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概述1.1项目背景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最便捷的水、陆、空联系枢纽。景洪市还是我国、云南省到东南亚、南亚旅游和货运的集散地,是我国同时开通陆上、水上、空中通往东南亚三国的唯一州市地区,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处亚洲公路网出入口的州市地区,是中路国际大通道的前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地缘优势十分突出。借助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景洪市已被云南省政府定为参与中、泰、缅、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经济区计划的中心城市。“十一五”时期,景洪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二五”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等因素要求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快速增长、运输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景洪市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交通结构,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因此,尽快研究制定适应“十二五”发展新要求的交通发展对策和措施,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在此背景下,景洪市交通局委托江苏省交通规划院开展景洪市“十二五”交通规划。1.2规划目标 1、系统总结“十一五”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2、分析景洪市发展形势。3、根据景洪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形势,分析景洪市交通发展的要求;从切实指导全市交通建设有序开展出发,研究“十二五”期间交通发展目标,明确“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4、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成为景洪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技术性指导文件、领导决策的重要支撑。1.3研究特征年 基准年:2008年 特征年:2010年、2015年、适当展望远景2020年1.4规划范围和对象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景洪市域6959平方公里,包含下辖1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81个行政村,710个自然村,不包含城市规划区,但包括与主城区的衔接规划。2、研究内容公路、水运、铁路、航空、枢纽等的区域交通发展规划。1.5研究过程2010年3月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发改委下达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景洪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对各部门各专业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2010年4月 景洪交通局联系我院开展景洪市“十二五”交通规划研究。2010年5月 大纲形成,当月项目组赴景洪交通局汇报大纲,得到交通局认可,按照大纲编制思路,能够满足编制要求,并在交通局带领下前往各部门搜集资料。2010年6月-8月 形成征求意见稿。2010年9月-11月 征求意见。2010年11月下旬 根据各部门反馈意见,对报告进行完善,形成送审稿。第二章 发展现状分析2.1 景洪市经济发展现状2.1.1 自然地理概况景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是全州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中心。东临江城县和勐腊县,西接勐海县、澜沧县,北连普洱市,南与缅甸接壤,紧邻老挝、泰国,国境线长112公里。景洪城位于澜沧江和流沙河之间,澜沧江由北向南穿城而过,昆洛公路从东到西越境而出。景洪市东西横距98公里,南北纵距112公里,土地面积695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5%,平坝占5%。地形北高南低,境内山脉走向多由西北至东南,北部是无量山尾梢,有菠萝大山、三达山、关坪山、曼岔大山、基诺山等,西部是怒山余脉,有安麻山、路南山、广西边山、勐松西山等。境内河网密布,沟壑纵横,共有江河71条,皆属澜沧江水系。景洪是全国少有的湿热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静风少寒,基本无霜,一年分干季和湿季。当年11月到翌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湿季。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300小时,风向多为西南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0.51.5米/秒。景洪市居住着傣、汉、哈尼、布郎、基诺、拉祜、彝、瑶等13个民族。2008年末,辖区有人口115865户,390311人。少数民族人口27237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农业人口2333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图2-1 景洪地理区位示意图2.1.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景洪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增加投入,促进消费,强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3亿元,增长16%(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17亿元,第二产业17亿元,第三产业2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72746,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2.2 景洪市综合交通现状2.2.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公路预计至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338公里(不包含农场公路),其中:国道166公里、省道101公里、 省管县道167公里、地管县道217公里,乡村公路里程达2687公里。景洪市农村公路中,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有6公里,四级公路有1155.67公里,等外公路有1754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沥青路面有220公里,水泥路面有36公里,砂石路面有983公里,无路面有1675公里。 航道、港口景洪市辖区有两条江(澜沧江、小黑江),15个水库,但真正能具备船舶通航的水域只有澜沧江。澜沧江在景洪市辖区内只有108公里,西起南果河电站,东至罗梭江岔口宫丙山止。在全市辖区内有15道民间渡口,经市人民政府已审批具备合法手续的渡口有10道,其余5道渡口至今未经审批,还属于民间渡口,渡运量比一些已审批的渡口量还要大。“十一五”期间,景洪建设了曼迈桑康水库景区码头,勐罕镇渡口码头、14公里、4公里渡口码头、库区电站码头。 航空西双版纳机场位于景洪市城市的西南,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5公里,机场于1987年12月1日动工兴建,1990年4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飞行区等级为3C。1995年底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国籍飞机开放的航空口岸,1997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为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九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先后两次对机场进行了改造,1996年建成了面积为3931平方米的国际航站楼;2000年改造了国内航站楼,使面积增加到4870平方米,并与国际航站楼联成一体。1995年西双版纳机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口岸机场,目前也已开通了昆明、重庆、成都、广州、武汉、长沙、桂林等国内十余航线及到泰国曼谷等地的国际航线。每天有610个航班,即将开通至仰光、万象等航线,为省内仅次于昆明的第二大航空口岸。2009年客运吞吐量达到了163.7万人次。机场建成运营至今,州、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对机场的建设十分关心,并加强了安全运输监督,使之成为了版纳最快速、最安全的交通运输线。 铁路目前,景洪市境内尚无铁路。图2-1 景洪交通现状图2.2.2 综合运输量现状2.2.2.1 客运作为州府所在地,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州的人员交流和物资集散中心。在快速发展的州域客运市场中,景洪市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1991年以来,景洪市全社会客运量占全州客运总量的比例在57%至83%之间波动,平均为68%。2008年,景洪市综合客运量达到1640万人,占到西双版纳总量的76%。 西双版纳州及景洪市历年全社会客运量 表2-1年份 客运量(万人)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景洪市占全州的比例(%)1991 424291681992 534304571993 558322 571994 66241863 1995 726599821996 782621791997 1172 671571998 1022696681999 1132657582000 871579662001 953678712002 1021674662003 965670692004 1227783632005 1297956732006 18581374742007 194215297820082167164076注:参考景洪公路运输枢纽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图2-1 景洪市全社会客运总量变化趋势图图2-2 1991-2007 年景洪市全社会客运量占全州的比例从各种运输方式承担的客运量比例来看,公路运输在景洪市综合客运体系中一直居主导地位,公路客运的分担比例基本上均维持在80%以上。尽管2000-2004年间受西双版纳机场投入运营的分流影响,公路客运量所占比例由98.1%降为84.9%,但从2005年开始又有所回升,2008年公路客运分担比例达到了90.0%。景洪市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及比例一览表 表2-2年份客运量(万人)分担比例(%)公路水路航空合计公路水路航空199032042326981119912805629196221992290593049523199330711432295051994393124418940619955443525999118199655026962189011199759117967188012199860419169687013199952111356577902120004931855798501520015851926788601420025831906748701320035741956708601420046651117783850152005833112295687013200612132159137488012200713472180152988012200814761163164090010增长率(%)1991-199511-68813-1996-2000-2-2010-1-2001-200815101115-注:参考景洪公路运输枢纽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2.2.2.2 货运在快速发展的州域货运市场中,景洪市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西双版纳州的货物运输组织也主要是由景洪市承担。1996年以来,景洪市全社会货运总量占全州货运总量的比例在35%至91%之间波动。2008 年,景洪市综合货运量达到703万吨,占西双版纳总量的87%。 西双版纳州及景洪市历年全社会货运量 表2-3年份 货运量(万吨) 景洪市占全州的比例(%)西双版纳州景洪市1996 391 23259 1997 60421235 1998 7563344 1999 68336253 2000 61931150 2001 62130148 2002 654 34452 2003 69042060 2004 119344537 2005 110167060 2006 109199191 2007 85461872 200880670387注:参考景洪公路运输枢纽货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图3-13 景洪市历年全社会货运量图3-14 景洪市历年全社会货运量占全州的比从各种运输方式承担的货运量比例来看,公路运输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尽管2001 年以后公路货运承担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公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总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90%以上,在景洪市的综合货运体系中公路货运的优势非常明显。 景洪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及比例一览表 表2-4年份分担比例(%)公路水路航空合计公路水路航空199534830351991019962302023299101997210212139910199833311335990019993602136399102000308313129910200129741302981020023311313459640200340713142197302004431141446973020056393016709550200695139199196402007577401618937020086683327039550增长率(%)1996-2000-2050-2-2001-2008945510-注:参考景洪公路运输枢纽货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2.3 交通发展现状评价2.3.1 发展成就1.公路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十一五”期间,景洪交通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景大公路由四级提升为二级,绕城公路有序推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撑。到2010年,景洪市初步形成以国道213和国道214为骨架,利用县道、乡道沟通各乡镇的公路网络。通往地州市府所在地公路均为四级以上沥青路面;通往口岸公路也均为四级以上沥青路面。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乡镇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共建成农村公路629.26公里,总投资13196.53万元;农村公路桥梁共11座,全长308.314米,总投资472.4235万元。“十一五”末农村公路规模达到1435.26公里。景洪市于2009年提前完成了“村村通”工程,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农村公路分年度具体建设完成情况如下:、2006年通达工程,公路全长15公里,总投资240万元。、2007年通达工程,公路全长182.8公里,总投资3580万元。、2007年追加通达工程,公路全长59公里,总投资1174万元。、2007年路网改造工程, 基诺山乡扎吕村通村公路,建设里程4.3公里,总投资178.24万元。、景洪市2006-2007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工程, 公路全长47.3公里,总投资341.4万元。、2007年兴边富民工程,景讷乡大寨至大桥公路,建设里程15.79公里,总投资159.99万元。、2007年经济干线工程,大渡岗大干坝至新山公路,建设里程34.63公里,总投资176.8万元。、2008年克木人项目,公路全长33.5公里,总投资1005万元。、2008年通乡油路工程,景哈乡至八分场公路,公路全长25公里,总投资1839万元。、2008年通达工程,公路全长78.2公里,总投资1174万元。、2008年县道景讷公路大修工程,公路全长10公里,总投资520万元。、景洪市20082009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交通建设项目:昆格村委会曼坝老至曼蚌汤公路、跳坝河村委的新山至跳坝河公路、跳坝河村委会芹菜塘至新田坝公路,全长19.05公里,总投资250万元。、2009年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普文镇试验林场至联合村公路,全长7公里,总投资82.6万元;景哈乡曼龙至官木公路,全长24.5公里,实际修建里程23公里,总投资248.6万元。、勐龙镇南盆村委会龙秋大寨公路,全长10公里,总投资68.9万元、云南西双版纳灵长类模式动物中心进场公路,项目位于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委会,全长2.37公里,总投资207.2万元。、嘎洒镇南联山至曼弄枫连接线公路,全长2.32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3.5米,手摆石路面,总投资76.8万元。、基诺山巴卡村委会公路,四级沥青路面,全长1.7公里,总投资129万元。、其它农村公路桥梁工程,完成普文镇蔬菜队1-40米纲吊桥,全长64米,总投资21.8895万元;普文镇大窝塘龙潭河1-8米板桥,全长19.98米,总投资13.458万元;普文镇称杆村委会李宝田村马鞍山2-8米板桥,全长27.5米,总投资27.9802万元;基诺乡巴来村委会小巴洒村桥18米板桥,全长15.18米,总投资37.041万元;基诺乡巴来村委会巴来小寨村小组18米板桥,全长16.04米,总投资19.7999万元;基诺山中学人行天桥;全长22.104米,总投资33.2758万元;大渡岗乡曼岔村桥梁工程2-16米预应力空心板桥,全长44.01米,总投资116.1791万元;勐龙镇班南坎1-18M装配式钢桥,全长24米,宽5.85米,总投资32.9万元;勐旺乡瑶家村委会大寨村小组1-10米现浇空心板桥,长22.9米,建设资金29.6万元;勐旺乡瑶家村委会懒板凳村小组1号1-16米预应力空心板桥,全长26.3米,总投资70.6万元;勐旺乡瑶家村委会懒板凳村小组2号 1-16米预应力空心板桥,全长26.3米,总投资69.7万元。(19)、2009年通达工程,公路全长58.3公里,总投资1745万元。2.水运码头建设逐步推进“十一五”期间,景洪市完成曼迈桑康水库景区码头、勐罕镇渡口码头、14公里、4公里处渡口码头、库区电站码头。澜沧江在景洪市辖区上游已形成一个库区,渡口有5道,未经审批属民间农业生产渡口;库区下游有10道渡口。3.民航系统已取得较大成绩“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机场扩建有序推进中,主要是对国内航站楼进行改造。西双版纳机场为国际口岸机场,已开通了昆明、重庆、成都、广州、武汉、长沙、桂林等国内十余航线及到泰国曼谷等地的国际航线,为省内仅次于昆明的第二大航空口岸。4.运输生产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景洪市的综合交通网完成客货运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客运量增长迅速。2008年共完成客运量1640万人次,比“十五”末增长了72%,完成运量703万吨,比“十五”末增长了5%。2.3.2 存在不足1.综合交通发展不平衡景洪市公路、水运和航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铁路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十一五”期末,景洪市尚无铁路线直接利用,综合交通网络未能统一布局,协调发展。2.公路结构尚欠均衡景洪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虽然已有较为长足的发展,但作为祖国西南的对外门户,身处运输大通道的重要位置,景洪市对外交通高等级公路比重仍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洪市群众出行及大量过境交通的出行。景洪市地管公路中,技术等级较高的为二级公路,且里程仅为6公里,其余都是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同时,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里程所占比例比较高90%多,每逢阴雨天,公路运输极其困难,个别路段经常出现塌方和泥石流现象,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制约社会及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3.水运潜力仍待挖掘澜沧江黄金水道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在景洪市辖区内有15道民间渡口,经市人民政府已审批具备合法手续的渡口只有5道;其余10道渡口至今未经审批。“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码头中,尚有勐宋渡口码头、曼听渡口码头、16公里处渡口码头、曼飞龙水库码头、曼么耐水库码头未能完成,大大制约了景洪市水运系统的运输效率和效益。4.机场集疏运系统尚需完善西双版纳机场目前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对景洪市乃至西双版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为西双版纳机场集疏运服务的高等级公路仅有机场高速和国道214,未能形成能力充分、结构均衡的机场集疏运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机场优势的发挥。5.客货运场站建设滞后景洪市站场建设相对滞后,客、货运经营主体分散、负担重、效益差、积极性不高。农村客运网络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缺乏整体规划指导。作为面向东南亚大型枢纽中心的基础配套设施尚未建成。6.交通建设资金保障能力仍然严峻交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筹资渠道和融资能力等资金保障能力还较脆弱。交通建设难以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更难以转变为社会行为。良性、稳定的筹融资体制尚未构建,交通建设筹融资体系缺乏,地方财政无力支撑交通建设。2.3.2 经验借鉴丘北经验是指云南省东南部的丘北县在建设发展当地公路交通网络,培育农村客运市场,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丘北县盛产的辣椒,风景优美,林业发达,是云南省度假休闲基地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优质烟叶基地。因此当地的公路交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发展公路交通的过程中,丘北县各级各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建设农村公路网络、培育农村客运市场、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网络、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丘北县实际的工作模式,给其他地区发展农村公路网络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1)在培育农村客运市场方面,丘北县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区别不同情况减免营运税费,压缩营运成本,降低客运票价; (2)在农村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方面,按户籍式的管理方法,建立了农村机动车和驾驶员登记簿,实现“一车一档”,并对车辆、驾驶员实行“一盯一”的管理方式,强化了源头管理; (3)在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方面,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养”的原则,通过出让农村客运班线经营权,鼓励私营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修路、护路,改善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 (4)在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丘北县选评村委会主任或支书兼任交通协管员,选拔知法懂法、办事公道的人员担任基层监督员,初步构建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 (5)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印发了交通安全宣传手册,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第三章 发展形势与需求3.1发展形势3.1.1 政策环境1、国际门户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景洪市被云南省25 个“兴边富民工程”县市之一。“十二五”时期,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先导作用和基础作用,打破行政区域束缚,加快交通一体化进程,构建一个联系更加紧密、对外更加开放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重点加强与临近市县、相邻国家等地区的对接,谋求合作共赢,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机构改革的深化推进云南省“大部制”改革正在实施,目前云南省部分州、地级市、县已经完成县(市)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十二五”期是县市交通系统机构改革深入落实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围绕“整合交通运输行政资源,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总体要求,深化“大部制、大交通”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平稳承接相关职责,加强其职能转变后应对措施研究,提升行业管理能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发展。3、燃油税费改革理顺税费关系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燃油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也是理顺税费关系,建立依法以税筹集交通运输发展资金长效机制的重大举措。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燃油税费改革后,原先利用交通运输规费质押贷款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的融资平台出现了新的情况,各地交通运输建设与养护资金的拨付管理出现新的变化;取消二级公路收费还贷使普通公路的建设与发展面临新问题。景洪市高等级公路比例相对较低,现有公路的管养,基本依赖州、省、国家的补贴,“十一五”期间,公路的管养仍存在较大的缺口。因此,“十二五”期,需要结合成品油税费改革,探索交通长远发展的投融资新体制,借鉴省内外好的经验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促进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3.1.2 经济环境 “十一五”时期,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景洪市被列为云南省 47 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市、30 个工业园区重点规划县市和 15 个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县市之一,这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景洪市自我发展的能力。景洪市紧抓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5%,景洪市经过了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十一五”黄金时期。目前景洪市GDP居全省第23位,2008年景洪市曾提出:“举四手借外力,以景洪速度推经济发展,到2020年景洪市经济跃入全省前十强”的经济发展目标,景洪市的经济发展任重道远。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需求的增长,无论是市民随着收入的增多而增加的出行需求,还是企业随着生产的扩大而增加的运输需求,加上景洪市较发达的旅游事业,都对交通部门提出了更多更大的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交通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降低交通成本,带动物流成本、商务和制造业成本的降低,进而带动经济成本的降低,提高景洪市竞争力优势。3.1.3 社会环境1、“改善民生”成为重要取向国家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满足人民群众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求。“十二五”期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民生的改善,社会发展今后重要着眼点将以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幸福感为首要目的。景洪市是多民族聚集的城市,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方能有效地促进景洪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各民族村之间已经实现村村通,但部分道路存在硬化率低、路幅窄等问题,建议“十二五”期间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民族村的团结稳定的发展。交通运输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服务水平,统筹区域、城乡之间一体化发展,保障民生幸福。一方面要注重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提供“量”和“质”同步提升的高品质运输服务,另一方面,满足多样化的百姓出行需求,在发展高端交通产品,提供高端运输服务的同时,更要把最广阔的交通空间留给最广大的普通群众,实现基本交通服务均等化。另外,要更加重视建立健全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各种突发事件的交通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反应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2、资源环境制约要求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2003年7月,景洪市政府向国家旅游局递交了景洪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申请书。并根据景洪市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选择申报了两个专项内容,即:“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城市”。景洪市动植物、地热、矿产、水资源极其丰富,有“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之称,建有亚洲最大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出口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蝴蝶养殖场;风光风情旖旎浓郁,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2008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87亿元。“十二五”交通发展依然面临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又成为全球焦点。因此要求我们在谋求交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铁路、水运等资源节约型运输方式,致力于提供畅达的运输服务,提高效率、减少拥堵、节约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变资源约束型发展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着力打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合云南省铁路网规划,“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泛亚铁路建设;根据云南省航道网规划,“十二五”将进一步做好澜沧江航道等级提升等建设。3.1.4 技术环境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运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景洪市交通局并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挂靠于西双版纳州政务信息网。“十二五”期间,景洪市交通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信息化的建设,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积极推进物联网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3.2 交通需求预测及发展格局分析3.2.1需求总量预测根据景洪市客货运量与经济的关系分析,结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采用回归分析、弹性系数、趋势外推等多种方法进行运量预测,再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影响运输需求的相关因素与运输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的需求总量验证预测结果,最后得到景洪市未来交通运输需求总量。预测基年: 2008年;预测特征年, 2015 年、2020 年。(1)回归分析法本次综合客运量预测主要考虑经济、服务发展、人口因素,其中人均GDP指标用于反映经济因素,总人口指标用于反映人口因素,第三产业用于反映服务因素;综合货运量预测主要考虑GDP、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对运输需求的影响,以下为各指标的历史年数据,综合运量选取五种运输方式的总和。通过Origin7.5软件分析,运量指标与各自变量具有相关性显著,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下表:基于模型一定基础上的可信度,得到运量与社会经济等指标的模型参数如下:(2)弹性系数法一个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与其客货运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运输量的需求收入弹性来表示。弹性系数主要考虑未来经济增长对运输需求的影响。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运量增长率/GDP增长率从上表可以看出,1997年至2008年,景洪市的客运量、货运量的需求弹性分别为0.92、1.01,但是不同年份之间的客货运需求弹性系数差别很大,很难找到其变化的规律。为了更好的反映运输需求弹性系数的变化,对这些年份的运输需求以3年、4年、5年作了更长跨度的移动平均。图3-1和图3-1反映了三个时间跨度的运输需求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反映出无论是客运量需求弹性系数还是货运需求弹性系数变化仍然较大,客运量需求弹性系数在(0,1.0)之间收敛,货运量需求弹性系数在(0,1.2)之间运行。考虑到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客运需求弹性系数趋于增长;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货运需求弹性具有下降的趋势。由此,我们推荐未来年的客货运需求弹性取值区间如下:注:未来时期运输需求弹性系数取推荐区间的中间值。由此,结合未来时期GDP增长情况的预测,得到未来时期客运量、货运量两个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从而得到未来特征年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如下:(3)趋势外推法虽然事物发展有跳跃过程,但主要还是渐近发展的,运量的发展也同样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影响下渐近式发展的,因此可采用趋势外推法对综合运量进行预测。通过对几种外推模型的计算,最终选择S曲线、复合曲线模型和指数曲线作为预测模型。根据以上推算模型和近10年景洪市综合运量的统计值,应用Origin7.5软件进行数据拟合,拟合结果如下,S曲线:=0.9237(客运)、=0.8931(货运);复合曲线:=0.9245(客运)、=0.9166(货运);指数曲线:=0.9258(客运)、=0.9352(货运),预测的2015和2020年综合客运量和综合货运量见表3-8。综合客运量预测模型:S曲线:复合曲线:指数曲线:综合货运量预测模型:S曲线: 复合曲线: 指数曲线: (4)综合运量预测值根据以上综合客货运量预测过程,由统计数据推算的各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汇总如下:3.2.2运输需求结构分析随着景洪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未来全市运输结构将面临较大的调整空间:客运结构上,随着泛亚铁路的投入运营,长距离出行又将增加一种出行方式,铁路运输总量将存在一个从无到有的增长过程,至“十二五”末铁路运输将占到总量的一定比例,但是总体上说公路客运依然是景洪市客运不可撼动的主体运输方式。同时,航空运输和水运仍将在景洪市客运中占到一定的比例。货运结构上,泛亚铁路的投入运营导致铁路运输总量将存在一个从无到有的增长过程;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公路运输份额在“十二五”期内可能持续保持在高位;在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时,货物需求的特性也将出现变化,小批量多样化的需求会显著增长,特别是高附加值货物比重的增多使公路承担的货运量比重有所下降。第四章 指导思想4.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方针,落实好“三个服务”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国防安全建设、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促进民族大团结、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方向。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边境、民族、贫困地区与内地的差别,为西部大开发打好基础,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4.2 基本原则4.2.1 开放发展原则立足西双版纳州,面向东南亚,强化与普洱、勐海、勐腊、缅甸等地区的交通衔接,提高景洪市对外交通运输能力,支撑景洪市作为云南省西南部面向东南亚的国际门户地位。从地理位置来看,景洪市紧邻缅甸,目前景洪与东南亚国家的沟通更侧重于通过勐海、勐腊间接通达,景洪市作为国际门户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十二五”期间景洪交通将更侧重于大交通枢纽的建设、侧重于国边防公路的建设。4.2.2 适度超前原则2009年景洪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了约70.1%,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是景洪市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将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景洪市将坚持交通适度超前科学发展原则,加快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市域内运输网络和对外运输大通道基本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创造必备条件,以适应适度超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4.2.3 服务民生原则“十二五”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以人为本”。“十一五”以前,交通的发展以突破瓶颈支撑经济为核心任务,而今后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对人的服务。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国庆期间北京安保、交通和旅游工作时谈到,“交通问题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景洪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景洪市交通运输一方面要注重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提供“量”和“质”同步提升的高品质运输服务,服务民族大团结;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建立健全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交通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反应能力。4.2.4 协调发展原则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和各种运输方式间的一体化发展,加强交通网络的衔接和协调、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提供均等服务。景洪市市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各乡镇略显落后,2008年,景洪市作为西双版纳州州府所在地城市化水平41.9%。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提升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要求交通运输在发展中注重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顺畅衔接、注重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建设、注重城乡一体的交通设施和运输服务建设。4.2.5 低碳发展原则重视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坚持绿色交通发展原则,集约利用土地、岸线等交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澜沧江航运优势,加大铁路建设力度,建立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现有设施使用效率,走交通现代化与生态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3 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长远建设规划,围绕“三个一体化”,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服务为本”为指导方针,建立交通“路、站、运、管、安”为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两条路,架好两座桥,画好一个圈;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做好行政村油路化,自然村“村村通”向“通畅安”转变,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自然村通达率100%。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建立通达便利的城乡道路网络,努力实现农村基础设施高等级化。充分发挥澜沧江航运优势,加大铁路建设力度。到“十二五”末,形成“能力适应、结构优化”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和“服务高质、管理高效”的交通运营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综合运输枢纽和综合运输大通道。以此为重要支撑,初步建成“快速化、公共化”的客运系统,及“高效性、经济性”的货运系统。形成景洪市现代化开放式大交通发展格局,为提升景洪市地区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和保障。4.3.1 基础设施能力适应、结构优化n 能力适应“十二五”期间坚定不移地高质高效地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协调发展,加速形成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增强网络通达度,提高线路技术等级,满足客货运输增长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至“十二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338(不包含农场公路)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14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1公里;铁路上,要加快泛亚铁路中线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水运上,加快澜沧江航道等级提升改造,加快港口码头建设;机场吞吐量达340万人次,货邮达3.6万吨。干线公路景洪市域形成“一纵一横一环”高速公路运输主干,总里程101公里;构筑以国道213、国道214、省道327、省道220为主的干线公路主骨架;国省干线全部实现二级及以上标准。农村公路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从“村村通”向“通畅安”转变。做好行政村油路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建立通达便利的城乡道路网络,努力实现农村基础设施高等级化。“十二五”末农村公路达到2916公里。铁路完成泛亚铁路的建设,积极配合征地拆迁、矛盾协调等工作,保障国家交通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航道积极配合完成澜沧江航道整治,完成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机场加快西双版纳机场的扩建进展进度。枢纽构建7个综合客、货运枢纽场站,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n 结构优化“十二五”期间应不断优化运输结构,合理分配各种运输方式在整个运输服务中的比例,从景洪市自身条件出发,大力发展占用资源少,油耗少,污染少的运输方式,如铁路和水运,力争形成方式多样、运行协调的客货运输系统和较为完善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4.3.2 客运系统快速化、公共化n 快速化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立满足旅客各种旅行活动需求的快速化客运服务体系,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交通工具运营速度,减少等待时间,降低旅客出行时间成本。n 公共化坚持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的“一体化交通”网络,提高公共客运出行方式的便捷度与舒适度,提倡公共化客运是提高现有交通资源利用率的捷径,服务和谐民生。加快旅游专线的建设,使市区到达各旅游景点都有直达公交,提升旅游交通的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客运建设,使各相邻乡镇、各乡镇与主城区之间都有公交直达。4.3.3 货运系统高效性、经济性n 高效性注重货物的高效送达和便捷转运,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提高公、铁、水、空的联运能力和效率;提高交通节点的转换效率,实现物流运输的无缝衔接和快速运转。n 经济性充分发挥景洪市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依托铁路和澜沧江航道发展大宗物资运输服务;依托公路发展短途快速货运,依托航空发展长距离高附加值货物运输,优化运输结构,提高物流运输效率。4.3.4 行业管理服务高质、管理高效n 服务高质在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要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将交通设施的运输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服务民生,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n 管理高效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强化交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始终以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满意度为标准,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服务为本”为指导方针,建立交通“路、站、运、管、安”为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第五章 “十二五”区域综合交通规划5.1 “十二五”交通通道规划综合交通通道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是综合交通网络的主骨架,承担区域运输量的80左右;(2)服务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3)是多种运输方式协调与衔接的走廊。因此,综合交通通道是区域交通规划研究的重点。5.1.1 布局目标综合交通通道布局目标为:u 引导和支撑国土开发及区域空间发展,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u 满足景洪一体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运输需求,合理布局旅游及物资运输通道u 引导和支撑景洪市产业布局,促进各产业带的产业整合与升级。u 服务景洪城镇体系规划,促进澜沧江沿江城镇发展轴的形成。5.1.2 布局方法综合交通通道的布局方法:u 服从云南省通道规划,满足省级运输通道在景洪市境内布局,并加以充分利用,提升景洪的交通区位。根据西双版纳州城镇体系规划,西双版纳州将形成“一纵一横一带一核心”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纵”是指“普文-大渡岗-勐养-景洪”;“一横”是指“勐海-景洪-勐罕-勐仑”;“一带”是指沿澜沧江城镇带;“一核心”就是以景洪为核心。具体如下图所示:图5.1 西双版纳州城镇体系规划图u 服务于景洪城镇体系规划,引导“Y”字型城镇轴的形成,加速城市化进程,在空间布局上予以有效支撑。u 服务于景洪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沿江、江北、江南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产业升级。u 加强与周边地市的快捷联系,为景洪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u 服务于景洪各旅游景点的发展,使各景点之间的连接更加便利。景洪旅游节点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综合交通通道在景洪的布局结合了景洪经济、产业、城镇和旅游的自身特点,在景洪具体布设两条通道与之匹配:(1)沿泛亚铁路通道,(2)沿景大、国边防公路通道。5.1.3 综合交通通道供给方案5.1.3.1沿泛亚铁路交通通道1、沿泛亚铁路通道特征(1)城镇发展特征该通道包括两个城镇带。一个是以澜沧江为轴线,横向延伸扩展往东向勐腊方向传递的城镇带,是景洪市城镇发展轴的重要组成。另一个城镇带以思小公路为轴线,是景洪市和勐海-勐腊组团,以景洪市为核心的“一核心二次中心”布局中的北环。(2)产业发展特征该通道内包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30129:2015/AMD2:2025 EN Amendment 2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bonding network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 【正版授权】 ISO 18193:2021/Amd 1:2025 EN Cardiovascular implants and artificial organs - Cannulae fo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 Amendment 1
- 【正版授权】 ISO 18374:2025 EN Dentistr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augmented intelligence (AuI) based 2D radiograph analysis - Data generation,data annotation and data processi
- 【正版授权】 ISO 10934:2025 EN Microscopes - Vocabulary for light microscopy
- 糖尿病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官方兽医试题及答案
- 阿里巴巴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购房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人行清算面试题及答案
- pte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2年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培训课件
- 预制水磨石施工方案
-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道路建设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 病历的书写规范讲课幻灯课件
-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查房
- NCCN成人癌痛指南
- 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 望闻问切中医四诊
- 订单交期管理制度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