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学生版.doc_第1页
桃花源记 学生版.doc_第2页
桃花源记 学生版.doc_第3页
桃花源记 学生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阜南县赵集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主备:胡金敏 审稿: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品味语言。3.理解作者理想社会的实质。【学习重点】同教学目标1、2、3。【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世外桃源,如何看待他的理想。【学习导言】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资料链接】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41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写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当然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桃花源记就是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传奇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 1.自由朗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注释阅读,自己独立翻译课文,勾画出疑难句。 3.积累词语A.把握古今异义词。(1)鲜美:古义: ;今义: 。(2)交通:古义: ;今义: 。(3)妻子:古义: ;今义: 。(4)绝境:古义: ;今义: 。 (5)无论:古义: ;今义: 。B.出自本文的成语。(1)落英缤纷: (2)豁然开朗: (3)无人问津: (4)世外桃源: 二、合作探究l、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2、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用原文回答。 3、人们根据渔人作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4、根据以上问题,理清课文结构。三、交流展示四、达标测评1.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为业: 缘: 夹岸: 鲜美: 豁然: 开朗: 平旷: 属: 悉: 怡然自乐: 咸: 问讯: 先世: 邑人: 不复出焉: 间隔: 叹惋: 不足: 既: 诣: 欣然: 2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3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我的收获21. 桃花源记主备:胡金敏 审稿: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品味语言。3.理解作者理想社会的实质。【学习重点】同教学目标1、2、3。【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世外桃源,如何看待他的理想。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朗读课文,思考: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合作探究(一)体味桃花源“美丽、快乐、奇异”的特点。1、桃源之“美丽”。(1)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2)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请选择一个景点描绘出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3)小结:2、桃源之“快乐”。(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哪些人感受到了桃源的“快乐”?他们分别因什么而快乐?(2)小结:3、桃源之“奇异”。(1)引导:美丽而神秘的桃源在何处呢?(3)小结:(二)、深层研讨4、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太守等人寻找桃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将桃花源写得若真若幻,可望而不可即? 5、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该怎么看?三、交流展示四、达标测评1.“皆叹惋”说明了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