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下雪的声音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教材分析:下雪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教师准备:配有轻音乐的下雪视频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为什么呢? 是啊,下雪的时候,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美极了。我们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可是你有没有认真倾听过下雪的声音呢?有个词叫“雪落无声”,是不是真没有声音呢?我们今天来欣赏一篇散文下雪的声音。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让我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看看文中是怎样给我们描绘的吧。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明确学习要求:(1)读准注音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3)把不懂句子勾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1)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开火车读,运用多种方法识字。(2)全班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环境理解。 4、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1、 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2、 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 (1)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 小组交流补充; (3) 讨论怎样读好,谈感受。要点:第5段,亲近;第6段优美;第8段欣喜;第9段幸福;第11段希望。师总结:正如大家一样,作者身处那样的环境中,也是用心去感受的,下面,让我们跟随画面,再来感受一下雪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意境。 3、欣赏短片。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5、指导背诵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2、把你喜欢的词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课外阅读:(1)一碗水(2)听听下雪的声音课后反思:下雪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 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 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可是,作者写的很美,但如果单靠老师去讲,学生是感受不到的。 如何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范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勾出来,对全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充分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互相交流经验,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感悟。初步理解课文基础出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读懂作者的心思。抓住关键词语如: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 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通过播放带有轻音乐的下雪的视频,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入境悟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而内化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并抒发出来。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用耳听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的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的世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美美的朗读中,熟读成诵。附送:2019-2020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古井教学设计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单元:珍贵的友情和亲情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井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全文细致地描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课文的作者运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一口古井以及有关的故事。这是一篇以物命题的记叙文。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到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讲古行间,渗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在叙事中,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文字里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赞扬了家乡人们的淳朴的民风。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启迪,懂得应怎样做人。过程与方法: 教学该文时,以读为本,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重难点分析:理解古井的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中,透彻地理解它的含义。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山村美景。导语: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潺潺而流的小溪,勤劳而又朴实的村民在田里辛勤地劳作:耕田、插秧、收割。在村东头的大树下,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凉可口,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记忆的脚步走进他的家乡,听那口古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2.板书课题:古井。学生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了解古井。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古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3.交流:古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三、细读思考,感悟无私。1.出示句子:(课件展示中心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2.学生汇报:古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泉水,也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3.教师板书:生命的泉水、陶冶品格。4.默读思考: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1)从课文的哪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2)体会着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5.学生默读思考。四、集体交流,体会无私。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版块: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1)研读第一段:(课件展示相关语句)学生谈感受:古井对人们是不需报酬的就像母亲对待她的子女一样。(2)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那为什么要把它比做母亲呢?谈谈你的母亲)。(3)研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展示相关语句)教师:看来你对你的母亲充满深情,你的母亲非常了不起。可这位古井母亲他养育的仅仅是一个人,两个人吗?从哪里看出来?(4)学生抓重点词句谈感受。预设:“络绎不绝”学生解释个别读教师范读授方法(想象读)学生齐读晨光熹微 暮色降临生板书谈原因生想象读叮叮当当 快乐小曲生板书谈原因生个别读齐读湿漉漉 下过春雨生谈原因生读(5)指导体会读第二自然段。(6)再次体会读重点句,升华情感。过渡:面对络绎不绝的取水人群,这位历尽沧桑的古井母亲拒绝过吗?她向人们要过报酬吗?没有!她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啊!古井,您多么像一位温情的母亲。饱含深情再体会读:(课件展示)出示句子:古井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2.井水陶冶乡亲,乡亲帮老两口挑水。(1)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3)检查反馈,学生简要复述(4)反复引读重点句,加深体会:课件展示重点语句:“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的所作所为让老两口太过意不去了。可乡亲们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劝说: “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帮老两口挑水的人群中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可他们面对老两口竟说同样的话语:“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老两口的女儿从外地回来了,她带着给乡亲们买的一份份礼物,可乡亲们还是说:“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三、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1.齐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最后一段)多好的古井呀,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为“我们”再读这段话。(课件展示对比的两句话)多好的古井呀,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四、自悟“古井”,懂得无私。1.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水井?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口( )的古井预设: 温情母亲般的古井: 无私奉献的古井 提供泉水的古井 陶冶品格的古井.五、内化升华,寻找无私。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2.学生汇报。第二课时一、回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1.学习写法:总结:古井的爱也是无私的,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课件展示: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2.让我们带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生字复认。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暮、冶”等字。3. 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4.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三、课外拓展,学会写法。(课件展示)1.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师推荐两篇:白杨礼赞荔枝蜜,再次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2.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一种精神。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美丽的村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近古井,为后面的教学做一铺垫。通过这种细细的品读,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在头脑中形成如下感知: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不仅长年累月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乡亲们怎洋生活、怎样做人。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脉络”,突出文章的中心。学生仅仅理清文章的脉络还不用算读懂这篇课文,指导学生精读文章的有关章节。生自读自悟: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第二自然段写从古井挑水的人多,从侧面具体反映古井的贡献,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感情。“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 “络绎不绝”“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表现挑水的人多。“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感受挑水人的知足、快乐,赞美溢于言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感情。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人们常年从古井里挑水,说明古井源源不断地为人们作贡献,默默奉献,“古井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阅读时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比喻句,赞美与讴歌无私是文章的主旨。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其间的思想感情,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挑水都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具体内容,体会以她博大的胸怀,默默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人们,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文章通过“人”写“井”,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古井外表极普通,但其内在神韵中有极其不平常的闪光点。让学生反复熟读全文之后,分别在各自的头脑中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