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答案) 湘 夫 人(1) 1、 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1) 、闻佳人兮召予,格腾驾兮偕逝。 译:听到湘夫人在召唤我,我要驾车与她同前往。(2)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译:用水菖蒲装饰墙壁,用紫贝壳砌成庭坛。用伴着椒草的泥土涂墙,满屋都有芳香。(3)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译:把缠绕在树上的薜荔编成幔帐,把蕙木剖开来制成房中的隔扇,这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4)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时机不可多得,姑且逍遥,舒适自在。 2、 湘夫人描述的是怎样一个故事?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中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湘夫人描述的是湘水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作者借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与绝望交织在一起,缠绵而哀怨,深挚而执著的爱情纠葛,来表达自己希望为楚国为楚王尽心竭力的忠贞和不为楚王所知的痛苦情怀。 拟行路难(其四) 1、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答案】“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2、 “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1、“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景中有情,不仅写出了凄凉的环境,而且衬托出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2、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诗人为何而忧? 为曹魏统治的前途和个人的命运感到深切的忧虑。杂诗十二首(其 二)1、 开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意境?日落西山,月出西岭,月光将浩荡的夜空照耀的十分明亮,使人感到宇宙的浩淼无垠。这四句描绘出月出东山,清辉洒遍万里的广袤意境。2、“日月掷人去”以下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四句是卒章显志之笔,诗人感叹明月掷人,有志难成,念及此不禁满怀悲凄,直到天亮仍然无法平静。抒写了诗人感概时光流逝的倏忽与事业未就的悲哀之情。今别离(其一)1、 全诗如何集中突出了一个“快”字?“转”、“驰”、“动”、“速”、“快”等动词的连续运用,渲染出现代交通工具(轮船、火车)超乎寻常的快速度。2、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对比的手法,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现代人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夜归鹿门歌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答案: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答案: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菩萨蛮(其二) 1、 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案:“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2、 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了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到:“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此句表面虽说的是“莫还乡”,而实际所蕴含的是一片思乡的感情,“还乡须断肠”是今日之所以“莫还乡”的缘故。委婉含蓄的点明了故乡今日之事物皆使人断肠,诗人有乡不能返的苦衷。 积雨辋川庄作1、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自近而远,富有立体感;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 2、 诗中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尾联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新城道中(其一)1、 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答:第二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2、诗中尾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嬉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国殇 1、 根据你对诗前几句的理解,写一段文字,描绘这场战斗的惨烈场面。(200字左右) (答案略,符合文本描述情节即可)2、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述了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的一场殊死搏斗,场面惨烈,战斗失利。气氛悲壮,歌颂了将士们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烈士壮举的礼赞和对坚毅、刚毅的民族精神的肯定与颂扬。燕歌行 1、 结合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旨在谴责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收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2、 全诗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试举两例分析。 答案:“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以士兵的辛苦久战与将领的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加大了讽刺的力量;结尾两句以体恤士卒的飞将军李广与骄横的汉将军进行了古今对比,意境更加深远。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愁”是此诗的情感基调,那么作者的愁思因何而起? 诗人与好友同被贬谪大荒之地,还彼此隔离,甚至连音书也无法送到,愁思因此喷涌而出。2、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寓情于景。暴风雨中的芙蓉和薜荔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而重叠的山岭,迂曲的江流又阻断了自己与友人的往来,使人愁思无限。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1、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这个事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作者既没有把汉高祖作为一个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英雄来歌颂,也没有从一国之主荣归故里的角度纯客观地描述那种热烈壮观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的眼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幅幅画面。作者构思尤为巧妙的是,他所塑造的这个农民不仅熟悉刘邦的底细,并且在刘邦没有发迹以前,和刘邦还有过一些瓜葛。这样通过他的嘴,对汉高祖嘻笑怒骂,揭露了最高统治者五色锦袍下所藏着的丑恶东西,就显得合情合理了。由于使用了大量符合农民身份的语言,使整组套曲生动活泼,笔锋所至,妙趣横生。 2、第六、七两支曲子是写刘邦的出身和经历的,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第六支曲子是写刘邦的出身,意在指出皇帝刘邦和平民百姓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向皇权的一次挑战。第七支曲子是叙述刘邦在村里的所作所为,着意在揭露刘邦的隐私,一个被达官贵人捧入云端,至高无上的人物,原来有着这么许多劣迹,剥开他虚假的神圣外衣,这皇帝还不如一个正直的平民百姓。对最高统治者进行这样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无情的斥责,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和胆识。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告诉读者,皇帝并不是什么真命天子,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甚至还不如老百姓。 3、结尾一曲可以说是全组套曲的高潮,特别是最后三句:“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换做汉高祖”,余味无穷。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结尾。【答案】汉高祖还乡,结尾结在向他要帐上,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而且最后三句意在指责他至今还想赖帐不还,更使人料想不到。但仔细想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套曲起首写圣驾要来,因为刘邦做了皇帝,要避讳,村里人当然不能直呼其名,只是恭恭敬敬地称高祖皇帝。而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搞不清汉高祖是谁,还以为是另外一位大人物。及至见面仔细辨认,才认出来这个高祖,原来就是刘三。那刘三干吗要改名汉高祖呢?于是“我”从自己切身的遭遇出发,很自然地就会认定改名是为了躲债赖帐。这是符合“我”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心理特征的,在“我”的眼里,始终把刘邦看作是个流氓,作者也自始至终抓住刘邦的无赖行径做文章,把其写成一个丑角(包括对仪仗队扭曲的描写,渲染了一个丑角登场的气氛)。这样全套散曲尾首呼应,而且更加强了嘲讽和抨击的力量。 西门豹治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皆衣缯单衣( 穿 ) (2)弟子趣之( 通”促”,催促 ) (3)凡投三弟子( 总共 ) (4)不能白事( 告诉,陈述 ) (5)民治渠少烦苦( 稍微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以来久远矣。 译::因为这个缘故,城里更加空荡无人,再加上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久了。 (2)、民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 译: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3、概括西门豹上任后做的两件大事。 第一:揭露和铲除官绅、巫勾结,利用鬼神迷信,欺骗勒索百信的罪恶活动。第二: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民田。 大铁椎传(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故尝与过宋将军 ( 访问 ) (2)扣其乡及姓字 ( 问 ) (3言讫不见 ( 完、完毕) (4)但观之 ( 只 ) (5)许不知何许人( 地方,处所 )杀三十许人(表示约数)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译:今天半夜,强盗正约我在某处决斗 (2)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译:强盗本领强且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3、试概括文章内容大鉄椎这个人物的形象。答:大鉄椎是一个相貌丑陋但武功高强、勇力过人、粗犷豪放、深沉神秘的壮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1)、初不自贵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看重;意动用法)(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这样)(3)、余因而实之。(实,证实.)(4)吾将以为袜。(把当作)(5)以书遗余曰: ( 赠送。)2、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译: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2)、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译: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3)、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译: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4)、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3、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答案:作为一篇绘画题记,大多要描述画面的形象,叙说画家作画的过程,交代收藏者的得画经历,总之,不外以鉴赏、考订为主要内容。而苏轼这篇筼筜谷偃竹,却不是一般的绘画题记,它实际上是一篇纪念文章,是表现对于一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的追怀、悼念,因此就不能不打破一般绘画题记的常规写法。作者所要追怀、悼念的不是普通的朋友、亲戚,而是一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况且这追怀、悼念又是因逝者的一幅筼筜谷偃竹的绘画而引起的,所以最好的追怀、悼念,就莫过于充分指出和肯定逝者在艺术上的杰出的创造和成就。这篇文章一开始也就从介绍文同对于画竹的艺术见解落笔。 狱中杂记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1)、余叩所以( 的原因。 )(2)、牖其前以通明 (开窗户,名词作动词。)(3)、每质狱辞( 询问,评判。)(4)、所全活可数计哉 ( 保全,形容词作动词。)(5)、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 ( 用尽。)(6)、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 ( 内外,内外勾结。)(7)、果无有,终亦稍宽之 ( 宽容 .)(8)、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 ( 冤枉 )2、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译: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有不生病的。(2)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译:(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愁愤恨,睡眠饭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所以常常造成死亡。(3)、无差,谁为多与者? 译:没有差别,哪个肯多出钱呢。(4)、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 译:他们不能拿这两个人的性命来换掉他自己的官职,那么我们这些人也就始终没有死的道理了。(5) 、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译:有人问他以往的事情,他就一桩桩一件件地详细叙说,神情面色是那样洋洋自得,好像是在自我夸耀。 3、“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该文是“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但“言之有序”“言而有物”,请将本文的内容做简要的概括。 答案: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的罪恶;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如果 )(2)比及三年 ( 到 )(3)夫子哂之 ( 笑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或者 )(5)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等待 )(6)以吾一日长乎尔 ( 因为 )(7)莫春者,春服既成 ( 同“暮” ) (8)安见方六七十 ( 怎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则曰:“不吾知也。”译:平时(你们)就说:“(别人)不了解我呀!” (2)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4)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呀!3、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各有什么志向?从他们的言谈、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除曾皙外,都“志在为政”,不过国有大小罢了。曾皙主张“以礼为国”,加强教育,最后达到礼治的目的。 子路:直率。冉有:比较谦虚。 公西华;更谦虚。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虚。游沙湖 1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相”的意义。因往相田( 观察 )儿以薄禄相( 相貌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偏指一方 )2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疾”的意义。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病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痛心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妒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快 )3翻译下列语句: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译:庞安常虽然耳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瓷砖五一活动宣传方案策划
- 建筑平台景观处理方案设计
- 长沙心理咨询方案
- 湖北水塔滑模施工方案
- 全面预算咨询方案书
- 学校读书角活动方案策划
- 设计咨询利润处理方案
- 五一美容活动促销方案策划
- 建筑方案设计现场勘察报告
- 咨询方案出错
- 202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育肥猪购销协议书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 水库清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程项目计价结算付款情况统计表
- DL∕T 797-2012 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
- JGJ181-2009T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
- 文言文基础知识测验(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技术 课件 模块九 设备与管线部品
- 柴油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