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谢村登云会1、 历史渊源 良乡镇位于北京西南方向,距市区25公里,辖区面积33.9平方里,下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1.77万人。良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良乡因“地杰人良、碧野清乡”而得名;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历史记载:战国燕时,设中都县。秦汉之际,中都改为“良乡”。清代时,这里曾是京南第一驿站。昊天塔、乐毅墓、关帝阁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演绎着良乡镇悠久的历史文明。张谢村的高跷、江村的梆子等民间传统艺术,积淀了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张谢村位于良乡镇的最南端,该村的高跷会被称为“登云会”,流传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以武跷擅长的高跷秧歌。2、 传承关系 登云会在张谢村流传广泛,从10多岁的孩子到60多岁的老人,均身怀绝技。登云会传承多为家族传承,且角色不变,会内成员以男性居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部分女性被这种传统民间艺术所感染,参与其中。据本村老艺人乔德荣(19001987)介绍,1923年秋冬时节,都点镇七里店老艺人将高跷技术传入张谢村。目前,七里店已无高跷会表演活动。另据红旗漫卷鱼子山上记载,张谢村的高跷会还与“穷人会”与地主集团的斗争有关。1923年前后,张谢村的地主集团主要有八大家,他们控制着村产,欺负穷苦百姓,穷人们就组织起来与地主对抗。地主过年请戏班子唱大戏,穷人们就自己省下粮食请教师教授高跷技艺,在村里组织高跷会,跟地主集团斗“恨”,穷人过年也开心。就这样一代一代的高跷艺人将这种民间的武跷艺术流传了下来。张谢村这个不起眼的京郊小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武跷技艺。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张谢村登云会的历史传承,如有遗漏还请谅解! 第一批传承人,传承时间为1923年。以赵丛忠为代表。赵丛忠,1893年出生,他30多岁时成为张谢村高跷第一代传承人,同代还有李德奎、张连生、乔德荣等成为主要人物。 第二批传承人,传承时间为1926年。以赵书、赵权为代表,负责教授和邀请教头来村传授。赵书,1918年出生,8岁开始学艺。其他传承人:袁德水、钱宝田、李德清、李德龙、赵山、赵丛文、钱士林、钱俭、李月、王耀庭、张海、钱湖、钱水、张朴、张泽、张海、王贵、张连庭、王彦、王顺、李德茂、郁文、刘瑞、袁荣等80位主要人物和乐师。这一时期因表演大跳时是从高高的几张桌子上一跃而下,就像登在云彩里轻轻飘然跃下,“登云会”一词由此而来,从此以后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就都叫张谢村的高跷会为“登云会”了。 第三批传承人,传承时间为1942年。以吴凤麟、钱士超为代表。吴凤鳞,1924年出生,18岁开始学艺。其他还有王月庭、袁德水、李德龙、张朴、王贵、王银庭、王振庭、钱云清、李建、赵永河、钱玉民、赵金良。吴凤鳞,1920年出生,张谢村人,从二十岁左右就开始踩高跷,扮演渔翁一直到1960年。擅长于塑造人物形象。他表演的“渔翁推车”,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过他。对“登云会”各个角色掌握得比较全面,能够教授。第三批传承时期是张谢村登云会人才辈出的繁荣时期,今天张谢村登云会的成员大部分都源自第三批传承人的后代,第三批的艺术造诣至今无法超越,可惜一些影像资料不知去向。 第四批传承人,传承时间为1996年。以刘长生为代表和组织者,传承人还有会头赵环,副会头李建、崔云光、钱宝启。成员:刘彬、赵颖(女)、赵金泽、赵金友、赵金良、刘长锁、赵丽(女)、李琳婕(女)、李振宇、崔红宇、郁亮、周聪、钱如、钱玉昆、赵东磊、赵东劲、赵猛、赵俊峰、张涵、赵潇、钱仲豪、钱凤娇(女)、赵岭、辛松、张振勇、张文勇、刘长海、赵凤、赵闯、李宏、李彦、赵登宇、钱伟等。乐师王国学,1938年出生,熟悉鼓点。李彦的丑鼓表演堪称一绝。李宏、张文勇为大锣的乐师。另外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如:李来福、王平、王民、刘健、赵广等。当代会头介绍:赵环,1938年出生,1945年师从赵权,开始学习药先生角色,1996年秋后开始接任为会头。李建,1955年出生,1980年师从袁德水开始学习公子系列角色,1996年秋后开始接任为副会头。崔云光,1958年出生,1980年师从袁德水开始学习坨头角色。1996年秋后开始接任为副会头。钱世荣,1944年出生,1980年开始学习任务化妆。现所有人物化妆均由其一人担当。3、 基本内容(1) 基本情况 张谢村登云会,是人们要想“登”上云彩,必须踩得高,武艺强,所以又形成了高跷了高跷跷腿高(长140厘米,脚蹬离地100厘米),以表演各种技巧为主的特点,并间以扭逗动作,节奏也较快。登云会的内容是表现梁山好汉上元灯节乔装成踩高跷的艺人混进大名府,借机放火大闹大名府,搭救卢俊义的故事。有十二种角色,每种角色成双,共计二十四人。顺序是:陀头(武松)、挑逗(燕青)、公子(扮花容)、坐子、渔翁(扮阮氏三雄)、渔婆、樵夫(扮石秀)、丑鼓(扮时迁)、俊鼓、打锣、丑婆(扮扈三娘)、药先生(扮吴用)。有时队伍后面还加入几名十几岁的小孩儿,他们可以扮成各种角色,参加集体表演。 登云会从成立时起就指定了会规。会规严格,会内人员不能“卖会”,不图钱、不图吃。入会后如不参加活动,要罚打灯油,出会时自带干粮,表演时演员不能随便离开队伍,要自始至终走完。会员们把踩高跷当成锻炼身体、锻炼毅力的一种有益的活动。(2) 项目特点 登云会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行进表演,队形是两竖排,走“大架子”(指动作和步幅比较大)、“小架子”(动作和步幅小而快,快节奏)。大架子鼓点放慢,适合宽广的地方表演。小架子正好相反。走什么架子,除取决于场地之外,还因角色不同而有区别。如:俊鼓基本是行进中表演,丑姑基本是走小架子。有的角色只能互相挑逗,有的角色则可以在队伍行进中来回走动表演。另一种是固定场地表演(它有分绕场走动和不走动表演两种),主要是技巧的展现,各种角色可在表演中大显身手。技巧动作有集体的,也有个人的,不做技巧的角色始终走基本步法。表演时鼓点越敲越紧,技术动作也随之由易到难,形成高潮。接着锣鼓节奏渐慢,表演队伍围着乐队,缓慢而行,这时乐队中有人唱起了高跷会会歌,一人领唱,众人应和。唱腔曲调高昂,唱词有西厢记、小上房以及歌颂唐太宗李世民和杨家将等内容。 登云会的风格特色是:上身哈腰左右扭,下身屈膝颠、颤、跳,手要圆,腿要活,手脚配合要协调。各种角色所走架板(架势)又有不同特色。例如:陀头的动作,上下起伏大;突出一个扭字;丑鼓的动作,哈腰大,左右对称,走小架子;公子走的潇洒;坐子走的要美、大方、突出在“圆”和“活”上,药先生的动作则自始而终突出“颤”和“跳”。 登云会以武跷为主,他们身着戏服,脚踩木质高跷,有“金鸡独立”、“怀中抱月”、“苏秦背剑”、“渔翁抓车”等精彩表演,每个人物都具有自身角色的绝活儿。他们或腰内挎鼓,或手持小镲、木棒、马鞭,或手舞彩扇,神情各异。优美夸张的舞姿,加上文跷会的变换队形,丑角、逗角的互相对扭,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和传统的地方特色。表演者还要不断上演高难度动作,如:从板凳垒起的足有一房高的大架上跳下,落地纹丝不动,俗称“大跳”。或自己、或被其他队员扯住一只高跷腿,做单腿转身动作,俗称“拉骆驼”、“推花车”。表演过程中,众位角色还要围成一圈,由鼓师主唱,其他队员合唱登云会特有的会歌。例如:会歌春游花草上天台:渔翁之舟拢岸来,你看河边菊,时锦鲜柳出水两边排,出水鸳鸯两边排。大雁归来小燕来,放牛的牧童身背着稻草,你看那打柴的樵夫拐下山来。会歌西厢:那八月中秋好时光,满园中桂花开放喷鼻儿香,莺莺下姐儿正在华亭上坐,张生跳过粉皮儿花墙,这倒把莺莺小姐吓了一跳。这小红娘站在一旁说与端详,他本是退去贼兵张君瑞。到后来传书递柬会会张郎。你们二人普救寺降香见过一面,老妇人将你许配他的身旁,趁着罗伦动怒把佳期会,你看那相思害倒,病在牙床。4、 项目价值(1) 历史价值 张谢村登云会是高跷会的一种,是良乡镇民间花会的重要内容,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技艺高超而闻名遐迩,村中男女老少都以踩高跷作为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张谢村登云会多次参加房山区级、良乡镇级春节花会活动,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张谢村高跷登云会,已经形成该村的品牌队伍,对于我镇文化事业发展、品牌队伍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 文化价值 张谢村登云会集舞蹈、杂技、武术、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能从几张高桌上踩着高跷往下跳,而且落地纹丝不动,在场观者无不膛目结舌。每逢过年过节时,村内都要组织高跷表演活动,男女老少齐参与,场面热闹,营造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3) 艺术价值 张谢村登云会的表演花样颇多,精彩传神。有“多人表演”、“跨越板凳表演”、“麒麟送子”、“串花篱笆”、“拉骆驼”等。尤其是上大跳表演,锣鼓紧凑,气氛紧张欢快,表演者从高高的基层桌子上表演绝活儿后再飘然落下,落地纹丝不动,其高难度如似杂技,表演时惊险刺激,妙趣无穷。要求表演者要具有高超的表演技艺,在当地被称为“绝活”,是值得研究和传承的独特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谈一下“上大跳”的表演者,但凡上的了大跳的都是有过35年高跷表演经验的,上去时是踩着一级一级的板凳上去的,稍有疏忽就会摔下来,所以没有根底的会员,会头是根本不让上去的。再谈一下会歌,唱得了会歌的老人越来越少,如果再不抢救,代表民间地方曲艺的高跷会会歌就要失传了。5、 保护计划(1) 现实状况1、 人员缺乏,年轻队员为了生计,都在外工作,练习时间大量减少,只有少数人可以联系基本功,但因年纪较大和人员欠缺不能进行集体排练,对队伍整体有很大的影响。2、 资金问题,道具服装使用时间过长,不能及时更换,队员们担心安全没有,所以联系越来越少。(2) 五年保护计划1、2011年2013年保护措施深入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建立完善的资料体系,建立培训基地,进一步全面开展培训工作,促进周边高跷会的建设,打好静态保护措施。预期目标对登云会进行全面培训,提高整体水平。2、2013年2015年保护措施基地培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预期目标提高会员素质,打造高跷知名品牌。(3) 五年主要保障措施1、 建立有专家指导的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的领导小组;2、 筹措挖掘、弘扬文化遗产的活动经费;3、 在挖掘登云会这一文化遗产中从三个方面吸取、借鉴外地经验,丰富和加以完善;在鼓乐上,挖掘传承适合现代特色的古文化音乐;在古代舞蹈上,发掘古文化服饰,古文化舞蹈;在绝技和技巧中,深入农村,挖掘古代遗留的绝技和杂耍技巧。4、 镇政府每年筹集7000元用作踩高跷的保护经费。5、 在挖掘踩高跷文化遗产中,注重现代表演与新时代文化艺术的结合运作。6、 成立专业登云会队伍,建设联系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生入职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科技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照明中的应用
- 2025年教育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教学设计探索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签名技术在智能客服系统中的应用报告
- 河南省沁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勾股定理)汇编综合训练试题(解析版)
- 生活服务协议的法律分析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度电商内容营销与SEO优化外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事业单位教师岗位聘用合同规范范本
- 2025年车辆零担运输劳务合作协议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公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三支扶陕西试题及答案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个案护理
- bbc国际音标教学课件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
-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政治 云南卷】2025年云南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真题政治试卷(含答案)
- 培训班老师规矩管理制度
- 炉窑公司现场管理制度
- 无人车项目计划书范文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