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影响的研究_第1页
实行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影响的研究_第2页
实行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影响的研究_第3页
实行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影响的研究_第4页
实行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影响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行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南京两所高校调查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刘 倩指导教师 朱考金摘要:随着研究生收费政策的出台,收费所带来的影响一时间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笔者就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的影响在南京两所高校中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后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大家对研究生收费的赞同程度不高。收费增加了读研成本,促使考研的学生在考研之前进行考虑,以决定是否考研;而决定考研的学生也得在学校、专业和地区之间做出衡量。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对研究生收费存在的担心主要集中在收费的额度和贫困生救助体系方面。关键词:研究生;收费;考研;影响Search on the Impact on Postgraduate Student ChargeTaking the Investigation in Two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as a Cas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Liu QianTutor Zhu KaojinAbstract: Collects fees policy appearing along with the graduate student, people discusses hotly about the influence on collects fees.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n the samp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two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about collected fees on the graduate student to th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 behavior influence. Through the investigated data, the author draw a conclusion that is: first, everybody disagree about the collects fees to the graduate student. Second,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 charge increases the cost, which makes the students to think more about th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 student. But the students decided to tak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 also have to make a decision between the school, the specialty and the area. In the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also discovered a fact that the graduate student worrys about the charge volume and rescues the system aspect.Keyword: graduate student;post-graduate student charge;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Impact前言近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研究生培养经费短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不少人提出要对研究生实行全面收费。截止到2007年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浙大在内的10所高校开始了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试点。虽然只是部分学校开始试点,但是,对于准备通过考研的方式进入这些知名学府的学生又不得不考虑经济这一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运用实证的方法调查受教育主体大学生对于该政策的态度和看法,进一步探讨研究生收费对学生考研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查有助于加深对研究生全面收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为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提供实证方面的参考。一、文献综述(一)相关研究回顾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在国内进行的还不是很多,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讨论收费的可行性以及分析考研热的原因方面。有不少学者运用萨缪尔森的“准公共产品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约翰斯通的“成本分担理论”等理论进行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王效仿的相关文章。1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理论认为研究生教育存在成本,教育成本的支付应与收益相配合,收益多的人应分担较多的成本,收益少的人分担较少。2又如孙也刚从实证研究出发,发现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几乎完全由政府负担,而受教育者本人却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成本投入和收益的不均衡导致了考研的逐渐升温,作者由此建议应由政府、企业、受教育者个人三方合理分担教育成本。3裴劲松等人运用教育投资收益成本分析的有关理论和相关公式,深入探讨了研究生收费标准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大量数据估算出一个具体的收费标准。4另外也有学者反对研究生收费,因为这种收费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5除此以外,也有对考研行为的成本收益进行的调查。如李红霞对考研行为所做的实证研究中就有对考研、读研的成本收益进行的调查。她将考研、读研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心理成本,收益则分为经济收益、心理收益。根据其调查结果可知,考研行为是理性的考研者针对经济发展、制度和政策变迁的影响,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后趋利避害的结果。6在熊倪娟、赵东辉、施祖麟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实际生活中,在决定是否考研时真正影响投资决策结果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们能直观了解到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在薪资报酬力面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大小往往会决定他们最终的决策。最近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工资报酬的差距就会对当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这种差冲缩小,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到,研究生的报考比率会随之下降,相反,如果这一差距扩大,那么报考比率也会上升。7这一事实充分反映了毕业生们的决策随薪资差额这一收益风向标灵敏而动的特点,说明考研热潮的背后其实是投资主体们对各种投资行为的理性选择。再看西方学者对于研究生成本收益方面的调查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西方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对教育投资收益率进行了估算。加里贝克尔研究认为:美国白人男大学生的私人收益率1939年为14.5%,1949年则为13%。在美国,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一直比较高,通常在10%-15%之间,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多数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收益率呈递减趋势。8Williams和Gordon对英国2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收入函数法,估计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13.0%,女性为9.9%。9Bosworth和Ford在英国Loughborough技术大学对261名学生进行调查,估计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22.0%-28.0%,女性为21.0%-26.0%。10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克曼在对我国的教育投资进行研究后认为,中国教育投资的真实经济回报率可能高达30.0%一40.0%。11根据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Psacharopoulos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内部收益率进行了长期研究,其主要结论为:(1)教育收益率随教育层次的增加而递减;(2)教育收益率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12综上所述,研究生收费对于准备读研的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其成本,这一直接后果是读研收益的下降,那么学生对此有怎样的反应呢?研究生收费究竟对考研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之后的文章中笔者会结合调查所得数据逐一进行阐述。(二)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选取南京地区的两所大学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大学,对其中所有大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本人的现实情况以及获取样本的可行性,现以宿舍床号为单位进行抽样,即将每个个体用宿舍楼、宿舍号和床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号,如123193代表12舍319室3号床。抽样时分别抽取标有宿舍楼号、宿舍号和床号的纸,将其组合起来得到一个样本并以此类推得到所有样本。问卷发放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由调查者当场进行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回收率为90.5%。2.资料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运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3.样本总体特征根据频数分析,笔者得到以下数据,调查对象中男生有84人,女生97人;从年级分布上看,大四有160人,其余的为研究生一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从学生家庭所处地域来分,市区学生有79人,郊县学生有53人,农村学生有48人;从学生经济状况看,家庭平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有10人,500-1000元之间的有26人,1000-2000元之间的有51人,是人数最多的,其次是收入在2000-3000元的,有27人,收入在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及6000元以上的分别有12人、9人、8人和8人。而其中考研的为151人,不考的是30人。对于收费政策的认知程度则是有73.5%的人表示“知道”。可以说国家部分高校实行研究生阶段教育收费这一政策在此次调查对象中的认知水平相当高。这为我们之后调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对于收费政策态度的分析 此次调查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学生对研究生收费问题态度方面的调查,包括接受程度、可以承受的收费水平等,另一方面是收费政策出台后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学生对于学校、专业和地区的选择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一)态度经过笔者的调查(详见表1),“不同意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收费”的人总数为71人,占到总人数的39.2%,而表示“同意”的人数为52人,占总数的28.7%,持“无所谓”态度的有58人,占总数的32.0%。可见被调查者中还是有多数的人不赞成对研究生阶段教育进行收费。表1 态度态度人数百分比同意5228.7%不同意7139.2%无所谓5832%再进一步来看,由于自身情况的不同,调查的结果略有差异(见表2),但是不论是按性别分、按地域分还是按收入分,基本上对于这一政策的分歧也不大,态度都是“不同意”的占多数。男女生中表示“不同意”的分别为38.0%和40.2%,女生中表示“无所谓”的比男生多出4个百分点。而按地域分类,来自郊县和农村学生中都是对收费政策表示“不赞成”占多数,分别为47.2%和43.8%,但来自市区的学生中是“无所谓”的占多数为35.4%。参考同类型的调查,个人月收入与收费态度成正比,一般而言,收入越高,赞成收费的比例越高,反之亦然。大家的态度基本上是与收入成反比的,即收入越高,同意收费的人数也越多13。然而此次的调查却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农村的学生中也有40.0%的人同意研究生收费政策的实施,相对的来自高收入家庭(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学生对研究生收费政策的赞成率仅为37.5%,还低于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学生(详见表2)。表2 是否同意收费同意不同意无所谓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按性 男别分 女262631.0%26.8%323938.0%40.2%263231.0%33.0%2、按地 市区域分 郊县农村27121334.2%22.6%27.0%24252130.4%47.2%43.8%28161435.4%30.2%29.2%3、 500以下按 500-1000收 1000-2000入 2000-3000分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6000以上46128424340.0%23.1%23.5%29.7%33.3%22.2%50.0%37.5%5131910542350.0%50.0%37.3%37.0%41.7%44.5%25.0%37.50%26.9%39.2%33.3%25.0%33.3%25.0%25.0%就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学生们对于收费政策的实施还是不同意的占多数(详见前文),而至于同意或不同意的原因各有不同(详见表3)。表示赞成研究生收费的人当中,很多人认为长期以来,资金不足困扰着高等学校:教学、科研设备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生活基础设施不够,无力兴建;教师待遇偏低,师资流失严重,实行研究生收费之后应该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也有利于研究生朝着精英教育的方向发展。除了这种积极的想法,也有不少人认为因为研究生教育是大势所趋,没有办法避免,才消极的表示同意。另外,也有人认为研究生教育不是公共产品,是相对的高消费,应该坚持谁享受谁付费的原则,对少数贫困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给以帮助。而持反对意见的认为,研究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国家会从中获得不少利益,因此培养研究生的费用应该由国家来出。也有部分人是担心学费过高,会加重自己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不赞成收费的。 表3 同意原因人数百分比大学是一种产业,应该收费大势所趋以弥补国家投入不足可以承受只想读研其他11111725621.2%21.2%32.7%3.8%9.6%11.5%表格4 不同意原因人数百分比拒绝大学产业化研究生培养国家获益多,应国家出钱担心读研费用太高无法承受心理压力大其他1938111226.8%53.5%15.5%1.4%2.8%(二)收费标准1.可以承受的收费水平根据对相关调查报告的查阅,并参考目前本科生教育的收费水平,在调查中将收费水平分为1000元/年,1000-2000元/年,2000-4000元/年,4000-6000元/年,6000-8000元/年,8000-10000元/年,10000元以上/年和不能承受。按照不同的收入水平,各个收入水平所能承受的收费水平是不同的(详见表5),500元以下主要能承受的收费水平是1000元/年以下和2000-4000元/年,各占到了这部分总人数的30.0%;剩下的收入段中能承受的收费水平主要集中在4000-6000元/年,占各收入段的比例分别为40.0%、34.6%、29.6%、41.7%、44.4%和75.0%。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总数中,有37.1%的人(即56人)选择的可承受的收费水平为4000-6000元/年,这也是现在江苏各个大学本科生阶段所实行的学费标准。家庭收入水平与人们预计的研究生收入水平之间并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相关性。大家所选择的可以接受的收费水平与现行的本科生阶段收费水平基本持平。笔者猜测,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收费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与现在本科生阶段执行的收费水平(江苏地区)相似,通过多年的适应,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一种收费水平,虽然明知研究生教育较本科生而言又上了一个层次,但还是不希望它的收费水平太高。表格5 可以承受的收费水平可以承受的收费水平1000及以下1000-20002000-40004000-60006000-80008000-1000010000以上不能承受收入500以下5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以上345211002281100135121011110101885465125420000111111100010200113010002.收费的参照标准关于收费标准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108人认为应该按照培养成本的多少来确定学费的多少,这类人占到了总数的59.7%;其次为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定,占到总数的24.3%;随后是按学校类别和按专业冷热,分别为8.3%和6.1%。专业的冷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有直接影响的,但是在此次的调查中并没有被很多人认为是收费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是认为收费应该从研究生的培养成本方面入手。调查中也没有出现“认为收费标准应根据所学专业就业情况区别对待,如对热门专业、社会急需和毕业后工作收入较高的专业应该收费的现象”。13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意见与其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所在地、院校及就业情况不成比例,家庭收入较高、来自市区、郊县的学生与家庭经济收入较差、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意见都相似。在对收费标准进行变量控制即控制了“专业”这一标准后,大家的答案是“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应该收取更高的费用”,选择这一项的有88人,占总数的48.6%。表格6 收费标准人数百分比培养成本专业冷热学校类别毕业生就业情况10811154460.7%6.2%8.4%24.7%表格 7 哪些专业应收取更高的费用人数百分比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其他2288531212.6%50.3%30.3%6.9%3.关于收费时间问题 收费时间是落实收费教育的重要环节虽然,对硕士生实行收费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但是,要真正实行起来并不是易事。从去年的外界猜测到今年的落实,现在仍在人们的热切关注中。而作为收费之后最直接的受影响人对于收费实施的时间有何想法,为此,在调查中设计了5个选项,即今年、明年、3年后、5年后和一直都不实行。 调查结果显示,赞成“3年后”和“一直都不实行收费”的学生各占28.2%,为最多的,学生赞成“5年后开始收费”的为26.5%,赞成“今年(2006年)和明年(2007年)”的一共只有26人,占到总人数的14.8%。总得来说,大家都不希望自己读研的那一年是开始实施收费的时间。三、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的影响研究生实行全面收费,与之前有公费名额的时候相比,读研的成本增加了,人们在选择学校、专业甚至学校所处地区的时候明显与之前有了不少的变化。以下是笔者根据这次的调查数据归纳出的一些影响。(一)收费影响考研与否首先,在选择是否考研的时候,基本上是家庭收入越高的选择考研的人数越多(详见表8)。多数人在决定是否考研的问题上,已经把经济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因素进行考虑了。一方面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要考虑的是读研所能带来的收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权衡,并最终做出决定。根据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Psacharopoulos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内部收益率进行了长期研究,其主要结论为:(1)教育收益率随教育层次的增加而递减;(2)教育收益率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12因此,如果接受研究生教育不能使自己今后获得更大的收益,一部分想通过读研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的学生可能会在此时选择放弃,转而将经历放到找寻合适的工作中去;另一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可能因为读研费用的增加而退缩。表格8 收入*考研选择交互分析是否考研是不是按收入分人数比例人数比例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6000元以上52238241095850%84.6%74.5%88.9%83.3%100%62.5%100%54133203050%15.4%25.5%11.1%16.7%0%37.5%0%其次,选择考研的人中对于“是否一定要读公费的学校”的态度(详见表9)是基本不因为费用问题而考虑放弃报考,绝大多数的人觉得就算是自费也要读研,那说明他们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迎接研究生全面收费的,而接下去的一题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观点,在面对心仪的学校的时候,即使收费大家还是愿意报考。虽然看之前的数据学生们对于收费政策的认可程度并不高,但是真正选择考研的学生当中这方面的考虑已经相对成熟,对待收费政策也显得更为理性。相信在社会经济越发发达的将来,人们面对收益逐渐降低的读研会有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只有真正认为考研是有价值的人才会去报考,就向霍曼斯的价值命题说的那样: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行动对他越有价值,他就越有可能去执行这个行动。14表格9 对自费的态度无论是否公费都会读吗 是,即使自费也会读否,只有公费才读考研12717表格10 对心仪学校的态度如果心仪的学校实行全面收费,还会报吗考研不考研会12416不会2413(二)收费后学校、专业、地域的选择更加谨慎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28.2万人报名,与去年相比增加7000人,幅度仅为0.5。上海、北京等研究生报考集中的地区,都出现了报考人数的下降。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研招办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2007年减少了5777名,减幅为2.5%。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在报考上海研究生人数1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的同时,广东、辽宁、湖南等地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同时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15 在考研人数减少的背后,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数减少的问题,而是人数的一个重新整合、分流的过程。人们对于收费后学校、专业、地域的选择更加的谨慎和理性。呈现出以下这些特点:(1)学生们报考的基本方向还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但不排除中西部知名院校。考生志愿最集中的10个省市是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想要通过考研落脚于发达地区的人仍然很多,只是与之前相比也有不少的考生们会选择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知名院校来就读,这样一来既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又可以节省一定的开销,而且可能之后的就业机会会增加,这实在是一种避重就轻的好办法。(2)报考依然集中于知名院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报考人数最多的10所高校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既然所有的学校都要收费,而知名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相对的会好一些,同等条件下的竞争力也会强于一般院校,那么选择知名一些的学校就读的收益会相对大些。因此,就读知名院校可能成为之后很多考研人的一个奋斗目标,是否会由此又产生新一轮的“名校报考热潮”,这些则有待日后的观察。(3)专业的选择更侧重于应用性强的专业。全国报考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仍是工商管理、法律、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外科学、金融学、英语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内科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其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学术型专业的身影,学生们的首选还是一些就业前景比较好,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的专业。 科尔曼认为人们的价值和信念来源会影响到个体的偏好和选择,成为内化共享的价值、规范对人们的选择行为有影响,即合理性的选择会产生行为者期望的达到的合理性结果。16收费之后带来的收益的减少是促使他们进行思考的诱因,而人们在选择考研与否、选择怎么样的学校和专业来报考,实际上是一种将现实情况和自身情况相结合,并且希望通过这样的结合来达到利益最大化所形成的结果。现实社会,对利益的追求使得人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将收益放大,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而选择考研、为了获得更好的回报而选择知名院校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应证了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四、结论与建议通过这一次的调查研究发现,实行研究生收费政策对于考研行为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单从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来看,增长幅度较往年而言有了明显的下降。有不少考生在准备考试的同时,对于目标学校的奖学金充满希望,这也可以看作是研究生收费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近几年来,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日益增长,有些专业人才储备已经达到饱和。“研究生考试热”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无关系,许多大学生本科毕业无法找到另人满意的工作,于是就把考研作为一种出路或者是逃避现实压力的方式。这样一来,国家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于研究生的培养。在高等教育公共经费不断萎缩的情况下,让个人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实行全面收费有利于减少盲目考研的人数 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家研究生教育投资的经费同其它国家相比仍比较低,此外地区、校别、专业差别、不同地区的研究生之间、不同学校的研究生之间、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研究生之间,其未来的预期收益客观上存在着较大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落实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谁受益谁分担,收益多的主体,分担较多的教育成本,收益少的主体,分担的教育成本也相应减少国家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国家承担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剩余部分则应由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捐赠共同分担”。从根本上增加了研究生的培养经费,使得研究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另一方面,经济因素的介入,可以使得准备考研的学生及其家长能够更加理性的来面对考研这一问题。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者收入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获得的人力资本的大小所决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因此,要想缩小收入差别一种方法就是缩小人们对人力资本(健康、教育、在职训练和其他职业训练等)投资的差别。其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工人较高的生产能力,较高的生产能力又引起较高的收入。人力资本理论暗示着一个基本的假设:教育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得到更大的利益,人们可以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来获得。但是现在想要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必须承担相应的费用。对于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生而言,如果考取并攻读硕士研究生,则他可以在毕业后得到比本科毕业生更高的薪资报酬。硕士生和本科生之间存在并有逐渐放大趋势的薪资差距就是这项投资的收益;而他要为这项投资支付的成本则包括为考研而支付的费用(报名费、资料费、参加各种辅导班的费用等)、读研期间缴纳的学杂费及如果不读研而去工作可以得到的薪资收入这三部分。实际上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做出是否考研的决策时是在两种不同的薪资收入流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本科毕业立即参加工作,则他很快就可以获得薪资收入,但这种薪资收入不会增加到很高的水平;如果先读研后工作,则在最初的三年中他将没有薪资收入,而且由于放弃了工作,还要背负机会成本,再考虑到考研和读研所需缴纳的各种费用,则其收入为负。在毕业最初,硕士生的薪资会比与他同龄但上龄较长的本科毕业生的薪资要低,但很快他的薪资就会上升并超过本科生的收入。7正如中国古代的管子说的“人性即人的需要”,人之情,见利无不进,见害无不退,两害择其轻,两利择其重。人的本质属性是经济性,套用经济学中对“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就是“趋利避害”。这说明人在面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是选择“趋利避害”,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考研的泡沫正在消散,人们的选择开始理性起来了。此外,我们还不可以忽视心理因素对考研行为的影响。在考研的学生中部分是理智,他们在选择考研的时候早已经将自己的收益与成本进行过分析,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部分盲目跟风考研的人,这部分人可能只是因为周围很多人考研而去考,这种“从众”的行为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而不是个体真实的、不受外力影响的行为。当读研需要付费的时候,不少盲目考研的人就被迫的来考虑是否还要继续读研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在选择考研时候更加理性,同时部分想通过读研来暂时逃避工作的人也不得不理智起来。(二)实行全面收费有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今年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告一段落,从各大媒体的报道来看,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较往年只有小幅增长,特别的是北京、上海等地考研的人数反而呈下降趋势。北京不少著名高校的报考人数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北大亦降低9%左右。15在收费政策确实实施的第一年,考研也不再是很多应届毕业生的首要选择,这其中我们不能忽略了收费政策实施这一因素所起的作用。在笔者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也向笔者反应了他们对于收费政策实施后配套措施的落实情况的期待和担忧,主要是集中在弱势群体的补助等方面的问题。在收费政策实施之前,很多人都对不少学者也认为收费政策实施之后会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心理负担等等。为此,笔者也有相同的担心,虽然说据说不少的学校都出台了奖学金制度、补助制度,而且数额都不小,但是真正的落实情况如何、所起的作用大小仍然无从知晓这些是研究生收费政策刚出台后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在看到问题、心怀担忧的同时也应该想到,问题的暴露也可以是加速问题解决的一个途径。实行研究生收费政策之后,如果可以尽快地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必然有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究竟该如何进行改革,我们也听到看到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知名专家学者所做的研究论证,我想,在此也无须笔者重复。研究生收费制度才刚刚实施第一年,对于它的利弊我们还需观察一段时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落实使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又朝前迈进了一步,也让我们身边的考研者不得不考虑是否还要坚持考研。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希望看到确实落到实处的改革,在贫困生的资助方面,希望能看到进一步的更为切实可行的行动。以下就高校将会实行的奖学金制度和补助制度提出一点个人的想法:(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完善特困生补助制度,针对我国地区间的不平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各高校应每年从学费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于特困生和研究生本人及家庭突发事故的补助,使家庭特别困难和遭遇事故的学生获得一定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有条件的省市政府还可以考虑实施向优秀特困研究生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政策。(2)继续实行普通奖学金制度,普通奖学金制度是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的一项极为重要的配套措施,从学校收取的研究生学费中提出部分作为奖学金基金。但普通奖学金并非助学金或生活补贴,要突出奖学金奖学、助学,鼓励积极竞争的功能。要明确奖励条件,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等,学生申报,严格审批,以激励研究生努力学习,搞好科研。另外,可以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并适当提高奖励额度,扩大授奖面,让优秀的贫困学生通过所获得的奖学金缓解在读期间面临的经济困难,安心学习,完成学业。(3)特别照顾预期收人较低、在读期间难以获得兼职、导师科研经费也有限的冷门专业和文史哲学科,在奖学金、补助金方面要重点照顾。对于地处贫困地区或自创能力难以支撑足够奖学金名额,目前国家又特别需要的学科和专业,应由中央则政或地方财政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基金进行财政支持,以保证这类学科不因经费短缺而后继乏人,也不因受到政策保护而盲目发展。另外,很多人认为研究生收费限制了部分学生的选择,从笔者的观点来看,研究生收费只是国家在控制研究生招生人数方面所采取了一种手段。前几年,国家教育政策允许高校根据需要适当扩大自己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幅控制在30%之内即可。因而,很多学校开始了研究生大扩招,和本科生一样,研究生教育也开始了“批量生产”。然而由于很多院校不顾实际情况的“大口吞”,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很快由以前的“吃不饱”状态变成“消化不了”的状态。由于师资及实验室的配置不足,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很难得到较好的学术提升。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一学期都见不到导师的面。随后,“批量生产”下的研究生,也开始在就业市场上品尝这一教育模式带来的苦果。由于研究生供给数量的增多及学位整体含金量的减少,研究生就业越来越难。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意识到“做大”不等于“做强”。为了维持自己的教育水准,部分学校、尤其是重点院校一直严格控制自己的招生名额。“高等教育长期迅猛发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田永伟表示,师资及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直这样高增长下去。而在诸多问题面前,高校和相关主管部门也开始了反思。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十一五”期间,研究生培养将严格控制在5%的增长幅度,特殊情况也不会超过10.0%。“较之前几年,现在招生额增加幅度小了,报名增幅自然也会相应减少,不然,就要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而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入学门槛。”天津大学某老师如是说。可见,表面上看起来是由于研究生教育收费而引发的“考研降温”,它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本科生扩招、研究生学历不再“吃香”、“新读书无用论”等因素综合起来的连锁反应。研究生收费只是这一系列政策的敲门砖,其关键还是要引起人们对读研的一个更加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在于收费本身,更不是在于制造教育的不公平,相信经过这样的“小幅震荡”,研究生报考和就读仍旧会回到一个稳定发展的位置上来,而人们的一些担忧也会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渐渐消除的。致谢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朱考金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指明方向。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朱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尽的关怀,在此谨向朱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 王效仿.研究生收费的必要性及收费可能产生的现实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10-15.2 史万兵,丛日娟.关于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1):29-35.3 孙也刚.成本补偿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24-30. 4 裴劲松,袁伦渠,赵忠义.研究生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2):7-13.5 王向东,庞青山.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及其对策J.交通高教研究,2004(1): 26-33.6 李红霞.对当前“考研热”的调查与经济学分析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两校为例J.青年研究,2002(3):11-18. 7 熊倪娟,赵东辉,施祖麟.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道“考研热”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24-32. 8 加里 贝克尔.人力资本投资M. 赵宏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45-355. 9 Williams G&Gordon A. Perceived Earnings Functions and Exante Rates of Return to Post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nglandJ.Higher Education,1981(10):447-458.10 Bosworth Ford. In come Expectations and the Decision to Enter Higher Education 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85(10):31-36.11 詹姆士 J 海克曼.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 曾湘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3-124. 12 Psacharopoulos. 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 Global UpdateJ.World Development,1994(9):22-28. 13 张维军,王忠山,魏汝会.对硕士研究生实行收费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11-18.14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93-194.15 刘佳,谢秋争.透视考研热降温N.北京商报,2007-01-23.16 Coleman J Fairer. Rational Choice Theory: Advocacy and CritiqueM.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1992:245-246.附录实行研究生收费对考研行为影响调查(一)基本信息1、 您是几年级的学生 _2、 您的专业是(请填写全称)_3、 您来自于(高考前户籍所在地)_4、 您家是属于_A. 市区 B. 郊县 C.农村4、您的性别是 _A. 男 B. 女5、请估算一下您全家平均每月的收入是_元(平均值)6、您父亲的文化程度是_,职业是_7、您母亲的文化程度是_,职业是_(二)对收费政策的认知1、您是否知道从今年开始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在内的10余所高校将对研究生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半公费半自费改为全部自费?_ A. 知道 B. 不知道2、 对研究生自费上学,您的态度是_?A. 同意 B.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