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案设计1.doc_第1页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1.doc_第2页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1.doc_第3页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1.doc_第4页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者:杨修之死教案设计授课内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18课杨修之死授课人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09年11月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地点还地桥镇中学电教室设计思想杨修之死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它介绍了发生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的故事,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我觉得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反复研读,通过复述故事来理解课文内容,在事件分析中了解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从而为讨论杨修的死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采取复述故事、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学习,并以学生为主体,我想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如:“忌”、“数”、“即”的不同用法;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3、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4、分析理解杨修之死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开展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人要谦逊,完善健全人格教学重点能复述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方法四读法(泛读、精读、赏读和延读)教具准备多媒体、彩色粉笔和学案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途时间分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板书:杨修之死(课题)介绍课文背景资料(详见学案)感受雄浑和古朴的音乐,欣赏三国刀光剑影历史画卷,谈文学常识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图片、声音的选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到课堂情景中营造氛围,5分钟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途时间分配泛读感知整体把握指导学生积累字词(详见学案)1、字词2、重点词义3、翻译句子检查预习,扫清文字的障碍,积累字词10分钟提出泛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技巧,培养阅读古典文化的兴趣提出泛读任务: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板书:(详写板书设计)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简单概括情节,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通过梳理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示范讲述“鸡肋的故事”,要求男、女生选拔代表进行讲故事竞赛。提问: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呢?(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总结归纳:杨修之死的原因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杀修直接原因:“乱我军心”杀修真正原因: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男、女分别复述故事再读课文,研讨探究,学生探究杨修的死因。(男女生辩论)学生可以发表个人意见通过复述故事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意在锻炼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15分钟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途时间分配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提问:你眼中的杨修、曹操各是什么形象?板书:杨 修 曹 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精读】课文概括总结杨修、曹操的形象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倾吐心灵之音,从而突出本文的重点。13分钟提问:两全人物跃然纸上,如此鲜明,到底作者用了什么好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来的呢?点拔: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通过他所做的事表现出来的,通过叙事可以反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本文精选最能体现事件深刻意义、人物思想本质的材料来写,因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赏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探究。学习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的方法,可以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多角度刻画。让学生写作叙事做到运用典型事例、关键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特点。提问:链接生活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曹操因为他的才而赏识重用他,也因为他的才而杀了他。那么杨修之死给我们当代青少年什么启示呢?【延读】课文(学生各抒己见)通过总结、练习,尤其是对做人的感悟与提升。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途时间分配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小结:杨修之死这幕悲剧不是不可避免的,杨修没有认清自己,这是他身亡一个重要原因,认清自己是一个人的必修课。而这门课程远不是想像得那么简单。首先要学会谦逊,如果你学会了谦逊,就会像迷路的人寻找到了方向。只有认清了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智慧,得到更多的力量,才会针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思想的创新、灵魂的升华、人格的提升。请选择谦逊,远离自以为是。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丰盈。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做人的有益启示,完善健全人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播放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欣赏回味让学生在乐声中感受古典小说的底蕴,热爱祖国古典文化。并对这堂课回味无穷,2分钟总结:杨修之死精密的叙事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使我们从中汲取了写作的甘霖;杨修的悲剧给予我们深刻的人生启示。希望同学们将课堂的学习延续到课后,联系实际写一篇题为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文章。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对应开头的歌曲,总结本堂课时要点,使课堂知识得以升华。【板书设计】杨修之死罗贯中归纳: 事 件 心 理主线 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破译 “活”意 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酥饼 虽喜笑,心甚恶之根本死因 揭梦中杀人 愈恶之(插叙) 密告曹丕 愈恶之教植斩吏 大怒为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教学反思】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我是将其作为讲授课来上的,感觉得上得比较成功。1、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的旋律也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三国故事的情境中了。2、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由于课前已经布置过预习,我还设计了“学案”来检查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3、课堂教学层次感强,衔接紧密,过度自然。情境导入,检查自学,复述课文,讨论回答杨修的死因,分析人物性格,拓展学习,这个过程由浅入深,由内到外,还是比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学习,要么独立思考,要么合作探究,要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相对活跃,学生真正做到了自己在学习,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能表述自己的见解。而老师作为主导,在本节课中只起辅助、补充和引导作用。5、拓展学习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文本身,重视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篇课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曹操、杨修身上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这堂课上,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方面。一是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老师没有指出并加以纠正。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二是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辩论赛花了过多的时间,课程结束时拖堂了两分钟,拓展学习没有完全展开,如何作文的问题草草解决,只好由老师来归纳。“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三是对文本的“读”的环节读得少点。这一点在设计时就没有处理好。四、缺乏创新,老师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对于文中的重要问题,学生没有想到的,老师没有引导好。比如在说到本文交叉运用多种叙述方式时,没有涉及其作用。复述故事的形式也很单一,没有新意。个性发言不多,没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上完课后,我确实感到在教学过程中留下的遗憾太多。但我想,在教学实践中多发现不足,深刻反思,然后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争取快速成长和进步。就让这些不足成为催我奋进的动力吧。附件1:杨修之死学案一、三国演义相关知识链接1、背景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2、曹操 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3、杨修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罗致并委以主簿要职。4、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侯惇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濡须口之战后,夏侯惇留守居巢,统领26支军队,为魏国东线主帅。曹操对夏侯惇格外亲近,经常邀请他一起乘车外出,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其他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曹丕继位后,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不久病逝。5、杨修之父杨彪曾任汉献帝太尉,被曹操诬陷入狱,后经孔融申辩,方才放出,回家闲居。可见曹杨两家早有芥蒂,这也是杨修死因之一。6、孔融、弥衡因不肯依附与曹操,先后被杀。杨修与其二人气味相投,算是一派,他虽身归曹操,心却不依附。这早被曹操看在眼里,恨在心里。7、杨修与曹植交往密切之际正是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时,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曹操理应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曹操杀杨修后自汉中退兵,又过了三四个月之后,病故身亡。8、曹操爱才曹操爱惜关羽的才华,曾将金银珠宝及自己的赤兔宝马相赠。官渡一役,当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靠他时,匆忙的只穿一只鞋去迎接他。二、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庖官( ) 鸡肋( ) 夏侯惇( ) 食讫( ) 禀请( )大簏( ) 谮害( ) 佯惊问( ) 绰刀( ) 取匙( )2.根据拼音写汉字。Po官( )bn师( )汤ch( ) 分食q( ) zn害( )hu军(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操方麾军回战马超: 延弃弓绰刀:4. 根据解释写出词语。答话像流水一样迅速流畅,形容反应敏捷,口才好。( )拿不定主意。 ( )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 )5翻译句子。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6分别给杨修恃才放旷的七件事加上小标题。 7猜猜三国演义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 ) 徐庶进曹营( )8写出三国演义中你所熟悉的两个故事名,并写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故事名: 人物: 故事名: 人物: 9本文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朝代的 家,他名 ,字 ,号 。10、联系实际写一篇题为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文章。杨修之死学案参考答案1.po li dn q bng l zng yang cho ch2.庖 班 匙 讫 谮 麾3.(1)出证的军队回朝(2)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