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D ) D邓小平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C )C按需分配 18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B )。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190、生产资料包括(D )。 D.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190、生产关系是指( A )。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19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B )。 B.国家政权问题 193、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D )。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19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D )。 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195、随着电脑的发现及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根源于(D )。 D.物质是意识基础的唯物主义19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C )。 C.直接同一的 19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D )。 D.内容决定形式198、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是( B )。 B.主观唯心主义 199、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 D ) 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200、概念、判断、推理是( B )。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01、时间和空间是( B )。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0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C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0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本类型是(D )。 D.私有制和公有制20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D )。 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205、地理环境是( D )。 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06、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A )。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207、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D )。 D.反映论208、哲学是(A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09、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10、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是(D )。 D.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21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 )。 A.出现时间的先后 212、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C )。 C.改造世界 213、相对静止是(B )。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14、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含义是( D )。 D.视质量为企业生命,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215、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 C )。 C.社会的阶级关系 216、世界观就是(B )。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217、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B )。 B.同因异果 218、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A )。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219、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B )。B.辩证法 220、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C )。 C.主观反映 221、偶然性是指( A )。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222、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B )。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223、规律是( C )。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224、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C )。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225、认为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自由,一切都是由必然所注定的观点,必然导致(D ) 。 D.历史唯物主义226、所谓系统是指( A )。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227、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D )。 D.可能性228、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C )。 C.物质范畴 229、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D )。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30、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D )。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23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32、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C )。 C.理论联系实际 233、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D )。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234、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C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235、现实可能性是指(A )。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然条件的可能性236、质和量的关系是( D ) D队在度的范圈内相互规定的关系237、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A )。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3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 )。 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39、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C )。 C.生产劳动 240、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C ).C.混淆真理与谬误界限的错误观点 241、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D )。 D.生产了发展的客观要求24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24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 B )。 B.相对主义诡辩论 24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C )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45、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246、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A.经济标准 247、在物的依赖性社会存在的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是(B ) B.商品经济 248、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 C )。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249、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A )。 A.主观性 25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C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5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D )。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25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本质( A )。A.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和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253、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C.既克服又保留 254、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阶级社会是( B )。 B.奴隶社会 255、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D )。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25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 25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 )。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258、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 C )。 C.在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25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 )。 C.是否适合生产了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260、国家的消亡是指( C )。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 26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262、最早把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先进分子的代表是( D )。 D.李大钊9、时间和空间 (D) 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C) C.价值11、概念、判断、推理,这是 (D)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1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C生产实践 1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 (A)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6、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A) 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B) B对立统一规律1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C)C. 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1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B)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C)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C)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2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C)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25、阶级的实质是 (B) 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2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7、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 A苏维埃俄国28、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B)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D)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2、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是 (C) C金融资本 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C)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当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外在的 (D) D.价值与价格的矛盾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是 (C)C.矛盾的特殊性 6、 6、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 (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 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 A.投身社会实践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 A) 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 ( C)C.具有双重作用1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C )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B)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2、发展的实质是 (D)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C)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15、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 (D)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6、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B)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7、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 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18、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C )C.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接、具体的认识 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C )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21、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 (A A剩余价值率 2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D)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4、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25、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 (C)C.共产主义 26、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2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 A.必要劳动 2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C)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C)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30、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B)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B ) B.时间的一维性4、商品是 ( B )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B ) B.实践的观点6、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C )C生产实践 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D )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9、认识的本质是 ( D)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B ) B.客观性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C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B )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13、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 C ) C.利润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D )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5、感觉、知觉、表象是 ( C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19、垄断的形成是 ( 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20、真理是 ( A ) 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B ) 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23、“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 ( B )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24、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 D ) D垄断利润25、发展的实质是 ( C )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D D.生产工具2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C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9、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 B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C.国家政权1、人类解放就是(C )。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2、人民群众的主体(D )。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3、技术社会形态是(A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4、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A.夸克禁闭理论 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 C.国家 7、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A )。A.生产发展的制约 8、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B )。 B.主观能动性 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0、暴力革命是(B )。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1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 A )。A.生物圈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