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和集体混住的公寓盗窃是否构成入户盗窃.doc_第1页
在个人和集体混住的公寓盗窃是否构成入户盗窃.doc_第2页
在个人和集体混住的公寓盗窃是否构成入户盗窃.doc_第3页
在个人和集体混住的公寓盗窃是否构成入户盗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某酒店老板将一小区内的202室套房提供给员工居住,其中两个房间各有一名员工单独居住,另三个房间由多名员工共同使用。2012年3月的一天傍晚,张某打开未上锁的202室套房大门,用扑克牌分别捅开员工单独居住的两个房间门锁,进入后未找到有价值的物品;随后又进入另三个未上锁的房间,盗走手机1部、手表1只(价值共计人民币410元)。案发后,张某因形迹可疑被公安机关盘查时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分歧】本案中,对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罚,有五种不同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入户盗窃”的“户”解释为:家庭及其成员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生活场所,包括封闭的院落、以家庭生活租用的房屋、牧民的帐篷以及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等。张某虽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撬门入室盗窃财物价值410元,但该套房属于集体宿舍,一般不能认定为“户”。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第二种观点认为,张某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张某虽有进入202室酒店员工单独居住的房间盗窃,可以认定为“入户盗窃”,但未偷得财物,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因此,张某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第三种观点认为,张某进入套房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是,202室套房是酒店员工的固定住所,有供他人家庭生活的功能特征和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特征,张某入户盗窃财物价值410元,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第四种观点认为,张某进入单人房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是,“入户盗窃”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犯,张某进入202室套房酒店员工独立生活的房间实施盗窃的行为,即构成盗窃罪,与是否取得财物无关。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第五种观点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未遂)。“入户盗窃”是刑法意义上的结果犯,对进入202室套房酒店员工集体宿舍的盗窃行为不宜定罪,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对进入员工单独居住的房间盗窃,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因未在这两个房间偷得财物,是犯罪未遂。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未遂)。【评析】笔者同意第五种观点。理由如下:一、正确掌握关于“户”的界定。户是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应是日常供个人或固定多人使用的、不易于外界联系的、外人不经允许不能进入的封闭性场所,这是户的场所特征。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户”的范围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在本案中,酒店员工居住的202室套房设置供个人固定使用的二个房间,是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进入到这二个房间内盗窃,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因此,第一种观点不能成立。二、入户盗窃侵犯的是双重法益。刑法修正案(八)之所以将“入户盗窃”从以前的量刑情节修改为定罪情节,主要在于“入户盗窃”侵犯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权和公民安宁权。固定住所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心理上具有安全、自由、放松和安宁的感受;此外,固定住所一般是存放财产、具有较好封闭性的私密场所,入户盗窃的行为人被发现后不易逃脱,往往铤而走险而转化为抢劫、故意杀人等恶性案件,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入户盗窃”入刑的立法本意在于重点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和提升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同和信心。对入户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不定罪处罚,既不利于打击盗窃犯罪,也不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因此,第二种观点不能成立。三、“入户盗窃”侵犯的是特定空间的权益。刑法修正案(八)中的“户”特定为居民住所,不包括单位的办公楼、学校、公共娱乐场所、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的工棚等。刑法意义上的户,没有绝对要求户内居住的人员必须具有亲属关系,也没有限制单身生活所使用,但却要求住所与外界相对隔离,居住的成员比较固定,为居住成员的生活场所,是公民日常生活的特定空间。如一家人都生活和居住在其长期租住的旅店,以此作为家庭居住场所,此处的旅店就具有了户的本质特征,应以户看待。本案中,202套房三个员工宿舍虽然是员工日常生活的空间,但居住人员相对不固定,秘密性和排他性不强,甚至房间门都没有上锁,外人不经允许也能进入。张某进入202套房其它三个集体宿舍盗窃的行为,还不宜认定为“入户盗窃”。因此,第三种观点不能成立。四、“入户盗窃”是刑法意义上的结果犯。“入户盗窃”的行为人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进入他人住所,在主观上有非法的故意。对于入户盗窃等特殊盗窃类案,有人认为既不要求数额,也不要求次数, 只要单纯地实施盗窃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而无需发生一定的犯罪结果,是一种行为犯、举动犯。笔者认为入户盗窃等特殊类案,是作为与普通盗窃并列规定在刑法修正案(八)中的,这说明入户盗窃、多次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不是新的独立罪名,最后仍是以盗窃罪的罪名来定罪处罚的。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罪,显然属于结果犯。因此,第四种观点也不能成立。五、“入户零盗窃”应当定罪处罚。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与“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列作为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客观要件,说明“入户盗窃”并非要以数额较大为定罪标准。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入户盗窃行为,就构成盗窃罪,而入户盗窃的犯罪形态、犯罪数额则应当属于量刑处罚情节。入户盗窃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毫无疑问属于盗窃罪既遂;对于行为人入户未偷得任何财物,由于未对户主的财产所有权造成实质性的侵犯,应当认定为盗窃未遂。把入户盗窃作为与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等并列盗窃罪的一种客观构成要件,更有利于打击侵财型犯罪,进一步加大了对公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保护。作为私密场所,小偷随意进入盗窃,给群众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同时“入户盗窃”的发案率也较高,社会危害性较大,给予刑事处罚是适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